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类有关论文例文 跟在天使的花房里散步类论文范文素材

本论文为您写天使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在天使的花房里散步

摘 要:吴然儿童散文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有着对美和生命的独特体验.其创作风格自然、清新,有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散文观念.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吴然儿童散文都追求“使人阅之自生美感”的美学原则.吴然在儿童散文的题材内容上坚持美的追求,在表现手法上探寻表达美感的途径.其作品选择具有浓郁云南特点的事物为表现对象,坚持对儿童散文语言的磨炼,尝试多种笔墨多种文类的融合,探索虚实相交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的儿童散文创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关键词:吴然散文美学追求创作风格表现手法

吴然是新时期以来一位专注于儿童散文写作且心无旁骛的作家.在儿童散文观念和创作实践上,师承郭风,而又扬长避短,某些方面有发挥和突破.徐鲁.十年代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巡礼[M]//王泉根.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396.吴然的儿童散文不仅代表云南,也代表了全国儿童散文的一种重要风格.这种风格被冰心老人称为“朴素自然”,很是欣赏.郭风评价其作品“既朴素,又写得生动,富有儿童情趣和教育旨趣”,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真正的儿童散文”.圣野先生说:“在云南的作家群中,吴然是驾驭儿童散文这一文体的高妙骑手.”王泉根教授认为,“吴然作品充满自然之美,童趣之美,生活之美,民俗之美”.

在吴然的儿童散文作品中,作家以一种对美与生命的独特体验,将云南的风土人情“留此存照”.吴然准确地把握住这片土地独有的情调与节奏,怀着一种对这块土地既亲切又敬畏的情感,用笔“捕捉飘忽在云南大地上空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捉摸不定的神秘的气息”. 神奇、美丽的云南风情在吴然的笔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云南,多美的名字呀,是天上的云,还是地上的花?哦,是我们的家乡,天使的花房!” 在儿童散文集《天使的花房》题记中,吴然毫不掩饰自己那份按捺不住的情感.从今往后,除了“七彩云南”的别称,云南应该还有一个称谓,那就是“天使的花房”.

吴然惊叹“云南是地球上幸存的大自然恩赐的为数不多的乐土”.这里有“雪山与河流”“草滩与湖水”“花地上的蝴蝶与草树间的蝉和飞鸟”“云、风中的鹰和雨中发亮的岩石”;人们可以“在寺庙里喝茶,在大青树下吃凉粉”;撒尼孩子“玩月亮”,白族娃娃“跳小牛”;壮乡有“五色饭”、白族有“三道茶”……他试图将这一切都收入文中,但随即发现“要写的东西太多了”,“散文不能批量生产,硬写是不行的”.在商业化写作的消费时代,吴然认真地说:写散文“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份感觉,找到那份情调,找到那种对这块土地既亲切又敬畏的与生俱来的缘分.为孩子们写作,还要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就是冰心老人所说的要有童心,保持天真”吴然.天使的花房[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90..

在长达20多年的散文耕耘中,吴然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观念.创作也由原来最初的“模仿”“师承”“综合”直至形成自己“自然、清新”的风格(孙建江语).这种“自然”的风格在吴然作品中可以对应为一种“散步”的心态.在散文《散步》中,吴然这样写道:散步“纯乎散心,不想心事,也不做‘哲理的思考’.自由自在走路,东拉西扯谈天,或急或缓,或行或止,一任心情使然”.

吴然的儿童散文创作就是以这样一种“一任心情使然”的从容,在云南这个天使的花房里散步、流连.

吴然在创作谈中多次提到,王统照在《纯散文》这篇文章中认为:纯散文“无论其为何种,总不免带有点文学的成分在内”,应“使人阅之自生美感”.这一观点对吴然创作观念的形成影响较大,他将其设定为“自己的散文向往”.为了使作品产生“美感”,吴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出了努力和追求.

一、自有妙处的“比较不‘纯粹’”

吴然坦言:“我的散文就其品类来说,是比较杂、比较不‘纯粹’的.”吴然.谈谈我的散文[M]//铁门与锁.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530.所谓“杂”,是指吴然散文创作涉及成人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散文三个领域.但无论进行哪一种文体的创作,吴然都坚持“使人阅之自生美感”.

