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文化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男丰人公形象比较中西文化互观中的二老傩送和安玑克莱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这篇中西文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男丰人公形象比较中西文化互观中的二老傩送和安玑克莱

摘 要:《边城》男主人公傩送和《德伯家的苔丝》男主人玑?克莱都出身富裕且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人善良、重情重义,并且投身劳作以实现自身价值.在爱情面前,他们勇于冲破传统的门当户对、媒妁之言,分别爱上了出身贫穷但具有自然之美的翠翠和苔丝,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尾.爱情少不了艰难险阻,然最终能否修成正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女主人公的意志和决心,除此之外,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灵痼疾也在暗处发生着巨大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出发,对两部作品的男主人公傩送和安玑?克莱对待爱情的态度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剖析、比较.时代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相似的轨迹,有着普遍的规律.二老傩送和安玑?克莱各自的爱情悲剧并非个人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傩送 安玑 时代 悲剧 中西文化比较

一、中西不同背景下傩送和安玑的相似点(一)“渡船”和“碾坊”的较量中,傩送只愿做一名摆渡人

1.良好的家庭教育

傩送的父亲顺顺为人大方洒脱,喜交朋结友,仗义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并且明事理,为人正直和平,不爱财,被选举为“掌水码头”,是一方豪杰绅士、名门望族.当傩送长大之后,顺顺就派遣他出去历练,学贸易,学应酬,学习到一个新地方去生活,且学习用刀保护身体与名誉,希望两个儿子学得做人的勇气和义气.

父亲的以身作则和恰当的教育方式,成就了结实如老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却又为人和气亲人,不骄奢,不浮华的傩送.因此,在渡船和碾坊摆在傩送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渡船,放弃了碾坊.这是在义和利、爱情与金钱之间的一次艰难选择,然而傩送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对翠翠见之便忘不了了,就是喜欢那只长养在风日里、青山绿水间的小兽物翠翠.沈从文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功名利禄,只为情与义的真性情男子.

2.老庄道家思想的命中注定

傩送坚决地只要渡船,这体现的是老庄道教思想,庄子认为“ 自然” 范畴与“ 道” 具有同等程度的重要性.自然摄含一切,一切又普现自然.“自然”成为一切事物的最高的、最后的原则和归宿.现实社会的一切应是一种自然状态.傩送就喜欢那个真性情,初见时就骂自己“悖时砍脑壳的!”的翠翠.但这样的翠翠,这样的一只长于天地之间的小兽物便是老庄所谓的自然之子,同样作为自然之子的茶峒青年就喜欢这样的女子,不需要任何世俗的东西,比如物质,像碾坊,比如金银首饰、霓裳华服,比如没见过日光风吹的白皙皮肤.于傩送而言,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二)挤奶女工和名媛女教师,安玑只愿和挤奶女工永坠爱河

1.天使拯救世人、传送福音的使命

安玑这个名字在原著中为angel,寓意是“天使”,哈代赋予了安玑一个庄严的使命,那就是去拯救一个折翼的天使——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受磨难的苔丝.安玑和苔丝在牛奶厂相遇、相知和相恋.因此,他就像太阳神阿波罗一样,成为包括苔丝在内的所有挤奶女工的爱慕对象.然而,面对如此多容颜姣好的妙龄女子,他却唯独喜欢苔丝.小说中这样描述:“他发现这个年轻的挤奶女工竟如此愁绪满怀,觉得很奇怪.实际上,这还不单是奇怪呢,这既叫人感兴趣,又令人同情.”接下来,安玑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慢慢地靠近苔丝,他们谈论一些不得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太阳既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坏人身上的道理.”渐渐地,两人越来越近,这好像一条自然法则中的一条规律,就像两条小溪在一个山谷中会合那样.天使安玑终于给予了苔丝忧伤的心灵极大的慰藉,并且帮助苔丝走出了的巨大痛苦之中,获得了新生.

