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构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将关联进行到底和特级教师同课异构学到的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同课异构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将关联进行到底和特级教师同课异构学到的

[摘 要]与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海滨老师同课异构《草船借箭》,课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老师的课注重一课一得.他将“关联”做足,做透,让学生关联着看,关联着想,关联着找,关联着读,引领学生通过触摸诸葛亮的思维去认识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确实是教学生需要的语文.

[关键词]关联;思维;阅读;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78-02

  日前,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仙居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90学时培训”会上,我非常荣幸地与北京市名师,北京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张海滨先生同课异构,受益匪浅.

虽同上《草船借箭》,但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而张老师上的是完整课.不过,这并不影响本人对此次活动的思考,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

下面,我将基于两者教学设计的异同作一点粗浅的解读与评析.

【第一板块】(略)

【第二板块】

张特:

1.课文哪几句话读着读着,感觉诸葛亮所有的借箭计划都藏在这几句话中?

学生找到第4自然段诸葛亮的话: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2.教师告诉学生学习要学会关联起来思考.诸葛亮提这些要求,是要实施怎样的计划,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标出与前面相应的序号.

3.师读要求部分,生读计划部分.

4.当你读到后面的话,你认为这是一份怎样的计划?读到前面的时候,你会想这怎么造箭?读到后面的时候,你想问诸葛亮什么?

5.横着读表格,诸葛亮的才能一定会显现出来,在旁边作批注.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发现诸葛亮的才干:博学、识人、善思.

笔者:

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表现在哪里呢?阅读提示:请再次默读课文,把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旁边作批注.

重点交流:1.大雾漫天的句子.2.诸葛亮笑着说的句子.前句主要引导学生读懂诸葛亮三天前已算到,因前文多处埋下伏笔.后句主要体会“笑”的意味.

思考与感悟:

张特这一环节的设计足以惊艳全场!我看过很多名师的课例,大多从“神机妙算”入手,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交流,感受诸葛亮的形象.这样的设计与写人记叙文的教学没有两样.而张特却另辟蹊径,从诸葛亮对鲁肃说的话进入,引导学生关联着找,关联着读,关联着想,层层剥笋,不断深入,发现这是一份考虑周密的计划.也发现诸葛亮在跟鲁肃提要求时早已成竹在胸,考虑问题滴水不漏.然后老师的问题“你想问诸葛亮什么”就显得水到渠成.学生的疑问喷涌而来:“诸葛亮怎么会想出这么周密的计划?他有什么才能?”在如此好奇心的牵引下,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表格里的内容,横着读,前后关联着想.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点燃,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总结出诸葛亮博学、识人、善思的才干.正如张特自己说的,语文教什么?就像高明的医生给病人手术时,会选一个小的切口一样,选一个点,扩充到无限大.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习得了学习的一种方法——关联着想,关联着找,关联着读,也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思维活动空间,随着教师适时地提示、点拨,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思维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就如张特说的,给学生空间,给学生自主释放的空间,学生必还你精彩.

回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这一环节的切入点太大,自以为抓住文眼突破文本,但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确实太少,而且与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个样,并没有把小说当小说教.比如,在感受雾大后,我让学生思考:雾大与神机妙算有什么关系?学生说是诸葛亮三天前已预测到这天有大雾.接着让他们从前文中找到根据,告诉他们这就是作者埋下的伏笔,这也算是向学生渗透了要前后联系起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得到了张特的充分肯定:重组整合教材,长文短教,突出重点,渗透写法,不面面俱到.但相比之下,我的这一做法是零碎的,点滴的,没有张特那样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两者对比,不难发现,“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只是关注诸葛亮的外在表现,而“诸葛亮是怎样做到神机妙算的”是关注诸葛亮的内在表现,这也是学生不太能关注到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触摸,也只有真的让学生触摸到诸葛亮的思维,才能真正认识诸葛亮这个形象,而张老师全做到了.另外,“神机妙算”赋予诸葛亮的是神一般的光环,对学生来说显得遥不可及.而“博学、知人、善思”却还原了诸葛亮人格的魅力,对学生来说可学可仿.“博学、知人、善思”是对“神机妙算”的细化、具体化,学生是可感可触的.于是,学生也就能更立体更形象地感受到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

【第三板块】

张特:

1.师引导学生读诸葛亮对周瑜说的话,读诸葛亮对鲁肃说的话,以及预料曹操的话,引读周瑜最后说的话.

