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中国当代艺术:从回到美国到告别美国评余友涵作品回顾展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美国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中国当代艺术:从回到美国到告别美国评余友涵作品回顾展

余友涵是中国’85美术新潮中的先锋人物,也是最早被西方当代艺术界所关注的中国艺术家.余友涵的成功可以归因为一种思想倾向:告别美国.余友涵曾说过:回到美国,最终的目的是告别美国.“回到——告别”矛盾对话的背后,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尝试,绘画不仅要有现代感,更要有民族魂魄.在这一点上,余友涵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意义的“节点”.

2016年12月24日至2017年3月2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余友涵作品回顾展”.此次回顾展展示了余友涵绘画、手稿、摄影等200余件艺术品,涉及艺术家创作的五个阶段:早期抽象画阶段(1980—1984)、“圆”的出现(1985—1991)、“啊,我们”系列(1996—2015)、“沂蒙山”系列(2002—2004)和重回抽象(2003—2016).展览展现了艺术家创作之路的历次转型及其遭遇到的中西艺术观念的碰撞.余友涵遭遇的问题正是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在余友涵历次转型求索的背后,我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在借鉴中求生存,在西方艺术思潮的浸染中破土重生的艰难历程.

一、现代抽象与道家哲学的融合

余友涵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圆”系列,他从“圆”上找到了中国文化的DNA.他笔下的“圆”,脱胎于宋元以来的山水画传统和江南灰调瓦房的黑白二色,混沌古朴,莽莽苍苍,在斑、点、线中孕育着自然的造化和无尽的神秘.

余友涵指出:“由于圆的安定感,所以它既可以表现一切事物的‘始’,也可以表现一切事物的‘终’,并由此寓意‘一瞬’和‘永恒’;圆形象征着循环的运动,也暗示着收缩与膨胀的运动,所以它表现了一种博大兼容并蓄以及合理、和谐;圆既可以被看作一个点,也可以被看作一个无穷大的面,它同时代表着微观的基本粒子与宏观的总括;圆的封闭性有着虚静与内涵的含义.”[1]余友涵以道家的心境切入老子的境界,发掘东方文化的内在精神:虚静、柔弱、无为、内敛.他要寻求一种形象,能把高度概括的情感和高度概括的理念结合起来.他找到了“圆”这个极具概括性的符号,创作出中国抽象精神的活化标本——“圆”系列.在余友涵笔下,“圆”就是道的化身,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独立不遗,周行不怠,先天地而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源头.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而“道”连接着“无”“空”.在斑、点的自然跃动中彰显着生命、灵动和气韵.正如高名潞所言:“艺术家的关注点是‘无’或‘空’,区别于西方与古典写实二元对立的抽象概念,其抽象是邀请他者进入的,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道.” [2]尤其是他在80年代中期创作的水墨圆(图1),晕染斑驳,水光墨影,酣畅淋漓.由于运用黑白二色,绘画透出一种玄逸之美.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玄”就是深黑色.但老子所说的黑白不是“目之所见的色彩之视觉形象以及人赋予之的观念象征”,而是接近于“本体论的‘虚空’之‘无’” [3].玄色由于具有一种哲学上的超越性,最终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底色.而这种“玄”“素”“纯”的美学趣味恰恰是道家哲学“虚”“无”“空”的内在规定.所以这种水墨圆成为余涵友独一无二的艺术标志.

“圆”成为余友涵艺术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从1985年,他开始创作“圆”系列,断断续续延续到1991年.在2003年之后,余友涵又一次回归到抽象.他后期的“圆”,摆脱了色彩和形状的限制.色彩更为明亮,境界更为开阔.艺术家运用蓝色、绿色和等跃动的色彩,采用两米以上的巨幅尺寸展现宇宙的畅想,如《银河》《跳龙门》《宇宙一角》(图2)等作品.艺术家明显受西方后印象派的启发,尤其是在色彩的表现上,以明亮的色彩使“道”跃动出新的时代特征.

余友涵较早地接受了以塞尚、马蒂斯为代表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响,自觉地探索绘画的形式要素,空间、色彩、秩序;后又受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思考绘画的观念特征.他曾说:“当时看抽象画,主要看的是它的观念.与毕加索、马蒂斯的抽象画不一样,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画面简单.那时,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画……” [4]而老子的《道德经》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表示“我非常喜欢老子的基本观点,因此也想让画面达到鲜活、灵动、永不停歇的效果.因此,老子可谓是我的精神导师”[5].余友涵借鉴现代抽象,最终又超越现代抽象.他运用道家哲学灌注现代抽象,最终成为具有独立风格的艺术家.

需要指出的是,老子的哲学不仅启发余友涵的绘画主题,而且开启了他的人生境界.他总是远离喧闹,对浮躁的现实抱着审慎的态度.他说:“归根到底,好的东西总是能有利于生活,有利于生命,同时能够长期地有利,普遍地有利.这就要远离奢华,远离炫耀.远离第一.”[6]这种独立思索的精神,不从众的心态成就了孤独的探索者.当人们创作具象画的时候,他开始探索抽象画;而当人们忙于表现当代艺术的观念时,余友涵转而创作自然风景来与之对抗.这被他称为是两次“出世”.每一次都那样的从容,每一次都那样的果敢.正是这种无功利的、不期然而然的心态使他得心应手、笔补造化.

