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方面论文范文 和唐宋牡丹诗词和牡丹文化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诗词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唐宋牡丹诗词和牡丹文化

王毓容 郑厚权

“唯有牡丹真国色” ,牡丹雍容华贵,美艳绝伦.古代诗人状其貌,摹其态,述其德,作品丰姿浓彩,美不胜收.研读唐宋牡丹诗词,笔者不仅领略牡丹的神韵美,也领悟了诗词的艺术美,更引起对唐宋人酷爱牡丹的心理和赏玩习俗成因的思索,加深了对牡丹文化的理解.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牡丹是富贵、吉祥、幸福的象征,已形成了固定含义,符合国人的审美和心理需要,代表着人们美好的祝愿.

历代诗人将牡丹看作美满和理想的化身而热情歌颂,仅唐宋两朝的诗词便有千首左右.牡丹诗词内容广泛,咏物、寄情、喻讽,各具特色,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盛赞牡丹美丽,表达惜花心情

诗人盛赞牡丹的美丽,如唐代徐夤的“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开元寺牡丹》),唐代徐凝则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艳压群芳的特点.

白居易的《牡丹芳》犹如一幅国画,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焰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

在诗中,白居易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描绘出牡丹花的丰姿神韵,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宋代李清照在《庆清朝慢》词中写出牡丹的容颜、姿态、神采:“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群芳过后,牡丹如同拂晓新妆的美人,更加清丽妩媚.在风月丛中,与春为伴,傲然怒放.

人们赞颂牡丹的美丽,更赞颂她风格的高尚.“迟开都为让群芳”(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不愧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牡丹花二首》).

牡丹雍容艳丽,玉笑含香,诗人们发出由衷的赞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更有“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汪洙《神童诗》)的名句.从唐宋吟咏牡丹的诗词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喜爱.北宋苏轼的《雨中看牡丹》组诗以感情和咏物贯穿全诗,各自独立成篇,却又浑然一体,勾勒出牡丹的美丽和由盛到衰的全过程.其一写苏轼对雨中牡丹的赞叹:“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其二写苏轼对晴日牡丹的爱怜:“午景发秾丽,一笑当及时.” 其三则是写诗人对牡丹零落的惋惜.

李商隐的《花下醉》表现惜花心情十分生动、形象:“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诗人们不仅爱花、赞花、惜花,而且种花.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陆游也写了栽牡丹、赏牡丹的乐趣.“携锄庭下苍苔,墨紫鞓红手自栽.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栽牡丹》)

2.借花借景喻人,托物抒情言志

唐宋牡丹诗词以花喻人,借花抒情,申述心志.李白《清平乐》三首极写牡丹的丰姿秀色,借吟牡丹来赞杨妃的美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美人名花融为一体,由此牡丹之名大噪.白居易曾以白牡丹自比,“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白牡丹》).当时白居易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一员闲曹,不为人重,正如白牡丹.他在《惜牡丹花二首》中写出了对牡丹的深情.那时,好友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他虽仍为翰林学士,但权贵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他感到压力和前途渺茫,因而借牡丹表现对其衰败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再如李商隐在风华正茂之时,见牡丹盛开,想到令狐楚对自己的赏识和栽培,挥笔写了下七律《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联以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娇艳欲滴的牡丹给人的印象,显示牡丹的神韵.颔联生动地描写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颈联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彩和芬芳.尾联用“江郎才尽” 的典故,委婉说明自己的彩笔是恩师所授,再用巫山神女典故,说明自己要用花片写信,寄给恩师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句句用典,极力描绘牡丹的香艳美丽,深受令狐楚的赞赏:“小诗用事而不见用事之迹,流走自然,神采飞动,妙不可言!”(李庆皋、王桂芝《李商隐全传》)纪昀也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纪昀《玉溪生诗说》)李商隐还有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唐文宗开成三年,他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归途经回中,见牡丹为风雨所败,触景生情,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寄托遥深.“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写牡丹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圃,一春生气,荡涤全无.结尾谓他日忆今朝,牡丹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由此可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后的无限惆怅.

