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当老年居民遇到年轻邻居类论文例文

本文关于老年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当老年居民遇到年轻邻居

提起邻里关系,人们总会想起一句“远亲不如近邻”.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与更新,邻里之间的互动,也在慢慢淡化,乃至于“低头不见抬头见”,变成“住了几年不知对面是男是女”.尤其是一些位于旧城区的老社区,这样的隔阂更为明显——当老年居民遇上年轻住户,观念不同,习惯各异,冲突似乎在所难免.新时代的邻里关系,该如何定义?

楼下乱停车,被讽大多是老人

晚上8点刚过,拖着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的身体,罗源回到了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附近的家.

走入小区门口,映入罗源眼中的,是一排排杂乱摆放的自行车与电动车——不仅楼门前被车占满,就连一层门廊中,也停满了各式车辆.

“十万一平方米的房子,一进门就这么乱,你看看,基本都是电动三轮.”去年6月,罗源购买二手房后入住该小区,原本看重该小区地处学区,又人车分流.在罗源的设想中,动辄千万的下,小区环境该是清洁齐整,“没想到不光是楼外面堆满了车,楼里也一样,连我家门口都有.”

小区里,与罗源有类似想法的住户并不在少数,而在业主微信群中,有邻居把这样的现象,归咎于“老人太多”,竟得到诸多年轻业主的附和.“不是没有地方停自行车,小区里有一块专门停车的区域,每个单元的B1层也是停车的,但人家根本不去.”在罗源看来,乱停车的问题无疑源于“老人的习惯不好”“你看看停的大多是什么车就明白了.”

罗源所住的小区并不算大,仅有两栋楼,约十个单元门.小区设计了地下停车场,因此小区道路不允许机动车停放并设置了路障.只不过路障可以挡住机动车,挡不住电动三轮车.如今小区道路两侧几乎停满电动助力车,其中亦有电动四轮车.

据住户孙先生回忆,小区2010年建成入住时,物业曾倡议所有业主按照规定位置停车.彼时没有停到规定位置的自行车,物业会派人统一搬走,一段时间内,小区停车问题颇为规范.然而随着住户入住数量不断增加,外加电动车、老年代步车无法搬动,物业的管理也开始趋于疏失.久而久之,终于形成了目前的局面.曾有业主向物业反映相关问题,得到的答复也只是“会劝导,没法强制业主行为”.

“把责任都推给老人肯定是不对的,年轻人不理解老人的难处.”71岁的武先生,已在小区居住了7年,正如罗源所描述的,他家也有三辆自行车和电动车,平日均停在楼道与楼门前.在武先生看来,这样的停放更多是无奈,而不是“没素质”.

“说是地下能停车,可这入口这么陡,老人推的下去么?别说老人,骑车的年轻人哪个真推过?”武先生坦言,小区划定的停车区域早已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同时也没有遮雨棚等设施,因此居民不愿意停放.与此同时,虽然小区内停车多,但多数邻居还能保证秩序,躲开消防通道和进出口.

太冷漠?年轻人不愿参与社区事务

“如果年轻人真觉得这些车碍事,应该帮老人们去想办法,让物业给个解决方案,不是暗地里说老年人的不是.”武先生的观点,得到许多老年住户的支持.在他们看来,小区里的年轻人,总是“说的多,做的少”.

“别小看老年人,小区有点事,我们真参与啊.”武先生回忆,4年前,小区内曾为停车位收费标准进行过维权,其中参与者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而收费标准降低后,受益更多的则是开车的年轻人:“别看我们没事在楼下聊天,这都是沟通信息呢.”

“你问问小区里,老年人互相认识的很多.年轻人交流的才有多少,他们见到邻居,连个笑脸都没有.”在武先生眼中,年轻住户总是太冷漠,不愿意与老邻居交流.而老年人参与社区执勤等工作,也得不到年轻人的认可与感谢.

“确实没有共同语言啊,硬聊也没意思.”28岁的刘洋,自从入住就认识罗源,只不过平日里交流多是靠网络,而非“站在楼下唠嗑”.在她看来,老一代心目中的“邻里交流”与她的标准已不相同,“小区里有各种微信群,运动的、亲子的,我不一定认识对门的邻居,但楼里打羽毛球的人,还是认识不少的.”

老邻居的“热络”,对于刘洋也是一种负担.她曾与楼下的一位大妈聊过天,大妈张嘴就问她在哪里工作,一年挣多少钱,“这不都是隐私么,干嘛一见面就聊这些.”

还有一次,隔壁的邻居为她送来自制的饺子,也让她颇为尴尬:“人家送过来,我们就应该回个礼.可我和老公都不怎么会做饭,想来想去,给人家回送了一个小摆件.恐怕我们那摆件,人家老人也不会喜欢.”

刘洋坦言,代沟并非只在邻居间存在,就算是自己的父母,同样很难拥有共同语言:“这两天网上不是还有文章,说孩子跟老人住不到一起么.我也差不多一样的情况,我周末就想睡个懒觉,我妈老说要早睡早起,真没的聊.所以我们不是冷漠,也不是针对邻居.”

与此同时,刘洋坦言,平日生活工作的压力,让自己难以有时间参与社区事务:“好多老人是拆迁过来的,或者原来分过房.我呢,为了这房子,每个月光贷款1万多块,我能有心思去干那些事么?”

求同存异,邻里融合需找利益共同点

“现实情况就是,没有小区只有年轻人或老年人,所以老说矛盾没意义.”37岁的王辰,笑言自己可能是“认识邻居最多”的人.作为“不老不新”的一代,他组织了小区业主群,还在现实中找许多邻居聊过天,最终目标就是寻求各方面邻居的“共同点”.

“老人和青年人,确实分歧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自从入住,王辰就希望能组织小区业主成立业委会,从而“当家做主”.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他发现最难的并非与物业、基层政府机构的沟通,而是邻居间的分歧很多,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

以物业服务为例,王辰发现,较为年轻的业主,往往更重视物业服务质量,对于并不敏感,甚至有年轻业主希望提高物业费以得到优质服务;而社区中的老年人,则对物业服务没有要求,认为物业费越便宜越好.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小区的环境管理.如在楼道里堆放杂物、车辆,在老人看来,方便是首要因素;而年轻人则认为杂物应尽快清除,“年轻人说的断舍离,老人看来,没准儿就是浪费.”

观念的差异,让小区自治的进程很难推进,“有些老人担心业委会成立后,会选用费用更高的物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

“想让两者能互相理解,就得找他们的利益共同点.”王辰曾经居住的小区,同样面对过老少的冲突,2009年,两个人群却找到了共同话题——学区,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所有业主都联合到一起,“年轻人担心自己的孩子,老人呢,担心孙子,这就找到利益共同点了.在维权的过程中,大家也就开始互相理解了.”

“至少在房价上,大家能取得一致.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好的小区环境能让小区房价提高,对所有业主都有利.”王辰坦言,尽管有了大方向,仍要尽量避开细节的争论:“自行车怎么停,楼道杂物要不要清,都可以放一放.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先讨论都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小区安全.”(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摘自《北京晚报》吴楠)□

老年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老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老年方面论文范文。

1、老年护理论文

2、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3、老年杂志

4、关于老年护理的论文

5、老年护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