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日本那霸赛龙舟的文化复兴和社会展演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赛龙舟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赛龙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日本那霸赛龙舟的文化复兴和社会展演

摘 要:

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运用体育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那霸赛龙舟复兴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行考察分析,进而探讨那霸赛龙舟保存琉球民族历史记忆、传递文化基因的重要价值,以及有效实现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和再生产的“社会展演”形式.研究认为:(1)那霸赛龙舟中的身体表述和展演传承琉球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记忆,在纷繁多变的社会情境中将族群文化之根源转化为形塑身份认同的文化资源,以抵抗日本侵略统治后对历史书写的篡改、隐瞒.(2)赛龙舟的当代复兴展现出那霸民众面对现实,在复杂的政治结构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建立文化适应机制和强化社会团结的实践精神.

关键词:那霸;民族传统体育;赛龙舟;文化复兴;社会展演;文化权利

人类学对历史的研究注重赋予历史以现在时与进行时的多样时态,从现在的背景中回溯历史,通过田野中的具体情境、具体人群的口述、仪式等非物质叙事载体,可以更加细微地考察文化-政治-经济在过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是人类学理解与诠释历史真实性问题的特殊方式\[1\].相对于文献记载更容易受到意识形态的管控,身体如何作为一个储存族群记忆、情感、价值的信息载体,保存历史真实,保留民间(底层)话语权,值得人类学,特别是以人类身体运动形式研究为学科支柱的体育人类学去关注、探究 [2].

历史人类学借助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重视本地民众对过去的描述和认识,并将这些口述历史与当地人的行为实践,以及社会关系、历史背景等联系起来,从而为日益受到重视的地方性记忆的再阐释提供新的重要史料.通过关注日常生活层面,从民众的基本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实践中找到历史发展更深刻的原因\[3\].

本文通过历史人类学的视角,运用体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寻在冲绳这一备受争议和关注的问题地区,本地民众通过复兴赛龙舟及其仪式活动,如何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中维持身份认同?如何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美统治与自立自强的矛盾与张力中,寻求平衡,发挥主体能动性?进而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实现与现代生活的对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新的品质和意义,进行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和再生产.

1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参考文献主要来源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冲绳县立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收藏,以及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CiNii(学术信息检索)的电子文献.两次实地调查的时间分别是2011年12月和2015年5月.第一次实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实地环境观察与测量、非结构式访谈等,第二次实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

2琉球民族生存发展史中的赛龙舟

2.1中琉友好交往的见证:那霸赛龙舟的缘起

琉球本是西太平洋上一独立王国,于1879年被日本强行吞灭之前,中国与琉球之间始终保持着宗藩关系.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即向四邻谕告,改新朝之号曰明.琉球远处东海之外,故迟至洪武二年(1372)遣使杨载出海,谕告琉球王国.当时,琉球有三王据立,纷纷表示乐于归顺,频频遣使朝贡,帝赐中山、南山二王镀金银印.此后,琉球国按时来朝,成为藩属,并请天朝遣使来册封,以增加认受性.对于前来朝贡的藩属,赏赐倍于贡物,甚至多达十倍,以显示天朝大国的怀远施仁,更免征往来货物税收.因此各藩皆乐于来朝,既可蒙受天朝庇护,又可以从封贡贸易中获取巨利.明、清两朝历代皇帝对琉球国是特别眷顾,如明洪武为助琉球摆脱贫困,诏令闽三十六姓二百多人口移民琉球,教以造船、航海之术,使其较短时间内跃升为海商小王国,经济文化获得极大发展\[4\] 5153.赛龙舟活动就是在中琉两国之间仁义交往的过程中传入兴起的.据《使琉球录》等有关史书记载,明永乐二年,明派册封使时中前往琉球,册封中山王武宁、南山王汪应祖\[5\].至1392年起,中山王、南山王就开始派遣官生入明留学,南山王汪应祖本人也曾在年轻时前往南京留学.赛龙舟起源说之一:公元1400年左右,汪应祖按照中国福建一带的龙舟赛,仿制了大型龙船,于农历5月初率领官吏举行祭拜仪式,并在丰见城护城河(现名漫湖)上划行,并由此传播至民间\[6\] 32.

