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朵玫瑰论文例文 与最后那朵玫瑰类论文例文

本论文可用于那朵玫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那朵玫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最后那朵玫瑰

世间一切,无不在变化之中.人也如此,小而大,大而老,这是谁也不能摆脱的成长规律.清人梁章钜先生的随笔集《浪迹丛谈》,收集了一篇题为《十反》的短文,有点意思.所谓“反”,就是说,人老了以后,与以前的明显不同之处.“世俗相传老年人有十反,谓不记近事偏记得远事;不能近视而远视转清;哭无泪而笑反有泪;夜多不睡而日中每耽睡;不肯久坐而多好行;不爱食软而喜嚼硬;暖不出,寒即出;少饮酒,多饮茶;儿子不惜而惜孙子;大事不问而絮碎事.”

更早一点,宋人即有此语,周必大在他的《二老堂诗话》中说:“余年七十二,目视昏花,耳中无时作风雨声,而实雨却不甚闻,因补一联云:‘夜雨稀闻闻耳雨,春花微见见空花.’”天下雨,他听不见,不下雨,却“时闻风雨声”,这就是很多老年人常见的耳背、重听与失聪之症了.因而,“反”,已经成为人老之后的一种必然.

初老之际,不经意间出现的老年现象,你或者我,我或者他,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应该有点心理准备,否则,会有措手不及之感.因为老天不会让人们永远耳聪目明,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常葆青春的.进入老年以后,难免就会发生这些无法避免的颠倒、乖错、悖谬或者谬误吧.诸如此类,都算作难以避免的遗憾.无论老人们保持多么的警觉,时刻小心自己不要出丑,不能落伍,可惜,这种良好愿望,越是上年纪,越是防不胜防,而且不知不觉,愈来愈甚.说白了,梁章钜先生所谓“十反”,乃大多数老年人的常态.

人过半百、花甲以后,人生中最精华的高峰期,也就是生命质量的最佳表现期,便成为美好记忆了.夕照满天,彩霞当顶,看似绚丽,不过,暮色也就不请自来.于是,老之将至,体力不那么充足,反应不十分敏捷,感情不极为激越,兴趣也不再广泛了.甚至,饭吃得不那么香甜,觉睡得不那么酣畅了.紧接着,七老八十,爱好渐渐淡薄,慢慢消失,趣味逐步缩减,笑声随之稀少.这些现象都令人不胜伤感.曾经拥有的幸福、美好、圆满与甜蜜;曾经推拭不开的冲动、、好胜与争强,终于渐行渐远,离人而去.最后,岁月总归还是要遵照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只能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了.

话说回来,人到这种舍不得又不甘心的“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局面,必然就要产生许多别扭.那些想得开的老人,能够豁达地对待;那些想不开的老人,这种“垂垂老矣”的别扭,可称不起夏季“最后的玫瑰”,还能带来浪漫,带来情调,实际上更像浓酸纯碱的慢性腐蚀,就要让人不怎么开心了.

熟悉文学的人,一定知道雨果和托尔斯泰这两位文豪.《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些文学史上的不朽瑰宝面前,人生长短,年老或是年少,有名还是无名,从历史角度观察,便是转眼一瞬间的短促了.所以,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人和人,相同处多,相异处更多.寿夭,智愚,顺逆,成败,可谓千差万别.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不要以为自己写过一两篇产生影响的作品而一时间成名成家,就摇头摆尾;更不要因为被人捧作“大师”或者“文豪”,就洋洋得意,自视为雨果或托尔斯泰了,那可就是天大的误会了.文学史上,曾出现雨果或者托尔斯泰,也许是千年不遇的奇迹.恰如凡俗之辈,写得再多,著作等身,在历史的光照下,也难逃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当中的概括:“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一直认为,曹操那首《龟虽寿》诗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被好多人误读了.第一,马是马,骥是骥,马老了是老马,骥老了才是老骥.第二,伏枥的老骥,所以“志在千里”,因为它具有这份潜力与后劲儿;而老马,它最身强力壮时,尚不能日走千里,夜行八百,更何况老了,自然也不可能了.第三,曹操这句诗有其相当程度的“鸡汤作用”,听听无妨,如果真要实行“志在千里”,用以自勉,当然是可以的,若一定要以“千里马”自居,反倒贻笑大方,倒不如回味一下《千字文》吧.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八个字,既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成长规律.值此桑榆夕照,苦日无多之时,活得平静而又安闲,活得成熟而又自然,活得快乐而又潇洒,活得明白而又纯粹,岂不是自娱人乐的好事么?

(常朔摘自《河北日报》2018年8月31日)

那朵玫瑰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那朵玫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那朵玫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