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向探究更深处漫溯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关于探究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向探究更深处漫溯

盛瑞芬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为“先”,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深入探究,让课堂成为儿童语文学习的园地.

一、聚焦问题,触发探究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导入课文,创设问题情境,聚焦重点,抓住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呈现研究的专题,激起学生阅读的期待,使其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兴趣和动机.

这个问题的设计既不能太高,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又不能太容易,而激不起学生的探究;既不能太宽泛,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又不能太窄,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狭隘.应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发探究的动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可以 “登上天游峰,看到的东西很多,能写的东西也很多.然而,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写一个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这位老人的?”为探究的专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有关语句,感受人物勤劳热情、自信豁达等特点.

课堂上,学生自主地探究,大胆地想,自由地议,尽情地说,知无不言,各抒己见,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二、自读自悟,潜心探究

阅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学生能否潜心会文,是决定阅读对话质量高低之本 .因此,要给足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要创设潜心会文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读自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众多的语言信息中检索、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如《夹竹桃》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夹竹桃的“韧性可贵”,那么,“韧性”是什么意思,你是从这段话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韧性”一词,边读书,边做记号,边加批注等,留下思考的痕迹.学生充分进行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后,抓住“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句,感受到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当学生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可与之相比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韧性可贵”.

三、合作交流,深度探究

学生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以后,一定产生了各自的感悟.这其中的感悟肯定是有差异的,有的模糊,有的清晰,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答案多维,各具个性.此时,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建一个生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可以小组交流,可以全班交流.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互相阐述,互相倾听,思维与思维碰撞,情感与情感共振.在交流感悟中,学生实现了自我超越,他们不断地接纳别人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不断地扩大自己原来的视界,最后又回到自身,成了一个新我.

例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星星组、云朵组、石头组”等等,让学生选择性阅读,选择流.引导学生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探究各种描绘大自然的文字,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充分研读.

四、关注表达,升华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2011 版的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因此,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表达.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课,教师完全可以摈弃原有的“精益求精”的讲解式教学,针对课后习题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课上,着力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情节、语言、细节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把故事讲精彩的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极佳的言语实践机会,从而激起孩子讲故事的兴趣,让孩子产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美妙感觉,使学生想说、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

练笔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借鉴文本的写作形式和方法,写句、写段、写篇均可.教《学与问》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下面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贯穿课的始终.

从前,有个老人很有学问.他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金匾,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老人去世以后,两个儿子把匾一分为二.

哥哥拿了一个“学”字,从早到晚只是读书,不提问.弟弟拿了一个“问”字,专门提问,却从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个人都学得稀里糊涂,一无所获.

学完哥白尼的事例后,请学生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劝说故事中那个只学不问的哥哥,帮助他获得真知.学完全文后,再引导学生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说服故事中那个只问不学的弟弟.孩子们趣味盎然,思维活跃,表达有理有据,有声有色.通过这些训练,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逐渐形成.

五、拓展运用,延伸探究

好的课应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从小课堂转向大课堂.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凭借、一种媒体,教师要善于找到课内课外的结合点、相融点,打通课内外的壁垒,从书本向生活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激起学生新的期待,把探究引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

例如,学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广玉兰》一课,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后练习4 组织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并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情况.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把这种植物的特点细致地写下来.在这篇日记中,除了可以用文字表达之外,还可以给文字配加图画,以增强表达效果.在班级里组织一次以“百花争艳”为主题的日记展览,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完《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可以带领孩子走进公园,走进田野,开展实践活动,认识更多的大自然文字,读懂大自然这部活书,让学生在天地大课堂中自由翱翔.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语文课上要教语文,语文课上要为学生而教.让我们给学生一支长篙,他们一定会快乐而主动地向探究更深处漫溯……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探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探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探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