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管理主体系统的哲学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哲学思考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管理主体系统的哲学

摘 要:管理活动的两个主要要素,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法视角看,二者在动态联系的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本文主要对管理主体的地位、重要性进行再认识,揭示管理主体系统概念、结构、性质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矛盾统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03-02

管理活动离不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人们在追求管理效益的时候,往往只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忽视了哲学角度.实际上,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这一对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就构成了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矛盾统一的哲学视角来研究管理主体的重要性,提高认识水平,有利于使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间相互促进、彼此协调,得到良好的管理效益.[1]

一、管理主体的概念、结构和性质

1.管理主体的概念.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质、有一定权威、担负管理工作的人或组织.管理素质包括诸多方面,如知识、才能、性格、品德、爱好等.这种素质集中表现在能正确地提出奋斗目标,并能推动、组织、激励和控制被管理者为此目标努力奋斗的能力.

2.管理主体系统的组成.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常常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或集团.[2]这个集体或集团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系统,这就是管理主体系统.对于一个一般的社会管理主体来说,管理主体系统由决策系统、智囊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信息系统几个子系统组成.[3]

3.管理主体的性质.管理主体作为现实的个人,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这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管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工具基本上是人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社会处于农业时代,缺少对生产过程进行大规模统一的经济管理,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社会国家公共管理和军队管理中.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节约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探讨一定人力、物力条件下的生产最大化的工业企业管理随之兴盛起来.20世纪初期,美国的泰勒科学管理、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德国韦伯的组织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管理流派,都是和当时社会发展、人性需要相适应的.(2)管理主体具有主动性.管理主体的能动性是就管理主体在管理矛盾统一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管理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统一体的性质,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原来不属于管理客体的一些要素,变成这个矛盾统一体的内容.管理主体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管理统一体的前途命运出发,进行科学决策,确定管理目标,制订实施计划等.管理主体的一切活动事关全局,对整个管理过程起推动作用,其主动性是显而易见的.(3)管理主体具有协调性.一个完善的管理主体,往往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矛盾统一体.这些要素之间既有差异对立的一面,又有一致统一的一面.组成这些要素的成员间,由于社会地位、思想觉悟、思维方法、专业特点、实践经验等差异,必然产生不协调,但同时各要素间有着共同的管理目标,这个共同的管理目标使各要素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的管理目标,是促使各要素相互协调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在管理主体的协调和不协调的矛盾中,正常情况下,协调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管理主体呈现协调性.

二、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的关系

管理主体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多层次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既有矛盾的同一性,又有矛盾的斗争性,这决定了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1 )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的对立统一.组成管理主体系统的各个要素、各个子系统间,有其相对独立性.决策系统不能干扰参谋系统的工作,以保证参谋系统的咨询工作能尽可能地做到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而参谋系统为了保证自己所提方案的科学性,不能受决策系统领导人主观愿望的影响,也不应考虑这些方案最终能否被决策者所采纳.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间是相互统一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由于决策系统是管理主体的核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应该服务于决策系统.总之,它们是相互区别、相互依赖、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辩证关系.(2)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的量变质变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同,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在管理主体系统中,组成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果能做到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在整体上就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性能.①管理主体系统各成员之间特性互补,产生良好的结构效应.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活动的多种职能,要求在选择、组成管理主体系统的成员时,要注意配备在能力上能胜任管理工作,又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学科专长的成员.这样成员组合成的主体系统,才能在整体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管理内容.每个管理成员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管理主体系统只有由多方面的人才组成,性格、知识相互补充,才能保证整体优化.②管理主体系统中各成员间相互协调,能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4]管理主体系统中各成员之间在思想和情感上协调融洽、相互支持,能使管理主体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气氛.这种心理相容,必然会化作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大家同心协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管理主体系统各成员之间在理想目标、价值观念方面的相互协调,是维系一个集体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主体成员只有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志同道合,才能真正地团结.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好坏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念的一致,是管理主体团结一致的基础.各成员之间如果对事物的好坏看法相差甚远,没有共同的是非标准,则很难在整体上形成团结一致的局面.

三、管理的交互主体性

管理活动中,不仅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的主客体关系,还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作为人所具有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受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影响,科学管理的时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总体上是一种主客体关系.管理者处于管理关系中主导的决定地位,对被管理者具有指挥、控制、监督等权力,被管理者屈从于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威.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常常通过管理活动强加于被管理者,被管理者没有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的可能,只能像被操纵的机器一样,任由管理者支配.被管理者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并且在这种管理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顺从、依附、没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制度人格,被管理者得不到发展自己自由意志的机会和条件.但是作为和管理者一样的人,被管理者也有种种自然需要和社会需求,也要有人的尊严.因此,被管理者在生产中被现代化、自动化机器解放出来以后,具有了独立于生产的人的地位,自然而然要求自己主体性的实现.而个人主体性的实现,是通过对物的改造和同主体人的交往体现出来的,这就产生了交互主体性.

四、结论

管理主体系统存在着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就要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处理好这些关系,努力创建一个性能优化的管理主体系统,实现理想的管理目标.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和被管理者作为人的主体地位,是不应该相互排斥的.只有把被管理者的主体性通过管理交往活动激发出来,管理者的主体性价值才能实现,主体地位才是真实的.

参考文献:

[1]董敏慧.知识管理研究及其哲学思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2]杨伍栓.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管理实践的基本问题[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18-21.

[3]赵光辉.管理主体结构与优化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01):31-34.

[4]徐家忠.管理主客体矛盾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刘敬鲁.推动我国管理哲学创新发展[J].唯实(现代管理),2016,(09):19-21.

哲学思考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哲学思考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哲学思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哲学类论文

2、哲学杂志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4、哲学论文范文

5、世界哲学杂志

6、马克思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