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述评方面论文怎么写 跟基于被引概率的图书情报学MOOC述评*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这篇研究述评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基于被引概率的图书情报学MOOC述评*

任湘1 许伍霞2 刘敏2

(1.湖南农业大学改革发展处;2.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通过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平台,对图书情报界MOOC研究文献的发文年代、作者及出版物、影响力及研究主题进行梳理分析.笔者认为,图书情报界关于MOOC研究的文献主要表现为3个特点:研究文献短时间内被广泛关注,但被引概率略有下降、研究群体以图书馆信息素养类教师为主、研究视角以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为主.

[关键词]被引概率MOOC 影响力图书情报

[分类号]G434

“高等教育要通过消化吸收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继续建设800门左右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鼓励高校广泛共享”[1].《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和《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文件中,屡屡出现将MOOC等在线开放课程提到新高度的话语,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MOOC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它的出现,对教育、媒体、计算机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大学者也随之展开了研究.已有研究证明,任何一门新技术的出现均对图书馆事业起着猛烈、彻底甚至是残酷的推动和影响[2],那么,随着MOOC如火如荼的开展之势,图书馆界又会有怎样的声音?笔者拟借助中国知网,把握图书馆界关于MOOC研究现状,以期为推动图书馆界与MOOC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图书情报类关于MOOC研究的现状

设定检索策略为“题名等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或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MOOC或幕课或慕课,不限定时间和出版形式”,2016年3月5日实施检索,在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到4064条结果,其中,来自图书情报类杂志的文献158条;同等检索策略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检索到73篇.比较发现,图书情报类期刊关于MOOC研究文献的被引概率为46.2%,详细情况为总被引698 次,总他引695 次,他引率99.57%;篇均被引9.56次,篇均他引9.52次,篇均被引和他引次数均高于所有出版物关于MOOC研究文献的被引次数.

1.1 年度分布

图书馆界关于MOOC研究的第一篇文献是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傅天珍和郑江平于2014年初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上的“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一文[3],虽较其他学科关于MOOC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但短短两年时间内即被他人引用达到80次,这不仅说明了该文献本身的学术价值,也反映了该机构和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同时,刊载该文献的出版物质量也在引用过程中被彰显.可以说,被引概率越大,反映期刊文章的被利用率就越高;同时反映科技期刊所载论文的学术价值、资料价值和适用价值[4].

1.2 发文作者及期刊分布

发文量是评价作者及机构影响力的指标之一.以第一作者或独著作者发文数量统计结果来看,武汉大学的黄如花教授被引文献量最多,达到7篇.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可知[5],发文两篇及以上的作者都可界定为核心作者,统计得到图书馆界关于MOOC研究的核心作者有10名.进一步检索发现,核心作者均来自高校信息管理学院(系)或图书馆: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的贺培风发文4篇,山西医科大学信息管理系的邰杨芳、于琦、袁永旭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李白杨均发文3篇,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张丹、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袁永翠、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的王红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钟雨祺均发文两篇.另外,武汉大学的发文量与被引文献量均排在第一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机构关于MOOC领域研究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武汉大学关于MOOC研究的文献12篇,其中被他人引用的文献有8篇,被引概率为66.7%,还有发文较少的机构,如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的被引概率甚至达到10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以上机构在MOOC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6].

从表2可以看出,刊载MOOC研究文献最多的图书情报类期刊是《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河南图书馆学刊》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分别发文14篇、13篇、13篇;刊载MOOC研究文献被引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被引用的文献数量为8篇,其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刊》,被引文献数量均为7 篇;图书情报类刊载MOOC研究文献被引概率排在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图书与情报》《高校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刊》,被引概率分别为100%、77.78%和63.64%.

