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场议论文范文例文 和把作文从四类提升到三类的关键以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升级指导为例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考场议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把作文从四类提升到三类的关键以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升级指导为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 戴加华

江苏高考议论文的判分等级有六个: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江苏高考作文均分,每年均在45分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考生作文处在“四类卷”的水平上.如果考生能够把作文从四类文提升到三类文,那么,作文就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如何把作文从四类提升到三类呢?我们以一则作文材料和一位考生写的作文为例子,来思考这个问题.

先看作文材料——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看了一个科学节目后,决定在他的房子后面挖一个洞.他在挖这个洞的时候,两个男孩停下来观看.在看了一会儿之后,其中的一个男孩问:“你这是做什么?”“我想挖一个深洞穿过地球!”男孩兴奋地回答.另一个男孩开始大笑,告诉他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然后他们便离开了.

小男孩没有放弃,他不断挖掘.突然,几个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收集了那几块小石头,放进了玻璃瓶.他哼着歌继续挖掘.罐子很快就装满了,他自豪地对自己说:“也许我无法挖出穿越地球的洞,但看看我在挖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吧?”

新材料作调审题,作文是四类还是三类,首先要看审题质量.三类作文是基本能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在论证上,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某一方面的特色;四类作文基本上是观点俗套,仅限常识常理,且说理止于浅表;或图解材料,或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对于作文材料的审题来说,要整体理解、全面理解,以找到独特深刻的思考点,然后再提出单一明了的观点.

对于“挖一个深洞穿过地球”这则材料的审题来说,为了更加逼近题意,审题时考生可以用几个反问来促使自己深入思考.比如:为什么那些小孩不能收获这些美丽的石块?为什么他能够收获?他的收获除了“挖掘”不止,还有什么因素?这则材料是命题老师针对什么社会现象而生成的?……审题时,不要用一两个词语简单代替材料的意义或者表现材料的整体情境,最好用一个鲜明的判断或者有力的质问揭示材料的内涵.材料中,其他小朋友没有目标,不懂得坚持,所以没有收获“几个小石块”.而如果考生只单说是信念、努力,没有将信念、努力与“目标”勾连,就没有整体理解材料的内涵,就扣不住主旨,这样就进入了四类卷中,也可以判断为偏题.而只有将目标与信念相联,建立自己的观点,才算是正确立意,才能进入三类卷中.因此,考生作文是三类,中心论点要非常切合材料主旨,并且中心观点要单一.也就是说,考生要在审题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读懂材料的意义,注意对比思考材料中的人物,注意主要事件的意义.

我们再看一位考生写出的作文——

信而行 行必得

捷克总统哈维尔曾经说:“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难以完成的目标的人更能寻生的信念.真正的信念并不憧憬胜利而是相信生活,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从而坚持下去.”由此我们便知道只要我们从心底坚持一件事情即使希望渺茫,若能付出行动与努力,我们就能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那个没有放弃挖洞想要穿越地球的小男孩没有因这件不可能的事而放弃,反而不断挖掘,终于收获了一瓶五颜六色的漂亮石子,这不正好显示信而行动,行动必定会有收获的道理吗?然而在时空高速流转的社会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信念,因此我们钦佩这样坚信并行动之人.

即使荆棘遍地,坎坷满布,因信而行也能踏出一路繁花,灼灼其华.

美国著名化妆师杰西卡幼时得了关节萎缩之症,双臂无法抬起,然而这没有阻挡她对化妆的热爱.她在网络上自学化妆教程,接免费化妆订单,因无法使用双臂,她便使用嘴巴,许多人都表现出对这种脸对脸化妆方式的不适与反感,可是她仍然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妆技术,并努力使其发展成一门艺术,终于她得到了认可,从中收获了化妆带给她的快乐.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坦之坡,有春花明媚也有塞北秋风.杰西卡因着自己的信念却主动学习,终于掌握了化妆技巧,收获了化妆之乐以及自己努力带来的成果.

即使星海茫茫、长夜漫漫,因信而行也能拥月入怀,乘风而去.

苏轼未到黄州之前踌躇满志,其才华显于作品之中,仍有官场之气.被贬黄州后,他忍受了孤独以及朋友的背离.那些曾经畅谈的官场“朋友”无人为他言论,但处于人生穷困之境的他没有放弃诗作的信念,坚持写作,最终因黄州的人情地势成就了《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作.

路旁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苏轼凭着自己的信念坚持写作终于展现了自己的才情,收获了后人的敬仰.

梭罗曾言:“我看到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生命中有许多看似不可能之事,但若坚持信念并付之行动,定会有所收获.

