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学校体育改革施策(3)方面论文范本

此文是一篇规划纲要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学校体育改革施策(3)

摘 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的目标,这是一个现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困难在于“一小时锻炼”的三个组成都存在问题:(1)国家规定的体育课严重开设不足且体育课教学质量低下;(2)体育大课间的形式与内容的贫瘠导致的无力和低效;(3)传统的“班级体育活动”名存实亡.而其背后的根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和思想影响、依法治教的不严、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校园运动安全的干扰和处理机制不力.要实现“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必须精准地逐一对上述诸多困难和阻力源进行分析,还要找到其动力源和应该进行的工作.为此,对“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问题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素质教育;依法治教;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大课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0X(2018)07-0082-06

“Health China 2030 Program” and School P.E. Reform Strategies (3):For Ensuring No Less than One Hour Physical Activity for Students Per Day

LIANG Fengbo1, MAO Zhenming2, CHENG Tianyou3, et al

(1.Sect. of P.E., Beijing Jiaotong Univ., Beijing 100088, China;

2. College of P.E. and Sports, Beijing Normal Univ., Beijing 100875, China;

3.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Renmin Univ. of China,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Healthy China 2030 Program” i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he no less than one hour of physical activity per day, which is a goal for all educators, and all the teachers to achieve. However, the difficulty i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for carrying out one-hour physical activity: (1)P.E. course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re inadequate and the quality is poor.(2)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P.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do not help. (3)The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exist in name only due to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the ignor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lack of managing education by law, the lack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ports equipments, and the in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sports safety system. The authors hold tha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xercise one hour per day at school” must overcome the above-mentioned difficulties and find solutions.

Key words:Healthy China 2030 Program; one hour of physical activity per day; character education; rule by law; ex-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y; school sports activity

1问题的提出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在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四节中,把青少年列为促进体育活动开展的重点人群,提出了五大目标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以下简称“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性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倾向日益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轻视,校内体育锻炼时间受到严重挤压,青少年学生的基本体育锻炼日益成为问题.自1985年以来前后四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呈全面下降趋势,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不断下滑,近视率急速攀升,超重和肥胖学生逐年增加,而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而确保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无疑是改变这一不良现状的最快捷有效的工作,更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的一个抓手和明确指标.因此,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各个文件都把“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当作重要的工作要求.当前,“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经过多年的提倡和探索,已成为学校体育的常规工作和社会共识.但是,就全国的情况来看,“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落实依然是步履艰难.

2“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与解读

2.1“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缘起

史料表明,“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但当时提出的背景却与今日大相径庭:新中国成立后,主席把身体健康作为青少年发展的核心,向教育部发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1951年国家正式出台文件,提出“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要控制在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内”的原则.这是针对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劳动力缺乏、许多地方利用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大量占用体育活动时间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最早的“体育一小时”包括有“劳动一小时”的含义,是国家确保学生真正的体育活动和休息时间而提出的要求.

1953年6月,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要求,指示:“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身体不重视,很危险.”1963年,全国大中城市和城镇的大部分大、中学校把体育工作列入了教育计划,体育课由一节改为两节,课外活动被列入了课表,每周1-2次,有的学校达到每周三次,保证了大多数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至此,通过体育课和规定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使“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基本得到了保证.

1978年,作为首个由三部委下发的体育卫生文件《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每天平均保证有一小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应该说这是“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最初正式提出.但这里只针对中小学生,而对高校学生的“每天在校一小锻炼”要求则是在1979年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公布后才得以明确.

之后,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多次发文,不断强调要保证大中小学生的“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2007年,党国务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文件形式的“七号文件”,再次重申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对大、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内容作了详细规定[1].2011年,教育部发布《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强力督促“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工作的落实.

2.2“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内涵

(1)“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正规的身体锻炼时间,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有: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班级体育活动时间;

(2)“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是校内的组织性体育锻炼时间,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和在家庭、社区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在其范围;

(3)“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是校内组织性的体育锻炼时间,自由的课间活动和学生们自发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在其范围;

(4)“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而部分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代表队训练、体育社团等体育锻炼不在其范围.

