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四川女谐第一人张廷玉:谐剧是干干净净的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四川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四川女谐第一人张廷玉:谐剧是干干净净的

“哎呀,你们就不要跟到我了嘛,我不卖了,我不卖了……都给你们说了,我这个粑粑一块钱两个,你们尽拿些一百的五十的,别个找又找不起……啥?咋能不找了喃?我这些粑粑不值钱……(指一旁)不信你们问那边李婆婆嘛!(转过去)婆婆你来帮我作个证嘛……”

时而害臊、时而嬉笑、时而委屈、时而涕零,众人跟着苦蒿妹妹一时大笑、一时心酸,最后各自散去,手里的钱已悄悄塞到她的提篓里……

12分钟,灯光起,舞台亮,一人谢幕.

这是中国曲艺最高领奖舞台,看着徒弟吴丹愈发成熟的表演,张廷玉终于能体会,20年前自岂在四川首届曲艺大赛表演《迎巨星》时,师父王永梭在台下手舞足蹈的那种兴奋.

此时,牡丹奖获奖名单已落定,新人奖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层层角逐,吴丹最终止步于新人奖提名.但她的参赛作品,是唯一被选人颁奖晚会的节目,与众多大师同台,对此张廷玉深感殊荣.

这是2016年,她69岁,距离她本人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已有16年,其间没有一名女谐剧演员再次登上这个领奖台.一人一台残

这间两层内跃式住宅不新也不奢华,但迎门可见木质装潢映衬芝兰盆景,镂空玄关透出书影横斜.门一关,仿佛隔绝喧嚣世俗在外.对案而坐,伴壶热茶,谐剧的故事在张廷玉家这间茶室歼始.

要说谐剧,必然要先讲其创始人、张廷玉的师父王永梭.1939年底,24岁的王永梭在合江县庆祝新军的游艺晚会上自编自演了第一个谐剧《卖膏药》.10分钟的故事场景里,有各色围观群众,有来催摊位费的地痞,他自始至终以江湖艺人的第一人称,将这些虚无对象的语言、动作、情绪都侧面表达出来,仿佛身边围满了人.剧作家曹禺称这种表演手法叫白描,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剧顿时引起了轰动. 王永梭1942年将这门艺术命名为谐剧,顾名思义,诙谐之剧.其原则是一人独演、独演一人,不堆砌布景、不依附道具,始于诙谐、止于严肃.基于丰富的阅读和生活体验,王永梭一生创作了近百部谐剧作品. 张廷玉的阅读习惯也是从小养成,记得小学时看的第一本书是冯玉奇的《叶落西风》,讲述上海滩的故事.她认字不全,边读边问.后来还读国外名著,包括巴尔扎克的傅雷译本,甚至是果戈里的《死魂灵》、瓦西列夫的《情爱论》这样枯燥晦涩的书.

“”时期,家里的书几乎全被抄走,她找到一名图书管理员,悄悄把一袋袋书装回家,看完后又还回去.当时没什么娱乐项目,有人感兴趣她就跟对方“讲书”.

王永梭与张廷玉的师徒缘分就是从一本书开始的.

1979年,成都市曲艺团在广元巡回演出,张廷玉第一次看到王永梭的谐剧.她正师承李月秋、熊青云学四川清音,被大师的表演深深震撼.当时,王永梭已凭借谐剧与方言诗朗诵节目,与相声大师侯宝林、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并称“曲艺界三大牌子”.

张廷玉渴望当面讨教,斟酌再三,带上自己刚读完的一本书,在招待所敲开了王永梭的房间.书是德莱塞的《珍妮姑娘》,这在当时非常难找,王永梭欣然收下,和张廷玉约定读后再做研讨.

王永梭的爱人是语文老师,夫妇俩都看了这本书.“来来来,你跟我说下这书写了些啥子!”32岁的张廷玉全被王永梭当成小姑娘,她“不知天高地厚”地漫说一通,王永梭夫妇饶有兴致地听着,不时交换意见.“我没有想到现在还有人看书,还是个女娃娃!”那夭,彼此间留下了深刻印象.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后来,张廷玉嗓子出了问题,清音不能再继续了.在1981年四川省文联、曲协的一次春节联谊会上,张廷玉见到了王永梭,她走到面前,几乎是脱口而出:“王老师,我能不能跟着你学谐剧嘛?”王永梭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不做犹疑地回答道:“你这个徒弟我收了.”艰难的起步

张廷玉拜师以后,身边的朋友都不太看好.当时,王永梭的几个男徒弟沈伐、凌宗魁等都小有名气,演小品的也都是男演员,有人说她“一个女的,长得也漂漂亮亮的,为啥要去打滑稽呢”,像以前那样唱唱清音、主持主持节目多好.

张廷玉明白旁人的不理解,但她就是一门心思地只想把谐剧学好.

她知道,谐剧的表演难度之高,在于演员要通过一个人的演绎,将所有“对手”呈现出来,过程要自然、协调.一且某句话或者某个眼神不到位,就会影响观众的体验,打乱整场表演的节奏,不像两个演员可以互相帮衬、补台.

要掌握谐剧的表演技巧,张廷玉第一个练的就是眼神.舞台上“看着”虚拟对象说话不能眼神飘忽,要根据对象的身高和站、坐、蹲等姿势找准其眼睛的位置,这样呈现出来的交流才有真实感.给张廷玉当“模特”的就是她的先生卢恩虎,他配合张廷玉练习,常常保持~个姿势几个小时.

