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以辽宁省为例有关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以辽宁省为例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在内涵上与经济供给侧改革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已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辽宁省的公共文化事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事业经费、人才建设、服务内容、政策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增长或发展.但是如果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辽宁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内容不足、协同机制不完整等问题.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是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发展对策辽宁省

[分类号]G251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是由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主张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领域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是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当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方式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是建立有效文化需求和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治理模式,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辽宁省的公共文化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全省的公共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从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去探索研究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未来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相关概述

1.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与经济供给侧改革相似,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指向是生产者,而非消费者,强调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生产者加入,在开发供给增量的同时,盘活供给存量,推动生产者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变,进而提高供给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益[1].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虽与经济供给侧改革相似,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公共文化服务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且有着显著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公共产品属性,其中,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要有明确的导向且输出正确的文化价值,公共产品属性又要求改革需要遵循公益性、公共性、均等性、基本性、公平性等公共保障要求[2].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就是在文化价值之上的文化供给质量提升与文化供给效率提高.

1.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基础

从近年发展情况来看,从供给侧发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已经具备了制度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2.1 制度基础.近年来,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为代表的国家制度设计与法规保障,让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实施为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政策体系提供了法治保障,充分体现出制度供给的速度、效率和水平,目前已形成了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开放性等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3].

1.2.2 理论基础.经过十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文化事业范畴,并突出表现在以法人治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和以向社会购买服务为代表的供给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4].这两点也成为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因为只有让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管理社会化才能产生有效竞争和多元投入,也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高质量、更契合需求、更高效率的公共文化服务.

1.2.3 实践基础.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示范区创建实践与制度设计研究,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为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依托于制度供给创新及政策支持,各地积极开拓供给端口,从而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5].

2 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目前,在国家大的文化政策背景下,辽宁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文件精神,制定并出台了《辽宁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办发〔2016〕153号)等适合辽宁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性文件,各项工作均稳步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都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完善设施网络、加大人才培养、丰富文化活动、加强顶层设计等,大力促进文化惠民,成效显著.

2.1 文化事业经费快速增长

近几年,辽宁省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逐步落实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财政拨款从2014 年的21 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5亿元,逐年稳步提升.在加大整体投入的同时,坚持“强基层、补短板”,加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从2016年开始,利用专项资金,对村文化室进行扶持.2016年和2017年共扶持乡镇文化站80 个,每个补助15 万元;扶持村文化室1,600个,每个补助3万元.为落实文化精准扶贫,积极扶持文化广场建设,召开了全省15个贫困县文化扶贫工作会议,计划扶持15个贫困县共计400个村文化广场建设,每个补助5万元.

2.2 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实现了“县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目前,辽宁省现有县级(含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9个,其中省图书馆1个,市图书馆14个,市少儿图书馆9个,县(区)图书馆105个.在2017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有81个馆被评为馆以上等级,占全省62.8%.辽宁省现有县级(含县级)以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2个,其中省群众艺术馆1个,市群众艺术馆14个,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馆8个,县(区)文化馆99个,在2015年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有58个馆被评为馆以上等级,占全省47.5%.辽宁省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843个,其中有725个站舍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占86%;有727 个乡镇配套建设了文体广场,占86.2%.

2.3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辽宁省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各类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长,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活力不断增强,效能充分发挥,为辽宁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以满足新时代用户多元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依托省内高校资源,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对文化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培训,使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立足辽宁实际,根据文化发展趋势,注重人才引进,提升队伍层次,并配套一系列文化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通过对志愿者进行宣传招募、培训指导,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2.4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辽宁省充分利用各级公共文化单位现有设施、场地、人员、技术等资源,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例如,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全民读书节、辽宁省农民广场舞大赛、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季等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已成为辽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文化活动.2017年,围绕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办了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同心圆梦起航辽宁”群众文化活动.活动采取省市联动、区域示范的方式,分别在沈阳、鞍山、锦州、铁岭等地开展具有特色的群众合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展演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受到了热烈好评.同时开展了辽宁省“周末百姓大舞台”文化志愿者惠民演出活动,该活动自2014年启动至今已免费为百姓演出170余场,为百姓搭建了百姓演、百姓看、百姓评、百姓乐,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交相辉映的大舞台,以展示自我风采和艺术成果,把文化惠民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打造了百姓喜爱的文化惠民品牌.