吴然的成人散文包括为办报所写的补白之作、应景之作、山水游记、世态感悟等,大多收入散文集《铁门与锁》.其数量和质量都无法超越儿童散文,因而研究者很少提及.在这部散文集第一辑的题记中,作者写道:音乐使人与人之间互相微笑,同样也使人与自然互相微笑.音乐本质的魅力是叫你感动,使你感到生命的存在和美丽.在《铁门与锁》所收录的文字里,有作家对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的小事的议论,有上班途中所见所闻的感慨,有趣味盎然的小品文,有随性而至的随笔,还有一些成人视角的写人记事之作.大多数文章短小、随意,甚至有琐碎、零散、驳杂之感.作家对用什么样的书名统率这些文字也费了一番心思,“铁门”和“锁”是书中的两篇文章,最终合而为一成为书名,就是表现“驳杂而散”的特点.然而,这些“驳杂而散”的文字和久负盛名的儿童散文一样,也能如音乐般让人感到生命的存在和美丽.

《铁门》描写的是一个现代城市居民经常遇到的现象.大院的院门是铁门,虽然“牢实”“坚不可摧”,是“一条经得住摔打的铁汉子”.但铁门挡住小偷窃贼的同时,也拦住了那些没有带钥匙的住户.于是,每天都有人擂鼓一般敲门.喜欢夜间独坐的陈君饱受其苦,虽然是义务为大家开门,却常不但得不到谢意,反而遭到白眼.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陈君正在捧读一篇敲门的艺术的文章并沉浸在那艺术氛围中时,被蛮横的敲门声所惊起,开门后,夜归人对待铁门的粗暴,让陈君也把气撒在了铁门上.今天读来,这样的构思因为巧妙而有刻意雕琢的嫌疑,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篇文章还是具有较好的可读性的.

《锁》的构思可以算得上独特,文章的开头提到,某住宅区贴出公告,要求小区住户为防止小偷作案,将门锁、单车锁加固或换为更牢固的锁.人们虽然“愁眉锁眼”,但还是选择了合作.胆小的某君于是由锁联想开去,中药“锁阳”,小儿的长命锁,《红楼梦》中“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能锁国的长城,保镖电网等放大、延伸的锁……某君响应号召,买锁、换锁、加锁后,疲倦地睡着了.睡梦中,群锁毕至,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锁都聚集到某君家中,欢跃而歌:“我等皆然,只锁君子,不锁小人.”一语道破锁的作用.突然,有哐当声响,原来是楼上打翻尿盆,群锁被吓住了.文章借文物古锁之口说,锁原本是刑具,是与法典有关的,如果司法机关能高扬“锁”的权威,对小偷之流严加打击,锁也可以不提心吊胆了……

《铁门》是一幅市井风俗画,《锁》是一篇融知识、幻想与趣味为一体的小品文.这些文章,虽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但文章中所表达的思考和情感无论是成人读者还是儿童读者,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如果说,吴然的散文表现的是生活之美,这应该算作是一种散步式的表达.在不可回避的日常琐事与烦恼中,体会真诚、亲切的人间情怀.

在《铁门与锁》这本集子中,同样的文字还有很多.在旁人眼中平凡的人、事、物被吴然信手拈来,用一种看似散淡从容,但又机智敏锐的文字将其化作某种可以让人领悟生命美好的力量.作家在几十年的创作中,一直没有放弃对那些让他感动的人和事,“时间流逝了,无影无踪地消失了,你无论如何也抓不住,留不住.但是过去的事并不会完全流逝和消失.它们活着,而且一直在等待你的召唤”吴然.铁门与锁[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202..

吴然虽然不是以成人散文为主要创作文体,但他一直在尝试,希望能写出一点成人和少年儿童都可以读的散文.他的努力是成功的,在吴然的成人散文中,我们可以读到儿童散文中特有的幻想之美;在儿童散文中,我们也能感受人生的况味.