有一次,张廷玉骑自行车经过锦城艺术富,想在动态中练习定睛的能力,于是连续瞬时转头找准锦城艺术宫的大门,结果不慎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但最难的还不是这个.谐剧的本质是人物塑造,而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女谐”范本,一切都需要摸索.王永梭陆续为张廷玉写了几个剧本,《三上成都》是第一部农村剧,主角是个农村妇女.

张廷玉一直生活在城市,虽然曾有下乡演出的经历,但很多人还是不相信她能演好这个角色.她仔细观察着城市里的农村人,发现他们因为习惯在田坎上快走,所以比城里人走得快.一次,她看到一个农村妇女带家人在望江楼公园玩.这个妇女扎着两根辫子,穿一身蓝色衣服和一双布鞋,脚上的袜子五颜六色,很符合她在剧里的形象,于是她直接把这身装扮复制过来. 一部部剧渐渐成形,但该来的问题还是来了.瞌艺团多次报给主办单位的节目单,张廷玉的谐剧都被划了下来.观众们没看过“妇谐”,所以还不接受,但张廷玉不甘心,除了跟着老师办班讲学,一听说有院校要搞校庆,就立马上门请求无偿表演.她一旦获得登台机会,丈夫便陪着日夜赶工,准备服装和道具.后来,王永梭应邀演出时也会带上她,这才慢慢让“女谐”走进观众视野.改变命运的列车

摸爬浚打两年多,“女谐”终于迎来转机.

“速到贵阳!”张廷玉收到老师发来的紧急电报,连夜坐上从成都开往贵阳的火车,第二天傍晚到达,见到了老师.

1984年7月,贵州省成立曲艺家协会,邀请了侯宝林、高元钧、王永梭三大巨头.王永梭到了才发现,两位大师都带上了一两名得意门生,他立马急“召”张廷玉.

正是贵阳之行成就了张廷玉与中国曲艺家协会的机缘.第二年,她携作品《三上成都》《春梦姑娘》到了北京,为中国曲协代表大会演出,后到戏剧学院演出后,专家们当即开座谈会评她的戏.

她记得中戏表演系的主任这样点评:“你们看张廷玉的表演,层次分明,把一个12分钟的戏分成了四段,第一个阶段表现的是……第二个阶段表现的是……” 北京之行让张廷玉在曲艺界名声大噪,在西南地区家喻户晓,来自西南三省(一市)、电视台、中国民间艺术节、曲艺节等的各种演出邀请接踵而至,谐剧中的“女谐”空白从此被填上.她在1989年开始担任成都市曲艺团副团长,依然将谐剧演出作为主要工作,自编自演的许多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亲力亲为,将小品中的女性角色丰富起来.她先后获得颁发的文华奖以及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曲协授予她“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张廷玉获得的很多荣誉,王永梭没有看到,他在1998年带着“谐剧之父”的荣光离世.张廷玉知道,老师这一生辛苦,曾因为作品言辞犀利被打为,后来虽被正名,但一直生活清贫,仅靠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尽管如此,他在艺术上的追求依然非常严谨,从没有为了利益而创作,也没有打过广告,单纯享受着谐剧带给他的欢乐. 那时,很多地方没有安装电话,王永梭看到张廷玉在表演中有台词、情绪处理得不够好,总要及时当面找到她讲清楚,有时还跑了团里、张廷玉家里、张廷玉先生的工作单位三个地方才把她找到,只为一个细微问题.艺无止境 谐剧的发展也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当时小品兴起,风趣逗乐的对话形式很受观众喜爱,将谐剧的热度冲淡许多.同时,张廷玉也发现谐剧的一些台词容易拖慢节奏. “大爷,你是说你要把这个箩筐放到我们这儿?”她把这句台词删了,直接说“娟娟,喊大爷把这个箩筐拖出去!”相信观众是聪明的,一看就知道有个人担着箩筐进来了.结果这样的快节奏很受欢迎. 对谐剧的精益求精,张廷玉延续在了吴丹身上.她也是从入门开始教,让吴丹反复练习眼神、动作的基本功,每天无数遍盯着水珠从玻璃上滑下来,连续一个小时盯着金鱼游来游去,连续~个月练习一个转身动作.排练《苦蒿妹妹》的时候,她一句甸地教台词,一遍遍把吴丹的表演过程拍摄下来,对每个眼神、每句话、每个动作都精雕细琢.

“艺无止境”,张廷玉也这样寄望吴丹.吴丹出演首部作品就崭露头角,让沉默多年的“女谐”再次聚焦业界和公众的视线,各种高规格的展演、奖项纷至沓来,一如当年的自己,当师父的时常要给她“降温”.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对曲艺、戏曲带来的冲击十分明显.更让张廷玉揪心的是,很多人对谐剧有误解,觉得那是演员在台上自我丑化、哗众取宠. “其实谐剧是以幽默的方式反映世间百态和人性之光.”她近期和吴丹准备的一个新剧,是以留守妇女为题,呼吁农民工回乡建设.

张廷玉认为,谐剧能不能成气候,不仅在于演员的表演技巧,更在于编导的审美情趣.“谐剧要跟得上时代,但不能随波逐流,要贴近社会关注,也不能一味迎合审美.”在张廷玉看来,传承是一种责任,每个演员、艺术家都得有引导观众审美提高的责任感.她希望从吴丹身上看到的每个人物都是美好、可爱的,而不是媚俗、做作的,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人格,每一部作品都折射出社会一面. 近几年,张廷玉也欣然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院,传统文艺也越来越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张廷玉在为吴丹征集剧本时,一些从未写过谐剧的老剧作家加入这个行列,还有一些年轻人也在为谐剧注入时尚的元素.“谐剧传达的正能量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我相信它的未来不会寂寞.”

四川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四川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四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四川中医杂志

2、四川党建期刊集团

3、四川建筑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