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中华传统武术的虚和实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为您写传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中华传统武术的虚和实

中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

摔跤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希腊、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

相传,黄帝联合各部落打败蚩尤后,在庆功大典上,有士兵装扮成蚩尤的形象,戴上假面具,头上有角,两两相互抵斗,载歌载舞很是精彩.此后,古冀州一带人民每逢喜庆日子,便效仿这种形式,戴上面具,亦歌亦舞.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游戏流传开未,当时民间称“角抵戏”,后来又称“百戏”.

从距今4600多年前黄帝时代的蚩尤部落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关于摔跤的绘画、雕像或文字材料.南北朝至南宋,摔跤发展为相扑、角抵戏,唐代传至日本后成为日本国技,日本柔术后来由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的徒弟前田光世带到巴西,传给高足卡洛斯·格雷西,成为现代格斗十分厉害的“巴西柔术”.此外,蒙古摔跤和日本柔术后来还影响了俄罗斯桑搏.

宋代,相扑成为最流行的市民体育运动之一.不但汴京、杭州等都市的瓦舍勾栏(注.相当于现在的戏院)每天都有艺人表演相扑节目,并收取门票,还出现了全国性的相扑竞技大赛.

到了清朝,满人管摔跤叫“布库”.入关以前,满族请了很多蒙族人教他们骑马、射箭、摔跤.康熙依靠摔跤扳倒鳌拜之后,对摔跤更加推崇,为了适应八旗部队教学需要,专门成立内卫部队善扑营,分配到八旗各营.清亡后,大内善扑营的高手流落民间,为谋生开始收徒传授“私跤”,俗称“扑户”.北京、天津、保定、济南成为中国近代“四大跤城”.

83岁的李宝如老先生,是京城摔跤的活化石,他出生于北京永定门外,师从晚清民国时期的京城摔跤名家张太平、宝善林,建国后入选北京队,跟随教练满宝珍更系统地学习京跤善扑营功夫,1960年,向当代跤王卜文富,学习“石担子”、“霸王砖”、“太极拳”、“大成拳”等功夫.期间,李宝如利用全国比赛的机会,走访全国各地的高手名家,形成了自己的京跤风格,丰富了京跤技法和善扑营功夫.

在李宝如先生看来,今天所说的武术,其历史并不长,很多现在流传广泛的武术种类,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比如南拳、咏春拳都是当代拳种,八卦掌有百来年历史,少林拳起自近代,大成拳只有几十年……

李宝如说.“我小时候没有武术这个词,就叫把式,把练长拳的统称为把式,少林拳、棍棒什么都有……我从小也喜欢练长拳.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是武学文化精髓,有益健康,锻炼身体,促进社会和谐,培养人的顽强意志.”

武侠小说起源于近代一场比武

“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青城派”“昆仑派”“崆峒派”;“降龙十八掌”“一阳指”“独孤九剑”“乾坤大挪移”……提到传统武术,很多人很快会联想到这些武林门派和江湖秘笈,而这些,大都是武侠小说创造出来的.说起武侠小说的起源,倒是与一场比武相关.

1954年1月17日,移居香港的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公仪与澳门白鹤拳拳师陈克夫,在澳门举行了一场慈善筹款擂台赛,尽管最终被裁定为平局,但这场比赛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燃起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武术热和太极热.这次比武,成为了上世纪香港第一次功夫热的源头,而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则分别是由李小龙和电影《少林寺》掀起的.

这场轰动一时的比武不仅是迄今最早的一场有影像记录的比武,更重要的是,它激起了两位作家的想象与才思.

吴、陈比武3天后,梁羽生就在《新晚报》连载号称“新派武侠第一部”的《京华》.次年,金庸试写《书剑恩仇录》,正式开启持续了半个世纪的香港新派武侠小说气候.

30年后,香港武侠文化登陆内地,几乎对中国“武林文化”进行了全面换血,造成今天全民武侠想象和民间武林生态.太极拳至此成为流传最广、无处不在的“中华第一拳”.

李宝如先生认为,中国的武林,实质上是一种帮会文化,同时受到晚清以来仙侠小说的严重影响.李宝如认为,今天所说的传统武术,渊源最长的也只能追溯到明末.“民国已经给武术定案了,就说这金钟罩铁布衫都是假的,刀不入更是胡说八道了,更别说跺脚上房了.不管你打桩也好提桩也好,你绑沙袋子逮着墙就过去了,那都是蒙人的.”对于民间武术流行的点穴、轻功等夸大吹嘘之风,李宝如认为这明显反科学.

李宝如解释说,所谓“穷文富武”,在近代河南常常旱涝蝗灾的年月里,不可能有高深的武术存在.“老百姓吃不上饭,谁去练武去?”对于陈氏太极拳,李宝如认为,陈家是地主,所以才有练武术的可能,后来经过杨露蝉等人来到北京,才将太极拳发扬光大.上世纪70年代末,内地外交使团出访时,为了向国外展示中国传统,找到了陈家沟太极传人,也成为外国领导人访华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目.而电影《少林寺》与金庸武侠,迅速刺激了武术热的兴起.

武术之所以能繁衍至今且日益发展,是由于它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武术在平时能满足民众强健体魄、陶冶性情的需要,遇到压迫或则成为御强抗暴,抵抗外侮的手段.因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备受欺凌和迫害的庶民百姓对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促进传播与发展,并使我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止戈为武”的谦虚哲学

传统武术中“武德”的部分,与孔孟的“仁义”之道密切相关,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宝藏.有专家认为,武术中有伦理道德规范,与现代体育不同的是,一个人自称“习武之人”往往蕴含着特别的含义.“一个习武之人是正直的、仗义的、尊师重教的,是一个讲道理讲规矩的人,不会搞一些‘下三滥’的小人的事”.