吴然的散文诗是刚开始进行儿童散文创作时的作品,其创作对郭风等人的模仿较多.短小的牧歌式作品虽然有唯美主义倾向,但确实“使人阅之自生美感”,因而得到冰心“朴素、自然”的赞誉.

吴然的《歌溪》和《小鸟在歌唱》两本集子是其儿童散文诗创作的代表作.作家“在儿童散文中融入诗的意境和旋律”,“写得富有儿童情趣”.吴然在《小鸟在歌唱》这本散文诗集的题记中写道:我能变成一只小鸟,

每天清晨为你歌唱吗?

我能变成一朵小花,

明灿地开在你上学的路上吗?

我能变成一团绿树,

在夏天给你一片荫凉吗?

呵,我能变成江河,

漂载着你的船儿奔向远方吗?为儿童歌唱,为生命歌唱,为自然歌唱,是吴然作品一贯的主题.“我从小因家庭出身不好而压抑,活跃的性格转为内向,变得敏感而胆小.在生活中我又看到了许多虚伪、残忍、嫉妒、倾轧和中伤等等,我讨厌这一切,又无法改变这一切.我在为孩子们写作中,在散文追求中找到安慰,并流连于大自然.大自然是绝不虚伪的,它宽容.当然我也看到人世的温情,并感受到这种温情.一旦我的散文触及这种温情的时候,我很珍惜地一再咏叹.”和散文相比,散文诗的形式虽然短小,但因为其形式的短小、凝聚更能够在较短的篇幅中留出想象的空白,含蓄地表现出独特的抒情意境.这一形式与作家需要表达的内容恰好是一致的.因此,吴然对散文诗的选择是必然的.春天来了,老师带我们上山植树.

挖开新鲜的红壤土,我们在山坡上植下一片绿色的小树.

小树在春风中摆舞,在阳光下表达它们的喜悦.

小树的嫩枝上,挂着木牌,小小的木牌上写着植树人的名字.

我们把心,交给小树;小树,就是我们自己.

老师的小木牌,也挂在她那棵树上.在这里,老师变得和我们一样.

我们的树,和老师的树长在一起,多么像我们的中队,我们的班级体呵,这片未来的树林!

是的,这是未来的树林.我们的树,老师的树,都将长成大树,长成茂盛的树林.

呵,那时我们也长成了大人;呵,但愿我们都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这首《我们的树林》散文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读来还能感受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气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整首散文诗热情洋溢地表现了师生共同植树的片断和情感.植树活动的画面只有一句话:“挖开新鲜的红壤土,我们在山坡上植下一片绿色的小树.”这就给读者留出了较大的想象空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填充.接下来,师生将写有姓名的小木牌挂在小树上,于是“我们把心,交给小树;小树,就是我们”.这句话让读者想到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一个常用的教育比喻.如果作者接着描述教师像精心照顾小树的成长一样来教育我们,让我们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那就落入了意识形态需要的窠臼.虽然最终的主题仍然是长大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但作者描写了一个细节:“老师的小木牌,也挂在她那棵树上.”于是,在学生的眼里,“在这里,老师变得和我们一样.我们的树,和老师的树长在一起,多么像我们的中队,我们的班级体呵,这片未来的树林!我们的树,老师的树,都将长成大树,长成茂盛的树林.”这是真正的儿童视角.无论接受了何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儿童对世界的观察永远是最真诚,最纯净的.这样的文字,带给读者的不仅只是留下想象的空白,更有了一些哲理的意味.

儿童散文是吴然创作中数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在创作儿童散文时,吴然试探着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生活中的美,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生活中的美.这种用孩子的眼光来探寻世界的方式,被孙建江认为是“以孩子身份的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使作品一开篇就与特定的读者在心理上保持一致,使读者在作品一开始就能直接进入到作者所设置的情境之中”孙建江.吴然的文体意识[M]//云南儿童文学研究.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215..当小读者进入这个特设的空间时,很容易就能与作者作为儿童的“我”相融洽,进而体会“我”带领他们“以孩子的眼光,以孩子的心灵,怀着喜悦的心情去感受美,发现美,歌唱美”.

