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和区域能力机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产业结构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产业结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京津冀产业结构和区域能力机制

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机制研究

陈慧敏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00)

【摘 要】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转型均与产业结构升级相联系,本文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以京津冀区域为例,探讨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循环机制.

【关键词】产业结构 创新 发展机制

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关系已进行过很多研究,研究成果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内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比较优势、产业集聚、金融发展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产业机构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展开研究.

一、区域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协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主要作用表现在一是利用创新要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利用创新来创造和发展区域的竞争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从而保证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科技创新实力的支撑下,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科技创新资源,以区域劳动者为能动主体, 通过生产要素的能动转换, 协作完成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创造出新的创新产出,从而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从京津冀近几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看,科技创新在支撑和引领产业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区域创新能力

一般来讲,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越合理且第三产业占比就相对越大,其核心竞争力越强,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衡量区域间三次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来比较分析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最近的几年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京津冀地区尤其河北地区的发展.

从2013年统计年鉴可知,河北省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开始从第一和第二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变,并且增长迅速,从201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河北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相对于北京天津第一产业仍然增幅较大,而天津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这说明河北省仍然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技术.而天津与北京相比,仍然需要提高和加强其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创新经济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从发达国家创新过程规律来看,R&D投入强度大于2%的国家或者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2013年北京的R&D投入强度已经达到了6.08%,远远高于2%.天津2.08%,同样达到了创新驱动水平,河北省是三地区中最低的只有1%,但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河北省已经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三、京津冀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分析

北京自身三产业与其他两地横向相比,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都最高,与普遍认为的北京产业布局相吻合.北京是全球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对各种优质资源具有极强吸纳能力,是全国科技创新、高端服务、技术扩散的中心,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能力远高于天津、河北,这是不言而喻的.

天津自身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最高,横向比仅次于河北,其比较优势是第二产业.凭借自然资源、港口及较多高端科技人才和大型知名企业集团汇集的优势,天津形成了重化工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产业.依据发展比较优势要求天津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科研组织资源和财力资源方面,天津结构较为均衡.

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三个地区中是最低的.河北省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比重较大,但是由于其人口众多和面积较广,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实际人力资源水平仍然较低,这也导致了河北省的创新环境差.河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在知识创造和获取方面,都不及天津和北京,而且承接北京和天津技术能力较低,三区域间的科技创新资源不能自由流动.

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制约因素分析

首先是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与协作程度低,在历史上的很长时间里,三个地区各自为营,地方政府按照自身规划进行科技创新,导致产业结构雷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利用率低下,资源得不到良性循环.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流通,区域内缺乏全局观念,使得科技创新资源的潜力和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是现有的协调机制更多关注资源优势互补,没有着重区域整体科技资源的系统规划.科技创新的产业合作化不足,由于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低,延伸到产业化多方面受到阻碍,以致要素流动效率低下.

最后是政府在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方面,忽略了科技创新关键层面,如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的投融资制度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激励和约束政策.城市科技合作缺乏引领创新的动力机制,共享机制和政策环境的支持.

五、京津冀区域发展机制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资源共享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京津冀创新资源差距较大,区域之间的创新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建立了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京津冀三个地区在科学信息数据、专业技术、资本和人才要素以及创业孵化服务的共享.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不仅能够缩小京津冀区域间科技资源分布差距,同时加强区域间的联动,推进区域范围内产学研资源的集成与互动,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资源和作用,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京津冀三地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循环机制

科技创新能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促进区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要素中,技术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实现能够引导技术上的创新,而技术上的创新进一步诱导产业创新,从而能够相应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实现又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依次再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的稳步提高.整个的循环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相关制度的鼓励和支持作保证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有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创新投融资制度,鼓励企业和人才制度的创新,建立区域间的合作共享机制,实现科技体制的改革等各项制度来保证区域间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冯英娟,杨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与提升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06:21-23.

[2]王卫东.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12:125-128.

[3]杨连云.京津冀——正在崛起的中国京津增长第三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陈慧敏(1991-),女,汉族,河南安阳,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论文范文结:

适合产业结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产业结构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资本结构分析论文

2、建筑结构论文

3、论文结构

4、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5、毕业论文结构

6、产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