3“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困境与阻力源

3.1“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困境

如前所述,国家非常重视“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工作,在各个文件中三令五申,但是就在这个“三令五申”之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个工作的艰难和困境:在《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7号文件)中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而在5年后当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53号文件)再次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时,还同时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工作要求“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言语中透视出这项工作的种种问题;4年后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7号文件)又一次提出“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其中“切实保证落到实处”的字眼透视出这个工作的落实状态;同年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出“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其中从“确保不少于”中我们又能读出国家对这项工作质量的忧虑.不到十年四个国家文件反复提及“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可见国家意志之坚强,落实之艰难,成效之微薄(表1).

3.2“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阻力源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的“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落实如此困难?因为“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三大组成即体育课、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都各自面临着问题,各个都是“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阻力源”(图1).

3.2.1体育课无法开足开齐是“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主渠道障碍

毋庸置疑,体育课是落实“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主渠道,如果中小学大部分学段的每周3-4节体育课开齐,再加上每天的大课间体育锻炼(30~40分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应该说比较容易达到.但是法定体育课的开足开齐依旧困难,它面临着三大障碍:

(1)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

干扰主要发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相当数量的初高中学校存在随意削减、挤占体育课现象,特别是毕业年级取消体育课是常态.据各种国家进行的督导、监测、调查表明:全国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学校比例在20%~40%,形势极不乐观.

(2)体育教师的严重缺编

根据各种调查,体育教师的匮乏是无法开足开齐体育课的重要原因.根据各种研究的估计,全国体育教师的缺编大约占总数的30%,也在15~20万左右,形势也很严峻[4].

(3)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

体育场地器材对开足开齐体育课的意义自不必言,如果说器材还可以自制,还可以活用,那么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则是很多学校,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的“死穴”.

上述三大障碍的存在还带出了运动安全隐患和超大班级上体育课难等次生问题.

3.2.2大课间操的无力和无效是“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质量性障碍

“大课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现在已在全国全面普及.普及迅速是因为“大课间”是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最简易途径: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法规要求,早已成为各个学校的传统,在原有20分钟左右的课间操基础上加以适当延长,时间上没有什么难度,不需要增加体育教师,不需要增加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增加也不会很多,因此简单有效,各个学校易于接受.但是“大课间”也面临着三个主要障碍:

(1)“大课间”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差

当前各学校的“大课间”都是以操为主,主要有:部颁操、自编操(素质操、武术操、项目操等)、跑操,还有其他如部颁集体舞、班组为单位的体育活动等内容.应该说“大课间”内容不少,但部颁操内容简单易审美疲劳、学校自编操多样但水平参差、跑操有效但难以精致和坚持、班组体育活动活泼但组织难隐患多.如此,实施“大课间”的学校很多,但趣味性和实效性强的学校却不多.低质低效30~40分钟的大课间操降低了“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质量.

(2)不良气候和雾霾的严重影响

“大课间”自然受到寒暑季节和不良天气的干扰,但不良天气还可以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去加以克服,“谈虎色变”的雾霾则被社会看成是危害健康的大患而无法触碰,当下“大课间”和体育课是遇霾则退.据报道,有些地方的雾霾已经“叫停”了近一半时间的“大课间”,当然,“大课间”为“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贡献度大大降低[5].

(3)“大课间”的形式创新严重不足

要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就必须在“大课间”的形式和内容上加以不断创新,而基层学校在这方面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多年来的“大课间”样式没有什么变化,内容十分老套.