“美”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无法精确表达、只能模糊定义的概念.吴然认为儿童散文的美感应当是某种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种美并非评论者所说,“苦心营造的是一个以纯粹美感为中心的艺术景观”杨振昆.纯粹美感的追求与营造——吴然儿童散文及儿童散文诗漫评[M]//边地文学启示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137..正如束沛德先生所言:“吴然的散文、散文诗以交织着温馨的乡情与纯真而取胜.”束沛德.祝云南儿童文学前途似锦[J].文学界,1991(2):14.

于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吴然有意识地选择自然之美、童趣之美、生活之美、民俗之美.吴然说:“我喜欢某种朴素的自然的美.”因为朴素,因为自然,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招摇,不显露,遵循自然法则存在,却蕴藏着真正美感的事物才在吴然的笔下熠熠生辉.吴然用一种散步般的节奏来表现它们.这种节奏,就是吴然对儿童散文艺术手法的选择和把握.

二、“使人阅之自生美感”途径之探寻

虽然在表现内容上遵循事物发展与存在的自然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会选择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实际上,在长达几十年的创作中,吴然从未放弃过对儿童散文艺术表现手法的思考.在语言的表达、文体形式选择、儿童散文的构思方式等方面,吴然都有成功的探索和收获.

首先,吴然从未停止过对儿童散文语言的磨炼.

吴然认为:散文之所以称为“美文”,主要是语言考究、漂亮.然而刻意求工又不好.太修饰,太哲理,意象堆积,七宝楼台,每一句话都像作诗一样显得不同凡响,像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又似乎大可不必,说不定是走上末路.作家成为“文字匠人”“语言匠人”是很可悲的.散文有如说话,说得太一般自然不好,打磨雕琢得尽是金口玉言也不佳.太认真、太累,未必成功.自然、朴素、亲切、真诚而带情感一路,有时又会趋于随意.作家一直没有放弃在散文语言上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常常自问:“你进入散文的门槛了吗?”以此时刻提醒自己磨炼散文语言.吴然.谈谈我的散文[M]//铁门与锁.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332.

对于吴然儿童散文的语言,论者颇多,基本上围绕其语言的清丽、自然、朴素来讨论.在《云南儿童散文的诗性话语》一文中,笔者这样论及作家的语言特点:吴然作品语体虽然以叙述为主,却将方言语汇与景物特点巧妙揉和,加之灵活跳跃的动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语体表现本色却不粗糙,朴素而不平庸.或流动婉转,或畅快淋漓,都自然成韵,有如林中山泉蜿蜒而下,铮铮有声.

为了让语言富有表现力,吴然精心选择了散文意象.这是因为散文文本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意象.与诗歌的意象相比,散文的意象更为写实、真切,注重对承载情意的具体意象的描绘.儿童散文尤其如此,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恰当的意象才能让读者接受和理解作品的内容.

吴然笔下最大的意象是自然、民俗.其下的子意象分别是:月亮、太阳、溪水、花朵、民族、节日、服饰、饮食……这些意象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可接触的事物,作家附着于其中的审美内涵容易被儿童接受和理解.我不知道我看见过多少美丽的大理石.我只知道,在我们这条有名的础石街上,我看见的每一块石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有云海,有云海中的雪峰;

有墨绿的、淡紫的青山,白得发蓝的云雾填满山谷;

有潮湿的发亮的山崖,有崖畔的青松、绿树;有红的杜鹃、黄的杜鹃,啊,也许是经霜的秋叶,也许是山火的火苗;

有飞瀑,有溪流;晶亮的小石子,在清清的溪水里闪烁,仿佛是溪流的眼睛;

有绿茸茸的山坡,有卵石闪亮的河滩;有野花摇曳,有马群奔驰,有牛饮水,有羊吃草;

有小鸟跳跃在枝头,有小狗和小猫做游戏;

啊,凡是天底下有的,在这些丰富的石面上都可以找到!《大理石》一文中的描绘充满儿童的想象力,所选用的动词与意象可以堪称完美.

其次,吴然儿童散文尝试多种笔墨、多种文类的融合.

