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作用回顾和展望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网络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作用回顾和展望

唐艳如,张秀娥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近年来,社会网络问题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践行 “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文章分别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梳理,并对关于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意在深入探讨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具体作用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丰富创业相关理论,推动创新创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网络;创业;创业机会识别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8.194

1引言

“创业”是对新事物的探索与开发,对新的市场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对资源信息的整合与利用,对环境中新的供求关系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大多基于创业者的个体属性出发分析创业教育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基于环境而构建的社会网络结构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基于中国国情以及经济体制之下的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为创业者创造了人力资本价值(包括知识技能等),相对来讲,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个被动的过程;相反,创业者主动建构的社会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获取到的社会资本所从事的创业活动将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对于创业者来讲,对机会必须具有特殊的敏感性(Kirzner,1973),这种敏感性不仅会激发创业者对潜在市场的发现,同时可以帮助创业者提高风险承担性.很多研究都证实,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敏感度认知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社会网络的构建与学习.

Woodward(1988)提出,创业是社会环境和社会网络等背景共同作用的产物.社会网络是很多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主要渠道(Hills,1997),[1]创业者对社会网络的建构对于识别创业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机会是用思路和创业方面的创造力开发和建立起来的(Timmons,1994),如何识别新的有价值的创业机会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对于创业者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Bygre 和 Hofer(1991)指出机会识别是指知觉到一个机会并创立公司来跟随机会.创业是一个创建公司的过程,机会识别作为创业的开端起着重要作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Ardichivili(2003)指出包括创业警觉性、先验知识、发现或主动搜寻、个人特点(自我效能,承担风险,创造力)和社会网络.早期国内外对前四个因素的研究较多,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社会网络这个外生因素,社会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每位学者研究的方法以及对问题的思考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些学者指出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很强烈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指出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为零.

研究结果的不同表明,关于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以及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因此,本文分别对社会网络、创业机会识别的相关文献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以期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现状

2.1社会网络研究现状

社会网络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社会学家Elizabeth.Bott,他首次利用“家庭”这个概念提出“社会网络”的概念.1969年,Michetl指出,社会网络是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

近年来,国内外对社会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多,社会网络成为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绩效甚至创业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目前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社会网络的内容,社会网络的维度和理论.本文将从上述两个方面对社会网络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

2.1.1社会网络的内容

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网络的内容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甘道尔夫(1999)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可以提供诸如信息等资源的联系.社会网络是获取社会资本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人际关系建立起来也增加了人力资本(Coleman,1988).

社会资本不会凭空出现,这时候就需要建构社会网络这个渠道进行获得.社会网络所建构的成员关系有助于信任的建立,而这种信任又将会对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起到促进作用(Putnam,1995)同时会对创业者起着情感支撑的作用.

社会网络是创业者自身与社会成员建立的一种可以获取资源、实现创业者利益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帮助创业者获得社会资本,社会网络成了获得社会资本的一种有效渠道.社会网络是影响结构成员间关系的一套社会结构元素,可作为生产或效用的投入(Schiff,1992),市场是不均衡的,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社会网络的越复杂、越完整,就会为企业省去一笔为获得外部信息而投入的资金费用,转而将这笔资金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过程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简而言之,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和他们之间的联系(John Scott,1999),行动者作为“关系网络图”中的“目的地”点,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则构成了通往这个“目的地”点的不同“线路”,“线路”越多,则到达“目的地”的渠道越多,即关系网络越复杂,企业所获得到的资源和信息以及融资渠道就会越多,社会关系网络作为资源分配途径和信息传播器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2.1.2社会网络的维度和理论研究

社会网络贯穿于经济活动之中,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较早的由Granovetter(1987)提出应将社会网络的维度定义为网络强度;之后,网络规模、网络结构洞、网络密度、网络多样性这些维度也相继被提出(Burt,2004);我国学者程恩富、彭文兵(2002)将社会网络的维度分为连接的强度、持久性、互换性、多样性;[2]周星(2008)将社会网络特征划分为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四个维度.[3]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目前学者对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的认可度最高的是:将社会网络特征划分为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四个维度,[4]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网络规模体现为创业者个人以及企业所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覆盖程度以及涉及的成员的多少,是衡量整体社会网络的最直接的一个维度(Scott,2002),社会网络的规模性大小将直接决定创业者能够涉猎的行业范围.网络中心度体现为创业者个人以及企业在关系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和主导性特征,这种核心权力是对创业者重要性的体现,网络中心性越高,则创业者的主导性越强,资金和信息流通到创业者的渠道越短,信息和资源更加容易在中心性极强的创业者节点处聚集,收益性最大,中心性强的个体或组织,将会省去大量的跨节点之间去获取信息的资金费用,中心性作为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中关键的一点,是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之外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总和(谢振东,2007).[4]

网络关系强度表现为成员之间的互动程度和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强度正向作用于社会网络(scott,2002),当互动和联系频繁的时候,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加深,沟通与往来的频繁度加深将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程度.网络异质性则体现为个体社会关系联系的内容,指的是社会网络不同成员或组织之间的差异性,网络异质性对于信息和资源的重新调度和整合分配,以及新的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新价值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Zimmer,1986),异质性越强,通过社会网络所合并的信息种类越繁多,从中而获取得到的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将会越多(ldrich&Martinez,2001).

