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与其合理借鉴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俄罗斯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与其合理借鉴

黄思记1,李申申2

(1.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2.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 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颇具特色,其突出特点表现为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相结合、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非匿名的全参照评阅等.受其启发,我们宜从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评阅机制、加强评阅人与申请者之间的互动、尝试采用非匿名全参照评价方式等方面改进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

关键词: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合理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6-07-22

作者简介:黄思记(1971-),男,河南永城人,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李申申(1948-),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和借鉴他国相应学位论文评阅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改进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俄罗斯独具特色的两级博士学位体系在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俄罗斯副博士与我国博士是相对应的学位.而俄罗斯颇具特色的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对于保障其副博士培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较系统阐释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可能带来的启示与合理借鉴之处,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分为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两种.正式评阅是指由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邀请的正式评阅人、导师和正式评阅单位对论文进行的评阅;非正式评阅是指正式评阅人和正式评阅单位之外的其他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寄出的学位论文提要册给予的评论[1].

(一)正式评阅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的正式评阅由三个部分构成: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要提交两名正式评阅人的书面评语、导师的书面评语和一家论文评阅单位的书面评语.其中,正式评阅人通常应为各单位的高级职称教师或研究员.正式评阅人和论文评阅单位在研究申请者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和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课题相关的出版物后,给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提供书面评语,评价学位论文选题的现实性,论文中所形成的科学论点、结论、建议的论据是否充分,论点、结论和建议的信度和创新性,并对论文给出结论性评价.论文评阅单位的评语中一般应反映出学位论文作者所获得成果的科学意义和生产意义,在这类评语中通常包含具体的论文成果和结论的应用建议.导师的评语一般应重点介绍答辩者的科研成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勤劳并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评语重在从专业素养方面介绍答辩者的特点,而非评价其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有权将正式评阅人不合要求的评语退回修改,也可更换正式评阅人.在这种情况下,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的学位论文提要册也需返回,在将正式评阅人姓名更正后重新印制.一般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正式评阅人的评语需经其所在单位审核并签字盖章[2].

莫斯科人文大学在其上回答“在答辩过程中正式评阅人有时会表述一些其提交评语中未包含的意见.答辩者该怎么处理?”的问题时解释道,在答辩过程中,正式评阅人的发言一般不应该超出其所提交评语文本的范围.因为答辩者需要对正式评阅人提出的意见进行相应地研究和考证才能作答.因此,才对正式评阅人提交评语设置了强制性的期限.但是,如果正式评阅人的现场评语超出了范围,答辩者也不应回避和默不作答,尽其所能对补充评语给出一个完满的答案.但是,如果出现答辩者因某种原因不能给出论据充分的答案时,答辩者可以解释相关原因 [3].

正式评阅人和论文评阅单位的评语复印件应不晚于答辩前10日内交予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者,让申请者就其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希望准备书面答辩.按照规定,正式评阅人必须出席学位论文的答辩.但在就学位论文提交正式评语的评阅人中有一位因正当理由缺席的情况下,答辩可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会议上可宣读缺席评阅人的评语原文.[4]

(二)非正式评阅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评审学位论文,俄罗斯还有通过寄送学位论文提要册向其他学术权威机构和知名学者征询评审意见的规定,形成了正式评阅之外的另一评阅方式.

在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定接受学位论文答辩、指定了答辩日期、正式评阅人和论文评阅单位,以及准许学位论文提要册交付印刷之后,学位申请者应按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规定的份数印刷学位论文提要册.

印好的学位论文提要册应不晚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学位论文提要册寄送日期的确认以邮局的印戳为据)根据学位论文的学科类别要求和份数规定分别寄送不同组织,以利于论文的评审、意见征求和交流.学位论文提要册应寄送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委员.除此之外必须寄送的人员名单由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确定,该名单中包括学位论文专业方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感兴趣的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重要的专家学者.比较理想的是在答辩前能够收到5-7份来自全俄不同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的评语.另外,申请者的学位论文提要册还要寄送下列相关组织,作为学术资料留存与交流.这些组织一般包括俄罗斯书局、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俄罗斯民族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公共科技图书馆、全俄科技信息研究所、全俄科技信息中心、国家中心医学图书馆、К.Д.乌申斯基国家科学教育图书馆、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等.