吴然对儿童散文艺术形式的追求并没有停留在语言的精雕细刻上,他还尝试用多种笔墨、多种文类的融合来提升儿童散文的艺术格调.

郭风评价吴然的散文“具有多种笔墨”,可谓一语中的.在吴然为数可观的儿童散文中,不仅有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所写的少年散文、童年散文和幼儿散文,还有和各种儿童文学文体相似的儿童散文作品.吴然的儿童散文融合了散文诗、游记体散文、童话、杂文、报章文体等多种文体,为不同的题材内容选择了最佳的表达方式.

上文中我们曾论述过吴然因为内容题材的需要,选择了更易于抒发情感和营造意境的散文诗作为表达方式.吴然在写作儿童散文的同时,一直在进行散文诗的创作.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能找到散文诗的踪影.因此,在蒋风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编者认为吴然散文“总是难以区分他的作品是散文还是散文诗”.

在《歌溪》的后记里,作家说:“近年来我又学着写了些似乎散文诗的儿童散文.我想在儿童散文中融入诗的意境和旋律.我想写得富有儿童情趣,写得有色彩和富于音乐感.我想用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写作.我还想写得美一点,力求把美化为形象;力求把诗情融合在养育我的芬芳的土地上,融合在我们的校园里,融合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小读者用心灵去感受.”对诗意表达的需要,让作家选择了散文诗.而作家的创作,也丰富了散文诗的内涵.

在《歌溪》和《小鸟在歌唱》之后,吴然的儿童散文作品篇幅越来越长,很少短章.但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律,含蓄与意境在作家的儿童散文中如盐入水,渗透融合,毫无生硬连接的痕迹.洱海是一只大耳朵,一只大得不能再大的耳朵.……这么大的耳朵,一定能够听见太阳的声音,听得见月亮和星星的声音,还听得见云彩的声音吧?这是肯定的,它肯定还能听到春天花朵开放的声音,听到夏天树荫里小鸟飞翔的声音,听到秋天果实成熟的声音,还有冬天苍山上飘雪的声音呢.不过,它听得最多的,恐怕还是它自己的声音吧?那是波飞浪翻的声音,是水草晃动的声音,是鱼儿说话的声音啊!《洱海大耳朵》中的这段文字,是儿童散文《洱海大耳朵》的第一段.如果将后面乘坐“杜鹃号”游洱海的经历、恶蟒的传说、乘“夫妻船”捕鱼、观看“洱海月”等场景删除,就是一篇完整的散文诗.在吴然后期的创作中,许多儿童散文中的段落都是优秀的散文诗.两种文体的融合,是吴然儿童散文诗意传达的有效途径.

吴然的儿童散文还具有杂文特点.在《谈谈我的散文》中,他提到:“《那只红嘴鸥》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好评如潮.”其中,郭风说这篇作品“具有抒情和杂文笔调融化于一起的和谐之美”.碧森评价其为:“作者固然谴责击红嘴鸥的人,但更赞赏春城和春城人的温柔与爱.读了第一段对昆明冬天景色的描写,会明白云南何以有这样的魅力,吸引红嘴鸥在此度过冬天.”作家自己也认同其中的“杂文味”:“我是在爱与恨的交织中写这篇东西的.人们对击红嘴鸥的行为的谴责,对我的心灵有很大的震动.我在文末禁不住有一段抒发和议论.这议论多少带有杂文的笔法.”

吴然带有杂文笔法的散文为数不多,在作家的创作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吴然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希望让儿童能在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歌唱美的愿望,让他不可能只把目光停留在风花雪月、花鸟鱼虫上,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作家常常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这些带有“杂文味”的作品中,我们常可以感受到作家的人格魅力.

