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与学科评估中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问题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学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学科评估中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问题

摘 要:学科评估过程中评估材料的不合理整合、资源明显趋向强势学科以及在实际评估材料申报过程中缺少对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的客观依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科评估的准确性.科研人员学科归属的精准定位,对于提高学科评估的准确性、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科研成果评价代替学科评价、科研人员自主申报学科、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的方式,对于提高科研人员学科归属的准确性以及反映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科评估;学科分类;学科映射;学科归属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7-0057-05

2012 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中心)自主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后,各高校对评估结果非常重视,学术界也对评估指标及结果展开一系列研究如根据价值链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三代教育评价理论探索可以构建出以专业内涵要素为主体、以反映多方利益相关者要求为主旨、以揭示影响专业发展潜力关键因素为目标的专业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1][2][3][4],同时教育部也组织高校对评估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管理、人文和社会等学科的多数管理人员及教师均反映,在第三轮评估时,一些学校提供的评估材料存在不合理整合的问题,有的学校有策略地进行了材料整合包装,使得有些最终显示排名靠前的学校的学科,其实并不是业界普遍认可的最好的学科[5].为避免学科间拼凑材料,第四轮学科评估在要求参评高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填报材料的同时,采取了按学科门类“绑定参评”的规则,即“同一门类下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及以上的学科要参评同时参评,不参评都不参评”,从而有效抑制了相近学科材料不合理整合现象,最大限度地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反映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

学科评估的目的是评估高校学科发展的真实水平,而高校整合材料参加评估目的是突出优势学科,获取更多生源及经费支持,违背了教育部评估的初衷.在学科评估过程中,高校通常以专业为单位,同专业的教师划分到同一个学科中,而该专业教师产出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获得奖项等也统一归属到同一学科中,而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教育部学科体系并不完全对应,且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同一专业的教师研究方向可能属于不同学科,若只依据教师所在专业来对教师及其成果进行学科划分,可能导致学科评估结果不准确.如何将同一专业教师合理分配到一个学科中是高校及教育部学科评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也是学科真实水平评估的准确性保障.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科研产出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方法,一方面为高校学科评估中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提供客观划分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找到我国学科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学科归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为评估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一、学科评估过程中科研人员学科归属现状

我国一级学科评估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全国的一级学科实力进行排名,它侧重评估学科点的综合实力,评估内容包括了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声誉,四部分内容中除学科声誉外,其余三部分均与科研人员相关,因此,在学科评估过程中,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对评估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学科评估材料申报过程中,前三轮评估材料申报时,科研成果随人员申报,即科研人员归属到哪个学科,他们的相关成果也会归属到这个学科.虽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提出了成果及科研人员学科归属解决方案,但在论文成果方面,仅“扩展版高被引ESI 高被引论文”可归属到多个学科,而此部分内容并不是由学校提供,学校所提供的“代表性论文”和“收录论文数量”仍然按照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所在的学科完成其学科归属.在科研项目学科归属方面,以本学科到账经费体现“学科贡献度”,在高校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基本按照科研项目负责人所在学科划拨经费,因此科研项目的学科归属基本等同于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学科归属.由此看来,科研成果的学科归属仍然取决于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虽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提出科研人员可以同时申报一个“主要学科”和一个“第二学科”,但从学校材料申报角度来看,高校只有在申报的两个学科都较强的情况下才希望将一位优秀人才的成果分散到两个学科中,否则更希望将其成果集中贡献在一个学科中.目前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主要由学院及学校管理部门来决定,主要划分依据仍然是其所在的专业,并不是其科研成果所属的学科方向.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提出了成果及科研人员学科归属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学位中心希望高校能够按照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对其进行学科归属划分,而在实际评估材料申报过程中,仍然缺少对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的客观依据.从学科分类和科研成果分类来看,科研成果的分类主要根据文献分类方式归类,而文献分类与学科分类属于不同的分类体系,这两种分类体系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缺乏统一性,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互操作性,因此,在学科评估过程中,若依据科研人员的相关成果对他们进行学科划分,需要构建文献分类与学科分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才能将科研成果与学科相对应,进而实现依据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进行学科归属的划分.

