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工作管窥方面论文例文

本论文为您写高校图书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工作管窥

吴庭宏

(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扬州225002)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古籍信息服务工作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新型服务模式,它应以古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古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支撑,充分体现图书馆古籍服务质量及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个性化

[分类号]G255.1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已普遍运用,图书馆的古籍资源和图书馆其他资源一样突破了图书馆“围墙”的束缚,读者(用户)在网上即可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古籍信息资源.如今网络世界里已储藏了数量巨大且可以共享的古籍信息资源,各高校图书馆均争先在网上建立起自己的古籍数据库和古籍网站,并对古籍网络信息资源不断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因此,在古籍网络信息资源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古籍部门的读者服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不再沿袭过去传统的古籍咨询服务模式,而是以个性化古籍服务为主要特征.

1 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的新特征

高校图书馆的古籍部门作为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古籍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承担古籍保护的任务外,更应该积极为本校师生的古籍整理研究做好服务工作.随着高校网络环境的变化,古籍读者服务工作也应和图书馆其他服务工作一样要有新的改变:要从传统的“图书馆提供什么,读者接受什么”的古籍服务旧模式,转变为“读者需求什么,图书馆提供什么”的注重个性化服务的古籍服务新模式.

古籍服务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和服务方式及内容的个性化.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享有个性化古籍服务,即高校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办公室、教室、宿舍甚至自己的家里全天候享受到本校图书馆提供的古籍网络服务.

至于古籍服务方式及内容的个性化,是指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的不同,或身份、职业、学历的不同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古籍服务模式.一般而言,高校用户主要有两种类型:学习型和研究型,而这两种类型用户的古籍信息需求有较大差异.

学习型用户大多是在校学习的文史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是古籍阅览的主体,他们的阅读目的,一是希望从先哲的智慧中寻找对自己学业有指导意义的东西,二是借助古籍文献来完成毕业论文.这部分古籍用户思维敏捷,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古籍服务人员只需指点他们网络检索方法或提供查找古籍信息资源的途径即可.但学习型用户大多是年轻的学生,相对而言,文献学知识较为匮乏,尤其是在工具书的使用上缺乏基本的应用技能.如用传统方法(如“四角号码”)来检索相关古籍资料,他们会感到很困难,也会觉得很麻烦.针对这种情况,古籍服务人员可以从相关的网页上下载电子版的工具书汇集在某个页面供他们查询,只要输入需要检索的关键词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见,方便、快捷的网络查询能够为用户节省很多时间.

至于研究型用户,一般是从事古籍整理的专家或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是古籍阅览的稳定用户群.他们的阅览层次都比较高,注重原始文本的阅读,需要规范标准的、有学术参考价值的书目解题.他们在着手进行某个课题研究之前,必须要进行文献查阅,从而了解图书馆是否收藏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古籍文献信息,自然查阅古籍的信息量相对来说就比一般古籍阅用户要大得多.如果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到古籍网络信息资源,必然是事半功倍,他们再也无需在查找或检索文献中耗费大量宝贵时间,而将其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如本校一位教授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清代扬州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前期工作需要大量复制相关的古籍文本,古籍服务人员除向其学生提供大量的纸质文本进行复制外,还向其学生提供“微盘”网址,来下载本馆未收藏古籍文献.由此可见,古籍服务人员尽自己最大努力搜集大量的网络古籍资源来为本校的古籍整理研究者提供个性化古籍服务是其应尽的职责,也是个性化古籍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古籍服务的根本特征.

2 古籍服务必需以资源建设为基础

2.1 古籍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建设

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即OPAC(英文Online Public Ac?cess Catlog的简称)系统,主要用于图书馆信息(如书刊目录、馆藏情况等)的联机检索.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古籍馆藏特点,运用古籍目录学知识,对有价值的古籍信息资源按主题进行归类,首先建立本馆的古籍信息资源联机目录和索引,并为用户提供专业特制的古籍信息检索界面,从而提高文献利用率.目前各高校均建立有古籍书目查询系统,进入古籍查询界面后,一般只需输入题名、作者、索书号等检索项即可浏览各馆的古籍馆藏情况.

高校图书馆除了向本校师生提供本馆自建的古籍联机书目检索系统外,还应搜集网上免费的、可在线共享的古籍联机检索目录系统,建成相应的检索界面供本校师生检索查询.例如,“学苑汲古”,全称为“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特色库项目之一,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24家全国重点高校图书馆合力创建,涵盖各参建馆所藏古文献资源的书目记录,总体规模庞大,资源品种多样;再如,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撰的《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依原书顺序,分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四库系列十四种丛书子目18200余条,每条记录包括书名(含卷数)、著者(含朝代)、版本、分类、出处(丛书册次)等项目.诸如以上这些古籍检索目录系统可谓种类繁多,且均可通过网络免费在线查询.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这些免费的网络在线的古籍目录检索系统搜集存储到相应的检索界面供本校师生查询检索.

