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与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高等院校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该文是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高等院校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分析和思考,提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加强学科国际认证,系统构建“凸出实践能力的工农融合型”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具有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特色的“工农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提高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接轨国际工程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题,食品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模式的创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重视实践的学科,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l].食品类专业在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专业中设置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约有120 多农业高等院校所开设食品类相关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体系目标不明确、实践环节薄弱、与产业对接脱节、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农业教育亟须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食品学科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对我国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构建“工农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以学生为本,在改革中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培养模式中[3].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具有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特色“工农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 构建“凸出实践能力的工农融合型”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依托, 逐步建立一个跨专业,跨学科,产学研密切结合,校内外紧密联合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系统构建“凸出实践能力的工农融合型”的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工学和农学课程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在食品相关工程和工艺类课中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加强学生课程设计训练;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入手,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食品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行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建立“工农融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部分,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关系,立足“教与学”的全过程,整体优化,系统构建“凸出实践能力的工农融合型”的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有如下3 大教学模块构成:①基础教学模块:按课程群组织,分为农学和工学通识理论课程群、学科专业理论课程群,本部分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②实践教学模块:按照农学和工学基本理论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群实验,加强工程课程群认知实习、工程设计与创新训练、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渐进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部分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③素质教学模块:结合农业高校的特色,加强开展各种文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农业情怀;本部分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0%.基于上述原则对目前农业高等院校食品专业相关课程精选整合,减少课程重复,加强工程主干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注重工学和农学学科前沿动态,建立“工农融合”的创新课程教学新模块.

3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基础理论学习向专业技术学习转换的桥梁[4].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工程实训、工程设计和工程实习等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5].实践教学作为融合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的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中,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和体制,拉大了工程教育与现实实践要求的差距,导致学生大多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师资合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企业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解决问题;通过校企联合进行科研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通过教师、学生深入企业,建立以解决食品工程问题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根据目前世界通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学制(4年),大力推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3 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 年,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6].学生第1-2学年主要进行农学和工学的公共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部分专业基础教育;第3 学年,主要进行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第4 学年,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工程能力和应用食品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4 加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7].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在20 世纪末依次经过本科、研究生规模扩张后,目前许多研究型“985”涉农高等院校以“争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目标,逐步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因此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亟待加强相关国际认证工作.

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科学专业认证是美国食品科学家协会(the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IFT)的国际认证.IFT创建于1938 年, 是国际食品科技界公认的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IFT食品专业认证, 旨在不断促进食品科学本科教育更好地发展,努力培养卓越的食品专业人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约有60 多所大学的食品专业通过了IFT国际认证,包括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普渡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知名外国大学[8].国内通过认证的高校分别是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 其中浙江工商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也正在申请之中.IFT将食品专业的核心能力分为: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安全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程、应用食品科学和成功技能培养等5大模块[8],基于高等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可以借助IFT 的认证工作,来提高和改善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

5 结语

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应根据食品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食品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公用平台建设、实习基地等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食品学科教学、科研条件.针对食品学科特点,建立和完善食品学科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新机制,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应用性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参照国内外优秀院校、综合性大学的食品学科课程体系,完善符合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实际的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重视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实践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培养内容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我国农业高等院校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系统构建具有农业高等院校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金福,边立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18-20.

[2] 杨富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4):71-72.

[3] 胡小松.面向21 世纪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问题[J].食品工业科技,2000(6):32.

[4] 侯伟伟.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探索与实践,2013(43):200-201.

[5] 杨华,戚向阳,朱秋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9(11):68-70.

[6] 韩建众.《“工商融和”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教学研究专著[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7]肖旭霖,张宝善,邓红.食品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2):149-153.

[8] 孟祥河,张兰威.基于IFT 国际认证的食品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14(10):372-374.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才培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