2.5 政策保障逐渐完善

辽宁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办发〔2015〕2号文件”精神,2016年5月13日,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辽委办发〔2016〕32号);2016年5月2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12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辽宁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6月7日,辽宁省文化厅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丰富精神食粮,进而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供给现状可以发现,辽宁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贯彻党的政策、决定和相关文件进精神的基础上,全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全省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文化诉求.然而,与全国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及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比,当前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存在分配不均、利用率不高、互动性不强、精品不多等问题.

3.1 从服务供给主体层面来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还主要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参与较少

目前在我国全国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中,强调以政府供给为主的理念形成了“强国家—弱社会”的供给格局.从辽宁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来看,主体单一的问题也显得极为突出,这也直接导致全省的社会民间主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贡献力量较为薄弱,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均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财政压力过大.而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文化企业或组织置身于公共文化供给圈之外,致使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成为相对封闭的闭环,形成一方面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性,而另一方面又在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健全的环境下,也不具备成熟的公共文化领域非政府供给主体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分工、合作机制,社会资金对公共文化投入积极性不高,企业和社会还无法承担过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3.2 从服务供给客体层面来看,全省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不足

这主要包括精品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分布不均和供需结构错位三方面内容.其中,供需脱节是造成供给内容不足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对城乡供给的一刀切模式,导致对具体服务群体的需求并不真正了解,服务也难以保证针对性、个性化,正是由于客体层面上资源供给内容与公众需求有较大差距,并且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导致公共文化对群众吸引力不大;精品服务供给不足,主要是指目前辽宁省的公共文化服务虽已初具规模和一定水平,但产品的创新力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在全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广受人民群众好评的精品服务仍然偏少;供给分布不均是指地域分布不均、城乡分布不均及群体分布不均等方面.

3.3 从服务供给中间层面来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协同共享机制还不完善

全省现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各个类型、各个级别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间的供给协作、共享机制缺失,重复建设、资源孤岛现象严重,有限的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未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案例,如英国于2010年8月就开通了在线服务系统Culture Grid,三馆资源(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实现一站式检索[6];美国DPLA 建设目标是要尽可能将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等全美范围数字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和门户[7].深究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则既有我国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局限,也深受服务机构协作理念淡薄、服务建设标准各异等专业化因素的掣肘.

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辽宁省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供给主体单一等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在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基于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省域范围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4.1 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改革服务供给过剩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现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不适应、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的双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问题,而“文创”产品的供给改革,又可以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选择,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4.1.1 完善全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从辽宁省来讲,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方面,从纵深方向统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硬件资源配置,根据颁发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等相关标准,完善全省范围内的省、市、县、镇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20年实现省、市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县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且通过总分馆、数字化提升推广工程等形式或途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由“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交互供给”转变,实现全省县级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与优化.另一方面,可以从各级公共文化供给需求来配置服务设施,进一步划分图书馆、文化馆等服务主体的职能与职责,形成各机构间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服务格局.同时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的契机,建议创建省市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示范项目,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5个及以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城市书房”等示范性惠民项目及工程.

4.1.2 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仅以辽宁省为例,为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需要通过配备资金等方式来推动全省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部分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进一步挖掘互联网的价值与作用,推进公共文化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和文化共享,到2020年实现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借助互联网开展文化体验项目、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服务空间等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5个及以上“互联网+”服务品牌,打造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的“线上+线下”供给模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服务方式,打破传统的服务时空限制,提升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4.1.3 丰富“文创”产品的服务供给.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需要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馆藏资源与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农村题材等选题的创作、策划,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文艺资源、社会资源,积极推行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联手创作等运作模式,激发全省文化工作者的“双创”活力,生产一批能够丰富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文创”精品,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品牌效应的“文创”中心(产业园区)与一个立足全省、面向全球的“文创”服务平台,打通全省“文创”产业链的上下游.

