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读《西游记》有感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文是一篇关于西游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读《西游记》有感

刘舒瑶 (石家庄二中 050000)

摘 要:《西游记》的主人公实际上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孙悟空的家喻户晓,足以证明吴承恩塑造人物之成功.而除了作者的文笔,作者赋予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点、行为、思想、事迹也注定了他的名号会妇孺皆知.再读《西游记》我对孙悟空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这个人物,我可以说是很“崇拜”了.纵观全文一百回,我想作者对孙悟空的塑造可分为“业”与“性”两个方面,也就是故事的一明一暗两线.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塑造;认识

一、悟空的“业”

“美猴王”到“孙悟空”,“齐天大圣”到“孙行者”再到“斗战胜佛”,孙悟空在小说中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学业”“魔业”和“事业”.“学业”即指他花果山为王到拜师求学一段.这段时间,可谓是悟空积蓄力量的一段,到他学成辞师时,才“不到三旬”,可短短的几十年内,他勤勤谨谨,练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拳脚功夫一身的本领,这也为他后边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魔业”是他回到花果山操练猴子猴孙、下东海索金箍棒,广结七十二路洞主,阎罗殿划名,上天做弼马温,自封齐天大圣结交各路神仙.这一段时间,三百余年,可谓悟空一生中最逍遥、最快乐,也是最辉煌、最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悟空天上地下、三教九流结交各路宾朋,饮酒谈天,却大大拓宽他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如果说“学业”阶段是悟空在“硬件”上的塑造,那么此时他便是在“软件”上打下基础.在以后的取经路上,每当悟空有难,他都会寻求各路神仙的帮助,他怎会有那么大的人情?就是这一段时间他用他独有的性格、高超的本领换来的友情和信任.此外,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下地府得了个长生不老之身,上天宫偷蟠桃、吃仙丹练就金刚不坏之躯;天兵围剿他三天三夜,将个花果山围得个铁桶一般,天罗地网降不住悟空、使得天上地下人人敬他三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练得火眼金睛;又有七十二路洞主,四万七千群妖俯首称臣;“四海千山皆拱服,九幽十类尽除名”.上至天宫神仙,下至地上妖精,无人不知“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的赫赫威名.这无疑是又给他镀上一层金.此时的他,狂傲而潇洒,侠义而不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威猛.而同时,他又是天真而稚嫩的.正因为他的稚嫩,他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个大大的圈套:玉帝、太上老君甚至是如来佛联手,笑着,把他骗了,赚得他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青春,和他最宝贵的锐意.也许是被压到五行山下的一刻,大圣才突然明白:他被骗了.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不过是个套儿.天宫是最大的诱饵,而如来的“一筋斗打出右手掌便把天宫让与你”的约定,是个钩.电视剧中,大圣压在山下,歌词唱到“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青苔.只一颗心儿未改,向往着逍遥自在.为什么,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从“魔业”到“事业”悟空是一步步被骗过来的.在“饮铜汁,食铁丸”的五行山下,观音菩萨扔来了又一个圈套,诱饵——自由.“南瞻部州贪淫乐祸,需令一人苦历千山远征万水,求取真经,劝化众生.”于是菩萨令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走上“正道”,也给了他五百年日思夜想的自由.然而,数天后,菩萨又用一个骗局轻巧地取走了他的自由——紧箍咒.并答应他,“待到功成,给你个金身正果.”一半或因名利,一半出于无奈,悟空走上了向西的大路.然而这“事业”不做便罢,一做,悟空就成了师徒四人中最坚定的人,相比于唐僧常常思乡,悟空心无杂念,一心向西.自然,待到成功,悟空退了金箍,升为“斗战胜佛”,得了金身正果,但这不禁让人思考,悟空最终成佛,高坐佛堂,受万千人顶礼膜拜,但也须叩拜如来,受佛门约束,这到底是悟空从“魔道”归正,还是他的锐志狂傲被磨灭,屈从于名利的结果?从前的“魔业”果真是邪,而如今的“事业”才是值得追求的正道吗?

二、悟空的“性”

如果说“业”是作者文中的明线,悟空性情的变化就是一条暗线.从始至终,纵然有变化,悟空的性格却一直保持着两面:狂傲和恭谦.这似乎是对立的,实际上,悟空的性格中并存着这两个方面,不过是不同阶段的此消彼长.

求学阶段,他的温良恭俭尤其突出.初入水帘洞他对众猴说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列位何不拜我为王?”他求学时首见师父,三叩其首,师父问:“你姓什么?”他只道师父说的是“性子”,便道:“我无性,人若打我时我也不脑,人若骂我我也不嗔,只赔个礼就是了,一生无性.”这着实令人讶然,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曾这样性情温顺,作者的伏笔很明显了.师傅教他三更来秘传武艺,至夜半他跪在师父床前,等候却不敢叫醒师傅,足见其恭、其礼.待学成,师傅怪他人前卖弄,一定要他离开,悟空只得含泪去了.为学时的性格最难改变,如果桀骜、勇敢、好强是悟空性格的高光点,温良、谦逊便是悟空性格的底色.“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样的性格底色在后文也常有呼应.

回山后,也因艺高人胆大,也因七十二路洞主的俯首朝拜,膨胀了他的内心,他好强、自大的性格渐渐显现,正是此时他振臂呼出“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为先”.到后来,上了天宫,他的内心愈发的膨胀了起来,直至如来问他想要什么,他信口答道要这凌霄宝殿,可真算得上是“狂”了.然而此时,美猴王也仍天真而重道义,他越海求学,七次出花果山或因要求个“长生不老”之术,或应猴儿们的请求,甚至当他偷吃蟠桃下界后,却又跑回去一趟,只因想到天宫的珍馐他花果山的孩儿们未吃过,要给他们尝尝,可见其义.至于天真,只消想想他先以为弼马温是极大的官,后轻信如来约定沾沾自喜,便可知道他此时的心理犹是天真而稚嫩得像个孩子一般了.

