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类论文例文 与《居延汉简》《武威仪礼简》《五凤二年刻石》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居延汉简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居延汉简》《武威仪礼简》《五凤二年刻石》

【作品概况】《居延汉简》,中国汉代居延、肩水地区出土的简牍,统称居延汉简,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2世纪初)时作品,总数约3万枚.隶书章草.《居延汉简》是已发现简牍中数量最多的,分竹、木两类,竹质称简,木制为牍,通称为简.大部分简牍长23厘米以上.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观典赏析】汉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就是继承秦朝修长城,以前秦朝修长城资料极少,但在居延汉简中却有充分的记载.如果说以《马王堆帛书》为代表的早期简帛飘逸着安逸、秀润的楚文化气息,《居延汉简》为代表的西北汉简则创造了粗犷、刚健的书风,体现了人对世界征服的古拙气势的美.《居延汉简》和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为20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有的字形工整,结体严谨,极有《史晨碑》之韵;有的轻灵飘逸,烂漫多姿,似为《乙瑛碑》之教本;有的敦厚朴茂,端庄古雅,颇似《张迁碑》的风格.用笔自然简洁,运转流畅,衔接自然,粗犷朴实,变化自然而不拘束.文字自由奔放,或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或波磔奇古,形意俱足;或风韵飘逸,观之率真浪漫的气息总让你感动.汉代是隶书的黄金时代,学隶必从汉隶开始,简牍出土填补了以前学习隶书都从碑刻入手而无墨迹的空白.

【作品概况】《武威仪礼简》,《仪礼》简称《礼》,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共十七篇,约书于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1959年7月在甘肃省武威县出土木简480枚,其中469枚为《仪礼》简,每简约60字,计27298字.木简共分三本,甲本木简宽0.75厘米,长55~56厘米,用毛笔所书,简牍,隶书.甘肃省博物馆藏.

【观典赏析】《武威仪礼简》墨迹如新,是西汉经书的样本,也是迄今所见《仪礼》的最古和最完整的简册,被誉为“天下第一简”.此简是极为成熟的汉隶,挥毫自由,天真稚拙.虽然多人抄写,但书体整齐划一,统一于严整规范之中.用笔是典型的“一波三折”,而又灵活多变,中、逆、侧锋交错,波磔规范而美观.线条劲健,极富弹性,笔法迅急奔放.结字重心左移,通过右伸的横波取势,在欹斜中取得平衡.章法处理更见手段,在瘦长的简中,写者压扁字形,拉大字距,简上的垂直木纹和扁平的字形构成强烈的纵横对比,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形成简册特有的疏密相向的节奏韵律和幽深之中的空远意境之美,成为后世正书章法布局的一种典型模式,对研究隶书的发展有很高的价值.

【作品概况】《五凤二年刻石》亦称鲁孝王刻石、泮池刻石,刻于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金明昌二年(1191年)修孔庙时,在鲁灵光殿遗址西南太子钓鱼池得之.碑文隶书,3行13字.现存山东曲阜市汉魏碑刻陈列馆.现有清初拓本,长25.9厘米,宽26.35厘米.墨页三开跋三开半,高德裔跋未损.

【观典赏析】《五凤二年刻石》为现存最早的西汉刻石之一,被称为西汉石刻之首,是隶书发展定型的例证,康有为认其为“汉隶之始”.此碑明显地吸收了简书率意而为的特征,掺和篆隶,如羚羊挂角,石落形迹.章法布局尤为自然直率,大小、疏密、错落,如众星之列河汉,自然天成.两个“年”字的垂竖和“成”字的斜钩,与简牍的率意相承,对于章法布白、整体内部空间的协调,可谓匠心独运.用笔雄浑宏放,境界高远博大,字迹不多,却充满淳朴古质之风,透出大的气象,为目前唯一见到的西汉隶书刻石.此碑清代称誉甚隆.孙退谷云:“字形朴质,此西汉之物,绝无仅有者.”方朔盛赞:“字凡十三,无一字不浑成高古,以视东汉诸碑,有如登泰岱而观傲崃诸峰,直足俯视睥睨也.字在篆隶之间.” (马斌选荐)

居延汉简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居延汉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居延汉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居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