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议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应用技术型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改进建议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本文关于改进建议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应用技术型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改进建议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摘 要:通过对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调查,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对今后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促进应用技术型院校“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技术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0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扩大生产规模,用工需求随之增加,由于就业选择多样化等原因,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而与之相对的是,虽然在高考制度改革,特别是随着扩招的深入,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但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思想观念并没有及时转变,不愿从事一线工作,因此并没有缓解“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状,反而“就业难”也成为一种常态.由于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定位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因此找到一条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途径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1] 走“校企合作”之路,是解决应用技术型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措施.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把学生的学习与有计划的、有指导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并且这种实际工作经历是与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的.”[2] 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间接知识的学生,还在生产现场直接获取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经验,最终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要,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同时减少企业的招聘成本等,缓解“用工荒”现象,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二、应用技术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基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个案分析

( 一)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校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国家特大型企业胜利石油管理局在优化整合有着25 年史的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优良办学资源基础上,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规范化独立学院.

学校开设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软件工程、护理学、法学、学前教育等29 个本科专业及油气开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药学等15 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理、工、文、法、教育、管理、艺术、医学等8 大学科门类,形成理工科为主、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文理兼备的专业结构体系.现有在校本专科生10620人;专任教师546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8 人,讲师232 人.

学校坚持立足有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 二) 学校推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可以实现较大程度上的人职匹配;同时节省企业招聘成本,为企业输送一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学校先后与合作关系较好、企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十几家企业联合开办了十几个“ 订单班”,并以企业名称冠名.由企业和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结合企业用人标准,选拔面试学生,组建“订单班”,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

2.“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培养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提高职业技能.” [4] 这种模式,学校主要针对专科学生进行.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习实训是高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实效的实习实训必须依托管理规范的实习单位和实践性强的实习内容.”[5]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学校利用合作企业的真实生产现场、设备设施进行教学实践,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为学生提供与校内实习场地更加真实、更加先进的实习实践.水平较高、数量足够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是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关键.学校先后与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石大胜华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共享实习、实验设备.

4. 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探索

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而是全面深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中,如企业赞助学生活动、设立企业奖学金,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而且扩大企业在学生中知名度,为其招聘人才等打下良好基础.学校先后设立“浙能奖学金”、“渤海燃气奖学金”和“德仕奖学金”等奖项,不仅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更多资助奖励的途径,同时受过奖励的学生也愿意回报企业,到企业中去工作.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学生活动,如企业参与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除为比赛提供专业评委、资金赞助等,还为表现突出的参赛选手提供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三、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学校对企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国内外高校毕业生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但在实践和项目开发方面经验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的设计还是基本参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并且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实践环节,针对性较差;同时缺少对当代主流技术的实践内容.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时,企业需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角色转换,增加企业成本;而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间较短,只能是走马观花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以上三个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

( 二) 合作模式相对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设立奖学金等模式,其中又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主,同大多数同类院校情况一致.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是将学生送至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最后以实习报告为主要的成绩评价依据.这种合作模式和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的实践操作,无法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能力的目的.

( 三) 合作企业较为固定,学生可选择性较小

学校应以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主,同时辐射周边地区,并向经济发达地区输送技术人才.学校地处东营,本地的优势产业是石油化工类,因此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多为东营本地企业,并且大多数是石油化工企业,从而导致学校合作企业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选择实习企业时可选择空间比较小.

( 四)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制度尚未建立

“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含义.”[6] 虽然学校希望教师能够参与企业实践生产工作,成为“双师型”人才,但是调研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或在企业感到左右为难,一是怕占用过多精力,影响教学;二是担心学校管理者的态度,从而导致教师没有办法真正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

四、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 一) 紧贴学校实际选择“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合的模式是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稳定性、持续性、人才需求;同时要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学生需求等因素,在全方位考量下,选择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模式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区域经济发展、学校专业特点,依托石油化工,融入行业,选择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和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选择适合的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 二)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本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与企业在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在“合作共 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协调发展.新加坡的“校企合作”模式就非常值得借鉴,称之为“教学工厂”.在“教学工厂”的合作模式中,教学与工厂紧密结合,学校和工厂互为借鉴,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工厂也与学校教学一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际生产环境,消除学校和工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成为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 三)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校企双方的合作过程中,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对双方共赢尤为重要.一方面,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管理人员共同组建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双方合作事宜,下设执行机构,由各学院及企业管理者共同组成,处理合作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参与学生建立跟踪考察体系,对校企双方的教师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全面跟踪评价校企合作实际效果.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校在为企业到校招聘等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及需求,与企业建立友谊桥梁.

( 四)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不仅仅应该局限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等,应该更加深层次的开展合作.其中“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要途径之一.学校绝大部分教师在科研和理论教学方面是佼佼者,但对企业的真实生产环节却知之甚少,因此通过向合作企业派遣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了解企业运行模式,在平时的理论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到校担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导师,将其丰富的生产经验传授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应用技术型培养.

( 五) 寻求政府帮助

在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政府不但要修改、完善“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到“校企合作”中,实现政、校、企三方的深层次合作与共赢.政府能够运用行政等手段,积极引导、推动、激励、等方法,促进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双方良好合作的桥梁.除引导外,政府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奖励,如减免相关税收,提供行业信息等.最后是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政府应该为校企合作双方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寻求多元化的资源,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新开拓,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校企合作”虽已初见成效,尚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尤其需要校企合作体系中多方相互协同,共同构建产教深度融合、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决定.

[3] 张永良, 张学琴.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7(6).

[4] 朱冬林.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J]. 高教高职研究,2010(16).

[5] 夏海兰, 张文璐.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6] 尹逊鸣, 吴荣祥. 浅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方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改进建议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改进建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改进建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