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湖记忆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西湖记忆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西湖记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西湖记忆

初到杭州,正值草木萌发鲜花艳丽的早春时节.

透过车窗凝视道路两侧,随处可见碧绿苍翠的珍奇树木盛开的鲜花在路边花池里摇曳.那绿荫掩映花蕾绽放的绚丽景色似乎在告诉人们:杭州的靓丽是媚影娇柔色彩的装扮,是袅娜青翠鲜花艳丽的点缀.眼望车外那姿影婆娑的翠柳和苍郁青竹,使我想起白乐天那“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咏春诗句,仿佛把杭州春色与葱郁繁茂密切联系起来,正在述说那青的山,绿的水,还有那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

杭州是美的,美在朦胧含烟的湖光山色;美在风光旖旎的风物奇观.这种奇观映现的不仅是绝胜风光清新宜人,更是徜徉在人们心中那美感愉悦和陶醉.这种陶醉应和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赞美: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的天城”.

杭州最具色彩的自然景观人们并不陌生,那就是闻名遐迩享誉中外的西湖胜境.西湖的美丽,在历代文人笔墨中都留下情深意浓诗意盎然的清晰痕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的诗意情怀真实映现出西湖那秀美绮丽的风采;而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的媚态娇艳;还有白居易那“湖上新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优美诗句,更把西湖的湖光山色点化得芬芳多姿精彩夺目.

西湖之美,与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历代文职官员治理改造密切相关.他们不仅仅用诗句赞美西湖,而且努力把西湖改造成如其所创诗意那样壮美.或许众人会产生疑问:是什么魅力偏偏使惊世骇俗的历代著名文人变成杭州的地方官?他们在己任上放任自如,修堤阻海,垒石筑坝,硬是把被淤泥、湖藻填塞的西湖水面整治成波光粼粼、水清洁净的靓丽景观,使西湖延续着如诗如梦的千古神话.我想若问魅力,应该是西湖盛景瑰丽的感唤吧!

写到这里,我不禁对这些历史文人产生出由衷的敬意,他们把聪明智慧用在山水的改观上,就像行文作诗一样,把灵思妙想发挥到极致.于是千百年来,西湖始终呈现出清波浩渺、山光明媚、水色秀丽的迷人景观,正是他们精心奉献和非凡造诣所在.

西湖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也正是由于“历史人物留下的佳话逸事,”才把它那风光异景与千年遗留的名胜古迹融合一体,展示的是妩媚诱人山水奇景和无数动人的美丽传说.而其诱人之处体现在隐逸山水之间那极具色彩的人文景观,是自然形成的独特西湖文化与山水共鸣巧妙相应的杰作,把天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汽车沿着西湖大道快速行进,穿过南山路,大约在上午1 0 时前后停车在西湖右岸的钱王祠.我怀着长期顾盼和渴望心情与同伴一起走下汽车,欣慰自己终于能够观览向往以久的西湖美景了.

走出停车场不远,我们来到钱王祠码头.乘游船观览西湖,在微波荡漾平湖水面欣赏西湖那富丽的美景,是隐匿在我心中长久的顾盼,这种顾盼充溢着欣羡和喜悦.是西湖盛名和魅力的感召,在我心中滋生出欣慰臆想,并将臆想深融到至浓的游览兴致中.怀着此种心情,于是与同伴匆匆赶往码头泊船之处.

码头上游人稠密,涌动如潮.手持船票等待登船者络绎不绝,可见西湖春游之盛是多么魅惑诱人.想要尽快登上游船,顾视一下欲上船者排起的长队即能感知是多么不易.好在我们领队事先抢占了队中位置,才使随后赶来的我们不须长久等待,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上船.

船离湖岸,缓慢前行.放眼望去,远近山光水色映衬出的迷人景色,把我惊喜目光引领至雅兴陶醉的意境.