2.2 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包括现实的古籍资源和虚拟的古籍资源.现实古籍资源主要是构建个性化的、体现不同特色的古籍文献信息数据库.各高校均依据不同层次的古籍用户群购建各种各样的能满足用户群需求的古籍文献信息资源库.例如许多高校均购买了诸如“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一批富有特色且极具利用价值的的古籍数据库,从而为本校师生的古籍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古籍信息资源不仅包括已有的现实馆藏信息资源,而且包括大量的从网上获取的虚拟古籍馆藏资源.但虚拟网络古籍信息资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用户自己去网海中搜寻满足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相关部门(如古籍部门和技术部门)应根据用户需求和本馆特色数据库的要求,广泛收集因特网上的古籍信息资源,并从中选择公认的、权威性的网络古籍数字资源,在本地网站主页建立超链接,经过整理、编排后存储在Web服务器上,整合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古籍资源,供用户统一检索,从而提高古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服务水平.例如,利用网络可以搜索到诸如《四库全书》《乾隆预览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部丛刊》等有关四库系列的电子古籍资源,然后将其自建为本馆虚拟古籍数据库,供本校师生随意在图书馆、办公室、教室、宿舍在线或下载阅读.

3 古籍服务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对于古籍服务人员来说,首先在服务理念上要除旧更新.“多年来,我国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可以简要概括为‘藏、封、守、旧’,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是‘等上门,守摊式’服务,是一种被动式服务.”[1]这种现象在古籍部门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各古籍保护部门或单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古籍加以保护.在保护过程中自然会形成以“藏”为主的思想,甚至有些图书馆还存在只“藏”不用的思想.这些传统的古籍保护思想必定与图书馆“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理念背道而驰.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高级研究员陈先行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图书馆应当为人做好嫁衣,藏而不用还不如不藏.藏书建设为的是服务读者,古籍保存为的是让后人利用,否则再稀世的珍宝又有什么意义呢?”[2]因此,图书馆古籍服务人员有责任解决好“藏”与“用”的关系,古籍服务人员应积极引导用户去充分利用古籍网络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古籍.其次,古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网络环境下对古籍工作者服务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专业化上.“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馆员,不只是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还是掌握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的导航员,是读者文献资源获取的引导者.”[3]古籍服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古籍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还必须具有学科知识以及网络文献信息搜集的能力.具体来讲,网络环境下古籍服务人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古籍个性化服务的质量:第一,古籍服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不断学习古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第二,古籍服务人员要加强用户研究,要主动了解用户信息使用的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建立用户的个人档案,然后依据用户不同需求提供符合个性特征的周到的特色服务.第三,要积极主动与用户进行互动,让用户共同参与古籍个性化服务,这样便于及时反馈用户的信息需求.

4 结语

随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往简单被动的古籍服务模式已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个性化古籍信息服务模式已成为古籍信息服务主要方向.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传统学者不完全了解或者不认可古籍网络数据库所具备的各种辅助研究功能.针对这类人群,高校图书馆古籍部门应积极开展“古籍信息推送服务”.例如,可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古籍信息检索网址,或将古籍信息资源下载后通过或电子邮箱直接发给此类读者用户群.本校文学院一位退休老师在校勘、注释清代王引之的《经义述闻》时,先是逐字逐句地进行文本输入,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后来本馆古籍服务人员从“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直接下载其所需的古籍文本,通过电子邮箱传递给他,使他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研究的进度也大大提高.

另外,高校图书馆的古籍部门除了主动为本校师生提供网络古籍信息资源外,为了提高网络古籍文献资源的使用率,还应主动为来自外单位的用户提供热情周到的帮助.外单位的用户来馆的目的主要是为编制新方志、新族谱的需要,大都是为了想从古籍文献中搜集对修志、修谱有用的信息,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虽古文功底厚实,能够流畅地阅读古籍,但他们缺乏相应的古籍检索知识,尤其是网络检索的能力较为薄弱.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更希望得到古籍服务人员帮助.如果古籍服务人员此时能够通过网络检索,将校外用户想要查询的古籍文献信息下载下来或进行剪切复制到移动设备,将会让他们免于旅途奔波之劳,最终满意而归.

总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全面调动古籍服务人员的主动性,变“人找信息”为“信息”,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从而突显古籍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图书馆古籍服务质量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各高校图书馆现实的古籍网络资源和虚拟的古籍网络资源均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高校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图书馆论文发表

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3、图书馆学刊

4、图书馆杂志

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6、图书馆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