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炎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肝炎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摘 要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且易发生变异而难以有效地免疫预防,导致该病一直成为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本文就引起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诊断防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31(2017)03-0016-03

鸭病毒性肝炎(D uck ViralH epatitis,DVH)是由鸭甲型肝炎病毒(D uck H epatitisA Virus,DH)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特征,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发病.

根据基因差异,病毒可分为DH-1(A型)、DH-2(B型)和DH-3(C型)三种不同的血清型.DH-1即为传统的DHV血清1型:DH-2目前仅在我国台湾地区有报道,也称之为台湾型:DH-3首次在韩国报道,也称韩国型,但近年来在我国也陆续有报道[2-3].目前,我国主要流行DH1和DH-3.但DH-1亦出现新的致病型(或亚型),因此,给临床诊断及防控带来较大困难[4-5].

当前各地主要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预防DH感染,由于其存在多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间交叉保护率低,即使在免疫良好的情况下,鸭群依然受到来自不同型DH的威胁.另外,雏鸭感染DH后,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使养鸭场一旦感染该病,必然损失惨重.因此,当前该病依然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DVH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养殖户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1流行病学

DVH由Levine等于1945年首次在美国报道,并用鸡胚在5年后分离鉴定出该病原为DHV-1.即现在的DH-1(A型);之后在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等诸多国家均有该病的报道,目前己呈世界性分布.国内黄均健于1963首次报道在上海某鸭场有DVH的发生,随后诸多地区相继有该病的报道,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DH感染宿主包括鸭(番鸭、半番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鹅和鸽等[7-8].鸭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尤以3周龄以内雏鸭为最,其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10日龄以内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100%:随着日龄增大,感染后死亡率降低.4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成年鸭也可隐性感染,但不发病.感染后雏鸭3d开始发病.5d死亡率可高达80%.1周后则基本不出现死亡.

该病毒主要通过与患鸭直接接触后发生传播,也可通过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常规方式传播,消化道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有研究表明呼吸道在感染过程中同样起很重要的作用,但不经卵传播.病毒感染性极强,雏鸭一旦感染,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成年鸭虽不发病,也不影响产蛋率,但会长期排毒.研究表明,感染后康复鸭,排毒可持续1´2个月阴:自然条件下,该病毒不感染鸡和火鸡.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孵化季节发病率会明显增加.雏鸭发病率可达100%.1周龄雏鸭发病率可达95%.1~3周龄病死率为50%左右,4~5周龄发病率低,基本不发生死亡.

2病原

DH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iridae),肠道病毒属(En teroviurs)成员.病毒粒子呈球形或类球形,大小为20~40 nm,无囊膜.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含32个壳粒.病毒不能凝集任何动物的红细胞,也不具有红细胞吸附特性.可通过鸡胚、鸭胚和鹅胚传代增殖.病毒对、碳氟化物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热有一定的耐受作用.56℃作用1 h后仍有活性.62℃作用30 min方可灭活;可耐受pH 3.0的酸性环境.自然环境中,病毒能在污染的鸭舍内存活10周左右,在阴凉的粪尿中可存活37 d以上:在4℃环境中,可以存活2年以上:-20℃条件下则可存活长达9年.

3临床症状

雏鸭感染后发病迅速,初期精神沉郁、厌食,软弱无力、匍伏、低头、眼半闭,呈昏睡状态;随后全身抽搐,身体侧翻,脖子上仰,头向背部弯曲,濒死时双脚呈划水样:死亡后雏鸭呈典型的“角弓反张”现象.部分可见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粪便.雏鸭感染该病后潜伏期短,通常在感染后3~4 d内、或出现症状后1 h左右发生死亡.临床上以病程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

4病理变化

经典的DVH以肝脏的病变为主,表现为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肿大,切面凸起,表面血管充血,胆囊膨大,胆汁呈现褐色、淡绿色或淡茶色.脾脏肿大、出血.脑膜充血、水肿.另外,有时也可见心肌、胸腺、法氏囊、脑等器官呈现肿胀、出血或坏死性等症状.近期.傅光华等报道,DH-1出现新的致病型(或亚型).主要表现为胰腺泛黄,肝脏病变则不明显,相关致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5诊断

DVH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雏鸭,根据上述临床特征症状及主要剖检病变,可作初步判断.实验室针对DH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中和试验(VNT)、琼脂扩散试验(AG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A)、RT-PCR技术、免疫组化(IH C)等.VNT是检测DH最经典的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是目前公认的权威方法;但其操作繁杂,费时、费力、成本高,不利于快速诊断.AGP简单快速,但其特异性和灵敏性不足,并且该方法对抗原、抗体要求较为严格.国内外学者对DH抗原或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做了大量研究,该方法可分为间接ELISA、D ot-E LISA和双抗体夹心ELSn等,因其快速、准确、廉价且适合批量检测的优点而备受推广.RT-PCR同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快速、准确地从多种样品(组织、粪便、血液等)中将病毒检测出来.目前针对DH.实验室常用ELlSA和RT-PCR作为检测方法.