2.进步的资产阶级新青年、宗教的反叛者

安玑是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者、传统宗教的反叛者.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集所有男子的美于一身,温文尔雅,学识渊博,且生得仪表堂堂.然而,他却有着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家的思想,不愿接受父亲为他选择的职业去当牧师“为上帝服务”,而要“为人民服务”.他蔑视社会礼教,无视世俗偏见,厌恶冰冷的城市生活,跑到乡下去学习农业技术,决心以务农为业,渴望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人生,而不是每天都过着虚伪的布道的无聊岁月.因此,他对大自然的女儿,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苔丝一见倾心.不管她出身如何卑微,他都深深地爱上了她.在他看来,英国没有任何女子能比得上苔丝的美丽与纯洁.此外,他欣赏苔丝娴熟的务农技术,他认为苔丝将成为自己成为大农场主的最好帮手.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有财产有学识、有社会地位的女人.

二、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结局

(一)傩送坐船出桃源不归,独留翠翠望穿秋水

1.亲情、爱情难抉择

天保青年殒命成了傩送和翠翠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教伦理.面对竞争者哥哥的不幸早逝,傩送出于传统道德思想的束缚,认为哥哥的死与自己对翠翠的追求脱不了关系.他想,如果自己不曾喜欢翠翠,不曾向哥哥袒露自己的心事,那么哥哥就不会负恨抱憾独自下茨滩,如果哥哥心中没有遗憾和爱不得之苦的话,凭着哥哥的娴熟的水上工夫定然不会有那场意外.傩送一边深爱着翠翠,一边负有对哥哥的歉疚,他不知何去何从.因此,他选择了离开边城,去到外面的世界去想清楚到底要何去何从.实际上,这可能是沈从文的宿命论的影响,翠翠的母亲在和恋人私奔的路上因放不下自己的父亲老船夫,弃恋人回到了父亲的身边,最后又因内心的挣扎生下翠翠后吞冷水而殉情.傩送同样是在亲情和爱情之间挣扎,《边城》的结局是个问号,“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或许是沈从文的希望吧,他希望年青一代能冲破传统的禁锢,不要为逝去的人和物而影响现下的选择和幸福,但傩送能否做到,却仍是极大的挑战.

2.人心隔膜渐增长,物质崭露角

《边城》为读者描画了一幅唯美的桃源世界,那里民风自然淳朴.然而,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现代文明的一些因素已渐渐渗入了进来.面对象征物质财富的碾坊和渡船,顺顺是没有迟疑的,他意在让最偏爱傩送接受碾坊,娶团总家的女儿.因为在他看来,物质对一个人的幸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顺顺为人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又正直豁达,但随着现代文明的步步渗入,他的认知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可怜的老船夫因牵挂着翠翠的终身大事,拖着病体进城去探究竟,然而却遭到了顺顺在牌桌上轻慢的态度与回答,这体现了顺顺内心深处还是存在地位、等级之分的.表面看来,顺顺是因为老船夫“好事”害死了自己的大儿子心生芥蒂,可深层来看,却是在碾坊和渡船之间,他想要碾坊,物质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如果顺顺在碾坊和渡船之间没有犹豫,相信老船夫的为人,支持儿子的选择,那么傩送可能就不会走得那般坚决.

(二)安玑新婚远走巴西,苔丝再入虎穴

1.幻想出来的完美人儿,容不得半点儿瑕疵

安玑记不得他和苔丝的初遇,但当在牛奶厂见到苔丝时,一下子被苔丝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劝说父母接受苔丝时,安玑这样说道:“凡是庄家人的妻子应有的本领,样样俱全,并且,她的性格,也真端庄稳重.”婚前的苔丝于安玑是完美的,因此他不能接受苔丝有丝毫不好的地方.因此,当婚前苔丝坦白自己悲惨的过去时,安玑却说,“你今天一天,得算是十全十美的,我这甜蜜的人儿!”安玑的这些话都表明他把苔丝当成一个完美的理想化的存在.

