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人生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两件作品详解赵无极艺术人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艺术人生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两件作品详解赵无极艺术人生

1948年2月26日,赵无极偕同妻子踏上了“安德烈-勒庞”号邮轮(Andre Lebon)离开了上海,前赴法国巴黎留学.在出发前,赵无极告诉自己的老师林风眠,如果自己能够靠创作生存,就留在那里.但老师提醒他不要幻想,不要留在巴黎,因为生活会很困难,还没有中国艺术家能成功地做到这点.可林风眠没有预料到,后来赵无极不但在留在了巴黎,并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成为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最耀眼的华人艺术大师.

纵观赵无极一生的艺术创作,在不同的阶段,他都是全心投入摸索独特的途径,从未停留在某个阶段性成就,而是不断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过往已建立的成就与框架,使得他在近7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将其艺术语汇层层互扣地推演:从1 940年始创作时的具象绘画,到达巴黎后的抽象方向转变,至50年代的克利时期,甲骨文时期,直至1959年后开始舍去命题,仅以作品完成日期为题目,逐步将物像从画面中完全抽离的探索,而在随后的几十年的抽象艺术发展中,也是经历了从来源于东方,立足于西方,又回归于东方的心历之程.赵无极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在西方抽象艺术发展中开创了其独特具有东方美学的艺术风格,更是他将中国哲学的深刻洞见与创造性诠释于艺术创作之中,这条东西美学融合的艰难探索之路,不但在世界艺术史发展中留下精彩的篇章,亦是艺术家回归内在本源,超越时空的圆满体验.

1972年3月,在阔别故土24年后,赵无极回到了上海探望母亲.此时的赵无极已是功名成就,也经历过了数次的人生悲欢离合.返回巴黎后,赵无极用着从中国带回的笔与墨,开始重拾水墨的创作.一开始只是用以消遣的练笔之法,逐渐赵无极发现在笔墨的晕染、滴流、墨色多重的浓、淡、枯、润变化间,他不但感受莫大的创作乐趣,而且水墨画的干百种浓淡变化,不计其数的层次,以无形蕴有形的效果,对他有着新的启发及触动.

1979年,他在建筑师贝聿铭的邀请下,为其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创作了两幅大型水墨绘画,又于1983年,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以及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大型展览.1985年的5月,赵无极又受邀回到母校浙江美院授课,将他的理论与观念与学生分享.以及在1998-99年间,在上海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举办“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展”.

赵无极曾说: “历史就是这样把我推向了遥远的法国,让我在那里生根安居,然后又让我重返中国,使我内心最深处的追求终有归宿.”这些年与祖国的亲密交流,以及对水墨绘画的探索心得,让赵无极的抽象艺术得以进行到新的蜕变期.

2002年12月,赵无极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早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已到达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仅面对偌大的画布依然得心应手,满怀信心地挑战自我,比过往“更加大胆与自由”.在同月24日的圣诞夜,他完成的本幅拍品《24.12.2002-双联作》则是其最好的例证:站立于此巨幅双联画作前,一股柔和而具有律动的能量迎面扑来.微妙的色彩层次的视觉感非常丰富:上方一抹湖蓝色与下方的梅红色,以及大面积的暖褐色融合为背景色.这与赵无极早期作品着重用笔的力度及油彩的厚重方式不同,此幅作品不但探索了色彩,光线及用色的巧妙运用,更是散发出轻盈的气息,以及由画布自内向外散发的柔和光芒.这种对于轻盈、抽象的空间的追寻,以及契合大胆的色彩运用正是赵无极在晚期创作所追寻的和谐点.他曾说: “我常在心里揣摩的是,如何画风,如何表现光的明朗纯净?我不想表现自然,而是将形象并列、组合,使人能在其中看到静寂水面空气的荡漾.我想创造新的色彩,新的空间,创造出轻盈.给人新鲜、轻盈和震颤的感觉.”

虽然赵无极清楚摒弃了以绘画作为再现眼见风景的途径,但他深信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中国哲学中,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中的道就是无形之象,就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一种抽象境界.赵无极的艺术所表达的也正是对大气盘旋的宇宙气象的宏观理解以及冥想的途径.如同瑞士著名作家谢塞克斯( Jacques Chessex)所言: “一种对于事物升华的冥想,在此不可思议地出现和充实.画里的空间呈现一种畅快甜美的奇观.这画虽无人在其中,却高度凝聚出一股力量,使我们联想到人的踪迹,艺术家的记忆,以及他所有走过平凡和走过完美的记忆.”