在1730年编写的《琉球国旧记》中也详细记载了尚敬王(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三代国王,1712年至1751年在位)时期那霸的赛龙舟活动\[7\] 59.尚敬王在位期间,积极协助册封使徐葆光,并令紫金大夫、大学者程顺等,踏查山川地貌、问询民间舟师,反复审定,绘出的《琉球三十六岛图》前所未有地详细描绘出琉球国的属岛和国界及山川地理,成为界定钓鱼岛争端中最具国际法律价值的史料之一\[5\] 20.

琉球古国存世四百余年,在中国的“华夷分治”体制下,天朝除了册封之外,不会掠夺土地资源,不干涉属国内政,并以儒学教化,怀柔通好,以德服“夷”的邦交中,安享了约二百年的黄金时期(约1400年至1609年).赛龙舟被琉球人民看作天朝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入吸收,显现出中琉两国五百多年的和睦善邻关系,其礼仪仁道之精神,可谓高于当世,是值得称赞的人类国交之历史篇章.

2.2日本吞灭琉球国的实证:那霸赛龙舟的消亡沉浮

至明朝册封琉球,确立藩属国地位的200多年来,日本一直对其虎视眈眈.明万历年间开始,时有挑衅侵略之举动.19世纪后期,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进,日本国力明显增强.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强权将末代琉球国王尚泰圈禁于,改琉球为“冲绳县”,历史上称为“废藩立县”的事件标志着琉球国的消亡.随之,延续了数百年的赛龙舟活动就此中断.

半个多世纪以后,现为冲绳县首府,曾经的琉球王国首都那霸市成立五十周年(1960年)的纪念活动中,赛龙舟以展演的形式得以重现.在保存多元民族文化的观念指引下,那霸赛龙舟的技能及相关仪式、歌曲等首次得到重视\[8\] 5.

2.3那霸赛龙舟的重现与琉球民族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美双方进行了激烈残酷的冲绳战役,带给冲绳人民巨大的伤痛.二战结束后,冲绳由美国实际控制至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5月15日,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将琉球的施政权交与日本,更连同中国的钓鱼岛列屿也私下交付了日本.琉球在二战后由美国管治27年后,重回日本版图.日本在和冲绳两地举行移交和回归仪式,逾万名冲绳民众在市中心举行大会.1975年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开幕,皇太子夫妇前往参加,在那霸市姬百合塔前被投掷,未有受伤\[4\] 482.

在首届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琉球的各项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光芒,参与人数众多的赛龙舟以磅礴的气势吸引了最多关注.吉滨照训先生在回忆录中这样说道:琉球民族历经苦难百余年,通过国际海洋博览会的舞台,以赛龙舟为载体,向世界人民传达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同时也为新生代的琉球少年提供了民族认同的机会\[8\] 18.

3龙舟的复活: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

3.1复国梦碎,身份缥缈

二战结束后,占领冲绳的美国曾计划琉球群岛脱离日本助其独立.因此较长一段时间在琉球施行“去日本化”.然而,进入冷战时期以后,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势力进入太平洋,即改变了对琉球的宽松政策,逐步强化军事占领并准备移交给日本.1970年美日签订《冲绳返还协定》,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施政权转交给日本\[4\] 438.琉球人连夜集会,聚哭于闹市,然而毫无结果.当时,绝大多数人声称自己是琉球人,不认为自己是日本人\[9\].琉球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在强权面前支离破碎.

3.2精英阶层觉醒,启动文化自觉

1972年6月,那霸市热心龙舟复活的相关人士首次召开了协商会议,并成立了“赛龙舟保存会”.赛龙舟的复活,首要任务是要筹集制造三艘龙船的经费.外间政恒会长、吉滨照训先生等人多次前往,希望得到资金支持.经过再三协商和请求,日本船舶振兴会的笠川良一会长终于同意出资3 000万元(约人民币200万元)的建造费.随后,向运输省(相当于我国交通部)申请的补助金2 960万得到批复,此外还得到那霸市的一些热心人士的捐助.经过两年时间,终于建造完成三艘龙舟.龙舟建造完成后,赛龙舟保存会也得到了运输省的认可,于昭和五十年七月二十日(1975年)正式更名为“社团法人那霸赛龙舟振兴会”.