2.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怎会轻易改变

哈代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碰撞矛盾的时代,安玑虽然比起同时代的青年具有先进的思想.他反对传统的宗教礼制,蔑视冰冷的门第、等级观念,没有遵从父母的意愿娶有财产、有学识、有社会地位的梅绥小姐,而选择了纯洁、美丽且精通务农的苔丝.但他生活在一个男性主权的传统封建社会,他骨子里对女人贞洁的看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尽管他深爱美丽、善良、纯真的苔丝,但仍然无法摆脱当时社会的制度的束缚.新婚之夜,对于自己曾经的风流韵事,安玑只是轻描淡写地当成消遣般地说给苔丝.然而,当苔丝向他讲述了自己曾经的不幸遭遇之后,安玑的态度发生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跟疯了一样.安玑和苔丝所讲述的事情实际上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苔丝是作为受害者,而安玑可以说是享受者.如若安玑真的摆脱了传统道德的束缚,那么他对苔丝的不幸过往更多的应是同情和心疼,而非谴责、痛斥.因此,安玑仍然是旧的道德礼教的忠实捍卫者.

三、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时展轨迹

时代总是处在不停息的发展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文明.那么,同样地,文明也从来都不是静止的.人类最初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现代的工业文明,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文明的更替都绝非完美,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这个发展轨迹则是一个普遍规律,并无例外可言.

《边城》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现代文明一涌而入.大多数人对社会现代化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却从未思考过现代化境遇中人的存在本身,更缺乏对现代性本身的质疑与批判.这些现象反映到《边城》里,淳朴自然的民风是沈从文极力讴歌的,但金钱等物质因素逐渐凸显了出来,碾坊横亘在翠翠和傩送中间,无法消弭.人与人之间不再似从前那般亲密无间,隔膜渐生,傩送父子因大老的意外去世对老船夫心生隔膜,傩送对翠翠的心意也产生怀疑,最终下桃源没有归期.然而,传统儒家的伦理、礼教却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傩送得知大老向翠翠提亲之前的迟疑与躲闪,面对哥哥对他和翠翠爱情成全之后下茨滩去世,他将过错都归到了自己和翠翠身上,认为是他和翠翠的爱情间接害死了哥哥.按传统道德伦理,自己本不该和哥哥争翠翠.

《德伯家的苔丝》写于19世纪末期,同样也是处于大变革维多利亚时代,新旧交织.如此社会条件下的人是复杂的,就像安玑,他代表进步的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追求自由平等.他拒绝父亲为他安排的职业,选择投入劳动;他排除一切阻碍,坚持娶苔丝为妻.这些都是他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集中体现.然而,新婚之夜对苔丝的态度说明他并未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不过,与《边城》相比,安玑最终彻底成为了一名进步的资产阶级新青年,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错误,苔丝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感受到了安玑全部的爱,最大的一个跨越是他最终娶了苔丝的妹妹丽莎为妻,而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有悖礼教的.

四、结语

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及物产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体形以及生活方式,并影响政治、经济等.中西方的地理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相应的,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有巨大的差异.然而,人类和时展的轨迹是相似的,有一个普遍的规律.《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处于相似的变革时代,因此两部作品的男主人公对待爱情虽有一些不同,但本质上都深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他们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时代的悲剧,时代的牺牲品.人总是属于某个时代,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时代.傩送深受儒家礼教思想的束缚,在爱情和亲情之间苦苦挣扎,而安玑在反叛不合理的宗教道德观念时起伏跌宕,为此苔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陈雪、刘泰然.现代性、反现代性与《边城》中的金钱意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董莹.从生态女性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黄秀红.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李倩.残酷的环境,悲怆的人生——苔丝悲剧成因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刘洪涛.《边城》与牧歌情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

[6]彭晨晨.《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塑造的神话原型解读[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冉苒.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沈从文.边城(沈从文专集)[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

[9]张谷若译,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0]杨瑞仁.《边城》研究述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中西文化论文范文结:

适合中西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西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2、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3、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