回顾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画家如弗里德里希和特纳,都致力将色彩和光线的运用,以抽象表达方式来感悟自然的雄伟及魅力.特纳在其晚期作品《雨,蒸汽和速度》中,并不精确的描绘物体的细节,只是以昏暗的褐色,黑暗的灰色,及远处透亮的蓝色,以及模糊可辨的火车头,捕捉到了一个正在加速远离暴雨的场景.同样,赵无极在《24.12.200-双联作》中蔓延缠绕的黑色线条亦在画面中心交汇,隐约呈现三维的画面感.那些劲细的线条由这如同大泼墨的晕染中升腾而上,伸展的姿态传递出勃勃生机.同时,他在上色时刻意加大油彩中溶剂的比例,着色时尽量抚平油彩,不留笔触,制造一种流动、渗入、开散和绵延的效果,又如颜色滴进清澈的水中,逐渐混成不同的色调,且毫无造作痕迹而浑然天成,彷佛是光线与色彩本身的幻变.纽约大学的中国艺术教授Jonathan Hay,在谈到赵无极的晚期作品时说到:“他的作品达到另一个高度:脱离了繁琐庞杂,创造更有力量的‘骨感’,其光芒从无限温存延伸至黑暗,从而打开悠然沉寂的内心境界.”此时的作品不再关注于运动的动感,而是体现了明与暗对比的节奏意识.

另一方面,赵无极的作品也有趣地呼应着抽象绘画鼻祖,康定斯基的绘画语言,两位艺术家都采用抽象的表达方式,但也在画面上留下依稀可见的可识别的特征来代表他们个人的自然观.在康定斯基的《风景》中,艺术家以几何的线条和动感的色彩将自然的景色赋予抽象的定义.而赵无极在《24.12.200-双联作》中,洒脱回荡的线条,以及清透柔和的色彩,反应了艺术家寻求超越真实再现的内在风景和精神和平.康定斯基用色彩来激发灵魂,而赵无极则试图实现一种和谐的状态,回到他最深的文化根源.

而这种文化根源无疑是来自他的先祖,来自他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24.12.2002-双联作》的轻薄油彩的使用如同中国绘画的墨分五彩之态,浓淡深浅之变化传达如中国水墨进入纸本而出现的化散、聚散、晕染之视觉美感,加以丰富色彩的形态,释放其表现力量,进而把空间转变成为空灵澄明的意境.仿佛宋代郭熙在《树色平远图》不求全景布局的雄浑壮阔,但求轻重有致的虚实节奏.郭熙的寥寥淡墨简化了物象,隐山盖水虚渺留白,清旷空濛烟波杳霭,赋有空灵旷远的距离感.画卷中桥上行人渺如轻舟一叶,观者亦可漫步游走于柔意源源的《24.12.200-双联作》,在巨大的画幅中体会赵无极那豁朗祥和、悠然平远的东方冥想,呈现宇宙自然间海纳百川的脉络有序.评论家Francois Jacob在描述赵无极的晚期作品时说:“眼前是一个在世界形成之前的混沌,是一条路,不通向终点,却溯至起源,在有形无形间,这就是赵无极的画领我们去的所在,一个未完全定型的世界,仍在悬宕、在迟疑,是在形成秩序前最后一刻的翱翔.赵无极的画恒在对宇宙提出疑问,恒在戮力重造……展现着光的诞生或水的发明,或在物质的动荡之外,呈现生命,在隐约中涌现.”

1 960年代对大师赵无极的艺术生涯而言是个非常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他开始全心沉浸于抽象艺术,渐渐褪去他之前所偏好之细致,深受甲骨纹所启发的风格;开始致力于一种更奔放及雄浑的作画方式.自在1957年首次访美之旅返回巴黎后,赵无极对于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以及纽约画派的笔到意至,行云流水的运动感所触动,从而开始在画作上采取更粗犷的笔势和更沉雄的力量感.

《1 0_8.67》以充满耀眼色彩和鲜活动势的特点,完美地彰显了赵无极60年代作品的特质,并也从本源的角度捕捉到了艺术家的意蕴基础和自然二分哲学观.