在此期间,龙舟保存会原本三十多人的理事相继退出,减少到十八人.可见龙舟复兴不是件容易的事.吉滨照训先生这样说道:“越是困难重重,但我坚信,再多困难也不能阻挡我们复兴赛龙舟的决心和热情.……这三艘龙船如此来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保存,过快过早就产生破损,那就太对不起为龙舟复兴付出心血的人们了.而且再次建造可能就更难了.由此,我就提出要建龙舟会馆的想法.既作为存放龙舟的场所,也可以作为赛龙舟的活动据点.”\[8\] 38

龙舟振兴会前往那霸市政府、观光旅游协会、经济团体等多个部门组织,进行沟通协商,但都因经费困难无法提供帮助.此时,吉滨照训先生向市政府提出,“如果你们可以提供土地使用权,修建会馆的经费我自己来解决”.于是,市长赞同了该提案,约定由政府提供修建龙舟会馆的土地.随后,吉滨照训先生变卖家产,筹集到约壹亿日元(约900万人民币)投入到龙舟会馆的修建工程中.作为那霸赛龙舟复兴的传奇人物,吉滨照训先生的事迹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林泉忠教授于2007年在冲绳社会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40%左右认为自己是“冲绳人”,25%左右认同自己是“日本人”,30%左右则认为自己“既是冲绳人也是日本人”.影响这种不稳定身份认同的因素众多,既有历史认识问题,也有经济因素\[10\].进入21世纪以后,“琉球自治、自立”、“冲绳的主体性”等诉求几度成为热点,琉球人民在日益同化于日本、融入全球化特别是区域一体化、寻求全方位的自立自强和特色发展,这三种力量之中寻求着张力的平衡\[11\].

而赛龙舟作为琉球时期最重要的祭祀及庆典活动,是能够赋予冲绳人民进行身份建构的结构性要素.那霸龙舟在语言、服饰、龙船、仪式程序、祭拜对象等方面,特别强调了古往今来与中国的血脉渊源,与日本本土的赛龙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首先从语言词汇的使用来看,日语中的“爬竜船”、“ハーリー”、“ドラゴンボート”三个词汇都是指赛龙舟.前两个词汇是冲绳地区龙舟的专用词,其中“爬竜船”与中国西南、华南一带广泛使用的“扒龙船”一词完全相同,读音也是采用的音译读法,冲绳各地的龙舟组织也是使用汉字“龍船”二字,例如“那覇爬龍船振興会”、“豊見城龍船協会”等.“ハーリー”一词在日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冲绳县赛龙舟及其祭祀活动”.而“ドラゴンボート”是英语“Dragon Boat”的音译词,特指采用现代竞技赛制的龙舟,有时也称为“ドラゴンボート競技”.其次从使用的龙船来看,那霸传统龙舟赛使用的都是特意从中国福建的大型龙船,与趋向西方赛艇的现代竞技龙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第三,从祭祀仪式来看,那霸龙舟祭拜仪式的信仰体系与中国顺天应人的传统思想比较接近.据实地考察,那霸市内至圣庙内天妃宫,供奉孔子、关公和妈祖的神像雕塑,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而日本本土龙舟赛大都与神教信仰相关,如大阪举行的2017年国际龙舟选拔赛,全名为“天神祭奉納2017日本国際ドラゴンボート選手権大会”,这是以大阪知名的天神祭命名的赛事,而天神祭是日本神教三大祭日之一.

以上几点那霸龙舟独特的文化表征大都源于本地文化名人宜保喜久先生对龙舟历史的考证.宜保先生曾先后任职于琉球报社和市政府企划部,退休后正值龙舟复兴事业的初始阶段,他走访那霸各地探寻遗迹,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及相关记载,完成了对那霸龙舟历史及文化的文本化编撰\[12\].

