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论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福利功能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社会福利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社会福利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论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福利功能

尹海立,王留璞

YIN Hai-li,WANG Liu-pu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大福利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民间体育社团参与者生命质量的改善、社会资本的培育以及社会质量的提升等多个层次剖析民间体育社团的福利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指出,民间体育社团在生命质量、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其超越了强身健体的传统功能意涵与价值观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多元福利主体中的重要一元.

关键词:民间体育社团;福利功能;生命质量;社会资本;社会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6-0043-05

民间体育社团是为了开展民间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健康、娱乐和社交等多种需要而由公共部门设立或者自主成立的体育组织,如钓鱼协会、老年人体协、八卦掌协会、冬泳协会、太极拳协会等.民间体育社团是体育社团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除了民间体育社团之外,体育社团还包括的竞技体育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等,不在本研究的讨论范围之内.就本文而言,旨在探究民间的体育社团,即作为内容的民间体育项目和作为形式的社团生活,如何在生命质量、社会资本和社会质量等不同层面促进社会福利.

1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1.1大福利视角下的多视角分析

本文将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放诸“大福利”视野下,综合运用生活质量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质量理论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功能考察与机制分析.“大福利”具有四层含义: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以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需求为本;通过多元主体共同提供资源支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公共福利和社会互助等供给方式[1].大福利理论是一种普遍福利视角,具有内容丰富、主体多元、对象广泛、方式多样的特点.在其视角下,社会福利不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促进和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动力之一[2].当前遍布街头巷尾,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社团,如太极拳俱乐部、秧歌队、毽子协会等,其对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少皆宜,没有阶层限制;其内容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包括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其性质属于社会中最普遍的第三部门,可以作为一种福利主体;其方式具有公共福利和社会互助的性质.可见,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基本上包含着大福利概念的全部内涵.大福利为我们分析民间体育社团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理论视角与框架支撑.运用大福利视角进行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分析,是福利社会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自然拓展与有益交叉.用大福利眼光分析看待民间体育社团及其功能发挥,并将其纳入到大福利体系中来加以认识,认识并进一步彰显其福利功能,从而拓展了福利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传统研究主题局限,有着广阔的前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 尹海立,等论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福利功能No.6 20171.2本文的主要分析框架

从内涵来讲,大福利概念在对象、主体、方式、内容等方面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从功能来看,综合涉及个体、社团(社区)及社会整体多个层次.为更清晰、更系统地阐释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福利功能及其发挥机制,本文将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上具体展开.

微观层次的生活质量维度.生活质量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综合评价人们生活水平的指标体系,体现了社会福利在微观个体层面的水平.大约到20世纪60年代末,生活质量概念突破了概念产生之初的个体在经济上富裕程度的局限,转变为多维度的、被普遍认可的、用来界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分析指标,既包含社会福利的经济内涵,还包含个人的健康状况、所处的环境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等非经济要素[3].与此同时,生活质量概念的外延也从客观福利领域延伸到主观福利领域,不仅是指个体所面临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等方面,还包括个体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生活满意度”或者“主观幸福感”等 [4].正如安格斯·迪顿指出的,个体的生活质量维度也是民间体育社团福利功能研究的起点.

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维度.社会资本是布迪厄在讨论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的交互作用时所使用的概念,是社会结构(场域)中行动者所拥有和可供利用的实际的或潜在资源的集合,并且这些资源与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社会网络有关,而“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5].受布迪厄影响,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同,又存在关联的第三种资本类型,其形式有社会责任和使命、信息沟通网络、规范与惩罚机制、权威服从关系、多种功能的社会组织等[6].可见,社会资本最初在西方学者那里主要是指从制度化的社会网络中产生的可供使用的资源.后来普特南、波茨、福山、林南等人也参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讨论,尤其是普特南以体育社团为切入点的社会资本研究更使得该理论名声大噪.此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加入其中,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积极的研究成果.考察民间体育社团在社会资本方面的福利功能,主要是指它在促进社会资本现代转型中,能否在推动公共参与、提高普遍信任和拓展社会信任网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宏观层次的社会质量维度.从宏观看来,社会质量指标或社会发展指标可以衡量一个社会的在总体上的福利水平,是大福利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7].上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开始使用社会质量概念,这一概念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发展研究范式的转变,即指向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本质.社会质量将社会发展研究的重点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引向对具体社会发展质量的衡量和评价[8].1997年的《社会质量阿姆斯特丹宣言》将社会质量概念界定为社会成员参与其社群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程度,以及这种生活能够提升其福利和潜能的程度[9].该宣言认为社会质量应当包括社会经济保障水平、社会凝聚水平、社会包容水平和社会赋权水平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指获得用来提升个人与他人互动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机会;以团结为基础的集体认同的水平;人们参与到那些作为日常生活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资本的机会;在已有社会结构中个人能力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10].在大福利的视野下考察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就要分析民间体育社团对社会质量各指标产生的影响.基于本文的研究主旨,我们将主要讨论民间体育社团在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三个维度上的影响.