不同学者对社会网络的认知角度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众多学者提出不一样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源观理论、弱网络联系理论以及规模理论进行介绍.

结构洞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Burt(1992)提出,即社会网络中的某个体和其他一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其他个体之间没有直接或冗余联系,Burt强调的是社会网络的中心性,他强调个体处于结构洞的位置越中间,相对比社会网络结构上的其他成员,则越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所以对于从事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讲,也将更具备成功的潜力和优势.

Granovetter(1973)首次提出了关系强度的概念,他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个维度,他强调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而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联系,Granovetter指出互动频率多的、感情力量强的、关系越亲密的、互惠关系多而广的为强联系,反之为弱联系.许多研究都表明,强联系而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但同时能够充当信息桥而发挥作用的必定也是弱联系.这就强调了组织之间的社会网络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Lin等(1981)提出的社会资源理论认为,达高性、异质性和广泛性三个指标是对社会网络的质量进行测量的最有力的指标,尤其是异质性代表了资源在纵向幅度上跨地区跨阶层的多元化,对于差异化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的重新组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规模是指网络成员的数量及网络的覆盖程度,VanEmmerik(2006)以及Renzulli (2000)都强调了网络规模对社会网络的影响,即网络规模与信息的获取范围具有正向相关性,创业者进行创业时所能够涉猎的领域越广泛.

2.2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现状

创业机会识别作为创业过程的开始,对于整个创业活动的进行都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机会识别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目前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主要分为:创业机会识别的内涵和维度;创业机会识别理论.前者为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界定和分析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是对创业机会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创业机会识别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创业是一个追求利润的过程,本文认为创业机会识别是基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产生的,通过对不完全市场的深度开发从而使创新型产品、服务甚至方法手段得以被需要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

2.2.1创业机会识别的内涵和维度

从机会的动静态的角度分析,静态主张者Kirzner(1973)指出创业机会识别是对市场中尚未发现的需求的发现,这个需求的发现决定了企业未来被消费者所需要的持久度,创业的成功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需求;动态观点的学者Shane(2003)认为创业机会的关键是对新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价值创造,主张创业机会是对新资源和信息的重新调度和整合,是创业者主动挖掘的过程(朱方明,2008).

从创业机会的产出效果出发,Venkataraman(2000)指出创业机会是对新产品、服务、原材料或者组织方式的引进和出售,强调了创业机会应该是存在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或者是对新的生产要素的引进.

而姜彦福、邱琼(2004)[5]指出,创业机会是在创造性地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强调对现有资源的分配和整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了不同维度分别对创业机会识别的能力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Ogzen(2003)从知觉能力、警觉力的角度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研究;Ucbasaran(2009)将警觉性识别、发展性识别作为衡量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维度;[6]Corbett(2002)则以机会识别的数量以及创业成功率和创业绩效来对创业机会识别的能力和效果作出评价和判断;Baron(2004)则提出应该以创业机会的创新程度评判创业机会识别的效果.国内认可度最高的维度是可行性识别和盈利性识别(苗青,2006;陈海涛,2008).[7]

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一般围绕识别机会的数量、识别机会的类型以及识别机会的创新性三个方面展开(Orzen,2007;Ma,2011).

2.2.2创业机会识别理论

在创业机会识别的所有理论中,机会的三阶段模型是最为学者接受的一个理论模型,它是多维度机会识别过程模型的基础.Lindsay和Craig提出机会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包括:机会的搜索、识别、评估和审查.机会的搜索指发现寻找可能存在的商机,在这一阶段,创业者需要寻找消费者的新需求,当这个机会被找到时,将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包括机会的标准化识别和机会的个性化识别,标准化识别指此商机与创业者自身的预想的吻合程度,个性化识别指的是机会与创业者个人的特性是否一致;第三阶段主要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以检验这个机会的可实施性,同时,创业者对风险承担性和预期投资回报情况做出一定的评估,以确定机会是否实施.