二、基于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机制

(一)中图分类法与教育部学科分类的映射关系构建

目前我国文献分类主要有两种分类体系,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分类法)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分类法),我国各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都要求学术论文按《中图法》标注中图分类号.

国内外存在较多学科分类体系,我国大学目前通用的学科体系包括了《学科分类与代码》、《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其中学科评估中采用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2011 年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版本中包含13 个学科门类和100 个一级学科,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代码分别为二位和四位阿拉伯数字.

中图分类与学科分类体系之间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6][7][8][9],其中詹萌详细探讨了学科分类与文献分类之间的映射关系,论证了两种分类体系相互映射的可行性.本研究中将设计中图分类体系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之间的映射关系,由于学科评估中只评估一级学科,本研究中也只将中图分类号与一级学科映射,无需设计像詹萌研究中的复杂映射关系,只需依据类名映射即可.此映射关系满足多对一关系映射,即每一个一级学科分类号对应多个中图分类号,一个中图分类号只与一个学科分类号相对应,映射规则由人工定义,学科专家进行校验,具体定义如下:一是每个中图分类号都与唯一的一个一级学科对应.二是按中图分类体系层次结构遍历中图分类号,若上级分类号可直接归属某一级学科,则无需进入下级分类号;若上级分类号无法直接归属某一学科,则进入到下级分类号,对下级所有分类号进行遍历归类.三是如遇到缩略语、中性词、复合词等形式的词汇,则借助其上级分类对其进行归类.

图1 为中图分类法与学科映射关系示意图,图中A1、A2 大类名含义明确,直接可映射到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而中图分类中大类B 的类名为“哲学、宗教”,从类名来看,可直接映射到一级学科“哲学”中,但在图书分类体系中,心理学包含在哲学中,而学科分类体系中,心理学归属在教育学门类下,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因此在映射过程中,不能只依据中图分类的大类名直接将其与一级学科对应,还应查看大类中的小类是否可以单独与某些一级学科构成映射关系,进而保障映射准确性.

根据人工定义的规则构建中图分类与学科分类映射关系后,还需要对这些规则进一步验证,但本研究中并不存在标准的正确映射关系,无法采用实证研究检验,因此,在映射关系制定后,我们邀请部分一级学科专家帮助判别映射关系的准确性,进而保障映射关系的可靠性.

(二)科研人员学科划分机制

科研人员的学科划分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学科评估材料申报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以专业为单位申报,专业内科研人员及成果同属一个一级学科,并未针对每位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做判别.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可能也已经脱离了其所依附的一级学科,因此,本研究将从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角度,划分科研人员学科归属.

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在本研究中采用中文论文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的具体识别过程如图2 所示:

在判断某学校科研人员所属学科时,首先从CNKI 数据库核心论文集获取该校近5 年发表所有论文数据,由于CNKI 数据库提供的批量下载功能中并不包含论文分类号信息,本研究中采用大连理工大学信息检索实验室开发的网络爬虫工具,爬取所有论文信息,包括了论文题目、发表期刊、作者、中图分类号等,将这些数据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

其次,利用学科分类与中图分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每篇论文的中图分类号将其划分到对应学科中,在具体划分过程中,一篇论文中可能标注多个分类号,而各个分类号可能映射到不同一级学科,因此,一篇论文可能会映射到多个学科中,该论文对每个学科都有一定的归属度.

得到论文的学科归属度后,论文对应的作者也相应地归属到不同学科中,当科研人员发表的所有论文都划分到学科中后,这名科研人员也会被多次划分到不同学科中.

最后,根据科研人员在不同学科中出现的次数以及作者顺序,对该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进行加权统计,最终得到科研人员在不同学科中的归属度.

(三)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实例

本文以某985 工程高校为实例,分别对该校各院系科研人员学科归属进行划分,并对比该校现有一级学科和专业情况,识别出该校各个专业科研人员在学科评估中存在的学科归属问题.

