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海底捞,你值得被原谅吗?有关论文范例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底捞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海底捞,你值得被原谅吗?

文/ 范鹏

近日,在短短24 小时之内,朋友圈连续被两波信息刷屏.第一波是海底捞两家门店卫生问题,后厨老鼠满地跑、洗碗池洗垃圾桶,火锅漏勺掏下水道,一系列场景简直是触目惊心,这跟海底捞以往精致的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第二波是夸奖海底捞危机公关做的好,在海底捞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三个小时后,这家知名餐饮企业给出了一个堪称“危机公关范本”的声明,概括为“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其中第六条明确提到,两家涉事店的员工无需恐慌,全部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更是赢得一片掌声.万万没想到,海底捞的回应声明一经发布,原本的民怨沸腾却有很多被扭转为了“还是选择原谅它吧”.霎时间,舆论的焦点似乎发生了改变,大家纷纷议论的是海底捞的公关技巧多么高超,更讽刺的是,海底捞后厨问题被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创始人张勇夫妇实控的颐海国际股价上涨2.45%,报4.6 港元/ 股.

抛开舆论的方向,我们不禁会问,海底捞一直被奉为餐饮界的“神话”,如今却被食品卫生隐患问题,而且场面如此不堪,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并愤怒,这就相当于饮食业的标杆出了问题啊,你是否值得被原谅?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一向被外界津津乐道,并且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被标榜为“中国式管理”典范,如今又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笔者认为海底捞的成功与危机都源于他的中国式管理.

一、中国式管理的范例

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巨头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不同,例如,为了使企业理念“O.S.CV”( 质量、服务、清洁、价值) 能够在各个连锁店餐厅中贯彻执行, 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麦当劳的每项工作都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做到“小到洗手有程序, 大到管理有手册”,并且产品的质量总是标准的、稳定的,不管到全世界任何一家店去吃,都一定是一个口味.海底捞立足于东方文化的实质和中国餐饮文化的特点,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如果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典型西方管理模式叩问海底捞,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海底捞人治与随机应变的管理特色,其管理要点有三个.

一是不计成本的人性关怀.在对的员工激励上,海底捞几乎不计代价地投入,以获得员工的信任,营造一种平等、亲和的组织氛围.为员工提供寄宿学校、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集体居住环境,并且还赋予基层员工赠送菜品的权力.甚至,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 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被竞争对手挖走的.如果是小区经理走,给20 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 万.然而,海底捞至今十几年的历史,店长以上干部上百,从海底捞拿走嫁妆的,只有三个人.如此高福利的人性关怀,给了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自然也愿意为老板打拼,为客户服务.

二是高度自治的组织文化.为了使得农民出生的员工能够成为合格的流水线工作人员,为了“雕刻”出员工的“模板行为”.海底捞营造了一种让员工心甘情愿付出的氛围,在海底捞没有闲人,人人管事人人干活,活干一边再干一遍,干完一百遍还得干一百零一遍,就是说当你闲着的时候你必须找活干不能闲着,哪怕地拖得比盘子还干净.这样的组织氛围,让其员工认为,在海底捞做久的人,都养成半夜三更回家的习惯,感觉到半夜三更回家才是对的,早回心里就有愧,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你,就觉得对不起公司,对不起这份工作.三是超预期的服务体验.在顾务上,通过“超预期”的服务为顾客提供极具冲击力的体验,并使得顾客心甘情愿地支付高溢价.例如海底捞的洗手间里摆了很多物品,比如擦脸油、护手霜、啫哩水、牙膏、牙刷、剃须刀,甚至还有女孩子绑头发的发卡,有些四星、五星的酒店里也不一定会摆这些东西.从洗手间出来,保洁员都会微笑问候,然后主动把水龙头打开,倒洗手液,递上擦手纸.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海底捞的保洁员都有服务意识,能随时帮助客人,甚至超越客人的需求.海底捞毫无疑问是走的高价路线,但正因为其服务上的人性化,再贵也有人排队等着吃.

二、成功的逻辑

海底捞主要的考核指标是客户满意度,在管理上是信任式授权管理模式,张勇认为大多数人是有道德自律的,滥用权力的只是少数;如果监控得法,滥用的人就更少.因此,授权就利大于弊,因为大多数员工感到受信任,受到激励,工作会更努力,处理客人投诉会更有效,顾客满意率也就更高.在商言商,管理是因地制宜的产物,海底捞的“中国式管理”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两个必要条件.

