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传播相关论文范本 和全民摄影对图片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影响有关论文范本

本论文可用于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新闻传播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全民摄影对图片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影响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摄影器材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普通民众拍摄、编辑、传播图片更为便捷易得,全民摄影时代已然到来.全民参与摄影对新闻传播具有促进作用,能及时记录突发事件,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提供多种新闻来源,关注人文、促进民生,但同时,也具有视觉暴力、图片、侵权严重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全民摄影对图片新闻传播及社会的影响,以期达到摄影服务民众、监督社会、促进公民社会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全民摄影;图片;新闻传播

一、全民摄影是促进图片新闻传播的重要动力

1826 年前后,法国人NJ ﹒尼埃普斯使用自然光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60 多年后,柯达生产出第一架使用伊斯曼胶卷的照相机,并提供冲洗服务,成为摄影史上为之振奋的一笔.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成像技术日臻成熟,1975 年,第一台数码相机研发问世.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摄影不再成为照相馆和摄影师的专属工作,普通大众也有意识地培养起摄影技能,并开始追求构图、光影、色调等美学层面的意蕴.直至今日,智能拍照手机遍地开花,基于算法的各类图像处理软件向着智能化、精细化升级,多元的网络社交平台让摄影人跨越暗房的独自狂欢,成为活跃于前端的艺术分享者、生活记录者、突发事件目击者.一个崭新的全民摄影时代已然到来.

在早期的新闻摄影中,图片的历史记录功能要远大于新闻传播功能.世界上首届新闻摄影展览,由罗杰·芬顿在1855 年举办,这位摄影师带着器材、玻璃湿版甚至是暗室,于当年奔赴克里米亚战争现场,进行了长达3 月的拍摄.不过,罗杰·芬顿的照片没有体现抓拍,也没有发布在媒体,并不算严格意义上新闻图片,但他的这次行动,普遍被视为新闻摄影的首次尝试,为摄影确立了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地位.此后,图片新闻传播队伍总是伴随着技术的每一次更新升级发展壮大.到了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更是打破了传统媒体和社会精英对于话语权的垄断,技术对普通民众进行“传播赋权”,使其拥有较低的门槛参与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传统权力结构受到动摇,与此同时,传播话语机制也在发生改变,昂贵的、一对多的传播变为了廉价的、多对多的“群众书写”,游走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普通民众加入新闻的生产之中.从文字到图文结合的传播,更多的民众拿起手中的拍摄工具,街头摄影蔚然成风,为多元舆论格局的形成奉献了一己之力.

二、全民摄影对新闻生产及社会的影响

在商业摄影中,拍摄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推广及个性化的表达,需要拍摄者提前构思和布置环境,在后期处理中使用合成、制作、拼接等图片处理手段,使得照片美轮美奂.而新闻照片不同于艺术照片,它需要拍摄者秉承完全客观中立的态度,忠实地将事件的原委反映在方寸空间之中.这就对拍摄者本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拍摄者本身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均会影响新闻最终的呈现,从而对社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具有在突发事件中及时记录的作用.2017 年6月22 日凌晨5 点多,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上空冒起滚滚浓烟,随后保姆莫焕晶一脸失魂落魄,被带走的照片在网络上刷屏.网友这才发现,这座千万豪宅发生了保姆纵火的恶性事件.与此同时,现场居民拍摄的受害者家庭男主人嚎啕大哭的照片、爱心人士为逝去女主人及孩子祭奠的照片也在微博上流传开来.至此,这桩轰动一时的公共事件开启了漫长的诉讼之路.

在杭州保姆纵火案中,图片往往能引爆网友舆论.无论是男主人林生斌本身发布的怀念儿女的照片,还是普通民众发布的受害者家人痛哭流涕的画面,或是烧成焦壳的房屋,视觉带来的直观冲击让民众愤怒不已.此时,全民摄影充当了记录突发事件每一个节点的功能,图片跨越了时空,培养了对此事具有广泛认同感的关注者,从而提供源源不断的舆论强度和新闻热度.

其次,具有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和新闻源的作用.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往往是就近的普通民众,当他们掏出手机、DV 或是照相机拍摄下第一张画面,并及时发送到社交平台的时候,一个简短的参与式新闻生产流程就已经完成.不同于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程式与规范,普通民众的拍摄更取决于个人本身的兴趣爱好、阅历学识以及价值取向,他们提供的图片往往更为丰富充实,能从不同拍摄角度、不同时间段、甚至不同国度来反映事件,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也提供了网罗天下的各色新闻源.