近视波光闪耀水面,湖水晶莹明澈,碧绿澄净.船过之处,那水波荡漾泛起的涟漪簇拥着浪花缓慢向远方移动.如镜的湖面倒映着蓝天飘浮的白云,展示着湖光水色与白云共舞的靓丽风景.岸边临水亭榭和树木的倩影沉浸在水中,随轻波起伏娇柔地摇展.时有鸣叫的水燕和洁白鹭鸟在湖面上空扇动着翅膀翩然飞过.远处水面上,一群野鸭在水中自由戏水,偶见金鲤欣然跳浪.这一切景象都似在静谧安逸中闲适演示,尽现西湖那丽水波澜“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之盛况.

这种景象展现眼前,使我想起很久以前未来西湖时那梦中印迹.

我曾梦见想象中的幻觉西湖:湖岸是杨柳碧绿摇曳,烟波浩渺水面碧波荡漾,湖中没有芳岛亭榭点缀,只有那各种渔船游荡往返.但也觉得“四面湖波,远与天邻”,梦中远视,意兴盎然.而今亲临目睹,对比一下梦中境界,只是局限意境作崇,不禁哑然失笑,没有印象的西湖梦幻又怎能与真实西湖景象相比呢?

游船渐近湖水中部,透过船窗眺望湖岸远方,只见苍翠山麓顶端弥漫着苍茫雾霭,似白纱笼罩盘旋缭绕.在朦胧雾色之中,隐约可见伫立山间绿浓之处的楼阁亭榭,参差错落美观别致.我突然想起杭州西湖历来被世人称之为佛教圣地,那环湖围绕的青山绿树之中,除了普通树种之外,应该有释迦牟尼得道时乘荫的普提树吧;或有类同生长在海南南山观音寺院中的小花龙雪树、不老松等珍奇树种.此种猜测只能是主观臆想而已.而那一座座俊俏耸立的楼阁寺塔,却是真实存留的历史遗迹.如称作“南屏晚钟”的净慈寺,“宝石流霞”的保俶塔,“灵隐禅踪”的灵隐寺,“雷锋夕照”的雷锋塔等佛教遗址.这些遗址的存留,说西湖领地是佛教圣地,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正当我默然沉溺在思考中时,突然耳边传来了异样水浪的喧嚣声,见有另一艘游船靠近我们船边.那艘船上正有两位游客手拿望远镜视望湖岸远方,是那样专注.看到这里,我很后悔当初少带了一只望远镜.我想有此观赏物具,那么西湖远近奇观胜景即可被清晰放大展示眼底,随留下怅惘的遗憾.

船到湖南,登岛处便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小瀛洲岛了.

小瀛洲岛堪称西湖十景中最具特色的一座湖岛,其靓丽程度不难从来过游客的评说中得到验证.但最具真实的可追溯到宋人陈清波所画的“三潭印月”实景图,我虽然未见这幅图,但想到既然有古代著名艺术家为该岛作画,就足以见证此岛在西湖景观中的不同风格和幽逸雅致.

等到游船靠岸,走下船梯登岛四顾,感受到小瀛洲岛独特景致果然名不虚传.

先有那形状弯转的曲桥横贯于洲岛南北.桥两侧横栏护道,有亭榭飞檐翘角端庄静立.扶在横栏上俯瞰湖面,能看到平静的水面上浮现片片圆叶睡莲.那莲叶墨绿晶莹,似有绿纱轻盈笼罩.间或能看到朵朵白色的小莲花睡在莲叶中间,似浩渺碧空中颗颗小星星在眨眼,我想这睡莲周边应有不同颜色的景观鱼游曳戏水,就像城市河道、湖泊中的金鳞游曳,只可惜今天很不凑巧,没见到景观鱼群,却望见两只灰色的水鸟在莲叶间嬉闹.曲桥亭阁两边,生长着多株茂盛绿树.树影妩媚,姿态幽雅,宛如盛开碧绿的鲜花在岛上绽放,浸透出光影清悠、翠树含烟的温馨韵味.这种景色展现,把我视觉带到小瀛洲岛那“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绝妙佳境.这曲桥迂回,仙阁婷立,莲荷清秀,树影斑斓的绚丽湖光,正是西湖那透澈玲珑景观的完美呈现.