Hills,Shrader和Lumpkin基于创造力又提出了多维度的机会过程模型,在此模型下将机会识别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准备、沉思、洞察、评估和经营.准备阶段指的是创业者自身的价值观以及学习到的知识、积累到的经验以及自身多建构的社会网络关系,沉思阶段是指融入创新性的思想,对市场潜在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思考,洞察是指在各种内生和外生因素的影响下所激发的创业想法,评估是指对机会的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并且做出可行性的判断,经营是指对创业的进一步细化和思考.很多研究都证实了机会的阶段模型为提高创业者对机会的敏感度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个体创业机会识别的行为.

同时,创业机会识别的经典理论还包括奥地利理论,强调信息的不完全性对市场的发掘的可能性,Kirzner(1979)认为创业机会的发现是创业者基于市场非均衡状态下凭借其创业警觉性发现的,这一理论主张对创新性的发现,指出创业机会识别是创新性思维的体现,是对新型供求关系的需要,将机会同市场联系在一起,并主张是随市场不断变化的.近年来,心理学家从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机会的认知理论模型,将创业机会识别视为一个模式识别过程,指出当新事物出现时,创业者会将其与自己的原有认知进行比较,当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较高时,这种创业机会就会被创业者识别.

认知模型包括特征分析模型、原型模型以及结构匹配模型[8],本文将对学者研究分析最多的特征分析模型进行介绍.心理学家Baron从机会的特征出发,将机会的分为新颖性、可行性、奇特性和独立性四个特性,当出现的刺激与机会的几种特性相匹配时,这种刺激就会被创业者识别.研究表明,这几种理论模型都会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起到预测性的作用,因此被很多学者作为进一步研究创业机会识别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3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作用的实证研究回顾

通过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理论研究表明,社会网络促进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观点不尽相同.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关系理论和结构理论分别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进行了归纳.

3.1基于社会网络强、弱关系理论的实证研究

从社会网络强、弱关系理论出发,国内外学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实证研究,并且观点并不一致.

国外学者大都倾向于社会网络的弱联系对机会识别的影响更大这个观点,Reynolds(1991)提出在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中弱联系作为偶然的因素要比强联系更容易发挥作用;Singh(1998)发现弱联系网的数量对创业机会的数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Vaghely(2001)认为机会识别作为偶然的信息结合与交流,需要社会网络,来为创业者提供强关系网中所没有的信息和资源.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存在,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强关系网络更容易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发挥作用,且实证研究也表明,我国创业者的弱关系网络的存在程度较低.

我国学者赖蕴宽(2001)对上海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网络展开调查,发现同家人相比,同事的支持功能更加专业化;黄朗辉(2002)[9]通过对中国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主要是通过强联系来寻找工作或者创业的;李沛良等(2004)[10]对香港和北京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网络的比较研究中表明,远亲、普通朋友、邻居、同事和专业机构的帮助者很少发挥支持作用.朋友的作用集中于提供情感问题的帮助,对于事业开展上的支持较弱.国外的创业活动强调精英创业,而我国的创业大多是生存性企业,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下,受到文化和制度背景的影响,必然产生与国外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两种网络在不同的创业阶段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两种网络的综合运用对创业机会识别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应鼓励我国创业者使用弱关系网络,更好地促进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作用机制的有效性.

3.2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

另有众多学者从社会网络的结构理论角度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关系进行了研究.

王飞,徐占东,顾瑜婷(2015)通过对 112 个典型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社会网络的中心性和异质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表明上述影响机制是通过社会网络提供创业信息和激发主体创业意愿发挥作用而传导生成.[11]

Koller通过对82家企业的创业者调査发现,48%的创业者的创业机会意念取决于社会网络结构.结构论表明,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程度决定了创业者能否有效地将从网络中获取到的资源和信息转化为创造性的想法.个体的社会网络的结构会影响到他接受到信息的种类、类型、质量、数量和接受速度(Shane,2003),从而作用于创业机会识别.

著名经济学家 Aldrich&和 Woodwar一致认为如果创业者想要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必须借助多种途径,不同类型人群,以此来获得更多不同类型的信息,创业者需要建构复杂的社会网络结构以促进创业机会识别.同时,也有研究的结论与上述不同,董海真通过量表统计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52家新创企业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结构中的网络规模与创业机会识别有明显相关关系,但网络异质与识别相关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包括:测量题项的准确性、新创企业的企业类型等,未来对于社会网络结构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仍应做更加具体的研究.

4影响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因素

通过对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对于两者之间的具体作用关系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除了基于不同的理论研究所导致的结论会有所差异之外,还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即我们应该分析了解存在哪种中间变量、调节变量或影响因素会使两者关系发生改变,这将对如何发挥社会网络的效应以及建立整合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提供有借鉴性的建议.