最后,具有关注人文、促进民生的重要作用.新媒体时代,不断完善的新闻客户端,化新闻内容,让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高质量的、闻所未闻的消息往往更能获得受众青睐,这些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生产者的受众,渐渐将镜头对准了身边“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媒体队伍中的、虚拟的员工.如腾讯网新闻中心曾经联合腾讯公益基金会开创了一档纪实类影像专栏《活着》,邀请民间优秀的摄影师与其合作,推出了包括一族、失独老人、流浪汉、卸煤工等主题在内的精品图文故事,收获了大量好评.还有著名媒体人孙春龙创办的“龙哥的战场”微信公众号,将焦点对准退伍老兵,在民间广泛吸纳关注这一人群及历史事件的和摄影师,有时投稿者一张老照片的翻拍,或是一个景点的随手拍,都能引来一篇佳作热文的诞生.而广泛的参与又促进了民众本身的公民意识,自觉关注民生、参与公共事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负面影响

涂尔干在《自杀论》一书中阐明,无论是一场危机或者发展性的社会变化,一旦它所带来的急剧社会转型打破原来的社会平衡,社会对人的约束力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减弱甚至丧失.话语权的底层赋予恰好为转型期民众的情绪提供了宣泄口,加入全民拍摄、参与新闻生产就是其表现形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旦宣泄过度,或者失去监管,这种全民拍摄的形式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

首先,强制性传播产生视觉暴力,挑战摄影的艺术性.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曾说过,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的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当传播主体为强化传播内容而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加以传播时,就容易造成恶性传播,这样现象在新媒体时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学者把这种“新媒体机构或个人在没有征得公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强制手段扩散信息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传播行为”称为强制性传播.全民拍摄,必然带来海量图片的强制性传播.暴力、、广告、虚假图片侵占受众阅读空间,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做出选择.

摄影是拍摄者通过相机表达情感、反映社会、表现自然的行为过程,是涉及主观意念、创造性的想象力、视觉设计、技术能力和实际组织能力的综合表现.专业摄影师往往拥有一定的艺术造诣,通过摄影创作完成自我的升华和激励.普通民众则将摄影当做一项业余爱好,拍摄和发布都具有随意性和碎片性.

其次,图片消解公信力,误导舆论.专业摄影记者发布图片前,都离不开把关人的审阅.全民拍摄、全民参与新闻生产背景下,普通民众的拍摄和发布全凭借自我约束和个人道德感,一旦沦丧,就会误导舆论,甚至成为公共事件.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周正龙拍虎事件.这位陕西农民通过炮制年画照片,号称在神州湾拍摄到濒危野生华南虎,照片公布后即遭到质疑,甚至引发了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近年来,“中国大妈泰国抢光自助餐厅”、“瑞典大使馆深夜暴力对待中国公民”等反转事件,都让假照片引发的谣言混淆了视听.看似有理有据、拍摄自现场的照片,前者来自两年前,后者来自受害者本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出辟谣声明.“照相机不会说谎”这句话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在镜头之外的拍摄者,脱离了社会禁忌与道德规范,使自己完全处于一个免责的状态,为了扩大图片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会向着早已构思好的方向编辑图文,误导舆论,从而引爆受众痛点.

最后,图片侵权、隐私侵犯等法律问题频发.全民摄影时代,拍照设备越发小巧轻便,为别有用心的人开展偷拍提供了便利,严重侵犯了被拍摄者的隐私权.此外,互联网的匿名性又为图片发布提供了保护伞,许多图片未经拍摄对象允许,就发布在公共平台或用作商业用途,几经转发之后,为用户投诉和维权增加了难度.而拍摄的作者也同样面临作品版权被侵犯的困境,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明确将摄影作品纳入保护范围,但是维权成本高、起诉时间长、法律意识淡薄等都成为阻拦普通民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拦路虎.

三、结语

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逐步成熟,普通民众参与新闻的生产将更为普遍,全民拍摄、发布只是其表征之一,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源于个体曾经遭受类似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潜在社会危机表示出的焦虑.相信随着政策法规的成熟,多元声音的碰撞、协商将朝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行进,摄影这个艺术门类,也将迎来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地,高菲.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类型和特点[J].声屏世界,2009(01).

作者简介:周雪怡,江苏省摄影家协会.

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新闻传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闻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新闻传播杂志

2、新闻传播期刊

3、新闻传播杂志社

4、新闻和传播杂志

5、新闻投稿网站

6、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