吴然的儿童散文是为儿童的需要而创作的,因此他对教育尤为关心.对于许多教育现象,他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写错了字,算术题做得不对,按说是不奇怪的;作为老师,也用不着大动肝火.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孩子,是学生.至于为什么写错,为什么做得不对,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粗心大意,也可能是没有弄懂.而没有弄懂,其原因既可能在学生一面,也可能在老师一面,比如没有讲解清楚等等.如果是老师的责任,而惩罚的却是学生,岂不冤枉!退一步说,即使完全是学生的错吧,改过来就是了,为加深印象,写上三五遍或十遍、八遍,也未尝不可,何必要写一百遍?这岂不是有故意为难学生之嫌了吗?听说有教师让学生将错字写一百遍.吴然感到诧异,但他并未拍案而起,抨击我国的教育制度,呼吁施行素质教育.阅读这段文字,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睿智的长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调解矛盾.言语耐性而具说服力,读后令人信服.虽然对教师的行为有所不满,但文字中并未出现激烈的言辞,而是用充满逻辑力量的分析,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无论是成人读者还是儿童读者,对这样的文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能够体会出人与人之间应当以微笑的方式解决问题.吴然甚至写过一篇名为《替小学生们“说情”》的文章,发出“请少布置些作业,让小学生们早点睡,让小学生们多有点娱乐的时间吧”的呼吁,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山水游记是中国散文的一大种类,具有较为成熟的文体特征.吴然通常“寓人生真理于山光水色之中,寓哲学韵味于诗意氛围之内”.山水游记散文在描绘山水形象的过程中,还结合着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生哲理等内容,表现了作家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在吴然的儿童散文作品中,山水游记一类的作品不少.2002年,吴然的游记体散文作品《小霞客西南游》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对于少年游记,吴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游记是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实录.作为少年游记,自然也可以用一点‘小说技巧’,因为一个成年人却要以少年的角色写所历所闻所思所感,这就是有某种想象了.”但是,这样的“小说技巧”的运用是有限度的,吴然认为,散文和小说不同,小说讲的是“故事”,散文写的是“事情”.如果散文有一件外衣的话,散文外衣是披在“事情”上,附在“事情”上,而小说则以“故事”为外衣了.散文家不编“故事”,只写“事情”.散文不以故事取胜,散文中写故事会破坏散文的“纯粹”.但散文不能不写“事情”,“事情”和“故事”不同.“故事”是一个载体、一个框架,以演进的完整的情节扣人心弦.“事情”却是片段的、跳跃的,以细节的真实打动人,感染人.“故事”是想象,“事情”更多的是事实.吴然.论桂文亚的儿童散文[M]//幻想之美.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57.这段文字虽然是写作少年游记的感受,但对于儿童散文的文体思考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指导儿童散文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霞客游西南》中,虽没有完整的游历故事,但每到一地,吴然都会设计一些小事情,将当地的地理特征、物产特色、民情风俗等融入其中,再加上偶有“之乎者也”和点滴史志的援引,一个具有探险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少年小霞客的形象,便和西南的山川景物融合在一起,成为具有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少年游记.

此外,吴然儿童散文中也有童话的印记.儿童散文虽然与儿童文学的其他体裁在文体特征上有着质的区别,但儿童散文也是最能融汇多种文体特点的文章样式.郭风等儿童散文前辈的作品,就大量使用了童话和散文诗的表现形式.吴然的部分作品也具有这个特点.

在《哭泣的昆虫》中,作家娴熟地运用了童话的表现方式,拟人、象征、夸张等都在昆虫们与人类的对话中出现了.昆虫们是哭泣着和人类对话的——噫,害怕哟,毛毛虫!别怕.来,数数我们身上有多少毛毛?数不清,是吧?可别用手摸我们,你会痒痒的.为什么?不知道.你研究研究吧.

……

哦,不要用粗壮的大棒吓唬我们.你只要用一片草叶轻轻拨动,我就会给你作种种表演……我的表演不是很好看.因为我害怕.你能从我的眼睛里——什么?你看不见我的眼睛?那我睁大了给你看吧!你能从我的眼睛里,看见我的恐惧吗?

——《毛毛虫》我不敢告诉你我来了.我看见一个大大的“嘴巴”.这个“嘴巴”,这个被风吹得胀鼓鼓的怪东西,你们叫“昆虫网”.我的一个妹妹不幸被网住了,从此阳光里再也没有她的舞影.她的舞姿多美呵,阳光被她扇得嗡嗡响.可是她被网住了.我哭肿了眼睛.我流着泪,寻找我的妹妹.她也叫“蜻蜓”呀,是你们取的名字:“在阳光里跳舞”.妹妹哟,我的妹妹,阳光的妹妹!