2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福利功能的多层次透视

2.1就微观层面而言,民间体育社团能够影响并改善参与者生活质量

民间体育社团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维持人民健康体魄和生命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和社会福利功能则是其他社会组织难以比拟的.民间体育社团可以改善生活方式,促进生命活力,提高心理品格,使人在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上达到健全和健康状态.民间体育社团以传统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世方法、道德风尚等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行为习惯.民间体育社团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其在内容上的特性对人的身心健康、精神状态等生命质量状况也发挥着重要的福利功能.

健康是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经常参加民间体育锻炼,对促进大脑开发,改进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反应能力和感知觉传导速度,增进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有积极作用.例如Loy研究指出,民间体育社团在个体层面满足了人们健康的需求,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心智的发展和提高[11].另外,国外相关研究关注中国民间体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也都基本上证实了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项目对人体生理和心理调节有积极的影响.在生理健康方面,有研究发现,太极拳对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肌骨疼痛、慢性中风、帕金森症、关节炎等各类疾病人群的生理机理恢复、疾病预防和控制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还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平衡和睡眠质量等身体机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可以增强个人安全感和责任感,从而成为改善暴力倾向的有效手段[13].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太极拳练习能够增强人的成就动机、自我调节能力、注意力、自信心等[14].这些研究反映了中国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一种健身活动和体育练习,有助于增强体质,进而也会增进练习者的身心健康.

情绪并不指向某一特定的对象,而是以同样的情绪状态对待所有事物,因而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是一种持续的“心境”.参与民间体育社团可以调节和改善情绪,不但能转移消极低落的意识、情绪,使人摆脱烦恼和痛苦,而且可以宣泄不良情绪.有研究者使用可测量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和自尊感等情绪的简式“心理状态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测量,发现参与民间体育项目能降低人的紧张感、抑郁感、愤怒感、疲劳感,增强人的自尊感,能有效改善心境状态[15].实际上,民间体育社团通过自身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帮助参与者树立正确自我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例如通过民间体育社团参与者个体可以结识朋友,扩大社交范围,融入活动集体之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愉快.同时,通过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锻炼,也能放松和舒缓身心,减轻疲劳,从而体会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增强自信,摆脱压抑、悲观情绪.有研究指出,太极拳注重情绪控制、去除杂念、淡泊明志,对人的情绪状态起到很明显的调节作用[16].

与情绪不同,精神状态是一种更加稳定的“心性”,是内在价值观和处世哲学的体现.民间体育社团在塑造人的精神状态方面有显著效果.有研究者指出,中国民间体育的精神品质包括积极的身心修养观和养生观,受到道家、儒家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而儒学强调人伦道德,道家强调道法自然,阴阳学强调和谐平衡,这些精神特质都是以静制动、平和心态,进而达到人与社会、自然、自身互动过程的和谐.因此,中国民间体育中所蕴含的“和”是其精神主干[17].例如太极拳中所蕴含的“生命和谐”“斗争中求平衡,变换中求和谐”的和谐理念.太极拳的推广不仅是健身方法的推广,其和谐精神的倡导与传播是从民间文化交流的角度实践“和谐世界”理念,是共建和谐、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18].所以,从活动内容上,民间体育社团有助于平和的意志品质和精神状态的培养和形成.

2.2作为中间组织,民间体育社团是社会资本孕育的温床

传统(私人)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共)社会资本在公共参与意识、普遍信任程度和社会网络结构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在传统社会资本中,公共参与意识是消极的,普遍信任程度是脆弱的,社会网络结构是内向并且封闭的;而现代社会资本的公共参与意识是积极的,普遍信任程度是强的,社会网络结构是外向并且开放的.普特南在讨论到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时写道:“意大利一些地区的大多数公民都通过参与社会团体热切地关心社会事务,……居民们相互信任、行为公允、遵守法律.[19]”指出各类社团在培育现代社会资本过程中的功能,对公共参与意识、普遍普遍信任程度和社会网络结构等方面的推动作用.笔者也曾对我国胶东地区的民间体育社团进行调查,发现民间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上虽然很多是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在其社会福利功能上,起到了培育现代社会资本的作用[20].下面,我们分别梳理民间体育社团在上述三个方面对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功能.