本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采集论文信息,还需要获取学校科研人员名录,进而完成科研人员与论文之间的对应关系.科研人员信息来源于从该校门户网站,采集信息包括科研人员姓名、所属学部、学院、系所、职称信息,共采集到2638 名科研人员信息.在CNKI 数据库中以单位检索该校校名,时间年份为2011-2015 年,论文类型为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论文,共得到11531 篇.

在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判别过程中,首先将科研人员表和论文表进行科研人员-论文作者关联,得到每名科研人员发表的所有论文,关联过程中存在一篇论文与多位科研人员关联情况(多作者合作情况),其次,依据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每位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度,最后,将每位科研人员归属到唯一一个学科中,即划分到学科归属度最高的学科.

研究结果发现,该校科研人员跨学科研究较多,这可能与该校专业设置有关,但在学科评估过程中,以专业人员为整体申报的材料中,可能造成申报的人员及其成果不属于其申报的学科,表1 中列出了该校学科归属不明确现象较为严重的几个专业.

在高校专业设置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依托,表中“专业名称”为该校学部下设立的院、系、所,“依托一级学科”指的是每个专业相对应的一级学科,若专业所依托的为二级学科,则此处为二级学科上级的一级学科.“人员学科划分”列是采用本文中的学科划分方法所得到的该专业人员主要的学科归属,“比例”指的是该专业划分到此一级学科的人员数量与该专业总科研人员数量的比例,表中的比例并未进行百分比计算,直接列出人员数量,如“化学工程与技术(33/55)”表示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科研人员共55 人,其中33 人学科划分结果为化学工程与技术.该人员数量值不包含行政人员.

该校共有5 个专业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存在较大问题,该校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化工、药物工程、生物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由于其学院前身为生物化工研究所,其师资队伍也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研究,因此依据科研人员研究领域对此学院科研人员进行学科归属划分时,60%的科研人员都归属到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该校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较为特殊,该所依托的一级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但该所设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下,从该所人员的研究方向来看,并不完全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范畴,60%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但该校并没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应归属到哪个一级学科更为合理仍有待商榷.

三、科研人员学科归属问题解决方案讨论

本文对学科评估中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问题进行了梳理,尝试通过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对学科评估中的科研人员队伍进行合理的学科划分,通过实例分析发现,高校专业与学科之间并不完全匹配,若在学科评估中不对科研人员队伍的学科归属做判别,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与该学科实际情况不符.针对学科评估过程中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可供学科评估研究参考.

(一)科研成果评价代替学科评价

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束后,清华大学学者张勇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论文指标与学科评估结果比较,发现论文指标与学科评估指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由规模因子和质量因子组成的论文综合指标可以解释83%的学科评估结果[10].由此看来,对科研成果的评价结果基本可以代表了学科评估结果,但在张勇研究中,公共管理学科论文是在CSSCI 数据库中直接以各高校公共管理学院为单位进行检索获得的,而各高校中的公共管理学院人员发表的论文可能不属于公共管理学科,或者其他院系人员也可能发表公共管理学科论文,因此,若以科研成果评价学科,需要将科研成果归属到各个一级学科中,采用本研究中的成果划分方法,即可解决此问题.

(二)科研人员自主申报学科

从第四轮评估材料申报要求中可以看出,学位中心希望科研人员能够自主申报学科,尤其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优秀人才,允许同时在两个学科内提交申报材料.但在具体评估材料申报过程中,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自主权并不在个人手中,多数学校科研人员的学科归属权掌握在高校管理层,从而导致科研人员只负责提供相关材料,而最终材料会被归到哪个学科自己并不清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科评估材料都是在网络化信息平台上申报,此平台只针对高校管理部门开放,并不是对所有科研人员开放.若要实现科研人员自主申报学科,一方面需要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使每位科研人员能够自主申报学科并提交相关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削弱学校对科研人员学科归属的控制权.

(三)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

完全依据科研论文对科研人员学科进行划分时可能存在一定弊端,一些学科由于其特殊的学科属性(如涉密学科),可能发表论文较少,或者一些科研人员从事教学工作较多,科研产出较少的情况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学科归属划分.但基于成果的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是一种客观的划分方法,可与主观划分方法相结合,提高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划分的准确性.

学科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学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学科导论论文

2、电气工程学科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