——《蜻蜓》昆虫们哭泣的自述,比客观细致的描述更能打动读者.吴然儿童散文中童话手法的运用,对作品传递作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虑,对小读者感性认识除人之外其他生命的痛楚与悲伤,对丰富儿童散文的创作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如果说,杂文、散文诗、山水游记、报章文体的短文属于广义的散文,这些作品应该可以算作是与儿童散文相关的创作.童话是儿童文学的基本体裁,与儿童散文的交叉渗透也情有可原.但吴然的儿童散文创作中竟然还有民歌的元素.

著名儿童散文作家郭风曾说:“从《凉山的风》中,我取得当代云南山水、树木以及民情、民俗的认识和印象,或者说取得在当代精神照亮下的,居于亚热带地区和聚居少数民族的西南边陲地区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深刻印象.而作家注入作品中间的情感,深深地给我以激动.”这辑散文“具有边陲地区的某种地方志和少数民族的民歌性质”,“这是新颖的地方志或民歌”,“这些篇章以水彩画的笔调或民歌的旋律来描绘和赞美西南边陲的土地”.吴然.谈谈我的散文[M]//铁门与锁.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334.

这辑儿童散文中,《孔雀之乡短记》是一组描写云南德宏州的速写式作品.作家对被誉为孔雀之乡的德宏地区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边陲生活进行了描写.《芒市早街》《泼水裙》《畹町晨曦》《云井》《等虹渡口》等篇目,将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展现了云南边陲边民们安详、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

边地的民风是淳朴的,色彩丰富的早市上:卖菜的,买菜的,是那样和气,就是讨价还价吧,也是亲切的、谦和的.

——《芒市早市》边地的风光是优美的:好一条瑞丽江!江水嫩黄,漫漫而来.渡口这里宽约二三百米.一支细长的渡船横在修竹低垂的岸边.有人在江边垂钓.一群傣族姑娘,傣族大嫂,在竹筒搭的架子上洗衣服,说笑声伴着捶打衣物的声音.太阳已经落山,一天云锦,瑰丽无比,映在江里,抖抖晃晃.两个小伙子蹬着单车来到江边,衣服一甩,就跳到江里去了.水不深,只到胸口,听说涨水时要漫到岸上.小伙子舒服得又喊又叫,侧游,仰游,激起彩色的水花和波光.洗衣服的姑娘大嫂,竟停下来,大有也要下水的样子.从上游漂下一叶小船.那远处,是墙垛似的凤尾竹,江水茫茫,银亮一片.近了,近了,船上站着一个傣族姑娘,竹篙一根,点拨行船.许是仙女吧,小船过后,一江彩霞尽收,江面澄碧,接着暗淡下来.暮色苍茫中,徐徐江风,江面更有一种壮阔的气势,流水拍击岸边,哗哗作响.

——《等虹渡口》边地的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亮定春研制的“泼水布”做出来的“泼水裙”非常漂亮,小卜少穿着,宛若出水芙蓉,亭亭玉立.

边地的风土人情并非是原始落后的,新时代孔雀之乡的人们在保留着自己民族的淳朴民风的同时,他们也与世界在共同进步和发展.

吴然这种具有“民歌”特点的写作方式被专家认为“堪称体现了边疆民族特色的优秀之作,在云南儿童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

三、虚实相交的表现手法

“虚假是散文的大敌,雕琢和造作会使散文受到致命的损伤!”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M]//林非论散文.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32.现代散文一直是反对虚构的,既然“虚假是散文的大敌”,虚构就没有合理存在的理由.周立波在《散文特写选》的序言里明确提出:“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依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来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容、场地的实景审查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虽然也有论者提到这里所说的“决不仰仗虚构”,并不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原原本本地写成文学作品.但对作品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还是有一定的要求,比较客观和科学的看法是:散文应具有排斥虚假的真实性.