这时见曲桥上游人穿梭,密布桥面.在稠密人流中,我与同伴很难走在一起,无奈之下,只能在众人缝隙中穿插顾望.于是便失去了在好景处留影的机会.若说遗憾,只恐所有游人都会有此感觉.于我来说,此种现象并非特别意外,使我想起去年在周庄游览时,那人流拥挤的场面令人无法尽兴观赏,只能说是来景区看人.这种现象正说明景区名气所在.

小瀛洲岛上最著名的看点是“三潭印月”景观.“三潭印月”景点位于小瀛洲岛南部湖面.当我们来到这里时,拥挤的游人渐渐有所疏散,站在岛岸能够避开密集人群遮挡视线,可以尽情览阅“三潭印月”那诱人的奇景.

细观湖中三塔,雕琢精美的葫芦形塔身在湖面俏然耸立,等距离对称的几何图案把三塔映衬得姿态井然.在近岸塔体上,能够清晰看到塔身呈现出那雕有精致花边的圆孔,像晶莹明亮的塔眼正在观察湖水起落.这水中三塔即是《西湖志》中所载的水位观测塔,察看水位竟是如此逼真生动.

然而更加生动的是“三潭印月”那充满色彩的美丽传说,从古到今传为佳话:在金星闪烁明月高悬的清辉夜晚,如果在空心塔身内点燃蜡烛,烛光会透过塔身圆孔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个皎洁如银的月亮,与天空明月在水中倒影交相辉映,整个湖面即会展现出群月竞彩、熠熠争辉的异彩景象.这时倘若泛舟湖面,即能看到月影如织,皓亮迷离魅丽景色,使人真切领悟到“月光遇潭,影分为三,不辨天上人间”的绝美佳境.如果亲临惠顾,亲身感受这种体验,在那满湖清月水面尽致畅游,那该是多么迷人、多么令人欣喜的渴望,自然能够把赏鉴西湖美景的超逸情致引领至极点意境,使人钦慕向往.只可惜我们游览西湖时间为期一天,此种向往中那月影回旋,荧光辉映的好景奇观,只能等到以后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再来此观赏了.

另据史料文献显示:“三潭印月”景观中的“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 年),是时任杭州知州苏东坡所建.东坡先生创建三塔,我想有其内在独特情怀.他建三塔的初衷,难道仅仅是用来观测西湖水位吗?为了寻找问题答案,我再次把目光凝聚在精美绝伦的湖中三塔,把它与碧绿的湖面,远处的山峦,临近的桥堤亭阁,倒映水中的树影相印照,展现在眼前的便是迷离交错、异彩多姿的诱人景色.眼前这超凡景致,似乎帮我解析出三塔创建缘由的最佳答案:即美丽西湖是山水相称的杰作,是文化艺术与自然景观的融洽,这种互融离不开文化名人的艺术想象与文化构思.一山一水一阁一寺一塔一堤一树一花的巧妙设置,隐含着他们睿智和创意.他们用慧眼把山水点缀,把风物与自然结合,营造出秀美艳丽的西湖.东坡建三塔的悟性境界,不正是他那文化艺术与至高品位的完美展示吗?

提起东坡建西湖三塔,不禁又使人想起他对西湖治理改造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鉴于当时西湖葑草湮塞、湖底淤积,已有一半湖面沦为沼泽湿地的实际情况,“东坡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得到朝庭批准后,他便调集2 0 万民工开始疏浚西湖,挖出堵塞湖面的葑草和淤泥,建成贯穿湖面南北的“苏堤”,构架了西湖南北两山自然通道.自此以后,西湖湖面不但得以拓展,且呈现出波光粼粼,清澈浩渺的秀丽景色.

古人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东坡先生为官余杭,以其独道的个人见解和秉公情怀改造西湖扮丽杭州,奠定了杭州日后辉煌灿烂美丽富饶的基础,使之成为山青水秀悦目东南的耀眼明珠,涵盖着他与后继者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后来杭州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出人口激增繁华鼎盛的空前盛况,引来各国政要、商贾、僧侣、学子的青睐和仰慕.正像南宋文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所说的那样:“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色也”.这种景象的展现,我想与东坡及后来具有远见卓识地方官员苦心经营密切相关.杭州之所以靓丽,靓在湖光山色,靓在西湖的多姿溢彩,靓在历代文化名人持之以恒维护,就像“三潭印月”好景中那皎洁的月影,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想起很久以前,西湖雷锋塔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在鲁迅先生《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留下的,但只是记忆而已.

