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游罗溪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冬游罗溪类论文范本

本论文为您写冬游罗溪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冬游罗溪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适宜出游的季节莫过于春天和秋天了.但对于我们大多数远离家乡的游子而言,与故乡重逢,多是冬夏,绝少春秋.好在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湘西南,那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每次回去,都有些值得一游的地方.

每次冬天出游,脑海中总会想起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虽然湘西南很少有“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场景,但是却有着比西湖更壮观的“高峡出平湖”的美景.那就是位于洞口县罗溪瑶族乡的茶路电站.

电站位于两山峡谷之间,茶路电站系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任穷题名, 往水库下面望去,整个水坝犹如一道巨剑,直插峡谷.我们到的时候电站正在发电,白色的水柱通过跨山管道如同白练虬龙,飞舞而下.虽然我们离得有数百米,但是水柱轰鸣之声依然十分震撼.电站下方溅起的水花如珍珠一般,四散开来,一些细小的微粒在四周弥漫着,不一会儿,我们的头发上、衣服上都凝结起一点点的水珠.

水是生命之源,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水珠的滋润,峡谷周围的草木显得格外茂盛,虽然隆冬,但这里的一切依旧是苍翠欲滴.

登上水坝,朝着水库望去,一个巨大的湖泊如同一只美丽的大眼睛.那些河道山谷蜿蜒的地方,就像是温柔的眼角,而水边那些高大挺拔的树木,则更像是长长的睫毛,不让任何杂质吹进“眼睛”.与这一湖碧水对视,我看到的全是洁净与澄澈.随后在导游带领下,来到了电站内部.在他们的讲解下,我才对刚才看到的水柱的能量有了直观的认识,那些水柱不仅是一道景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互惠的典范.走出电站时我不禁在想,如此洁净的水发出的电,除了能点亮千家万户以外,肯定还能点亮很多人的心灵吧!

罗溪人不仅心灵是敞亮,而且他们最懂得感恩.对于上天赐予的美景,他们总会充满爱惜和敬畏,并且演绎各种美丽的传说,表达他们对天地造化的感恩.导游阳叶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罗溪“龙头三吊”的故事,这恰恰体现着罗溪人的感恩情怀.

有一年罗溪大旱,几乎颗粒无收,于是观音大士便让老龙王来布雨.布雨之后,不仅罗溪百姓得救,而且罗溪山川草木马上焕发了生机.龙王被这美景陶醉了,他在罗溪蜕了皮,并在此流连忘返.老龙王那孝顺的三个宝贝女儿,也自南海飞来,在这里陪伴父王.在水潭中淋浴、嬉戏.于是罗溪就有了“龙头瀑布”.后来观音再来罗溪,也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她按下云头,将莲花台置于龙头瀑布下首的一块巨石上,微闭双眼,回味着罗溪山水的无穷美妙,便有了“龙头三吊”之第二吊“观音瀑”.老龙王的三个宝贝女儿,在罗溪常以歌舞愉悦老父.一日,八仙自罗溪上空飞过,有美妙歌声传入耳中,被深深吸引住了.八仙按下云头,一边听歌舞,一边赏山水.这便有了“龙头三吊”之第三吊“八仙洞瀑布”.

于是我们一边回味着故事,一边寻觅着“龙头三吊”的芳踪.循着潺潺的水声,从半山腰向硖壑深处走去,一路上古树曲折回环,药藤蔓萝蟠曲虬龙,一种幽冷隐逸之气扑面而来.流水声越来越近,沿途的古树也越来越多,渐渐地路都不明显了,只好沿着树根前行.突然豁然开朗,悬崖峭壁,如刀砍斧劈,令人望而生畏.山崖周围,水汽氤氲,甜槠、楠木、香樟、猴欢喜、枫香、琼欗、闽楠、利川润楠嘉木丛生,各自成行,浑然天成.大者高如巨阙,遮天蔽日,小者不盈半尺,玲珑可爱.而且春兰、蕙兰、石仙桃各种花草,错落期间,周围的空气是如此的清新,真如古人小说中所写:“仙人所居之地,有奇香扑鼻”.到了这里,才知道古人的高妙.

终于见到罗溪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龙头三吊”真面目了,其中龙头瀑布最为壮观,水流飞流直下,有百米之高.这水仿佛真的有灵性,刚好落在中间突兀的石坎上,于是水流形成壮美的水雾,细者飘摇弥漫,大者坠如金玉,美不胜收.为了让人更好地观看这一奇景,细心的罗溪人在瀑布边建了一个观瀑台.登上观瀑台,人仿佛悬空于峡谷之上,隆隆的水声仿佛是从脚下发出的一样,让人十分震撼.