宋代江西诗派的陈师道其诗用意曲折深邃,“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谢赵生惠芍药》).诗中极写牡丹之美艳,很想折下一枝,簪在一位女子的发髻上,可苦于找不到配戴这朵花的人间第一美人.诗人怀才不遇不言自明.

南宋陈与义借牡丹形象写出深深的家国之念:“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本诗为高宗绍兴六年(1136 )所作.“伊洛” ,指河南的伊河、洛水,代指洛阳.当时诗人流落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寿圣院塔下.离乡十年,人已老去,故乡犹收复无期,所以当他凝视着异乡的牡丹时,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陆游则在《赏小园牡丹有感》中表明了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南宋辛派词人刘克庄的《昭君怨·牡丹》借咏洛阳牡丹,抒写忧国之情: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上片言洛阳牡丹,独步天下,胜于扬州的芍药,下片抒写惜花之情.名为惜花,实惜中州.旧国旧都的哀愁,借对洛阳花、广陵花的褒贬抑扬表现出来.

3.反映赏花盛况,彰显阶级差别

牡丹花事,盛在李唐,所谓“ 花开时节动京城” .豪贵们耽于逸乐,“ 无日不看花” .李贺在《牡丹种曲》中,有“走马驮金春草”的描述,“春草”即牡丹.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豪门贵族上行下效,追求耳目欢愉.再看那些青年男女,“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罗隐《牡丹》).文人们也热情高涨,“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日喜爱的诗书也任凭尘埃覆盖,不去管它了.

宋代赏花盛况亦如此.李清照的《庆清朝慢》描写了民间的纵情狂欢和宫廷的高雅清赏: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京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赏花的人群熙熙攘攘,人们或乘坐“香轮”小车,或张罗“绮筵” ,歌舞相随,赏花作乐.池塘边,别馆旁,牡丹盛开之处被兴致勃勃的人群“烘”挤得分外热闹.当宫外游人渐散,喧闹消逝,宫内依然举“金尊” ,点红烛,“不管黄昏” ,尽情赏花.

诗人们透过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社会问题.如白居易的《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秦中吟》之十)这首讽喻诗,写了牡丹盛开之际,洛阳豪贵挥金如土争相买花的情景.一个“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长叹:一束红紫牡丹花就要十户中等人家的一年税赋.两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对剥削阶级的深刻批判.诗人疾呼,要借助于造化的力量,“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 .

唐代柳浑则认为“数十千钱买一棵” 的牡丹“也共戎葵不较多”(《牡丹》),戎葵即非常普通的蜀葵,遍布田野.柳浑将之与牡丹作对比,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全诗不着一字褒贬,而表达了内心的好恶.

晚唐的王毂直言,“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借花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并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牡丹诗词中,笔者思索,为什么唐宋人酷爱牡丹,赏玩热情高涨并形成一种习俗呢?细细探究,分析如下.

1.牡丹不仅端庄妩媚,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而且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盛唐时,由宫中兴起的牡丹热弥漫开来,影响整个社会.李肇《唐国史补》说:“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裴潾《白牡丹》).唐人看重红、紫牡丹,这说明唐人对花木的欣赏注重浓艳华彩,其原因与唐代贵尚有关.唐代官员服饰,以颜色区分尊卑贵贱.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衣则为未仕之人所服.因而唐人看花有贵紫贱白的倾向.

2.吟咏牡丹诗歌的艺术美,影响了士人对牡丹的喜爱

唐宋牡丹诗词写出了牡丹的神韵,美不胜收.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乐》三首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唐李正封描写牡丹的诗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尤袤《全唐诗话》卷三),含蓄、典雅,对仗工整,牡丹自此便有“国色天香”之称.