此次来西湖游览,因时间有限游历的景观并不多,好在雷锋塔尚在其中,也就引发出我浓厚的兴致.

鲁迅在文章中,评说的是“倒掉”的雷锋塔.他之所以对“倒掉”的雷锋塔如此感兴趣,是因为被压在塔下千年之久的“白蛇娘娘”终于可以重返仙界重返人间获取自由,这不论对仙界或人间都是值得欢庆之事.而那“破破烂烂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的雷锋塔,终于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这一大煞风景碍眼景物的消失,不但解除了人们看过后心理的“不舒服”,而且还西湖那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由此可见,当时不论在鲁迅或其它众人眼里,雷锋塔的“倒掉”确是令人慰藉的.

雷锋塔最具传奇的色彩,也正是它蕴藏着妇孺皆知的《白蛇传》故事传说.

《白蛇传》故事相传于宋代,当时在杭州、苏州、镇江等地广为流传.后经明代冯梦龙整理成《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警世通言》),终使这一传说广布民间永久传播.这一美丽传说滞留在众人心中,于是便增添了雷锋塔的观赏魅力,不禁使我在观赏前想起“白蛇娘娘”那感人至深的人间情怀.“白蛇娘娘”虽为仙界蛇妖,但她能够铭记人世间许仙的救命之恩,历经艰险变成人回报许仙并与他成亲,其感恩情怀及高尚品质与诚挚情操在她身上展现得至真无疑.人、妖虽属两重天地两种境界,但亲善至爱的情愫感悟,却没有因不同异境所隔断,而是在不同境域中展现得那样纯美.“白蛇娘娘”是仙也是妖,但她的内心世界却平凡而灿烂,人间美好是她的追求和向往,人间真情与意念是她不离不弃的眷恋与挚爱.她与许仙的真切情爱,奕焕出她灵魂深处的纯洁与虔诚,是人与仙相珍相惜的良缘所在.

如果把雷锋塔与白蛇娘娘联系起来,就要追溯到人间多事的法海和尚.

法海识得白蛇娘娘为仙妖,却不曾分辨“仙妖”的人性情怀;更不识“仙妖”知恩图报善良的一面.他凭借主观臆测“仙妖”是害人的,故对“白蛇娘娘”感化成人百般阻挠陷害,妨碍她与许仙成亲,且不择手段欲置“白蛇娘娘”于死地,最后借“白蛇娘娘水漫金山”触犯天条将其收入钵内压于雷锋塔下,其用心险恶是人们深恶痛绝的.正像鲁迅先生所言:“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雷锋塔原形“倒掉”万人皆欢,但弊端在于西湖从此失去了那“十景”中最具富丽的一处美景.公元2 0 0 2 年,西湖景区在“倒掉”的雷锋塔遗址上新建了雷锋塔.我们今天来看的就是面目全新重建的雷锋塔.

从某种意义上看,在“倒掉”雷锋塔放走“白蛇娘娘”之后重建雷锋塔,其目的除了恢复西湖精湛的“十景”外,也是对“白蛇娘娘”的忠贞缅怀和永久纪念.

当我把脚步停在夕照山底那高耸的台阶前,仰望雷锋顶端,只见在绿树苍翠之中伫立着一座崭新的瑰塔,即是新建的雷锋塔.新建雷锋塔那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塔身,蕴藏着新颖别致的雅俊风采.沿山底台阶缓步而上,爬至山峰顶端细观塔景,但见五层塔体结构独特,装饰精美,每层铜瓦在阳光映照下金碧耀目,闪烁着异彩光芒;塔体转角处的铜斗拱,宛如精致曲环邻近相连;还有那飞檐翘角下悬挂的风铃,随风轻荡,飘逸出磁性柔和的鸣响,散发出爽心悦耳的奇特声韵.