答辩者在答辩时应对非正式评阅人提出的意见作出回应.莫斯科民航大学在其上就“答辩者答辩时何时回答非正式评阅人提出的意见?”解释到:在自由讨论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要求答辩者回答非正式评阅人提出的意见并对自己的答辩作总结发言.答辩者应尽其所能对非正式评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5].

学位论文答辩前一周左右,申请者要对所收到的学位论文提要册审阅评语中所包含的意见和希望作出书面答辩.同时,必须准备好的材料还有:装帧好的学位论文一份;几十份学位论文提要册;已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学位论文答辩发言稿(15-20页);对正式评阅人和学位论文评阅单位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希望的书面答辩;在学位论文答辩会场用于演示的图表、表格和图像;此外还有幻灯、电影、照片、声像资料,计算机软盘、录音带等工具性的材料.另外,在答辩前一个月,答辩申请者还须将一份准备进行答辩的学位论文和两份学位论文提要册交由答辩委员会所在组织的图书馆留存[6].这样,副博士学位申请者就完成了答辩前与论文评阅相对应的一系列工作,也为进入学位论文公开答辩做好了准备.

二、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的特点

从上文可见,俄罗斯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相结合的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与我国相比有着如下显著特点:

(一)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相结合

由上述可见,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相结合是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的一大显著特点.特别是实行非正式评阅扩大了论文评阅的参与人和参与单位,有利于对论文的全面评价.在答辩中,申请者对正式评阅人与非正式评阅人的评阅意见都要作出相应的答复,这样也有利于申请者全面审视论文、修改论文,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另外,申请者把印好的学位论文提要提前寄送俄罗斯书局、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俄罗斯民族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公共科技图书馆、全俄科技信息研究所、全俄科技信息中心、国家中心医学图书馆、К.Д.乌申斯基国家科学教育图书馆、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等学术机构,也体现了其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对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促进了学术的交流.

(二)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

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特别是评阅单位的参与,是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的又一显著特征.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的相互结合对于从不同维度全面评价副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申请者的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名正式评阅人从学位论文的论点、结论的创新性与科学性,建议的可信性以及论据是否充分、严密等进行全面的学术评价;论文评阅单位更注重从申请者科研成果的科学意义和生产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论文成果和结论的应用建议;导师则对申请者的专业素养、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就使论文评阅更加全面、科学、规范.

(三)非匿名全参照评阅

与我国匿名评阅相比,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的第三大特点是非匿名的全参照评阅.这当然各有千秋.我国的匿名评阅对于保证论文评审的公平性有着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此种做法有其优势所在,而不足之处就是只能就论文而论论文,缺少必要的参照,不利于评价的全面性.俄罗斯非匿名全参照评阅包括前文中提到的不同评阅主体对论文和申请者的评价.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在非匿名评阅中同时参照申请者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全面评价与判定论文的质量,提高对论文的评阅水平.另外,申请者需提前对所收到的学位论文提要册审阅评语中所包含的意见和希望作出书面答辩的规定,也促进了评阅人与申请者的双向交流,提高了论文答辩的针对性.

在非匿名的全参照评阅的质量保证方面,俄罗斯也从制度上采取了有效的举措.如在评阅中,正式评阅人所在单位对评审质量的盖章把关,答辩委员会对评语的裁定权与更换正式评阅人的权力设置等.