1.3 影响力分析

被引频次也是评价文献、作者及机构、出版物影响力的又一重要指标[7].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超星集团叶艳鸣独著并于2014年刊载在《国家图书馆学刊》的“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一文,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并结合MOOC的主要特征,深度分析了图书馆在慕课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为以后的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2 图书情报界关于MOOC 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MOOC环境下的图书馆(馆员)角色定位与认知

陆波认为,MOOC环境下,图书馆不应只是信息资源存储、加工、组织和利用的机构,而应是集MOOC信息搜集、分类、编译和推介等服务角色为一体的承担者,即MOOC运动的倡导者、MOOC资源的共享者、信息素养的培训者和学习空间的提供者[8].马坤则认为图书馆能否与慕课有机结合,图书馆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可以充当慕课资源学习者、慕课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知识管理专家、嵌入式信息素养培训师、慕课资源的网络导航员)、慕课资源的网络导航员和推广宣传者等角色[9].赵莉娜认为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除了履行传统角色与职能外,还应被赋予学科资源管理服务者、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者和专业支撑人员等角色,行使及时关注和了解MOOC 发展动态、积极参与MOOC课程、追踪当前最新型教学模式等新职能[10].罗博[11]、乔峤[12]等通过对国外MOOC发展情况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当资源向导、进行版权清理、提供信息素养教育、进行课程制作与管理、提供嵌入式服务以及创新MOOC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功能等角色.

2.2 MOOC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董晶等利用SATI统计工具对MOOC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进行词频统计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对图书馆对MOOC的服务方式为课程支持、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导航、版权服务4个方面关注较多[13].万文娟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指出图书馆可在MOOC的宣传推广、MOOC课程制作的支持、MOOC课程学习的支持、MOOC 学习行为的研究、MOOC 课程的开发、MOOC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14].夏燕结合MOOC的主要构成元素,认为图书馆员可在MOOC教学团队、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管理和平台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程式的嵌入式学科服务[15].韩庆峰等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慕课学习和制作中,可以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成为课程内容提供者,从学习场所提供者成为多媒体制作的导师,嵌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提高用户信息素养,嵌入到师生科研项目和政府、企业中以提升图书馆内涵[16].

2.3 MOOC信息素养类课程研究

黄如花等对国内外开设的36门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的教学内容、互动模式、证书与奖励情况、资金来源和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17].另外,黄如花教授还结合自己在“爱课程”网开设“信息检索”MOOC的实践,分析了MOOC中富媒体素材采集的特点[18]、教学内容的设计[19],讨论如何在MOOC中通过随堂练习、单元测验、结课考试、互动作业这4种交互式问题的设计和合理的评分导向来吸引学员完成课程、获得证书[20].郑芬芳结合国外高校图书馆及相关人士开设MOOC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探讨MOOC时代高校图书馆利用MOOC进行信息素养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在课外先听课,随后助教创建班级讨论组,在班级讨论组添加当前教学阶段相关的资源和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布置的任务,助教针对学员作业情况及时与学员交流,通过讨论组、微博、交流群等方式与学员互动,在线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评价[21].

2.4 MOOC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研究

吴锦辉从平台基本情况、教学资源设计、课堂组织与来互动、成绩评定和结业认证等几个方面对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3个国内MOOC 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MOOC发展建议:规范课程指导资源、多样化课程学习资源、丰富平台互动功能和完善作业互评功能[22].杨丽娟等通过对比国内四大中文MOOC平台即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的运营效果,调查辽宁省高校MOOC资源的现状,根据省内条件的分析和国内平台的比较,提出以“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为基础框架,以“中国大学MOOC”为模板,综合四大平台优点的辽宁省高校MOOC平台构建策略[23].童忠勇通过公共图书馆MOOC在服务群体、内容组织、平台的设计和运营模式与教育领域MOOC平台相比的特殊性,从核心功能的界定、平台框架的设计以及服务模式的选择上构建公共图书馆MOOC平台[24].

2.5 MOOC环境下图书馆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张舵等通过调查将国外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的作用概括为担任著作权顾问、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发展信息素养教育、保存课程资源、学习管理及进行培训等方面,并提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开发培训类基础课程;加强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的理论研究,注重与实践结合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加强MOOC专业人才的培养等[25].陆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图书馆在MOOC发展中存在服务受众过于广泛、难以嵌入第三方平台、教学资源限制于开放获取途径、版权限制等问题,建议中国高校图书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课程支持、信息素养培训、教学参考资源建设、版权支持等途径给MOOC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26].郝心宁等通过美国杜克大学等4所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的实践案例分析,认为中国图书馆可通过积极参与MOOC制作、提供版权与知识服务两方面去深入MOOC课程的制作过程[27].