从龙头吊到观音瀑需要经过一线天,虽然名为一线天的景观在很多地方都有,但很少有罗溪这样壮观的.一块巨石挡在眼前,看似无路可走,一条百余米长的石缝就在石间,石缝逼仄,稍微胖一点的人要收腹侧身,才能慢慢地将自己挤出来.过了这一线天,观音瀑就在眼前了,这条瀑布如同观音的形象一样,不温不火而又深不可测.瀑布温婉的如同珠帘一样,从石壁温柔地滑下来.水声细密,但却透人心扉.就在观音瀑不远处,有一棵大树,长得十分奇特,树木如虎熊鏖战,横亘于路,人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躬身而过.往树上看,只见此树时而分成两棵,时而连成一体.树上大瘤如壮士的肌肉一般,让人不禁想起为观音守护南海紫竹林的黑熊.

循壑而下,就能见到龙头三吊的第三吊了.虽然同为三吊,但前后的海拔落差足足有三百余米.因此八仙洞瀑布作为三吊之尾,实际上已经靠近谷底了.其实名义上是三吊,但是在这三百多米的落差上,沿途小瀑布不计其数.到了八仙洞瀑布这里,万泉归一,漱石激浪,蔚为壮观.仿佛真的是有八个神仙,在此戏游论道.

游完“龙头三吊”,天气日渐放晴,温暖的阳光投射到罗溪的每一个角落,游玩的兴致不觉又高了起来.在同游的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探访了著名的鸳鸯银杏.冬日里的银杏树更多地展示了其雄壮魁伟的一面,但是那“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绵绵情愫,依旧能在这两棵树上一览无余.

在鸳鸯银杏下休息了一会儿,我们走进了宝窑村,一个典型的湘西古村落,背靠大山,面朝稻田.村里人都十分热情,在一位老人家中,我们得知这个村子原来是湘黔古道中一个重要驿站,湘黔古道被誉为南方的“丝绸之路”,兴于西汉,至明、清臻于完善.

由于湘黔两地交通不便,大山横亘,水路不通,数千年来,湘黔两地商人翻山越岭,穿行在古道那一块块光滑的石板上,担夫和马帮的商队来往于这条古道,经历了数千年来艰辛担夫汗水的沁润,他们肩挑马驮,挥洒着汗水,经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磨砺后,依然保存完好地在那里,见证从它们身上压过的历史痕迹.湘黔两地人,都会在宝窑驿站停留休整.昔日宝窑驿站被称为“小南京”;看着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悠长的马帮铃铛.

如今,古道边芳草萋萋,路也慢慢消失了,曾经深深印着湘黔两地商人足迹的小道,有的被苔藓覆盖,渐渐沉睡.余韵晚风,转眼暮色渐渐降临.

夕阳的余辉射进车内,眼睛余光里的暮色,随着车子的行驶不断地切换着景色.心为景动,车随心止,按下快门,留住暮色.山脚几缕炊烟,飘来阵阵不同的饭菜香味.

在朋友向老六的热情邀请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农家小院, 这里背山临溪.一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特感受扑面而来,刚在火炕边坐下,好客的主人便将火儿拨旺,一边泡着山里产的云雾茶招待我们,一边忙着准备晚餐.

向老六夫妇是瑶寨村民, 一家三代同堂, 和美的农家小院里, 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歌声.

品着茶聊着天,不一会儿一道道湘西南农家菜便端上了桌,湘西腊肉炒蒜苗、苗家酸鱼、炒新鲜小河虾、湘西土匪鸭、小米蒸肉、猪血丸子、素炒酸豆荚等,采撷于大山深处的原料, 那油珠、那颜色,瞧着心动,闻着口馋.喝着瑶民自酿的土米酒,不禁让人胃口大开.

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身份, 一个个慕名而来的乡友,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相聚在向老六的农家小院, 弥漫着冬日年味的喜气, 大伙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将要离开罗溪时,主人向老六还不忘嘱咐地说:“来年冬天还来哈,冬天里的腊肉、米酒最好啦!”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热.

曾几何时,每次读到那句“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才认识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时,我这个远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有种落泪的冲动.其实在故乡人看来,冬天里的腊肉、米酒更加香醇,冬天里的美景更加纯粹,这便是冬天的馈赠,就像春天的鲜花秋天的红叶一样美丽.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对着冬天顾影自怜呢?

想到这里,我不禁释怀一笑,或许,这种禅悟似的体会,便是这次冬游罗溪的馈赠吧!

冬游罗溪论文范文结:

关于冬游罗溪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冬游罗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