读完《信而行 行必得》一文,总的感觉是,此文没有扣住材料的主要内涵来写,没有将材料的内涵读出来、表达出来,它属于“观点不明”“观点模糊”或者“观点俗套”的四类或者五类卷.

从考生的作文拟题来看,“信”容易生成歧义.“信”是诚信,还是信念,还是信用、相信?从考生的行文主体看,“信”应该是信念,即坚持信念.如果这样理解,我们就要审视——材料中的小孩是坚持信念吗?材料中的确有小孩“没有放弃”“不断挖掘”,但更加重要的信息却不是这个!他一直挖掘,之后发现了“几块小石子”,他的话强调的是“收获了什么”.因而,理解“挖一个深洞穿过地球”这个材料的中心意思,应该从目标与追求的关系上思考.

考生的题目为“信而行,行必得”,似乎中心就不集中.“信而行,行必得”,其实要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而行”,二是“行必得”.但行文中,考生只是论述了“信而行”一个方面.事实上,材料的重心又指向了“行必得”.这“行必得”的前提则是要有目标,且不论目标大小.当然,从目标上看,男孩要实现它太困难了;但材料强调的是有了目标的促进,他“挖掘”出了“几块小石子”,“挖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这才是材料的真正重心!

考场作文应该迅速“点题”,即点明材料的主旨,点出材料的问题所在.当考生审题正确了以后,就要努力地将审出的题意“表达”出来,特别是在一二节,要简洁地点明题意,“破题”要响亮.中高考阅卷时,有的老师每每只看题目与一二节的表达,就打出了分.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有时仅仅从一二节中就能看出考生的写作水平.因此,“酒香也怕巷子深”.写好一二节,非常重要.

这位考生的一二节主题不明确,含含糊糊,是谈“付出行动与努力”,还是谈“信而行动”,还是论述“坚信并行动之人”?开头的“破题”犹如切西瓜,刀下瓜开,清脆响亮,要做到简洁有力,主旨明而意义清.要让每个字都产生意义,要实现一字千金,一字不易.考生应该加强“破题”训练,做到一语中的,一发即中,把一二节写好,让阅卷老师明白你的作文取向,就会事半功倍.还以这个材料为例,我们不妨看另一位考生的开头——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大禹治水目标坚定,他“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他“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原因是什么?像材料中的孩子那样,目标坚定,“挖掘”不止.

这个作文开头,妙在引用名言渲染,用相似的大禹治水的例子迅速点明了材料的核心意义.这个开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名言引用,强调“立大事”这个目标,强调“超世之才”,但更强调“坚忍不拔之志”.与命题作文的材料对照看,相似度非常高——

“立大事”——“坚忍不拔之志”——才能成就大事.

“挖出穿越地球的洞”——不断挖掘——发现几个五颜六色的小石头.

作文开头的名言引用,要讲究高度的相似性.考生所引用的名言,应该是材料故事的“结论”或者是“引申”.二是以名言后的经典事例来烘托,即“小证明”.这里是强调大禹治水“目标坚定”.三是以类比的方式提出观点,这一段是用大禹成功的原因类比材料中孩子的行为——目标坚定,“挖掘”不止.这样的开头,用名言点明材料,以经典映衬材料,以类比揭示材料的主旨,小小的开头就做到了内容充实,展开有序.

考生的作文开头,一般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太长,名言引用并不能有效地表达材料意义;二是基于作文材料的分析,通常只是指向考生自己题目的分析,材料基本没有分析,关键概念基本是“整体打包”.议论文其实最讲究咬文嚼字的功夫.考场作文《信而行 行必得》就没有将材料中孩子的“信念”内涵说清,更没有结合“行必得”来分析材料.这样,阅卷老师看了一二节后即会形成“入题太慢,内涵不清”的印象.我们可以这样修改:

人生有许多难以完成的目标,正是这些目标让人们寻找到了生存信念,从而坚持下去.因此,对于确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即使希望渺茫,只要付出行动与努力,就能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那个想要穿越地球的小男孩,没有因不可能而放弃,反而不断挖掘,终于收获了五颜六色的漂亮石子.我钦佩他挖掘不止的实干精神,我也佩服他坚持不懈的毅力.

生活中,即使荆棘遍地,坎坷满布,只要有了目标,付出行动,就能踏出一路繁花,看到灼灼其华.

考场作文,考生形成了观点并基于材料分析了所提出的观点的合理性以后,就要联系实际展开论证,以证明自己提出的道理的普遍存在性.