北宋苏轼写了近三十首牡丹诗词,如“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雨中明庆赏牡丹》)“笑舞春风醉脸丹”(《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白牡丹》),写出了牡丹的明艳秀丽.南宋陆游则以蜂蝶繁忙恋花的情景,来衬托牡丹的花色不凡,“蝶穿密叶常相失,蜂恋繁香不记归”(《赏花美湖上》),多么出神入化!

总之,唐宋诗人吟咏牡丹诗词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士人乃至平民对牡丹的喜爱.

3.唐宋的插花风俗和艺术扩大了这种影响

唐宋插花分宫廷插花、佛事插花、民间插花三类.宫廷插花始于汉代盛于唐代.牡丹因其花型丰满,色彩丰富、气韵华贵、装饰性强,能体现盛唐之风,特别受到推崇.宫中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华.

宋代宫廷插花在周密《武林旧事》卷二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堂内左右各列三层雕花彩栏,护以彩色牡丹画衣,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宫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黄、照殿红之类几千朵……”

佛事插花用于佛教仪式和佛前供奉.所用的花花朵硕大、色彩艳丽,花姿端庄、花型严谨对称,花器华美醒目,以体现佛教的庄严与光明,表现佛教净土之境界.如唐代《陀罗尼经咒》绢画中绘菩萨像及礼拜之人,图上有成对摆放的系丝带的宝瓶,瓶中插满盛开的花.宋代《柳枝观音图》,绘美丽的观音手执柳枝闲坐,旁边有一大花盆中插放大朵牡丹,另有山茶、萱草相衬.

佛事插花的另一种是禅室插花,即佛家禅僧日常起居处陈设之花.其选用花材色彩淡雅,花器古朴,配以佛珠、拂尘等,表达空寂、绝尘、无我、纯净、慈悲的境界.如唐代卢楞迦绘《六尊者像》中,绘一罗汉旁置一竹制花几,上有花缸插大小两朵牡丹,花色纯白清洁,于寂然中体悟禅意.

民间插花是我国插花之源头,历史悠久,自唐以后得以普及.宋代称插花、挂画、点香、品茗为生活四艺,说明插花已深深地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4.唐宋时期男人簪花的习俗推动了赏玩风气

唐宋有男人簪花的习俗,以唐宋诗词提到的为例:杜牧诗“ 有恨簪花懒”(《为人题赠二首》),苏轼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黄庭坚词“醉里簪花倒著冠.”(《鹧鸪天》)

唐代,在许多庆典宴会上,男子有簪花的礼数.此风似倡自宫廷.唐代南卓《羯鼓录》载,汝南王李琎聪慧,深得明皇钟爱,一次随明皇游幸时,明皇摘下一朵木槿花,放在他的绢帽上.

两宋时期,统治者极为重视簪花,簪花也用于标示不同身份.宋廷专门规定,皇帝赐花百官,罗花最贵,栾枝次之,绢花又次,分别赐宰执以上官、卿监以上官、将校以下官.所赐花色,依品级高低而有所不同.不同场合,赐花内容也大有区别,尊卑有序.如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记云:“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使在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甚为美丽.至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林苑,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缕……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

有时皇帝会打破常规,以示对某人的特别嘉奖.如宋太宗时,寇准侍宴,太宗令以千叶牡丹簪之,说:“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 又如,真宗曲宴宜春殿,出牡丹百余盘,千叶者才十余朵.真宗特命千叶牡丹各赐一朵给晁迥、钱惟演,真让二人受宠若惊.

《武林旧事》卷一记载:南渡后,一次皇帝群臣正月元日祝寿册宝,上下一律簪花.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宫廷看重簪花,民间蔚然成风.“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苏轼记在杭州观赏牡丹的情景:园中花千本,观众几万人,“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苏轼《牡丹记叙》).

综上所述,牡丹的美丽和象征意蕴逗引了人们的情怀,诗人的华章丽辞更使得牡丹声名大振,唐宋时期的插花、簪花习俗更是巨大的推动力.

牡丹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其他领域,形成了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民俗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

(选自《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诗词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诗词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华诗词杂志

2、诗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