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是现代公体地位的体现,表现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和责任意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是认知层面的公共参与,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了解情况;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是态度层面的公共参与,是参与公共事务并尽到公民责任的意愿.参与民间体育社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较高认知和积极态度.体育社团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社会参与的机会,为社会行动者赋予了某种特定的社团身份,使其有机会践行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民间体育社团带来的参与精神和实践行动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21].所以,民间体育社团蕴含着某些政治身份,以形式多样的途径培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理性、自由、有社会责任的社会群体.例如Seippel在挪威的调查发现,参加体育社团能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和公共参与程度,参加体育社团的人群参加政治选举的率要高于其他人群[22].还有研究指出,参加民间体育社团,能显著提高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认知度,也能明显增强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23].

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不同,是一种公共信任,其信任对象从具体的个人转向法律、商品、权力等一般性的交往媒介,它建立在公共规则的有效性这一前提之下,在规则有效性的保障之下.普特南认为,社团参与增强了普遍信任,从而降低了社会交往的成本[24].实际上,体育社团为参与者进行社会行动特别是集体行动提供了资源支持,也能促进成员间的互信互助,所以本身可被视为一种值得信任的社会资本.通过参加社团这一交往媒介,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也相应形成了一些陌生人之间也能彼此都认可的原则,结果是在社会上建立起普遍信任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胡荣对厦门市居民的研究发现,参加民间社团对于人们的普遍信任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并且指出,在中国城市社会要培育普遍信任,就应该让居民更多地参与民间社团[25].

社会网络结构也就是社会成员的社会交往结构,传统的社会网络结构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即人们倾向于同与自身有血缘、地缘等关系的熟悉对象交往,有意识地拒绝或减少与陌生对象的交往,从而降低社会交往的风险.但是这种传统社会交往网络的内向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交往双方在有限地域内的频繁交往,而不适应现代社会日益扩大的社会生活.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交往呈现开放性,并实现与陌生和匿名对象的交往.民间体育社团开展的社会活动使参加者和活动的受益者意识到,在一定的规则保障之下,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可期可控的.如前所述,有很多研究表明,民间体育社团的参与者相比普通人更愿意求助于私人关系以外的、正式的公共资源.这些研究证实了民间体育组织对拓展社会网络、培育社会资本等方面存在积极影响.社会转型要求人们的社会网络结构呈现开放性,并且通过建立普遍信任和积极的公共参与来获取公共资源.而民间体育社团能够起到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功能.

2.3民间体育社团的良性运作,有助于社会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宏观福利层面,民间体育社团在社会整体层面可以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在体育部门和民政部门的推动下,民间体育社团这一新型社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其在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成为参与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社会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下面我们从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三个方面讨论民间体育社团的宏观福利功能.

民间体育社团增强人们的系统信任感和公共责任感,对于现代社会整合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整合主要包含系统信任和公共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系统信任是指社会成员对系统对象,比如媒体系统、司法系统、政治系统的信任程度.公共责任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现代社会交往的实现,需要一定程度的普遍信任和系统信任.民间体育社团活动及其规则为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增强了系统信任意识.同时,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活动包含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在公益活动中能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有研究发现,参加民间体育社团的人对媒体系统、司法系统和政府的公信力持更加肯定的态度,他们也更愿意帮助失业者、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灾民等困难群体,更加热心公益[26].所以大力发展民间体育社团是提高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民间体育社团有助于提高社会包容程度,即提高社会成员的群体融入程度、社会接纳程度和制度融合程度.群体融入程度是指社会成员融入非正式群体的程度,如与亲属、朋友、邻居等社会关系的交往频率和交往状况,是否感到孤独等;社会接纳程度是指社会成员是否因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性别、外表、学历、户籍等原因被歧视;制度融合是指社会成员与制度化对象之间的交往,如是否与政策、政府机关、干部、医院等发生过冲突.民间体育社团等横向的民间社团,能推动社会公众之间的普遍信任,使个体顺利融入到社会之中.针对老年群体的研究发现,体育社团参与,例如老年人健身社团,会消除社会歧见,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互动提供了稳定的组织支撑,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27].

