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夷山论文范文例文 和武夷山(上)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武夷山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武夷山(上)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 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 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 种植物物种,近5000 种野生动物.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地理环境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武夷山市,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地质地貌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 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处中亚热带,武夷山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2℃~ 13℃,1 月均温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5℃,7 月均温23℃~ 24℃;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高达85%,雾日在100 天以上.

资源情况

森林资源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 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 山地黄红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生物资源

2007 年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 种.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 属31 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 种.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 属31 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截止至2007 有28 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已知有32 属78 种,宽距兰,多花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新记录.而蕨类就有14 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盖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轴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 种之多.武夷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如武夷宫880 年树龄的古桂、坑上980 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2007 年武夷山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 种, 其中: 哺乳纲71 种, 鸟纲256 种,鱼纲40 种,两栖纲35 种,爬行纲73 种,昆虫已定名4635 种(其中有700 余个新种,20 种中国新记录).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爬行类和昆类分布众多而著名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到2011 年已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动物有46 种,黑麂、金铁豺、黄腹角雉等11 种列入一级保护.属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种类有97 种.中国特有野生动物49 种,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更为武夷山所特有.

种质资源

武夷山丰富的种质资源早已成为中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所关注,19 世纪,英、法、美、奥地利等国学者就进入武夷山采集标本.武夷山现已发现或采集的野生动植树物模式标本近1000 种,其中:植物模式产地57 种;野生动物新种中的昆虫模式标本779种,脊椎动物模式标本产地种达56 种.至今,仍有大量模式标本保存在伦敦、纽约、柏林、夏威夷等地的著名博物馆内.

景点景观

文化遗产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 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 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 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 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 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 余处.

古闽族文化

架壑船棺,距今3750 余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 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 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 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 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 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1999 年12 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 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 年12月20 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道教洞天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 - 755 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 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 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 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 -1487 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 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2006 到2008 年这几年间,在旅游、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 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武夷山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武夷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武夷山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武夷山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