这位考生的作文,在论证过程中只是讲了两个故事来验证.试问,这两个故事能证明什么道理呢?又说出了什么道理呢?即使这两个故事能说明问题,也只是“验证性”的,而不是“证明性”的.

议论文要的是严密的证明,即要有严密而充分的论证.这位考生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许多考生只是在作文中讲一两个故事,而没有将“故事”作为例子来开展分析!事实上,所有的“例子”均是用来分析的;所有的例子均是用来“证明”考生的审美眼光与水平的.因此,用例子分析,用例子来证明,这是区别三类文与四类文的重要标志.

考生要学会像证明数学题目一样来写议论文,要学会通过分析来证明.三类卷是拒绝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的考生的.如何分析?可以开展假设分析,可以从背景上假设分析,可以从关联上分析,可以对比分析,可以从关系上分析,可以辩证分析.比如:

如果袁隆平仅仅是浅尝辄止,他不穿着水鞋,不戴着草帽;如果他仅仅是小胜即止,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朴素而又纯净地过着家居生活;如果他也像那些离开的孩子那样不能挖掘不止、坚持不懈,那么新型杂交水稻也不会一再提高产量,他也就拾取不到人生的那几块石子.

一篇议论文论证方法要讲究变化.对于例证来说,用事例时可以一则单独使用,可以两则并列呈现,可以三则排比呈现,可以对比呈现.考生的例子一定要和材料呈现的“故事”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用多个人物的事例来排比、渲染!特别是三则事例或者四则事例的排列呈现,这关系到发展等级达到没达到的问题.考场作文如果论证方法单调,缺少变化,只会一味“例证”,就只能走向四类作文.

面对作文材料,考生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呈现自己的眼光!然后用不同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比如“这个材料说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只有小孩子一个人挖掘到了美丽的石子?”“其他孩子为什么挖掘不到?”“这个材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要不要像小孩子那样挖掘?”……这样思考的时候,各种论证方法就蕴含在思考中了.

西瓜好不好吃?你吃到什么滋味就说什么滋味,写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来.这样,思考有了,方法有了,写出来的就是三类以上的好文章了.

我们看另一位考生写关于“挖出穿越地球的洞”这则材料的作文——

“挖掘”不止是境界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大禹治水目标坚定,他“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他“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原因是什么?像材料中的孩子那样,目标坚定,“挖掘”不止.

生活中,人们不是每一个目标都能实现,不是所有的“挖掘”最终都会成功,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通过“挖掘”成真.但是,有了目标,懂得坚持下去,也会有收获.在朝着目标前进时,我们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但因为不断“挖掘”,生命中会融入许多“小石块”,融入许多美妙的东西.这样,“这一路上”也会有几块美丽的小石块的.

由此,我想到了曹雪芹.曹雪芹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他于悼红轩中,坚持不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最终才有《红楼梦》的问世.如果曹雪芹因为贫困而放弃,如果曹雪芹因为痛苦而停止,如果曹雪芹因为打击而搁笔,怎么会有《红楼梦》的横空出世?可见,成就一部名著,要有超世之才!

当代神农袁隆平也是这样.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了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如果袁隆平仅仅是浅尝辄止,他不穿着水鞋,不戴着草帽;如果他仅仅是小胜即止,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朴素而又纯净地过着家居生活;如果他也像那些离开的孩子那样不能挖掘不止,坚持不懈,那么新型杂交水稻也不会一再提高产量,他也就拾取不到人生的那几块石子.正是他不畏艰难,呕心沥血,苦苦追求,才有了他的超级水稻的诞生.

我也想到了霍金.他肌肉萎缩,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他坚持探索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他甚至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宇宙模型.霍金有一种资格炫耀自己的成就,霍金有一千种理由停止他的探索,但霍金没有炫耀,没有停止,他的思想仍然在飞驰,他的探索仍然在继续.

对于退役的李娜来说,虽然不能纵横赛场,只要努力了,也可以自豪地说:“也许我无法挖出穿越地球的洞,但看看我在挖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吧.”对于莫言来说,生活就是挖掘,他努力奋斗过,诺奖就是意想不到的美丽石子!

人啊,还是要有点挖掘不止的精神的!

这位考生紧贴“挖出穿越地球的洞”这个材料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并能对“有了目标,懂得坚持下去”进行分解和剖析,在理解内涵以后,并列事实开展论证,在论证中进行假设、比较,得出“人啊,还是要有点挖掘不止的精神的”观点.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在逻辑联系的处理上,这位考生显然超过了前面的那位.因此,他的作文就达到了三类卷的水平.

考场议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考场议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考场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