其一,员工的自我驱动.海底捞在招聘上,偏好出生农村的年轻人,这些人大多拥有比较艰苦的成长经历,无法获得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伴随其经济地位的,是他们的社会地位,社会的遗忘、漠视甚至歧视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生活经历里打下印记.所以,这群员工们渴望改变命运,渴望获得尊重,渴望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愿意承受奋斗过程中的艰辛,只要他们看得到希望.当老板用实实在在的成本为员工筑起“城市的生活”,勾勒出一个简单的愿景时,员工自然会被触动.如果再对员工施加一些关怀,满足了农民工们寻找存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强烈愿望,员工自然会对老板报恩,甚至会为企业鞠躬尽瘁.这一点,海底捞做到了,将员工当做顾客来服务,成为海底捞鲜明的企业文化.为主要来自农村、家境贫穷的员工提供他们向往的有暖气的楼房,并有专门的宿舍长阿姨负责住宿管理;为员工的父母发养老金以代员工表示孝心和谢意等等.滴滴温情渗透在员工的生活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其二,是消费者的代偿心理.西方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横向文化,讲究平等主体之间支付对价.所以,在西方的服务业,服务员和顾客之间只是一种单纯的交易关系,服务人员完成基本的服务即可,其在人格上并不会低人一等,不需要无限制满足顾客需求.要获得更好的服务该怎么办?给小费!而东方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纵向文化,其预设了一种纵向关系,如师徒、父子、长幼等等.于是,处于纵向关系中的我们,习惯性地把服务人员预设在了相对顾客更低的一个层次上.这实际上体现了社会的一种“代偿心理”,即在工作、生活中习惯了无条件满足上一层级角色的要求后,需要在一个场合由下一层级的角色无条件满足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超预期服务”就成为了市场突围的利器.海底捞“变态”的服务体验,让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有地位,自然也会为这样“尖叫”的服务点赞,并心甘情愿支付溢价.

三、管理模式的硬伤

海底捞如此的管理模式,前期发展有成功的逻辑,却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存在难以治愈的硬伤.在对内管理上,人性有余而规范不足,缺乏SOP(标准作业程序)和全面质量管理,并且也缺乏这方面的考核,同时,缺乏足够职业化训练,埋下了员工行为“失控”的隐患,以至于员工用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的行为.在张勇看来,餐饮这个行业竞争了几千年后,一直建立不起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就是因为它的劳动密集特质,低附加值特质,“碎片化”特质.所以在管理上,海底捞丢掉了所有的硬性KPI,更强调非正式化管理,遵循的是这样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讲严谨性,也讲艺术性.然而,在世界上真正做大做强的餐饮企业,例如肯德基、必胜客、subway 等,无一不是有十分严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哪怕是牺牲了某些个性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低损耗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流程管理上,保障了每个环节的质量.

在对外服务上,重体验而轻产品,作为一家餐饮行业的火锅店,一直被外人津津乐道却是服务,而非味道.随着大量餐饮企业后知后觉都玩起了的“超预期体验”,消费者代偿效应递减,海底捞这方面的优势也在被削弱,如果在产品上没有足够的特色,可取代性就越强.同时,海底捞的服务也在“变味”,例如很多员工认为应该主动跟客户聊天会增长满意度,在服务过程中就不断地试图找话题,这个度如果把握不好,要不就会造成服务员滔滔不绝让客户厌恶,要不就会造成找话题“硬聊”和“尬聊”,这其实都是过度服务的表现.有一段时间传播很广的《海底捞的服务有毒》的文章,让全国网友都炸了,文中描述了一个人去吃火锅,服务员看他“单身狗”太孤单,就在对面放了一个布娃娃的事件.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都描述了自己在海底捞吃火锅时候的“囧境”,一位网友吃饭时服务员一直给她碗里夹菜,说她怎么吃得这么少.当然,提供服务时“热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根据顾客个人特质来察言观色,以提供“化”的服务,这对服务员天赋要求则太高,做不好就变味了,这也是海底捞服务模式的硬伤.

四、清晰的未来之路

抛开海底捞值不值的原谅这个价值观问题,要实现管理上的破局,海底捞管理者需要多一些“新零售思维”,即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以心为本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产品和服务缺一不可,这才会有真正好的体验,消费者为体验买单.正如一位主打农产品的零售大佬说的一样,“我们不是要占据消费者的钱包和厨房,而是消费者的心”.如果不能回归商业的本质,继续舍本逐末地重服务而轻质量,海底捞必然会与未来渐行渐远,“老鼠门”事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当然,海底捞积累的优势也不是这么轻易瓦解的,作为餐饮业的标杆,其实张勇要思考的问题并不复杂,一是如何把产品特色和质量做起来,成为味道一流火锅的代表,而不只是服务一流.正如“罗辑思维”一直提倡的“双眼论”,即围棋有一个基本规则:一块棋,如果只有一只“真眼”,就是死棋;如果有两只“真眼”,则是活棋.放到商业上就是建立起两项相互促进的竞争优势,比如,亚马逊的一只眼是电商,另一只眼是云计算;苹果的一只眼是硬件,另一只眼是软件系统IOS;京东,一只眼是电商,另一只眼是快递业务.几乎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这样的两只眼,两个绝活和优势.海底捞已经有了“服务”这一只“眼”了,在加上“产品”这一只眼,竞争优势就会牢牢把握住.

第二,引入标准化管理体系,对内规范化,对外个性化.在管理上,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管理前倾”,即管理过程,介入到流程的每一关键节点,建立起SOP.二是“管理后置”,即管理结果,只关注效果,并不介入过程,比如客户满意度.海底捞显然在管理后置上做的有余,而管理前倾上做的不足.如果两种方式能够实现均衡,则能在标准化管理和非标准化管理之间找到最佳的协同,才能骄傲地对外界说“海底捞你学不会”.

范鹏

上哲咨询合伙人& 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商业媒体专栏作者;新零售咨询和研究者;龙商网、今日零售杂志特约评论员.

海底捞论文范文结:

关于海底捞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海底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