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诗词类论文范文资料 与情理交融,古典诗词教学的应然走向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古典诗词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情理交融,古典诗词教学的应然走向

【摘 要】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先生指出:“语文课必须要有两种趣味,一种是情趣,一种是理趣.没有了情趣,就缺少真情的感动;没有了理趣,就缺少了深切地体悟.”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究竟是该契合学生认知,以情趣体悟为主,还是该紧扣诗词本质,以理趣为主呢?本文提出:过于偏重理性,必将陷入目中无生的尴尬中,过于偏重情趣,必将陷入缺乏含量的肤浅中.只有情理交融,才是古诗词教学的应然取向.

【关键词】 情理交融;古典诗词;目中无生;缺乏含量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先生指出:“语文课必须要有两种趣味,一种是情趣,一种是理趣.没有了情趣,就缺少真情的感动;没有了理趣,就缺少了深切地体悟.”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究竟是该契合学生认知,以情趣体悟为主,还是该紧扣诗词本质,以理趣为主呢?笔者结合当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偏重理趣,必将陷入目中无生的尴尬中

诗歌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情感性和理趣性,古典诗词的教学就需要凸显古典诗词的内在特点,引领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服务.

如一位骨干教师在执教《游园不值》时,先从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引出古典诗词中拜访高人的文化,然后以互文参读的方式探寻这首诗内在的独特个性.教学“苍苔”时,教师拓展诗句“春来不是人慵扫,为惜苍台亲落花”,让学生感受“苍苔”幽寂、孤立而细微的意象特征;教学“屐齿”时,教师补充诗句“两屐上层楼,一目略千里”,让学生在鲜明的画面下感受“屐齿”在古典诗词中所承载的“游玩、赏景”的独特意象……在学生理解了大意之后,教师利用自己解读诗歌认为的诗眼——“关”,引领学生探寻“关”的原因,想象“关”的情形,洞察“关”的结果,如此教学,直接让四年级学生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但这位教师似乎并不安于现状,而是继续出示了陆游的名篇《马上作》,让学生了解宋代诗歌在主旨表达上更侧重于哲理揭示的特点.

这首诗的教学完全属于典型的偏重于理趣,学生在教师强势的点拨与引领下亦步亦趋,忙于应付、疲于接受,丝毫没有任何自己独特的思考空间与余地.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说过:“趣味性是活动的源头,更是生活的内在动力.”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没有了这种认知情趣的浸润与支撑,课堂教学必然会陷入无聊而生硬的尴尬之中.由此不难看出,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有情有趣、情意绵绵的课堂氛围,但这一案例的教学在理趣和情趣的制衡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未能从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和体验起点入手,导致走向了歧途.

二、偏重情趣,必将陷入缺乏含量的肤浅中

关注诗歌教学的情趣,是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体现,更是引领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的有效载体.但如果阅读教学一味地、毫无节制地偏重情趣,也并非明智之举.

曾经聆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题西林壁》时,学生读了几遍诗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横看成岭侧成峰,( )各不同”,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很多学生不明其意,出现的读法五花八门.笑声过后,教师相机引导:原来诗歌中的“远近高低”指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庐山的.随后教师拓展补充:除了这些角度,还有其他角度吗?学生先结合诗歌中的文字,拓展了“横”“侧”这两个角度,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又补充了“上下左右”.紧接着,教师再次扩散学生思维:除了角度不同,还有可能会有怎样的视角变化?于是,学生分别从季节、天气等多个角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尝试将诗歌改写为:横看成岭侧成峰,东西南北各不同;上看成岭下成锋,春夏秋冬各不同,进一步体悟诗歌所蕴藏的哲理.

整节课情意盎然,趣味十足,学生在朗读诗歌、改写诗歌的过程中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更体验到了诗歌创作的愉悦与自豪.然而,最后体悟诗歌蕴藏的哲理却突然断了弦,没有了理性思维的照耀,学生对于诗歌的深度体悟就流于形式,一首闪烁着哲理之光的名篇佳作,就这样消弭在学生的一片欢笑声中……

三、情理交融——古诗词教学的应然取向

鉴于上述案例的分析,笔者以为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理直气壮地追寻理趣和情趣,但也不能过度偏向于其中一种,而需要在理趣光辉的烛照之下,展现独到的情趣光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深入感知,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奠基.那怎样才能做到情趣与理趣的交相辉映呢?笔者结合《清平乐·村居》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师:怎样才能将这首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凸显出来呢?请大家闭上自己的双眼,聆听教师的范读,在想象中感受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

生:这是一幅典型的幸福村居图.

师:请你带着自己的幸福之感来诵读这首词.

师:你们认为,这首词中哪个人物是最幸福的?

生:老两口,他们居住在优雅美丽的环境中,又有懂事、能干、调皮的三个儿子,一定是最幸福的.

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他们老两口悠闲地坐在门口,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你看,我们这三个儿子多棒啊!一个懂事能干,一个心灵手巧,一个调皮可爱,我们真是幸福啊!

……

师:其实,大家所说的就藏在词中的一个字中,你们能找出来吗?

生:醉!

师:一个“醉”字,既被美丽的景色所醉,又被家庭的温馨和幸福所醉!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最幸福的应该是小儿子.他一幅无忧无虑的样子,你看,他就是剥莲蓬时也是趴在那里的,双脚一定在不停地摆动呢!

师:还能再想象一下小儿子的样子吗?用你的想象补充,让这位可爱的小儿子更加幸福.

生:我想他的嘴里一定还哼着小调子,或许还会在草地上打上几个滚.

师: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孩子了吗?

生:自由自在.

生:天真活泼.

师: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家人啊!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他们的幸福吧!

学生在一边诵读,一边想象的过程中,将原本无声而生硬的语言变成了富有灵性而情趣的画面,将平白的诗句幻化成了斑斓的图景,不仅让整节课富有情趣,更充盈了理趣,让学生在大道无痕之中入境体验,体悟情感,促成了诗歌教学鲜活的境界,可谓一举双得.

古典诗词本身就具备了鲜活的情趣、深刻的理趣,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资源.如果硬性地选择任何一种偏向,都会使得课堂教学陷入瘸腿的尴尬之中.为此,教师既要遵循诗歌的文本内涵,又要契合学生的内在认知,真正为学生渗入到诗歌的内核世界奠定基础.

古典诗词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古典诗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古典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华诗词杂志

2、诗词投稿

3、中国古典园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