在儿童散文理论中,却有持不同观点者.吴然在《谈谈我的散文》这篇文章中提道:“普遍认为,散文不能仰仗虚构,以保持其史的质地.这当然是对的.但在儿童散文特别是幼儿散文中,作家往往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幼儿,用幼儿的口吻去写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虚构,更何况许多作品还要写得有童话色彩,读出来幼儿才喜欢听.”

具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散文应当首推郭风.作为我国较早为儿童创作幼儿散文的作家,郭风的许多名篇《蒲公英》《红菰们的旅行》等,都无法用“真人、真事、真景物”来判断,肯定真实的只有其中流露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对纯净生活环境的向往.

吴然师承郭风,郭风的创作方式对吴然影响较大.吴然儿童散文的初期创作,对郭风的模仿较多.对于洱海,吴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描写过洱海的美丽.站在村头的高大茂密的风水树下,站在溪边的光洁的卵石上,洱海,我看见你是蓝色的,银色的,彩色的……

阳光在你的水面上跳跃.

蓝天和蓝天上松软的白云,映在你的水里;

鸡足山和山顶的白塔,映在你的水里;

海东的赭红色的石壁,还有大片大片的果园,映在你的水里;而站在海东的山崖上,一定看见点苍山耀眼的雪峰,映在你的水里;一定看见绕在山腰的“玉带云”,映在你的水里.吴然在20世纪80年代所写的这段文字里描绘的景物完全是写实的,包括观察角度的变化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洱海大耳朵》里,作者展开幻想之翅,带领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洱海:洱海是一只大耳朵,一只大得不能再大的耳朵.恐怕要爬到苍山顶上去,才能把这只大耳朵看完整.苍山太高了,很少有人爬得上去,也就是说很少有人能够完完整整地看到过这只大耳朵.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倒是想,这么大的耳朵,一定能够听见太阳的声音,听得见月亮和星星的声音,还听得见云彩的声音吧?这是肯定的,它肯定还能听到春天花朵开放的声音,听到夏天树荫里小鸟飞翔的声音,听到秋天果实成熟的声音,还有冬天苍山上飘雪的声音呢.不过,它听得最多的,恐怕还是它自己的声音吧?那是波飞浪翻的声音,是水草晃动的声音,是鱼儿说话的声音啊!同样是对洱海的描写,二者有着质的区别.第一篇注重景物的真实可感;第二篇则是对景物的幻想性描述.

“洱海是一只大耳朵.”作家是用态度肯定的陈述语气写下这个句子的.这就表明,作家似乎把洱海是一只耳朵当作一种事实.然而,谁都会把这个句子当作一个比喻句,不会深究.但接下来的文字,这只耳朵听到的一切,绝对是虚构的幻想性描述.但是,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在读到这样的文字时,首先被打动的,是作者将其带入的那个纯净、美好的世界,是那种让我们感到温馨、宁静的情感,而不是去追究这样的描写是否真实.

吴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儿童散文的是可以在构思表达上适当虚构的.在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描写之外,适当加入的幻想色彩,不仅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也符合儿童散文创作的原则.

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即使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主观意识的介入,加之对材料的增删取舍,完全和已发生的事件吻合的文字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在强调真实性的成人散文作品中,许多典型的意象都可以看作是作家的幻想.因此,要求散文绝对真实,忠实于现实生活,无论在成人散文还是儿童散文中都是不可能的.

正是坚持着“使人阅之自生美感”的创作理想,吴然的儿童散文创作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吴然在《天使的花房》的后记中写道:“我一直想写一本萦绕着‘小河淌水’旋律的散文,想捕捉飘忽在云南大地上空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捉摸不定的神秘的气息,让孩子们领略云南的美,唤起他们对云南的惊喜与热爱.这倒不是大话,而是我很久以来的向往.对我来说,这几乎是不可企及的境界.但是我向往着,向往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吴然的向往总有一天是能够实现的.

(余雷,作家,文学评论家,昆明学院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出版《儿童散文探论》《让童年回到童年》等论著,文学作品数百万字.曾获冰心散文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新作奖、台湾九歌第二十届现代少儿文学奖,并获《儿童文学》“十大金作家”称号.)

天使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天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天使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