4.1创业警觉性

本文所指的创业警觉性是指持续关注、注意未被发掘的机会和市场的能力.创业警觉性会对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产生影响.有研究指出,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促进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个体的创业警觉性.[12]

谢如梅,刘常勇(201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创业者通过社会网络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取与创业相关的信息资源,以不断学习与激发出新的构想与方案,大幅提升创业者的警觉能力.Gaglio(1992)表明具有较高警觉性的创业个体比警觉性相对较差的个体更容易发现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商业机会.

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表明,创业机会识别的价值性与创业警觉性是分不开的.同时,近几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也更加重视创业警觉性在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指出,社会网络接触到的信息和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个体的警觉性,从而对机会识别产生影响.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对此变量进行控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2信息获取

本文中的信息获取是指创业者所获取到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资源、技能信息的过程,创业者来讲是先验知识的获取,是增加信息存量过程.

有研究表明,获得与创业相关的信息引导了创业机会的发现(Kirzner,1997).市场是不完全的,创业者不可能准确地将每个创业机会都识别,但是一旦创业者接触过与某个机会相关的信息,这个机会识别的过程也将会更加容易.类似“走廊效应”,[13]即率先获取到某个行业信息的创业者会更加容易对机会进行识别和判断,机会实施的效率也会更高.而信息获取的途径主要来源于社会网络.[14]

研究表明,创业者信息获取足够充足时,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正向作用会更加明显;当所建构的社会网络结构体系并不足够为创业者带来信息和资源时,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奥地利学派提出创业机会识别是与信息的搜索行为密切相关的,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的信息降低了人们的搜索成本,使得某些人能够搜集到特定的信息(Burt,1992).

4.3个体特征

由于创业者个体特征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对机会认知的差异,研究表明,个体特征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15]目前对个体特征在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之间所起到的具体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少.

个体的性别、年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偏好性以及性格、心理特征都会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影响.性别这个角度,学者们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Wilson(2007)指出虽然创业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女习性比例,但是一旦社会网络结构体系完善,女性的创业机会识别成功率要高于男性,可见性别在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和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个体的心理特性,会加大对风险、模糊以及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促进对潜力市场的挖掘,从而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创业活动,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创业机会识别的成功性越高.

5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5.1结论

通过对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现状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规模、强度和结构是影响社会网络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作用于创业机会识别,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规模影响创业者对机会识别的数量,强度影响创业机会的利用程度,结构影响新市场以及新机会的差异化程度.

第二,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是相对较复杂的,社会网络并非直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知识获取等作为中间变量影响着这种作用机制,同时调节变量也间接发挥作用,如个体特征等.同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也发现了在这一领域中有很多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5.2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下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5.2.1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是否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关系

社会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并非静止,在创业者由机会识别到实施的时间当中,可能会有新的社会网络成员加入,同时也有可能会产生新的网络关系,而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创业机会识别这一过程而带来的,所以,对于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是否存在着互动关系未来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5.2.2探寻新的中介变量并研究其作用

突破现有理论的研究范畴,寻找新的在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到作用的中间变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一直以来,众多学者都基本围绕知识获取、资源获取、创业警觉性这几个中间变量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进行研究,而鲜少涉及和研究新的中间变量,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并非静止,是一+直都在动态变化的,所以未来应着重对新的中间变量进行发现和研究.

5.2.3建立整合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作用的模型

除了对新的中间变量的寻找和研究,还需要对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适用性作进一步分析,根据我国国情,以及社会网络的特点和机会的不同特性,在机会的阶段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模型,以便对创业机会识别做出更好的预测.

参考文献:

[1]Hills G E,Lumpkin G T,Singh R P.Opportunityrecognition: Perceptions and Behiors of Entrepreneurs[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97(17):168-182.

[2]程恩富,彭文兵.企业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2):57-65.

[3]周星.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4]谢振东.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5]姜彦福,邱琼.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1):59-63.

[6]王竞一.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3):82-88.

[7]苗青.规则聚焦对创业决策的影响机制[J].应用心理学,2006(3):232-238.

[8]周冰.创业机会识别概念和影响因素[J].知识经济,2014(9):17-18.

[9]黄朗辉,孟庆欣,程学斌,等.城市化进程的另一视角[J].中国国情国力,2002(1):21-26.

[10]张文宏,李沛良,阮丹青.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阶层构成[J].社会学研究,2004(6):1-9.

[11]王飞,徐占东,顾瑜婷.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145-148.

[12]姜萍.大学生社会网络、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3]张秀娥.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84-104.

[14]王倩.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信息获取的中介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5]赵文娟.大学生个性特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项目编号:2016A15);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7XZD022);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XZD058);吉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201710183005).

[作者简介]唐艳如(1996—),女,河北沧州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张秀娥(196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社会网络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社会网络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社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网络营销论文

2、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3、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4、网络论文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