观望眼前这独特塔景,我心中泛起了浓趣波澜.我想若在炎热的夏夜,铺簟枕于塔台之上,再放两碟佳肴小菜,好酒一壶,静观风姿优美古色古韵的塔景,耳听风铃鸣脆,却是赏心舒畅.说不定“白蛇娘娘”与小青等“镇塔仙姑”会光临惠顾.据《雷锋塔简介》所载:新建雷锋塔“保留了宋塔惯用风格,其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

而今细观雷锋塔外形,映衬出的塔体格调确与书本、影视中展现的宋塔风格类似,让人感到名实相符.

于是我又想起“倒掉”前的雷锋塔.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建造此塔,初命名为“皇妃塔”.“皇妃塔”的命名,是否像传说那样,是钱俶为纪念宠妃产子所建,因资料有限无法仔细查证,但因此塔建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雷锋之上,故民间取名为“雷锋塔”.

雷锋塔的建立,因钱俶信奉佛教和喜爱西湖佳景,由此推测他建此塔的初衷应该是崇佛和扮丽西湖.正如北宋诗人林和靖诗中所写:“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可见夕照山在当时就是悠游赏景的好地方,文人墨客对此景尚且如此,何况钱俶呢?

直到后来,在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 — 1566年),东南沿海倭寇泛滥,肆意烧虐洗劫,就连无辜的雷锋塔也难逃厄运,被付之一炬,使之“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但却留下裸露残缺那异彩之美,引来游人津津乐道兴致观赏.即使清代康熙、乾隆二帝视察江南游览西湖,也为雷锋塔残迹提匾作书,可见雷锋塔残迹迷人之处.正像《西湖志》记载那样:“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夕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雷锋塔残迹亦现奇景使人庆幸,但不幸的是这残缺古塔在日后再遭洗劫.原因是在清末“民间盛传雷锋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等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经盗挖的雷锋塔不堪负重且年久失修,终于在公元1 9 2 4 年倒塌,即是鲁迅笔下“倒掉”的雷锋塔.而如今令人欣慰的是,“倒掉”的雷锋塔在社会各界人士呼吁下得以重建,“雷锋夕照”胜景又以崭新的姿容呈现在西湖南岸夕照峰顶.

今天我们有幸站在新建雷锋塔平座台前,凭栏放目西湖景观,但见烟波浩渺,水光潋滟,客舫穿巡,往来不断;环视崇山俊秀,薄雾弥漫,绿意丰浓,古塔名寺俏立其中,是西湖绝美的风景观赏台.正像钟敬文先生在散文《太湖游记》中所述的那样:“湖上得此,益以显示出它的深宏壮观了”.

在雷锋塔前,我又想起康熙皇帝所提的“雷锋夕照”塔景.有感这位睿智通达的圣明皇帝,他在题此匾额时,是被晚霞镀塔金光辉映的迷人景色感染了吗?但遗憾的是游览时间已过,这神奇瑰丽的“雷锋夕照”塔之景色,我们是无缘看到了.

离开苏堤不久,游兴未泯.于是我们绕过风景别致的“曲院风荷”,来到闻名遐迩且缅怀深刻的“岳王庙”.

岳飞的名字,大概自宋代以来,因其“精忠报国”矢志不移而在民间广泛流传.我自幼便仰慕这位英雄.犹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课余期间除阅读《说岳全传》之外,而且把著名艺人刘兰芳的演绎评书《岳飞传》听了数遍.每听一遍,即会掀起思绪波澜.在有感这位英雄忠贞为国骁勇善战的同时,深为他那高尚的民族气节所感染.不仅为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结局潸然泪下,而且对腐朽懦弱残害忠良的南宋政权义愤填膺.从那时起至后来多年,聆听来过西湖“岳王庙”身边的朋友讲述,随即增添了内心的向往.今天,当我把脚步停留在“岳王庙”门前时,欣慰这种向往意愿终于能够实现了.

“岳王庙”座落于西湖北端栖霞岭南麓,庙门为双层重檐形建筑.我伫立门前台阶上仰目观视,好像看到了潜匿内心钦慕许久的英魂庙堂,一种由衷敬仰情思倾刻间袭上心来.仿佛庙宇楼阁隐约闪逸出令人瞩目的异光神彩,把我惊异目光凝聚在门楼之上.

