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学校文化创建之戏曲进校园活动类论文怎么写

这篇学校文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学校文化创建之戏曲进校园活动

摘 要:戏曲艺术不仅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戏曲进校园”活动,就是要通过戏曲这一文化载体,向下一代普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和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中,滋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的“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关键词:戏曲艺术;文化传承;文化审美;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9-0056-03

中国戏曲起源历史悠久,且在不同的地域按照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演方式.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追随着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衍变,而被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最终形成集文学、歌曲、武术表演于一体的艺术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家庄市第28 中学将戏曲引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他们了解这一古老的文化,而且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欢迎.这一活动在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戏曲进校园”活动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务实之举

2015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教育部在2016 年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2017 年、教育部、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印发《等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17〕26 号);2017 年2月,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文明办和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石家庄市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方案》和《石家庄市举办戏曲大赛的通知》,安排部署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为主要戏种的戏曲文化通识教育工作.

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政策的支持下,28 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是落实这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务实之举.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随着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日益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明星崇拜等思潮充斥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一些青少年信仰失落,价值观念和娱乐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极传承是第一要义.就目前来看,中国传统戏曲正在流失传承的土壤,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戏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陌生,他们除学习之外大部分的精力都是致力于网络和电子书籍.在这种情况下,28 中学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便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它不仅帮助广大青少年亲近戏曲精粹,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而且使他们获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养及升华.在沐浴传统戏曲经典洗礼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既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青少年争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具有深远意义.

三、培养师生的文化审美内涵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在古代说音乐的,说文学的,说书画的,都说他们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就是美育的意义.”京剧大师梅葆玖提出“我们的小孩儿缺少传统文化的基础.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由此可见,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例如岳飞戏、包公戏、杨家将戏等经典曲目,讲述的便是是非、善恶、忠奸,弘扬的都是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与此同时,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体悟戏曲之美,首先是唱词之美、神态之美、动作之美、身段之美、服饰之美、头饰之美等等.一个角色的一个手势,都是感情的触角;不同角色的不同造型,都是性格的写照.比如:并拢四指是庄重;张开五指,代表豪放;松弛的手指显示苍老;兰花指则描绘出女性的娇丽.其次,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戏曲脸谱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性格特点的善恶、忠奸等.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

戏曲艺术是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是古代人们长期智慧的结晶,对提高新时期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戏曲的舞台上,演员的一转身,便是行程万里;角色的一举杯,便是一场宴会,时间和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的表演之中,甚至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如在京剧《龙凤呈祥》中,演员是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的,他们步调一致、相互配合,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皆是水.这种虚拟传神的表演,也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丰富当代青少年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五、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良好品格

京剧的唱词高雅优美,不少唱词是直接从诗词中演化而来的.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翔.问晓来谁染霜林绛………”这是《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一段唱词,最初出自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叶连波,波上寒烟翠”.这对于学生了解诗词歌赋,增强文化的修养和积累诗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戏曲的表现形式节奏较慢,似乎和如今的快餐文化相悖.但如果能让学生们静下心来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不仅能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学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其性情,使学生们性格更沉稳、做事更专注,生活更自信、更有定力.

六、打造特色学校

28中学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学习与欣赏相结合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等制定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并在具体而有效的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完善.

学校通过聘请戏曲专家为师生讲解京剧知识、聘请戏曲名家来校展演、充分挖掘教师及学生中的戏曲才艺人才等方式组建戏曲社团,利用音乐课、活动课、大课间、第二课堂等讲解、欣赏、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并进行校内成果展演,还通过各种课程宣传戏曲等传统文化.28 中学以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文明办和石家庄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石家庄市传统文化协会、河北京韵演艺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诚聘石家庄市艺术研究所副教授、高级编导、石家庄市传统文化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陈平来28 中学做京剧知识讲座,使学生们充分了解了国粹京剧的地位与作用、重要意义、发展史、基础知识等相关内容.学校诚邀到全国京剧票友大赛金奖获得者王富勤、石家庄市京剧团著名丑角演员协会会员曹永辉、河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宋晓华及左阿雷、全国第三届票友大赛金奖获得者协会会员何一鸣、河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李冰、河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老旦马丽婵、石家庄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刘棣等分别为全体师生表演现代京剧《沙家浜》、传统京剧《打龙袍》、传统京剧《杨门女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传统京剧《铡美案》、现代京剧《江姐》等选段.戏曲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以及铿锵的锣鼓、眼花缭乱的武打、绚丽华贵的头饰、响彻云霄的演唱,收获了全体师生的掌声和喝彩声.28 中学主管德育的代焕萍校长和杨凤然老师也分别登台表演现代京剧《红灯记》《贵妃醉酒》,再次把戏曲展演现场气氛推向.

在此基础上,28 中学组织了主题为“让艺术涤荡心灵,用唱响青春”的艺术节汇演,用以凸显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效,这是28 中学将戏曲艺术引入课堂、师生亲身体验传统戏曲文化的具体展现.汇演节目中,戏曲节目占到了50豫,代焕萍校长、韩书信老师、侯云峰老师同台表演现代京剧《智斗》;学生节目的《说唱脸谱》实现了京剧与现代音乐的和谐交融;古典舞《渔舟唱晚》古韵典雅、意味深长,留给我们无限遐思;戏曲舞蹈《礼仪之邦》更是对传统美德“君子有为德远扬”的传播;豫剧《谁说男子不如男》纯净甜美又浑厚明朗;古筝《渔舟唱晚》《红扇飞舞》美醉了全场观众;相声《说戏曲》幽默风趣,深深表达出学生们对戏曲的热衷和喜爱.艺术节汇演戏曲节目精彩纷呈,这是“戏曲进校园活动”结出的丰硕成果,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戏曲,更加热爱我们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8 中学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为办学宗旨,积极推广国学、国画、书法、戏曲、剪纸、民族器乐、武术、太极拳等多种社团活动,特别是戏曲社团的活动,以此让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师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乐此不疲、富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目标追求,有健康的文化熏陶;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感恩与归属之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也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坚守的事业.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而且能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心中,让民族元素融化在学生们的血液当中,让中华艺术瑰宝源远流长,这才是“戏曲进校园”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责任编辑李红霞】

学校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校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