参加民间体育社团有助于增加社会赋权程度,会提高主体能力感,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民间体育社团对身体、心理、人格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反映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为社会赋权状况的改善.社会赋权状况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主要反映社会中个体的主体能力感和社会心态.主体能力感体现了个体的控制力和自由度,如一个社会成员是否觉得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获得成功,是否有表达意见诉求的自由;社会心态主要体现为被遗弃感、被强迫感、被轻视感、乐观程度、挫折感等等.民间体育活动可以转移社会的攻击能量,能缓解矛盾,消除对立,弥合低收入群体因贫富差距带来的矛盾和不良心态.有研究发现,民间体育社团能提高参与者的社会赋权指数,增加其尊严感,对参与者形成积极的社会心态有推动作用.而且,参加民间体育社团时间越久,就越倾向于认为自身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们在生活中更少感受到被强迫感、被遗弃感、被轻视感、顾虑感和挫败感,而更加自主、自信,看问题更加客观和乐观[26].所以从社会赋权的意义上,体育社团和体育活动具有安全阀功能.

3结语

综上所述,从微观福利来看,民间体育社团能改善参与者的健康状况、情绪状况和精神状态,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从中观福利来看,民间体育社团推动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对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推动公共参与意识,提高普遍信任程度,拓展社会网络结构都会产生积极效果.从宏观福利来看,民间体育社团与社会质量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正向关系: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能够增加城市居民的系统信任程度和公共责任感;有助于提高社会包容程度,能促进城市居民的群体融入和社会接纳,能够有效调节个人与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助于增加社会赋权程度,会提高城市居民的主体能力感,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因而,在当前迈向大福利社会的背景下,通过营造健康和谐的民间体育社团,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草根的民间社会生活体系,对于保证经济、政治在内的宏观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民间体育社团的社会福利功能是显著的,这些功能应当引起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的重视,针对性地制定民间体育社团的促进政策,努力挖掘利用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民间体育项目.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大相关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体育社团基本上都是民间自主参与的健身团体,参加者的权利意识、个体意识和平等意识较强,且加入、退出的机制都有较高的自由度,与传统社会的帮派社团存在本质不同.如果民间体育社团一旦演变成组织性较强、内部等级严格并对参与者实行较强控制的团体组织,如以健身名义出现的某些神秘组织,其参与者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就会受到压制,这些组织的社会功能可能会呈现为非常不同的状况.研究主旨所限,这些问题未及充分讨论,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景天魁,毕天云.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2]毕天云.论大福利视阈下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J].学习与实践,2012(2):87-96.

[3]贺春临,周长城.福利概念与生活质量指标——欧洲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结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2(1):51-55.

[4]Bradbum, N.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M]. Chicago Alding,1969:34.

[5]包亚明.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42.

[6]Coleman, Jame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3):94-95.

[7]林卡.走向“福利社会”?——“福利社会”概念辨析及其蕴意[J].人民论坛,2009(20):49-50.

[8]张海东.从发展道路到社会质量:社会发展研究的范式转换[J].江海学刊,2010(3):119-123.

[9]Beck, Wolfgang, Laurent J. G. Vander Maesen, Fleur Thomese and Alan Walker. Social Quality: A Vision for Europe[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1.

[10]艾伦·沃克,张海东. 社会质量取向: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桥梁[J]. 江海学刊,2010(4):21-29.

[11]Loy J. Sociology of sport and the new global order: Bridging perspectives and crossing boundaries[G].1st World Congress of Sociology of Sport Proceedings, 2001:1-36.

[12]Yeh G Y, Wayne P M, Phillips R S. Tai Chi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Med Sport Sci,2008(52):195-208.

[13]Woodward T W.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martial arts practice on health[J].State Medical Society of Wisconsin,2009,108 (1):40-43.

[14]Mustian K M, Palesh O G, Flecksteiner S A. Tai Chi Chuan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Med Sport Sci,2008,52:209-217.

[15]李林.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影响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2):165-166.

[16]王岗.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107-108.

[17]王京龙,李志向.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8-10.

[18]林小美,苏欣,杨建营. 论太极拳和谐思想与当今和谐社会[J].体育科学,2007,27(11):21-24.

[19]罗伯特·普特南.使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0]尹海立.城市社团发展与社会资本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62-66.

[21]王晓红,李春泽.我国公民体育身份的社会认同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59-64.

[22]Seippel. Sport and social capital[J]. Acta Sociologica, 2006, 49(2): 169-183.

[23]尹海立.体育社团参与与现代社会资本培育[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129-134.

[24]Robert D. Putnam.The Prosperous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J]. American Prospect, 1997(13):13.

[25]胡荣,李静雅.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J].社会,2006,26(6):45-61.

[26]焦玉良.体育社团活动对城市居民社会质量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6):1-6.

[27]任海.体育与“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J].体育与科学,2013,34(1):24-25.

[28]谢鹏飞,吉斌,于永平.我国小康体育发展:内涵、特征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16(5):9

社会福利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社会福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社会福利方面论文范文。

1、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2、社会杂志社

3、社会语言学论文

4、社会科学家杂志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