2.这些人物和诸葛亮的才干之间有关系吗?(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才干)

笔者:

1.周瑜到底哪些方面比不上诸葛亮呢?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一下,说话必须要有理有据.

2.其实,课文不仅把周瑜和诸葛亮对比,还把鲁肃、曹操和诸葛亮做了对比,谁最厉害?

3.周瑜、鲁肃、曹操都是等闲之辈吗?全是高手过招啊,而无论是三军统帅周都督,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在诸葛亮面前全都黯然失色.这种陪衬的写法叫——侧面描写.

思考与感悟:

当我设计这一环节时,更多的是考虑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人物特点,培养他们的思辨情怀,并让学生体会侧面描写在凸显人物形象中的作用.而张特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曹老师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联系起来考察,进行比较分析,这是一种很好的读小说的方法.写人的文章与小说中的写人是有区别的.写人的文章重在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特点;而小说是综合的大篇,必须关注人物间的关联.

反观张特这一环节的设计,恰好是他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他引领学生建立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作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关联阅读的思维.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安排材料与凸显人物形象的关系,引领学生真正感知人物形象和作者塑造人物的特点.教师将学生原本个体的、点状的思维,逐渐变成面状的立体思维,这对于高段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看来,我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第四板块】

张特:

(配背景音乐: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

1.出示《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章节的目录,深化诸葛亮的形象.

定三分隆中决策

诸葛亮火烧新野

诸葛亮舌战群儒

孔明用智激周瑜

七星坛诸葛祭风

孔明一气周公瑾

孔明巧布八阵图

……

2.出示《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介绍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

曹操——奸诈多疑

刘备——仁厚贤德

张飞——耿直鲁莽

关羽——义薄云天

孙权——深谋远虑

赵云——骁勇善战

……

师:课后去读,怎么读?联系起来读.

笔者:

(配背景音乐:毛阿敏《历史的天空》)

1.拓展“三气周瑜”中周瑜临死前的话,加深感受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

2.了解古今名家对诸葛亮的评价.

出示:戏里戏外古今评,生齐读.

曹操: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3.了解原著中写诸葛亮的故事,出示: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再推荐阅读《三国演义》.

4.推荐《三国志》.这部小说虽然是作者根据历史题材创作的,但有些事件和人物已被张冠李戴,有些故事情节还是作者虚构的,所以,你若想了解历史的真相,不妨去读一读陈寿写的《三国志》.

思考与感悟:

纵观整个设计,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或许就是这个环节了.我们虽然殊途,但终究同归.记得此次同行的北京市小学语文专家齐小梅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最大功用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热爱阅读的孩子语文素养不用担心.张特对我的评价是:老师并没有把课越上越窄,窄到一点.而是能从一篇课文走向若干故事,走向一本书,走向一段历史.课越上越开阔,教师的视野决定着学生的视野.

他在谈到自己设计这一环节时,也这样说:老师的作用是唤起与感染.课后要留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动力,才有进步.此环节旨在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期待,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构建起开放立体的大语文课堂.在我看来,张特的高明还不仅在于这些.课将结束,他不忘及时提醒:课后去读,怎么读?联系起来读.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法继续延伸.课堂上他已把“关联”做足,做透,做彻底,课后还誓将“关联”进行到底.学生以后碰到此类题材的文章难道还需要等老师去教吗?

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之于我则更甚.

(责编 韦淑红)

同课异构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同课异构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同课异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工程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3、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4、科学课杂志

5、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6、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