在取经的路上,行者的心中犹是并存好强自尊与恭谦.妖怪倘若说他“猢狲”,他便登时大怒,咬牙切齿;不论唐僧何等错怪、埋怨他,他也只是赔礼、劝藉.我想,他为什么对唐僧这么忠而恭呢?也许就是因为唐僧给他三天自由,正是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行者使他脱离苦海,又使他通过唐僧有修成正果的机会,再加上悟空的本性,才使得行者时时怀念师父之大恩.

三、师徒四人的关系

纵观全文,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的关系由疏离到紧密的变化,作者着重笔墨.一方面悟空对唐僧的态度由一开始像是对待雇主一般,到最后真个像对待父亲一样.从开始唐僧骗他戴上金箍,他一气之下挥棒要打唐僧;到后来唐僧怪他连伤三命喝令他走,他到东洋大海上想起师父泪流两颊;再后来车迟国他为唐僧挨鞭子;及至他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以体现他对唐僧一片拳拳真情的笔触已是不胜枚举了.对于这一变化,文中对于悟空的泪的描写也正可佐证.悟空的泪,最见真情,也最打动人心.想必没有一个英雄人物要比悟空还爱哭,文中几十次描写悟空落泪,使人不禁惊叹,这也正是作者的绝妙之笔,正是通过这种最强烈的反差;英雄落泪,让悟空立刻就丰满了起来,他便不只是个只知打打杀杀的莽夫了,他的真情让他深深地扎根在读者的心里,这才是一个立体的人.他的泪,使他“厚”起来.悟空的首次落泪,正是为了唐僧.他三打白骨精,却被唐僧一纸贬书,怪他残暴无情,赶走了.悟空几时受过这等委屈!他在东洋大海上空“泪落两颊”就是因为心中委屈.在后来的取经道上,当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救师遇困境时,他也常常哭泣.在“不禁垂泪”“泪坠两颊”“掩面嗟叹”“暗自拂泪”等一次次哭泣中,悟空之悲也从悲自己的心中之苦,处境之艰转为悲师傅受苦、担忧师父之中了.在七十七回唐僧被困狮驼岭时,悟空以为唐僧被吃,竟至“失声泪如泉涌”“心如刀绞,泪似水流”“凄凄惨惨,两泪悲啼”.悟空对唐僧之心,令人惊叹.悟空的泪,或因悲、或因苦、或因屈、或因焦,但实在难说,这泪中是否也有无奈和凄凉.另一方面,唐僧,一个肉体凡胎,对于他的几个降妖除怪、腾云驾雾、来往西天不费吹灰之力的徒弟的态度,也从开始的强力管制、淫威相逼变为了后来的尊重、信任与依赖了.悟空保护唐僧可真谓尽心尽力,但唐僧起初并不爱护行者,观音院金池长老谋财害命纵火烧唐僧,悟空救了他,可唐僧一夜醒来却问道:“莫不是他们怠慢你,你纵了这把火?”黑熊怪盗袈裟,悟空相战两天,而天刚亮唐僧便叫起悟空要他再战,似是毫不关心爱惜悟空而只关心袈裟.行者却不怀恨,他一心只要唐僧宽心,其忠、其诚实在感人心怀.到后来唐僧逢难必想悟空,二人便渐趋融洽,至最后四人真如兄弟师友,关系便十分紧密了.

再说悟空,他在性格上的成熟应该是在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跳出来的一刻,他说到头不过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搅了王母的大会,但玉帝想尽一切手段要折磨他、杀死他,四十九天煎熬,他得了唯一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害眼病.从八卦炉里跳出来的一刻,他怒了,大怒,怒不可遏!他不说一句话,挥棒打出去,正是没有一句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大怒!于此,他明白了世恶道险,四十九天练出了他性格上的成熟,“贫嘴的猴头”便从此时成熟了心智.而第四十回“心猿归正,大贼无踪”则是对他心思的转变的交代.

他的性格渐渐由稚嫩,到气盛、躁动,再到后来的渐渐沉静下来,也是他的成长过程.及至四人见到了佛祖,封了正果,悟空道:“师傅,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什么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正道出了悟空的无奈与辛酸,他有上天入地的神通,却因小小的金箍,让菩萨骗得,被软弱的唐僧攥在手里.无可奈何之外,也反映出他此时的沉静和成熟.正是这沉静,使他拥有了智慧,不同于机灵,这是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拥有的大智.这种沉静也并非无源无本,前文中他对待妖怪的各种计谋,以及文中常常出现的他给唐僧说理的情景正体现了其智,只是成佛后,这种灵性变成了静水流深的大智.

四、结语

胸怀、智慧和两面的性格,正令他叫人又爱又恨,是他学究天人、结交各路宾朋,终成正果的根源,是他所拥有的一切的根本.用这两个方面,或明或暗,或连续或断续,作者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人,悟空有血有肉,有情感,他智慧、狂傲、恭俭、勇敢、忠义,而又很可爱,甚至近乎是个“完人”.我曾说,读过《西游记》,我对孙悟空实在心生敬佩.怎不令人敬佩?这踏碎凌霄的齐天大圣,扫尽迷法的孙行者,这义字当先的美猴王,这恭谦智慧的孙悟空.禅意儒风游侠胆,铁骨冰心赤子情,正是他宁愿令人相信,他长生不老,他万世永存.

参考文献:

蔡淳之.走向《西游记》的林深叶茂处——《西游记》班级读书会活动全记录[J].语文知识,2016(2).

西游记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西游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西游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