6防治措施

DVH感染雏鸭后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对于该病的防控,主要以疫苗和高免抗体为主,但也有报道称某些中草药具有抵抗DH的作用.目前,国内外针对该病的防控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

6.1弱毒疫苗DH可在鸡胚或鸭胚上连续传代,在一定代次内,可使病毒毒力逐渐减弱而免疫原性保持不变.利用该特点,可将DH用鸡胚或鸭胚连续传代而制成弱毒疫苗株.A spli( 1954)和R euss(1959)均通过鸡胚传代致弱的方式,获得了DVH弱毒疫苗株.Hwang等(19 71)发现,将DH1通过鸡胚连续传至63代后获得的弱毒疫苗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肌肉注射3d后即可抵抗DH-1强毒的攻击.国内,程安春、张小过、罗薇、郑献进、张阿娥等分别研制了DH-1鸡胚化弱毒疫苗株A66株、CH 60株、MY株、E63株和VPY70株,其中A66株和CH 60株己获国家新兽药证书.

有关DH-3.韩国学者Kin等利用临床分离的DH-3(AP-04203)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至100代而获得弱毒疫苗株A P-0420l00,且证实该疫苗株安全、毒力不反强、免疫原性好,以0.2 mL( 103.OE LD50)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雏鸭2d后,可对强毒株产生100%保护效果.国内,苏敬良等将DH-3 B株经鸭胚连续传至53代后再以雏鸭传至10代,试验证明,该传代致弱株无毒力反强现象.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DH-3 B株54代弱毒株以5xl05.9E LD so剂量颈部皮下接种雏鸭5d后,可对强毒的攻击产生100%的保护.表明该弱毒株免疫原性好、毒力稳定,可作为国内DH-3疫苗候选株阴.谢小雨等以DH-3 Y株用SPF鸡胚连续传至第80代后,发现其对1日龄雏鸭己无致病性,且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该鸡胚传代致弱株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雏鸭7d后,对强毒的保护指数为100%.

6.2灭活疫苗DH灭活疫苗指将临床分离鉴定且具有免疫原性的DH直接接种健康雏鸭、禽胚或细胞后,收集致死雏鸭的肝组织或致死的禽胚组织(或细胞)作为制苗材料,将收集后材料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处理,再以不完全弗氏佐剂、白油或蜂胶等为佐剂而制成的疫苗.G ough等将病毒感染后致死的鸭胚组织,采用I3丙烯内酯灭活后配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进行乳化,最早制成了DH-1灭活苗.且该研究表明,仅以灭活苗为基础免疫无法产生满意的抗体,但免疫3次后的种鸭,其后代雏鸭可获得有效的保护.国内,胡建华等将DH-1接种11日龄鸡胚后获得的尿囊液(ELD so≥l0-8.O/mL),与吐温80、司本80、硬脂酸铝和白油一起制成油包水型油佐剂灭活疫苗.结果显示,免疫1日龄雏鸭7d后,其攻毒保护率高达100%.且免疫期为1个月以上.陈克强等以DH-1上海分离株接种9日龄鸡胚后的死亡胚组织,制成雏鸭DH-1蜂胶灭活苗.通过实验室和临床试验初步表明,该灭活苗对雏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0.5 m L/羽剂量肌注7d后,攻毒保护率可达85.70%.保护指数为82.10%.

6.3高免抗体 高免抗体可分为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抗体.高免血清最早被使用,其效果较好,但制作过程复杂、产量少、成本高,且易污染,当前临床上较少使用.卵黄抗体指通过免疫产蛋鸡,然后在其生产的蛋黄中提取相应的抗体,之后用于相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因其制作简便、经济实惠,现己成为治疗DH的重要手段.如王平等(1980)使用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抗体成功控制了北京地区的DVH.此外,在高免抗体的使用中,需选择与流行株血清型相对应的抗体,

6.4其他研究表明,抗病毒中药能直接杀伤病毒,同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通过免疫细胞识别并吞噬病毒.中药因其成本低、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于DVH的防治.国内学者对抗DH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单体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周广生等研制了复方蟾酥制剂,且证明该制剂比西药金刚烷胺效果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DVH.另外,研究结果显示,刘立云等研制的茵蒲清肝散、孙欲光等筛选的复方中药“鸭肝宁”口服液和毕玉霞等筛选的参灵清瘟败血口服液,同样对DVH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某些中药单体,如芦荟、水飞蓟素和金丝桃素等,对DH的感染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肝炎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肝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肝炎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