细观“岳王庙”门楼,飞檐翘角的层楼顶部精美别致,檐楣中间悬挂着笔体俊秀的“岳王庙”匾额;庙门底部红柱撑檐,正门中间两侧柱体上挂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匾.观望这典雅庄重“岳王庙”楼体,使我想起自宋绍兴三十二年岳飞蒙冤昭雪以来,“岳王庙”历代不断重建和修缮,能够以端庄肃穆姿态供游人观赏凭吊,不禁令人感怀岳飞那“精忠报国”的高尚气节,感召并影响着历代民众.如果把今日“岳王庙”看作崇高神圣民族英雄的瞻仰之地,倒不如说岳飞那凛然正气的精神魂魄散发出耀眼光芒,闪烁在人们心中经久不衰.

走进头门,来到后面四方院,便是“岳王庙”正殿“忠烈祠”了.

我站在正殿前,举目观望殿前景色,平静的心转瞬间像潮水一样掀起波澜,展现眼前的殿楼景色深深打动了我.但见“忠烈祠”门前,两棵古柏分列于正殿两侧,挺拔俊秀,浓茂碧翠,与殿门外的长青树等相互应对,构成雅馨宁和殿前佳景,渗透出静谧安然的清幽氛围.凝望正殿外观,造型典雅的层楼顶端,高悬着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心昭开日”横匾,在肃然宁静中格外引人注目,用游人话说即是“神姿映现”了.

走进殿门进入殿堂,岳飞那彩色塑像迎目而来,威武刚毅的面容衬映出浩气凛然之神采.坐像顶端,岳飞手书笔锋苍劲的“还我河山”匾额示意出英气十足的豪情壮志.使人臆想出他当年亲率“岳家军”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另有“精忠报国”、“碧血丹心”等匾额在塑像后墙悬挂,匾下那色彩鲜明的油彩壁画,展现出岳飞和他的“岳家军”英姿勃发气吞山河的神勇风采.

走出“岳王庙”正殿,我们把脚步滞留在岳飞墓前.

站在墓前广场细观“岳飞墓”园,见有苍松古柏肃立墓地,那松柏释放出的丰浓绿意,把墓园周边烘染得景致庄严.在苍翠浓绿掩映下,两座石砌环形围墙所构成的圆墓清晰肃穆展示在我们面前.墓前立有墓碑两座,碑面上分别刻有“宋岳鄂王墓”和“宋继忠岳云墓”墓志.使人看过后便知晓这便是令人崇敬的岳飞、岳云父子灵墓了.碑前两根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祭联,看到这幅祭联,使我萌生出惋惜无限的怅慨,脆弱情感伴随思潮涌动似乎有泪湿面.叹息一代忠臣良将含冤屈逝,即使后代君主洞察明智予以昭雪,又怎能拭去铭记在人们心中的遗憾和哀怨呢?

我于静默中又把目光移向墓道两侧,见有马、羊、虎等动物石像呈现在道路两边;另有文官、武将石俑分立于墓道左右,精心护卫在“岳飞墓”前.我想这种巧妙陈设,是对英烈忠魂至诚的安慰吧.不久,我们走下墓门.却见墓门下有两个铁栅栏.栅栏内有铁铸四个塑像跪在里边.于是悟出这四人就是传闻中谋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吧.仔细观瞧,见秦桧低首沉目,满脸沮丧,好像那罪不可赦的心态溢于面表,虽然是后人有意铸此造型,但却逼真形象.而罪恶的王氏除低头跪膝外,且袒胸露乳,光身醒罪.看到她那狼狈不堪的窘迫,我不禁会然一笑,感觉造此塑像者,还真有他们的奇思创意呢.张俊和万俟卨也和秦桧一样面容凄惨,弯膝跪地,他们可曾想到残害忠良之后,这种弥天罪恶让他们付出永跪百世的代价,难道生前领悟不到这遗臭万年的悲惨结局吗?

西湖记忆论文范文结:

关于西湖记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西湖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