总之,俄罗斯副博士论文评阅模式突出的特点是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相结合、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非匿名的全参照评阅,这些特点对于提升俄罗斯副博士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

评阅模式的合理借鉴

综观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的特点,比较我国当前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的现状,受其启示,我们在学位论文的评阅中应合理借鉴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的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评阅模式,以便进一步科学、公正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促进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评阅机制

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一般只有专家个体评阅行为,没有学术单位评阅的结合;只有正式评阅行为,没有其他非正式评阅行为的补充.这样的评阅就显得较为单一,缺乏一种全面性和广泛性,因此也缺乏一种更高层次或更强有力的权威性.其实,学术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和省级的专业学术单位参与到学位论文的评阅中来,能与专家个人的评阅形成一种优势互补,从而有助于克服专家单一评价的局限性,这应该是一种求之不得的、极有价值的事情;同时,非正式评阅行为作为正式评阅行为的补充,也不可忽视.俄罗斯非正式评阅者包括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学位论文专业方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感兴趣的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重要的专家学者等,他们的见解对学位论文的改进和升华也都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参与进来的高水平的学术机构和专家越广泛,论文的最终形成质量就会越高.因此,借鉴俄罗斯的做法,逐步建立正式评阅与非正式评阅、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的评阅机制,对于多维度、科学、全面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高校、各种专业学会,以及各省的权威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专业性的学术机构联盟和专家联盟,参与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从严把关,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二)加强评阅人与申请者之间的互动

我国目前对博士学位评阅人的评语一般只传递给答辩委员会,不提前告知申请者.评阅人与申请者之间缺少互动,不利于论文的修改与答辩质量的提高.这种做法似乎把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主要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虽然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后也要求论文作者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但那只是一种后续工作,因为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论文的评价已基本定论,学生之后下功夫修改的程度究竟有多大,是很难把控的.若评阅人的评语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不仅传递给答辩委员会,同时也传递给答辩申请者,让申请者根据评阅意见积极、主动地修改论文,并对评阅意见作出答辩,应不失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

当前,我国各培养单位为有利于答辩前博士学位论文的修改,逐渐采用了俄罗斯长期实施的副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如果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加强评阅人与申请者之间的互动,对于提高博士论文质量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尝试采用非匿名全参照评价方式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多种评价主体的参与以及对申请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参照,对于全面评价申请者的论文水平和学术素养均有重要意义.比较而言,由于我们坚持匿名原则,无法参照申请者的前期成果,导师的评价也没有形成制度性规定,这确实不利于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度.在保证评价公平的同时,可以尝试采用非匿名全参照评价方式.实施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在保持匿名评审的同时,把导师评价、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纳入答辩前的评价之中,这种方式在我国大部分博士培养单位已经实施,可以继续完善;二是在保持匿名评审的同时,采用全参照评价方式,二者合理分配权重,综合评价;三是取消匿名评审,进行非匿名全参照评价方式试点.

整体来看,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的正式评阅和非正式评阅相结合、专家个人评阅和学术单位评阅相结合的评阅模式更具全面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种模式一方面有益于答辩委员会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有效地评审博士学位论文,另一方面也有益于申请者进一步提高对论文的认识,更好地准备答辩.所以,合理借鉴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之优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是我们须认真考虑的.

参考文献:

[1]

Аристер Н.И., Резник С.Д. Управление диссертационным советом: Практическое пособие / под общ. Ред. Проф. Ф.И. Шахматова. - 4-е изд., перераб. и доп. - М.: ИНФРА-М., 2011. С. 112-117.

[2] Права и обязанности официального оппонента. http://www.zpu-journal.ru/asp/ matriculation/opponent/2014-11-29.

[3] Московский гумвнитар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просы и ответы.http://www.mosgu.ru/_subdomains/postgraduate/help/faq/2014-11-29.

[4] Положение о порядке присуждения ученых степеней. Утверждено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м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РФ 30 января 2002 г. за № 74 (Приложение 1).

[5]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авиации. Частные вопросы. http://boche.ru/Aspirantura/CHO.html.2014-11-29.

[6] Г.П.Векеенко С.П.Вигурская. Кадры высшей квалификации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2004, 124.

俄罗斯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俄罗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俄罗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俄罗斯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