4.2 优化结构调整,提升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内驱动力

优化和调整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就是要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重点之一就是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公共文化项目,以在政府引导和市场运营的保障框架下用项目开展带动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之二就是加大新兴媒体的应用来促进产业的融合与升级,使新媒体成为驱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新动力和发展增长点;重点之三就是把握群众需求变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的灵活性.

4.2.1 培育和扶持一批能够带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可通过制定全省文化产业近期、远期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补助、融资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建议目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和新型公共文化业态培育.以书画艺术、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工艺美术等领域为重点,每年按策划招商、签约落地、开工在建、竣工运营、做优提升五个类别,组织实施、培育扶持若干个重点公共文化工程项目,以此推动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向系统化、常态化扩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

4.2.2 推进新兴媒体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可通过加快新闻客户端、手机报、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媒体建设,推动新媒体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普及应用,并在实践中寻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媒体平台与新兴媒体的最佳融合模式.同时通过推动全省各市、县公共文化提供机构的服务媒体整合,建立全省台、报、网、微、端一体化的公共文化融媒体服务平台,可提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新媒体建设与服务能力.

4.2.3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在开放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可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促进信息公开,构建一条群众能够便捷地获取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渠道;同时从评价反馈的角度出发,政府可建立群众深度参与的公共文化需求反馈评价机制,切实关注群众文化意愿表达,并及时反馈,形成双向沟通,调动群众表达文化需求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熟悉公共文化服务具体内容,政府还可以通过网络民意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专家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迫切需求;同时通过加强培训以提高群众的需求表达能力,进而将需求信息调查与文化需求表达相结合,立足“需求侧”实际,不断供给贴近群众需求的优质个性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4.3 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

目前,辽宁省的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辽宁省委印发的《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也标志着辽宁省的公益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企业化改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未来一段时期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在巩固、完善前期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坚决贯彻落实和省委的有关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深化全省公共文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经营、管理机制.

4.3.1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的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当前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在于通过试点示范、政策讲解、决策落地等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辽宁省委《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辽委办发〔2018〕64号)等改革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所涉及到的资产和土地处置、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文化企业应享有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土地使用、工商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4.3.2 激发多元主体供给活力.为激发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力,政府还需要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内容、规模等进行宏观制度安排;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完善购买服务流程,包括明确购买主体、建立评估体系、加强内外监督、制定配套措施,文化企业可通过合作供给、捐赠资金、参与招标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充分释放生产潜力;培养壮大文化类社会组织、群众文艺团体等,通过明确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登记成立、活动规则等,促其合法发展;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如实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创造潜力,以深化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4.3.3 加强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可通过培养公共文化服务高端专业人才和引进公共文化服务急需稀缺人才来调整、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结构,创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使用体制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军人才.做好文化名家、领军人才等评选工作,完善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库,创建公共文化服务青年人才库,争取更多、更年轻的优秀人才入选省文化人才工程.在核定的编制内配齐配好基层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形成一支扎根基层、专兼结合、规模较大的基层文化服务工作队伍.

5 结语

在2018年全国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2018年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为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辽宁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遵循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努力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全力解决存在着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深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辽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其他各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均需因地制宜,明确目标,遵循规律,努力探索适合本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方案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庆海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J].图书馆,2018(8):22-26,79.

[2] 范周,周洁.正确理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东岳论丛,2016(10):5-14.

[3] 柳斌杰,雒树刚,袁曙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17.

[4] 李剑.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管理运营的经验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7(2):120-124.

[5] 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基础[EB/OL].2018-04-20.http://www.sohu.com/a/156557236_669468.

[6] About culturegrid[EB/OL].[2018- 04- 01].http://www.culturegrid.org.uk/about/.

[7] 涂志芳,刘兹恒.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5(6):47-53.

杨世涛男,1970年生,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副主任.

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供给侧改革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供给侧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改革论文

2、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3、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4、改革和开放杂志

5、教育改革论文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