3.2.3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是“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本质性障碍

如前所述,1963年课外活动就被列入了课表,基本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以后,全国的学校的课表上都逐渐有“课活”(也有称“体活”“班活”的,但均表示班级课外体育活动),从此,全国有了规定性的“课活”,有了“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学校体育“全景图”.但是近30多年来,“课活”在应试教育和众多的“活动课”“校本课”“社团”等新“准课程”的挤压和“置换”下,越来越被挤出了课表,变得名存实亡了.虽“七号文件”等系列文件都提出“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1],但很显然,在体育正课都无法保证的现实下,“课活”的落实就更加难上加难了.“课活”的障碍也有以下三点:

(1)“课活”的制度、观念与责任的消失

现在众多学校已与30年前不一样,基本没有了“课活”的意识,也没有了“课活”的制度,这个颇有中国特色的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但下了课表,而且学校管理者们的意识和责任感中也迅速地消失了.

(2)“课活”形式与内容的不在

即便是当年“课活”,在课表上的时代,其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也是一笔“糊涂账”,没有规定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也没有对组织者和责任人的明确规定,相关的研究和研讨更是难觅踪影,于是“课活”只能由着各学校“各行其是”,这样的“课活”既难以坚持,更易令人诟病和其他课程的觊觎,自然不得长久.

(3)“课活”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

由于“课活”的种种“不明不白”,除了科学性很差以外,还会隐患重重:教育的隐患、管理的隐患、责任的隐患、劳酬的隐患,特别是运动安全的隐患等,在校内安全被“过度重视”的今天,糊涂的“课活”必然成为一个为校长、体育教师、班主任甚至家长都不太喜欢的法定活动.

4“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未来与可以调动的动力源

4.1展望“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未来发展

从战略层面上讲,国家已经把“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目标,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成为当今中国强化治国理政的大情势中,在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和学生体质非常堪忧的形势下,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工作成为大势,而身在其中的“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实现不应是一个多么困难的工作,因为这个工作要远比打击腐败和诸多深化改革的工作要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对于“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要有“战略”上的自信和决心.

从战术层面上讲,“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老”,是说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是说在应试教育依旧强劲的今天,要想从应试教育追求中“抢”出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至少对许多校长来说是件很大很大的事情;“难”,是指要做到“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很难,要把它做好就更难.因此,对于“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我们需要有“战术”上的重视和谨慎.

4.2“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新动力源

“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需要克服诸多阻力,而且需要更多的动力源(图2),本文在此一一阐述如下:

4.2.1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的动力源与工作内容

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是“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最基本保障,而且其保障也会带来联动效应,如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配置等,因此至关重要,本文认为促进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的动力源有如下内容:

(1)严格依法治教,用法规管住开足开齐体育课

教育界应借力“国务院教育督导局”的成立和“十九大”以后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委员会”[6]的大好形势,针对学校体育在依法治教方面的种种缺陷,进行更有强度地依法治教、依法治体的新工作.

(2)提升校长观念,用认识促进开足开齐体育课

当下大多数基层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体育工作,但由于校长缺乏对体育工作的了解,无从下手.体育教育界应主动渗透进基层校长各类培训课程,推进“校长体育扫盲”工作,积极促进校长的“体育管理专业化”成长.

(3)强化教师队伍,用人才保障开足开齐体育课

通过依法治教和校长的重视,借《国务院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8]颁布的强劲东风,促进快速配齐体育教师,大力提高体育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4)引进新兴项目,用新颖教材促动教学改革

体育课的内容枯燥乃至枯竭是体育课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今后要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开好体育课,要将众多现代性的、教育意义强的、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入课堂,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5)加强课堂实效,用课课练提高体育课实效

要利用诸如《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等优秀的锻炼内容体系,将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以大幅度提高课内运动负荷,加强体育课中身体锻炼的实效性.

4.2.2提升“大课间”质量的动力源与工作内容

提升“大课间”内容的趣味性和锻炼的针对性是提升其质量的主要动力源,其工作应有如下内容:

(1)抓好主体内容,加强素质操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要让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素质操”充实到“大课间”中去.素质操要包括形体操、拉伸操、素质操、体能操(类似泡泡操)、集体舞和双人多人配合体操等,提倡“满地打滚”(由站、坐、躺、卧、跪、撑等各种体姿组成)的体操,打破站着做操的旧模式,让大课间素质操展示新的风姿.