“极简易明”是《10.8.67》一作最有力的元素:本作品仅以四种颜色完成:黑、白及两种深浅有别的蓝色.这种组合让艺术家得以透过迤逦奔放的上画方式,展现他汹涌澎湃、雄浑的力道.画面最上方一道浓厚、华润如的黑镶边,是由最下方的一抹白纹所制衡,而夹在这光谱两极端之间的,则是无垠的颜色之海,在沉着的佛青色和浓郁的土耳其蓝两色间交辉.以热爱蓝色和大量使用蓝色而着称的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曾说: “蓝色没有维度:它在维度之外.而其他的颜色则非如此……所有的颜色都激起特定的联想概念,而蓝色至多让人想到海洋和穹苍;而这两者毕竟是可见自然界中最抽象的元素了.”本幅作品《1 0.8.67》也是一首对蓝色本身最纯净之形体的礼赞,艺术家充分利用了颜色的抽象意涵,让观者脑中充斥着狂暴海景和白沫飞驰巨浪的景象,以及主题所蕴藏的所有速率和情感.有如歌川广重所绘制的水和漩涡抽象画,赵无极的作品并置了简单的色彩和基调,创造出流动的意象;画面上配置的水平量带,似乎也暗喻着作品超越画面的局限,向外汨汨扩张.

1950年末期和1960年初,赵无极每年会造访纽约,参加在库兹艺廊所举办的其数次个展.他在这些旅程中接触了许多纽约艺坛的艺术家,例如法兰兹-克莱恩、菲利普-加斯顿、康瑞德-马卡一瑞利、威廉-巴西欧提兹、阿道夫、加特利亚博等等.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在纽约的风气正盛,赵无极与这些艺术家的友谊,鼓励他去探索绘画中一种更大胆、示意风格所开展的创意可能.自此时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聚焦于细节和象征性的内容,反而强调了形式主义的多元展现,画面上的线条、颜色和型态,以及这些元素所传达的感觉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就此而言,赵无极在这期间的艺作,与马克-罗斯科的作品多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采用了抽象颜色为工具,唤起观者心中的激荡感.在赵无极的《10.8.67》中,汨飞鲜明的蓝色横带覆满了画面的横距,促使观者见微知着,让双眼从左到右、从上至下地推敲画面的节奏感,欣赏颜色和光影的幽微变化,以及与不同色调的关系.

对赵无极而言,那种刻意直接将中国文化元素植入的“中国风情”绘画是他一直避之唯恐不及和谨慎防范.虽然《10.8.67》纯粹是一幅抽象的布面油画,但是画作也展示了大师本身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了然于心的继承.尽管这幅作品的构图是简约明快风格,赵无极用以不同的明暗区块来布局具有律动感的水平量带之法,让人想起元朝四大家之一的倪瓒风格.倪瓒在《容膝斋图》中宽阔的河床,幽暗的林木映射在空荡的水面空间之上的格局正是其深谙正负空间的平衡之道的例证.而在《10.8.67》中,赵无极的黑白量带仿若两道由怒涛蓝海所冲刷的胛岸;倪瓒鼓励观者的眼光停留在前景中精心绘制的树干,赵无极也以细笔,一笔一笔绘出绵延细羽般的密网,凸显强调作品的中心,不但使得构图有了根基,并且为这一幅气势慑人的作品提供了平衡之处.

从上到下观赏这幅作品,大师从黑到白的绘图转折,也让观者联想到道家的阴阳哲思,以及所有元素和事物中取得平衡的需要.构图上而言,暗色区块折冲了明亮区块,让作品似乎跨越了两个色调极端之间的鸿沟.这个图像也带出了宇宙之始的各种想像;在无数个文化和宗教中,世界的起源来自光明与黑暗的区隔,上水和下水各司有别.赵无极的作品探索这些基本元素的关系,为艺作注入了定义宇宙的基本二分法.在创作这幅画时,赵无极为我们描绘了一份宇宙创始之景,四处无垠的蓝、暗黑和光.如同法国前总理,同时也是大师密友的多明尼克.德维勒班在—篇关于赵无极的文章所提: “他不追随门派、空想,总是开展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轨迹.他不带时间的刻痕,他是空间物质所构成.这正是透过传记中特定日子的开展,来试图接近赵本人,是虚幻不实际的.我们一定要追随他进入那些无垠空间……那些时而宁静,时而骇人的空间,因为那空然之界正是他的藏身处.是创世之始的无形之景.”

艺术人生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艺术人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艺术人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艺术科技杂志

2、人生十六七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