社会政策论文怎么写 与论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模型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社会政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模型

王茹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在一项制度建设中,价值理念是决度目标、制度模式、制度结构和发展路径的根据,是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和制度建设的基石.在百余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中,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类型.尽管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表现形态各具特色,但“理念先行”“以理念指导实践”是各国进行制度实践所达成的基本共识.本文根据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特色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环境,认为我国社会政策将实现由工作成就模型向制度性再分配模型的转变,并且我国的制度性再分配模式应该具有本土特色,应基于国家和政府的威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关键词:社会政策模型;中国特色;国家恩赐;儒家文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9.048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9—0151—03

英国社会政策的鼻祖,现代社会政策理论的创始人蒂特马斯将社会福利机制进行了归类划分,提出了社会政策的三模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三个模型包括:A模型——剩余福利模型,B模型——工作成就模型和C 模型——制度性再分配模型.A模型认为个人的需要可以通过私有市场和家庭这两个主要的福利供给渠道获得适当的满足,只有当市场或家庭崩溃的时候,社会福利部门才应该介入运作.B模型的社会福利模式与工作成绩紧密联系,认为个人必须先要有工作成就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C模型认为所有国民都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利,将社会福利视为社会最主要的整合制度,这一模型按照需要的原则,以公民权利为基础,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性的服务.蒂特马斯认为社会政策本身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不同的政党将制定与其执政理念相应的社会政策.本文分析了三模型在我国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模型.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政策模型

我国古代就产生了带有社会保障思想的经济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国家的慈善救济制度,基本上是由国家强迫缴纳粮食,辅之以少量的货币,以便在出现灾荒等特殊情况时实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救济.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虽然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但基于儒家互助的思想,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并且政府只有在社会成员丧失了家庭保障以后,才给予最低限度的保障,因此,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与社会政策剩余模型较为相似.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强调社会公平的理念指引下,力图实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时期,平等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了空前发展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为确保建国初期经济秩序恢复与社会稳定,国家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通过土地改革、政治改革和民生投入等方面的具体制度措施,唤起了长期受到不平等压迫的国民的平等意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体制和集体主义的本质属性使国人对平等的追求达到空前高度,消除社会不公、追求社会平等已成为社会共识.虽然在城乡之间以及城镇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福利水平并不平等,但在城乡内部以及单位内部的福利水平是平等的.城市单位制的生产方式将全体居民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中来,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待遇制度,国家有绝对的控制和再分配的权力,社会贫富差距小,社会资源基本实现了按需分配,只要是单位中的人都有资格享有.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与社会政策的制度再分配模式相似,强调政府责任和社会公平,但社会政策的再分配模型所依据的是公民权利,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更缺少政治性,视野更加开阔,具有更深的价值内涵.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秉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发挥,这种发展方式给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但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收入再分配,以缩小贫富差距.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在家计调查的基础上,旨在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我国还根据自身特有的社会结构,建立了农村五保制度.社会福利方面,我国政府也在社会成员教育、住房等方面福利的提供上做了一定的努力.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以社会保险为主,在保障对象上,覆盖了我国主要的工农阶级;在保障项目上,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重要领域,社会保险强调的是个人缴费与待遇给付相互协调,多缴多得,体现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我国现行的这种以社会保险为主,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与社会政策的工作成就模型相似,两者都强调市场和效率,认为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与个人贡献相关.

综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社会救济模式到普遍性的社会福利模式再到以社会保险为主导的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这三个阶段分别与社会政策的三个模型相对应.建国初期,选择C模型的社会政策,强调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但普遍性的福利又会带来员工积极性不高、财政负担重、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激励劳动者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我国目前选择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B模型.但是,B模型并不代表我国社会政策的最终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发展的进步,C模型将克服历史缺陷成为我国社会政策的最佳选择.

二、社会政策C模型是我国社会政策的最佳选择

从必要性上看,首先,我国长期的B模型的政策实践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与此同时,由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食品安全、房价、腐败、教育、裸官和投资移民等,这些都是我国应该给予重视或正在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将不利于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其次,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是我国社会政策的长远追求,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将是无米之炊,但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依然不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最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是国家制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首要价值选择.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公正价值理念要求政府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从可行性上看,首先,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原则,哺育了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美德,这也为建立社会化的普遍性的福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和财富,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国未来选择的社会政策C模型,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之间以及城镇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福利水平不平等的、具有极强政治性的福利供给的模式,而是去除身份色彩的福利统筹层次较高的去除条块分割的福利模式.最后,我国有强大的组织者,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中国,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改之后党的群众观念,这一观念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因而马克思主义政党都特别强调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即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信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源于群众,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发展福利事业,促进民生,是我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模型

可见,无论从必要性还是可行性上看,我国都应该建立以C模型为主导的社会政策模式,但同时应该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我们重视以下两点:

第一,社会政策C模型的福利性基于公民权利,但我国建立的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政策并非出于公民的权利,而是出于国家的恩赐,这就需要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在长期发展中树立起威望,赢得百姓的信任和依赖.在福利政策建设方面,之所以把党和政府的威望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政治历来就有民本的传统,并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施政的民生取向也是自古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对任何东西都没有所有权,所谓民生就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而采取的统治措施.在旧中国的封建专制下,社会缺少法治,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传统,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但要使中国从几千年的专制文化中走出来极为困难,传统巨大的向心力紧紧拖着中国现代化的脚步.另外,儒家传统文化思想正迎合着统治者社会整合的愿望,其追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框架有着严格的伦理秩序,虽然在礼义道德上约束了官员百姓的行为,但也让中国的底层人民自古以来就默认了逆来顺受.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较少的中国民众具有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传统的政治文化仍在影响支配着民众心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权利意识,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违背传统,刻意地去追求不太容易实现的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而更应该注重政府和党的威望的建立.

第二,社会政策C模型在我国的发展必须与现有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一是基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大,地区、行业、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二是借鉴属于社会政策C模型的瑞典因福利水平超度而陷于制度危机的国际经验.我国要建立的社会政策模型C模型,既要充分发挥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适度地提倡企业社会的责任,注意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

考虑到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以及目前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社会政策将实现由工作成就模型向制度性再分配模型的转变.转变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别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中国特色,即应该是依靠党和政府威望而建立的,以政府为主导但适度提倡企业和社会责任的社会政策模式.

[参考文献]

[1]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M].江绍康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2]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郑秉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刘继同“.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J].人文杂志,2004(01).

[4]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3).

[5]郑功成.中国离福利时代还有多远[N].解放日报,2007-10-20.

[6]郭健美.我国社会保障价值理念的演进与制约因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08).

[7]郭伟和.中国社会福利政策演进的文化价值基础[J].中国民政,2003(04).

[8]丁建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社会政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社会政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社会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时事政策论文

2、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

3、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

4、形势政策论文格式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