(2)恢复传统内容,开展趣味队列和趣味跑操运动

面对大课间内容的教育性和锻炼性不足的问题,要努力创新“趣味跑操”“趣味队列分列式”等现代队列内容,提高学生的集体行动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姿态,提升学校的集体体育文化.

(3)丰富课间形式,创建课间小型体育竞赛的方法

面对大课间内容枯燥的问题,要努力创新诸如“大课间擂台赛”“大课间小型全员运动会”“大课间素质大比拼”“大课间中考体育班级赛”等多种形式和内容,提升大课间的趣味性、实效性和文化性.

(4)拓展体育空间,创新教室走廊体育锻炼与竞赛

要应对恶劣天气和雾霾天大力开发诸如“走廊体育活动”“室内健身操”“室内双人操”“室内角力比赛”“手指操”“校训肢体操”“摇头摆尾操”等丰富多彩的室内体育锻炼内容与形式.

4.2.3恢复和落实“班级体育活动”的动力源与工作内容

要有效地恢复和落实“班级体育活动”,必须从实用性和实效性方面做起,要从热点体育锻炼内容做起,如“达标”“中考”和“330工程”等,这些学校和学生关注的热点是“班级体育活动”的新动力源:

(1)结合达标锻炼,开展课外达标锻炼与竞赛热潮

随着国家的强力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热潮可望到来,这为“班级体育锻炼”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必要性,要有意识地借力达标锻炼工作,迅速充实和丰富“课活”内容与形式,促进“课活”的发展.

(2)抓住中考锻炼,开展体育中考成绩创优活动

中考体育一直是初中体育锻炼的第一大动力,但是,现在大多数学校是在体育课中进行着“应试性”的中考体育锻炼,这种锻炼既不科学,也严重干扰正常体育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将中考锻炼植入“班级体育锻炼”,“课活”和“中考”中,并相互借力,共同发展.

(3)探索课外体育作业方式,促锻炼小组自主锻炼

“课活”不活往往是因为内容不在,因此,学校可考虑通过推进“体育课外作业”,结合“三精准”的工作,让每个班、每个人都有锻炼目标、锻炼内容、锻炼目标达成时间表等,以此将“课活”变成学生们“我要练”的时间和场所[8].

(4)借助“330”工程,全力恢复“课活”的制度

随着国家对学校课后活动(下午3点半~5点半)更加具体的要求,“330工程”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也将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契机和发力点,“330工程”中,体育的作用自不待言,而让学生参加运动社团并不现实,此时“课活”的机会就会出现,必须及早谋划,不可错失良机.

(5)借助社会力量,优化第三方服务的内容与质量

调动社会资源为教育事业服务的“第三方的教育服务”是未来的教育趋势,现在许多地区(例如北京)的“第三方体育服务”已经开展数年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它可为未来的“课活”增加动力、增添资源,应加以总结,促进其健康发展.

5结语

“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业已成为中国当下的国策之一,也成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既定目标,学校教育界和学校体育界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努力完成使命.但是,此项工作却异常艰巨,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基于一种精心的谋划和一个缜密的计划,必须有一系列踏实细致的实施方案才可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663655.htm,2007,5.

[2] 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10/29/content_2252887.htm,2012,10.

[3] 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2016,4.

[4] 吴键.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要害问题:"配足配齐"与"开足开齐"[J].体育教学,2010(2):4-7.

[5] 史晓萌,左崇文.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的开展现状[J].体育时空,2017(13):54.

[6] ,国务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3/21/content_52761 91.htm#1,2018.3.

[7]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1.

[8] 毛振明,杨多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一)——目标: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

规划纲要论文范文结:

关于规划纲要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规划纲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规划论文

2、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3、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4、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5、城市规划杂志社

6、大学生涯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