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学习方面论文例文 和跨越障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生态金字塔》为例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自主学习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跨越障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生态金字塔》为例

科普说明文《生态金字塔》,这学期,我有幸教了三次.

第一次,常规的教学方法,我照章行事,学生亦步亦趋;

第二次,老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次,课前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有针对性的准备,上课交流时,他们有的放矢,侃侃而谈,气氛热烈,节奏紧凑.

三次教学《生态金字塔》,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不一样的,留给我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学生高效的学,是建立在教师组织的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得以完成的,在学生精彩演绎的背后,是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这种变革使得师生双方都要跨越传统的束缚,跨越长期以来由于各自的思维定势形成的障碍.

一、作为教师应该跨越的障碍

(一)教学理念上

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变“教师占有”为“由学生支配”,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担心学生讲不好,学生愿意讲,敢讲乐讲,比学生讲得好更重要!只要学生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由兴趣来引导,不断感悟如何把课讲好讲透,老师则不断给予激励,调动热情,开发潜能,长此训练下去,学生提高把握文本的能力是指日可待的!

以《生态金字塔》为例.孩子们独立默读思考“课文后面几个自然段是怎样说明生物食物链的这种有趣之处的呢?”,我把本课需要他们讲解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写成纸条,各自领取讲课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交流.

教学片段一(讲解课文第二段前四句)

学生:“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蟃、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食肉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

学生:“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这句话说明了杂草处于生物链下层,也举了一个例子,引出了下文.而第二句则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方式,说明了自然界中吃杂草的动物极多,也说明了杂草处于生物链下层.“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这句说明位于较下层的食植物性动物数量虽远远小于杂草的数量,但其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

学生:“吃肉的食肉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这句话也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了几个位于植食性动物上层的动物.又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说明了位于食物链上层的动物数量远远少于下层.

学生:这一段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和做比较,说明食物链上层的第二级消费者数量是最少的,而最底层的生产者杂草,则是数量最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能量也是极为庞大的.而再往上一层,第一级消费者,它们所含的能量就要少很多了……

事实证明,学生是完全能够胜任讲课交流的,他们一句一句,把自己的见解徐徐道来,既能把句子的内容说清楚,也能把这个句子是怎么体现生物食物链的特点点透彻,还能把说明方法讲到位.发言之时,虽有些紧张,但有组员互相支持,该小组顺利完成任务.

(二)操作策略上

1.变“教师事无巨细的讲授”为“有重点,可供学生借鉴的讲授”.老师的课只不过是个例子,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钻研文本的方法,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借鉴,老师的教学要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第二次教学《生态金字塔》,文章的第一段还是由教师讲授.

教学片段二:(第一自然段)

老师: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学生: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老师:这句话里面有几个重点词语.(课件翻红“查看”“生物食物链”“有趣”“现象”这四个词语.)你能读懂哪个词?

学生:我来讲“生物食物链”.食物链是讲生物界之间,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吃,而另一种又被别的动物吃掉的现象,它们之间是存在一个链接的.

老师:你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把食物链讲得更清楚些呢?

学生:可以.第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像这样食物之间形成一个吃和被吃的链条,就叫生物食物链.

老师:太棒啦!作者写生物食物链,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作者是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的.(老师板书“举例子”)

学生:“察看”这个词语提醒我们要好好观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般性的“查看”.

老师:说得好!

学生:“现象”指的就是“生物链越往上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少,能量也越小;而越往下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多,能量也越大.”

学生:这个“有趣”是说,生物食物链的上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上层数量小,能量少,下层数量大,能量多.(老师板书“上层数量小,能量少,下层数量大,能量多”)

老师:这个有趣之处,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作者先讲了生物食物链上层的情况,再讲了下层的情况,上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

学生:这里是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老师:来,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好好读一读!课文第一段的教学,老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一言一行都是直观的引导,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些信息:要理解句子就要学会抓住其中的重点的词语来突破;既要了解作者说明的内容,也要体会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去有所发现的……

2.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讲教师聆听”,并在聆听中发现精彩,引导方法,突出重点,补充遗漏.一节课由“教师独自建设”变为“师生共同建设”,甚至是学生主动建设,自主建设.

教学片段三(小组讲第二段后四句)

学生:“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这是一个典型的食物链的例子,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食物链例子,作者引用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食物链,同时起到了一个引出下文的效果,并且这是一个举例子的方法.

学生:一只甲虫,地下1 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他的需要,而鹰却要在几十平方千米内的范围来觅食才能满足他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这一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做比较以及列数据的方法.同时用“1 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来表示他们的不同范围,让我们更能感受到甲虫与鹰在补充能量上的区别.

学生:“老虎就更不得了了,需要在几个山林中捕食.”这句话把老虎补充营养的辛苦与进食量表现得非常清楚,从“几个山林”和“捕食”把老虎与前面的动物等级全部拉开,显得越是等级高,所需营养就越多.

学生:(用画在黑板上的金字塔形图例来讲解补充)这些动物在数量上是不同的,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图上标明草是最多的,因此位于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越往塔尖走,每一层级就越小,也就是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这个图为我们展示了“生物链越往上,不被吃或少被吃的就越少,可越往下,被别种动物大量吞噬的就越多”这个道理.