二、形式探索与中国笔法的融合

余友涵的艺术实现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实验与中国古典绘画的笔法探索的融合,他的绘画既有色块、造型,又有勾、皴、点染等中国技法.一方面,余友涵较早地接受了塞尚、米罗的艺术主张,重视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他对中国古典艺术饱含热情,从石鼓文、画像砖、上古彩陶、汉代壁画中汲取养分.在“沂蒙山”系列中,这种中西技法的融通表现的非常典型.

“沂蒙山”系列创作于2002至2004年间.余友涵去沂蒙山教学采风,拍下大量的风景照.回到上海后,根据这些照片,他创作出了“沂蒙山”系列.这系列作品共有二十多幅,每一幅都试图达到一种统一的效果.余友涵谈及这一时期创作时说:“我在画之前就想到,风景不是好画的,古今中外各位风景或山水画家多得不计其数,成功的好作品也很多,再走出新路来,比较难.所以我只好用拿来主义,西洋画取一点,中国画拿一点,东拼西凑,不过每一幅画力求自己完整统一.” [7]

在作品《沂蒙山01》中,那一叠叠连绵的山峰,布满层层的绿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圣维克多山》是塞尚以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为背景创作的一系列变体画,数量多达七八十幅.塞尚的《圣维克多山》更强调块面和造型,整个画面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由抽象的几何体构成.由于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放弃了焦点透视的方法,舍弃古典绘画对三维立体空间的再现,重视绘画的平面性特征.绘画由具象变为半抽象,成为由点、线、面所构成的几何体.而《沂蒙山01》画面就要柔和很多,线条流畅,其中有点染和勾皴的笔法.余友涵把中国书法的线条融入风景画中.作品利用色彩的轻重浓淡,景物的隐现、藏露、断续产生一种空间的层次感.整个画面舒畅流转、灵气往来.而那郁郁苍苍的绿色闪耀出和生命,明显继承了西方现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这幅画中西合璧,以西为主.而在《沂蒙山22》(图3)中,莽莽苍苍的崇山飘荡着文人山水画的灵韵.整幅画都运用水墨色,气势雄浑.艺术家采用了点染和勾皴的技法,画出了山的深远之势,可谓得北宋文人山水画的衣钵.而在《沂蒙山09》中,整幅画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但画面又具有明显的空间感、层次感.这种画面的秩序感源自于塞尚.

西方现代绘画的秩序和中国古典绘画的笔法已经融入余友涵的血液中.在创作风景画时,余友涵借鉴形式探索,同时吸收中国笔法,随意挥洒、中西合璧、自成一家.

三、波普艺术与中国政治的融合

余友涵创作的政治波普在20世纪90年代引领了时代的先锋.他将主席头像植入花团锦簇的背景中,把西方的波普艺术与中国的政治主题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波普.他的作品《打乒乓》在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引发了西方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在西方诞生,以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为代表.沃霍尔通过丝网印刷的技术大量地复制时尚海报、明星头像、商品包装等,把大众文化的流行元素经典化,创造出一种商业艺术.沃霍尔受到杜尚“现成品”艺术的影响,大胆地挑战当时的艺术体制,有意弥合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波普艺术以实验性和前卫性席卷全球.余友涵接触到波普艺术后,深受启发.正是因为“回到美国”,余友涵才开始创作波普艺术,否则还沉浸在画肖像、静物或者风景中.最终,余友涵选择“告别美国”,他结合中国的政治主题和海量的政治图片创作出政治波普.

余友涵作品《打乒乓》(图4)展示出:在繁花密集的背景中,主席右手握拍,笑语盈盈地等待接球.主席的平和、亲切的气度跃然纸上.整个画面有一种装饰性的效果,与以往的写实主义的历史画风格截然不同.余友涵采用挪用、拼贴与复制等技术手段,使领袖走到人民中间.可以说,他的政治波普是西方的波普艺术中国化的产物.

余友涵曾说过,“回到美国,最终的目的是告别美国.告别之意在于基本上理解它们的画面,风格,回来就可以自己画,画自己的东西 ” [8].告别美国饱含着’85美术新潮这一代艺术家复杂而焦虑的立场.在当时,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学界就存在着“全盘西化”和“洋为中用”的论争.余友涵以他的创作实践证明:借鉴西方,并不是要单纯模仿西方,而是为了摆脱西方的影响.只有艺术家运用民族的技艺改造西方的艺术观念,才能产生艺术的独创性.应该说,这就是余友涵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意义.

*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双年展的艺术史观研究(1996-2016)”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6YJC760076.

注释:

[1] 许望.余友涵:我为什么还要画“没有”观念的画[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16.

[2] 个展:余友涵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7-1-17. http://www.powerstationofart.com/cn/exhibition/Yu-Youhan.html.

[3] 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M]. 北京:编译出版社,2006:100.

[4] [8]朱绍杰、余友涵.余友涵:艺术家当处于边缘[J]. 美术文献, 2015(Z2).

[5] 汉斯-沃里奇·奥布里斯特、余友涵. 余友涵访谈[J]. 美术文献. 2012(6).

[6] [7]余友涵. 余友涵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57,159.

张 鑫: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

刘 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媒体部主管

美国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美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美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