此外,中国武学中的“止戈为武”的谦虚哲学,往往也让武术比武停留于“切磋”和“点到为止”的套路交流,而且只有拜师之后才能得到技艺传授,否则老师不会教你真东西.

“当你去练武术之后你会发现,功夫越高的人,越不愿意去展示这些东西,这对他是一种哲学.因为中国人把武术已经不看成是一个格斗技了,而是看成一种自我修养.”中国传统武术的韬晦风格,使得职业武术家不会轻易出手和交手比试.这与现代体育的实战精神对抗精神相悖,也是导致传统武术衰落的内在原因.

清朝时期,武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之风,使各种流派的武术纷呈于世.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迷踪门,还有长拳类和短打类.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但也存在各派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弥补长短的不足.

1927年到1937年十年间,国民政府创立国术馆,即“国术馆体育传习所”,曾有过有效的实验.当时的国术馆网罗了全国各地和全球华人世界的武术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擒拿、劈挂拳、八极拳、棍术等.这是我国现代武术的第一次集中整理与培育,但抗战开始后中断.

在武器和现代格斗的发展环境下,传统武术该继续遵循传统玩“套路”,还是撇开“套路”改革传统武术,使之具备实战搏击能力?这个问题在民国时便已被提出,“国术界”当时的意见也是分歧的.有人喜好拿“与外人比赛”、“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等政治化口号来强调武术的“技击性”;有人则主张“练国术目的是要积极的锻炼国民的体魄,目的并不在于格斗”.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国家体委对传统武术采取“收缩加以整顿”的政策,取消了对抗形式的武术比赛,将“套路”确定为武术的主要内容,“武术表演”几乎全面取代了实战搏击.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以苏式体操为范本的武术“套路”,成为了中国传统武术内容的主流.直到1979年,重实战搏击的“技击”才重新被纳入到“武术”的范畴.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内地曾对民间武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截至1 984年,共访问4800多位老拳师,挖掘了200多个拳种;1 986年又进行“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不过,直到今日,中国武协认定的拳种数量还是1 29种.

(据《凤凰周刊》)

一一/附录/一一

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今年上半年,一位被民间视为“太极宗师”的传统武术教练,与一个退役的综合格斗拳手约战,结果瞬间被打倒.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由此引发了全民关注.

有专家指出,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并非是对立的两方,规则不同,各有所用,无需评判高低.随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如今的中华传统武术已经与现代格斗走在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上.

无论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强调实战对抗也好,追求强身健体也罢,在当下开放的商业社会里,最关键还是要重塑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其本质上作为体育运动的功能.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玉汇金沙

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上,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玉象等文物,以其温润材质和可爱造型,一直吸引着游客驻足.

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在她的墓室里,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日前,长期主持安阳殷墟考古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妇好为主题,揭开商朝一代王后的传奇人生.

早在民国时期,河南安阳就已经被考古人员证明是商朝都城.上世纪70年代,妇好墓所在的一片坡地要平出来引水种庄稼.这是商朝都城最核心的范围,考古队赶紧提前派人勘探.

唐际根说,当时勘探的工具就是盗墓贼最爱用的“洛阳铲”.“有一个工人在打铲的时候,铲子突然往下掉了几十公分,下面是空的,说明有墓室.换一个地方再打,铲子拔出来的时候果然夹着一个玉坠.”那是1975年冬天.次年,妇好墓正式开启发掘.

妇好墓并不大,约20平方米左右.墓底距地面7米多,距地表6米就是地下水,因此,墓室有1米多都泡在水中.考古队原本租了抽水机抽水,可困难时期为了省电,最终采用了从水中打捞的考古方式,遗憾没能发现妇好的遗骸.

不过,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数量惊人.考古人员清理出的陪葬品有1 928件,其中包括468件青铜器,超过100公斤的青铜器就有好几件.此外,还有755件玉器、63件石器、564件骨器以及蚌器、器、阿拉伯绶贝以及6000多个货贝.

这个随葬品惊人且等级很高的墓主,究竟拥有怎样的身份呢?考古人员欣喜地发现,出土青铜器中,有1 09件上都刻有“妇好”及其他铭文.在殷墟此前出土的1万多片甲骨文上,有200多片上都曾经出现过“妇好”的名字.考古人员查阅《史记》发现,妇好是商王朝第23代王武丁的王后.

经过考古人员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个商王王后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女性军事统帅,她带过兵打过仗、猎过虎,堪称巾帼英雄.不过,她照样是爱美的女娇娥,爱梳妆打扮甚至爱收藏.

根据甲骨文记载,妇好死的时候正是国家鼎盛时期,她很得武丁宠爱,但她因牙齿得病最终去世.另一块甲骨文上记载,妇好曾征兵1.3万佘人去带兵打仗.其中一次战役,她居然和丈夫武丁打起配合战:妇好提前埋伏,武丁诱敌深入,两人前后夹击最终消灭敌人.

唐际根说,在清理出土器物时,考古人员意外在一件青铜壶的盖子上发现一层保护膜(类似收藏人士所称的“包浆”).这是一件盛酒器.唐际根说.“酒器器身已经长了很多锈,失去光泽,但盖子上的膜非常光亮,说明妇好或许是好酒之人,这层膜应该就是她的侍者经常揭取触摸后留下的.”

虽然曾经征战沙场,妇好墓中依然出土多面青铜镜,以及玉梳等跟梳妆有关的器物.唐际根透露,迄今出土的商代铜镜共有7块,其中5块就在妇好墓中发现,此外还有类似调色板与刻刀之类的物件,可能是妇好用来抹胭脂化妆的,可见,妇好是个爱美的女人.

(据《四川日报》)

传统论文范文结:

适合传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传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3、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5、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