老师:(鼓掌)太棒啦!讲得精彩极了!抓住了重点,简洁明了!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吗?看看谁还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甲虫是“采食”,老鹰是“觅食”,老虎是“捕食”,三个词产生对比,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学生:一只甲虫,地下1 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鹰却要在几十平方千米内的范围来觅食才能满足,一个是“便可满足”, 一个是“才能满足”,这两个词说明了它们采食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

老师:可见作者用词准确、严谨!同学们补充得真好!

学生讲课,并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把舞台让给学生,在他们对文本的精彩演绎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遗漏的地方,老师及时引导,始终抓住语言文字等学习材料,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最终落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3.教学流程上,教师要变“关注课中”为“关注全程”课前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人人有任务.组长根据组员的个性特长安排好各自的讲授任务,以“大家听得懂,自己讲得清”为标准.

课中把握: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倾听讲课小组的发言,对于他们讲课的好方法给予积极地评价,对于精彩的发言内容给予高度赞赏,对于讲课中的错误及时指正,对于讲漏的知识点,动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观察听课同学的状态,避免出现因准备自己的发言而不去认真听课的现象.这样就不会影响到生生互动的效果.学生讲课阶段,教师必须调动每一个人的注意力,使之都参与进来.

课后评价:老师逐一指出每个小组的优缺点,予以积极地肯定和鼓励,极大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使不同的小组甚至是组内不同的学员,都能从老师这里获得肯定,得到激励,产生愉悦感,得到自信,并且共同期待下一次小组授课的到来.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这样的学习场景中,人人获得了发展.

(三)课堂调控上

教师“一边讲,一边关注学生是否在听”变为“一边聆听讲课的学生讲得如何,一边关注听课的学生听得如何”.要对讲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控,教师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的讲课有充分的预设,预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讲不清楚的难点,这样才能够点拨在关键之处,不至于对他们的讲课造成较大的干扰;对于听课的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注意力,是否会听,会做笔记,更要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来,共同形成一种高频率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作为学生应该跨越的障碍

(一)思想观念上

变“我要跟着学”为“我能主动讲”.这对于学生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由变动为主动,他们需要克服自身在学习习惯、个性人格、甚至是意志品质方面的不足.学生必须扔掉逃避,学会面对;必须扔掉胆怯,学会勇敢;必须扔掉独来独往,学会合作;变“边听边记知识要点” 为“自己发现和讲解知识要点”,他们必须扔掉等待,学会寻觅;必须扔掉沉默,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生必须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发学习资源……

(二)参与策略上

准备阶段:了解学习伙伴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特长,分工合作的时候确定好人选和工作分配.

研读阶段:从老师的讲述过程中获得直观体验,留心观察老师讲课是怎样抓住讲课要点的,包括内容、说明方法、语言文字的特色等方面,去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匠心独运之处.这是让学生换了一个角度来面对文本,他们变成了一个采撷者,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那些可能是知识点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讲授阶段:面对全班听众,授课学生要克服紧张情绪,按照讲课前的分工安排,互相配合,积极补充,共同完成小组的讲授任务,并且面对其他同学的质疑,做好现场解答.没有一颗坚强有力的心,没有丰富的语文积淀,是不能完美地完成任务的.

第三次教学《生态金字塔》,我干脆预先告知学生,这节课我们将如何展开,他们跃跃欲试,热情极高.于是,正式上课时,有小组以ppt形式在展示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讲课材料.

教学片段四(小组讲第三段)

学生:我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是生态金字塔,及生态金字塔的形状.

学生:让我们来看一下图(ppt中出字塔),这是金字塔.(ppt中出现食物链),这是食物链.(ppt中动画合一,出现生态金字塔)而这就是生态金字塔.金字塔的特点,就是底大顶尖,而生态金字塔就是越往上层,生物越少,也就会越来越尖.而越往下层,生物越庞大,那么表示的层级也会较大.所以,生态食物链也被形象的称为“生态金字塔”.

学生:我来介绍写作方法:本段主要利用了打比方和下定义的写作手法.首先将食物链形象的比做成金字塔,再用下定义的方法将它称作“生态金字塔”,应证了前文中生物食物链越往上生物越少的事实,前后呼应.

学生:我来补充一个生态金字塔的例子,例如:凡是猫多的地方,红三叶草就十分茂盛,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土蜂专为三叶草传粉,而田鼠又喜欢吃蜂巢,所以田鼠多了,土蜂少了,红三叶草传粉机会也少了.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繁茂了.

学生:通过文中“考察”等词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家们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还有他们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

老师:非常精彩!你们说第三段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何以见得?落脚到哪个词语上?

齐声:“恰似!”

老师:对!那,ppt 可以怎么突出这个词语呢?

学生:变成红色!

……

总之,通过小组讲课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分工合作、全班展示交流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同时,还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使每个人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落实.

争赢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孩子们求学的先导,教师引导、点拨,不断培养其讲课的能力,其实这个过程是在不断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锻炼学生习得语感的过程,我们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使他们获得充足的发展!

责任编辑郑占怡

自主学习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自主学习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自主学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自主招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