3 图书情报界关于MOOC 研究的特点与未来展望

3.1 图书馆与MOOC研究短时间内被广泛关注,但年度被引概率略有下降

自2014年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傅天珍等首开高校图书馆与MOOC研究先河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图书情报类期刊关于MOOC研究的文献成倍增长,2014年发表的38篇相关文献被引概率达到97.7%,2015年发表相关文献109篇,被引概率下降到33.6%.这说明,不管图书馆在借鉴国外经验还是自我探索参与MOOC的某个过程,或是提供某项服务,都对之进行了广泛关注.可以预测,MOOC研究还将会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它不仅引领了相关领域或学科的发展,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变革.图书情报界第一篇MOOC研究文献在短时间内也被大量引用与关注,但文献总体的被引概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因为近期文献由于发表年限过短难以有高被引论文出现[28],另一方面或许表示该研究热点转入更深层次研究与探索时期.

3.2 研究群体以图书馆信息素养类教师为主

根据对作者及所在机构的统计分析发现,关于MOOC的研究群体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或信息检索类课程教师为主,在“互联网+”时代,MOOC的研究与发展,不应该只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应该有技术支持、场地支持、学习管理等环节,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政府机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人员的广泛参与,如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专家、政策制定与管理者、新闻媒体与舆论传播者、其他类课程教师等群体,这些群体可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对MOOC进行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MOOC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意见与建议.

3.3 研究视角以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为主

图书情报类期刊刊载的158篇MOOC研究文献中有134篇属于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其中,被他人引用的73篇文献中有64篇属于该学科,从李青等在MOOC运行模式中提取出MOOC的组成要素:物的要素(平台与工具、课程信息、学习活动)和人的要素(课程教师、学习者、课程协调人)来看[29],图书馆的研究视角也多基于MOOC的组成要素着手,探讨某个或某几个要素在MOOC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另外,图书情报类期刊刊载MOOC研究的158篇文献中属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视角的有105篇,被他人引用的73篇文献中也有44篇属于该学科.可以说,不管从教育方式还是教育资源来看,图书情报界MOOC研究离不开教育领域的关注,即交叉学科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EB/OL].http://www.moe.gov.cn/.

[2] 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9.

[3] 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

[4] 严家高,答邦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5):44-49.

[5] 任湘,邹慧玲.国内外图书馆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5(3):123-128.

[6] 杨俊丽.基于JASIST的图书情报研究热点透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22-25.

[7] 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13种高影响力外文源刊的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51-60.

[8] 陆波.MOOC环境下的图书馆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4(2):123-126.

[9] 马坤.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认知[J].新世纪图书馆,2015(6):37-40.

[10] 赵莉娜.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J].图书馆学刊,2015(3):14-17.

[11] 罗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3):130-136.

[12] 乔峤,夏南强.慕课与高校图书馆的新角色——国外图书馆参与慕课建设与利用介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65-69.

[13] 董晶,李平.我国图书馆领域MOOC热点服务方式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6(1):92-96.

[14] 万文娟.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图书馆MOOC服务合作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1):45-50.

[15] 夏燕.基于MOOC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J].图书馆研究,2015(6):76-81.

[16] 韩庆峰.基于慕课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5(8):39-42.

[17] 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7.

[18] 黄如花,李英子.MOOC中富媒体素材采集的特点——以信息素养类课程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4(6):8-13.

[19] 黄如花,钟雨祺.信息检索MOOC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1):3-7.

[20] 黄如花,李白杨.信息检索MOOC中的交互式问题设计与评分导向[J].图书与情报,2014(6):14-17.

[21] 郑芬芳.MOOC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1):8-10.

[22] 吴锦辉.我国主要慕课(MOOC)平台对比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1):11-14,40.

[23] 杨丽娟,曾家琳.辽宁省高校共建MOOC平台运营模式及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4):51-54.

[24] 童忠勇,李志尧,李东杰,张宝文.公共图书馆MOOC平台的建设与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1):13-17.

[25] 张舵,吴跃伟.国外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7):85-89.

[26] 陆美.美国图书馆应对MOOC的策略及启示[J].图书馆,2015(3):49-52.

[27] 郝心宁,孙巍,仲晓春,谢能付,张学福.浅析美国图书馆在MOOC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03-106.

[28] 任湘,苏爱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及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情报探索,2015(3):67-71.

[29]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任湘女,1979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计量、高等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6-03-02;责编:姚雪梅.)

研究述评论文范文结:

关于研究述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研究述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