通过“扒龙船”一词为代表的文化符号使共同体凝聚为“我们”,形塑并区分“他者”.使用特定的文化标志来保护自我传承,可谓是琉球民族在当前复杂局势下,生存发展的一种文化策略.战争及多场政治风暴也未能摧垮琉球人寻求独立自主的精神,作为一个在大国夹缝之中求生存的弱小民族,军事上缺乏优势,不能选择战争作为民族抗争的有效方式.采用争取自我表达的话语权、弘扬传统的文化权,是比战争更加温和的抗争方式.用传递文化基因的方式来保存族群,避免被同化消亡的命运\[13\].以吉滨照训会长、宜保喜久先生为代表的那霸本土社会精英,心怀保存民族的文化自觉,期待以复兴赛龙舟来联结过去,找到族群自身存在的历史依据.

那霸龙舟在历史洪流和社会变革中几起几落.在对那霸龙舟的发展与变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其历史发展阶段及特征(见表1).

4文化遗产的社会展演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通过展览及演出的形式向公众传播.从展演的形式来看,一种是表演者位于“舞台”,引导台下的参观者进行猎奇观赏,即马康纳所谓的“舞台展演”\[14\].“观赏者”与“表演者”之间的身份界定变得模糊,甚至重合.展演现场的人群形成了与遗产本身同样凸显的景观,生活现场成为舞台本身.展演空间从中心向边缘的延伸,使遗产持有群体在“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身份中,以遗产文化为实现公共性的符号载体,借助其符号的媒介功能实现公共参与群体沟通\[15\].

4.1舞台展演:强化历史记忆,留住文化本真

位于冲绳县南部的丰见城遗址公园被喻为那霸龙舟的原点,因为这里曾是琉球南山王汪应祖举行龙舟仪式的地方.据《琉球国由来记》及琉球王府正史《球阳》记载,汪应祖根据在中国南京留学时见过的祈雨、祭拜龙神等仪式,在龙舟赛之前率领众人在丰见城御所祭拜祖先、龙神、海神,求丰收保平安.由于战争原因,龙舟祭祀活动中断了近百年,那霸龙舟赛复活之后,于2003年,“赛龙舟由来祭”(ハーリー由来祭り)再次在丰见城御进行.

丰见城龙舟协会的事务局长赤嶺秀义这样说道:“近年来,提及赛龙舟,人们的关注点大都集中在龙舟竞速.举办龙舟由来祭就是想让年轻一代不忘赛龙舟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记住我们琉球人的文化根基”\[16\].仪式第一项即敬献神酒拜海神拜祖先,第二项即那霸龙舟协会献唱龙舟之歌,第三项是琉球古武道演武,最后所有到场嘉宾将祭拜神酒及贡品洒向天空,共唱祈福之歌.仪式遵循古老庄严的旧制,重现琉球历史记忆场景.

20世纪80年始,冲绳地区工会及知识界率先提出自治县或自治州的构想,进入90年代后,更是出现了官民共同推动的自立运动,谋求“冲绳自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17\].因此,代表琉球历史文化的龙舟祭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龙舟协会的推动下,地方行业组织、市政官员等各界人士都前往参加龙舟祭,以期扩大其影响力.

祭祀龙舟表演赛(御願バーリー)和传统竞速赛(本バーリー)是那霸龙舟赛会的压轴大戏.正式开赛之前,传统龙舟赛的三支代表队要前往市内各处进行祭拜和祈福仪式,敲钟、献唱古老的龙舟之歌、渔师演武表演,从那霸大道巡游到新港码头下水;之后祭师引领所有龙舟队员在海边进行祭拜仪式,请龙、祭神祭祖、献贡品,全体人员面向丰见城御所鞠躬遥拜.久米、那霸、泊村三艘龙舟代表队的队员服装各不相同,久米队身着印有“中国”字样的衣服、那霸队身着绿色印有“大和”字样的衣服、泊村队身着黑色印有“琉球”字样的衣服.三支队伍的队名向人们展示了冲绳的过去和现在.据《中山世鉴》记载,久米村聚居着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等地移民到达冲绳的闽三十六姓后裔,故龙舟队名为“中国”,含有纪念故土先人的意义.

传统赛龙舟的活动过程充满了仪式感,祭拜祈福仪式表达了对自然、对祖先的崇拜,强调了琉球曾经作为独立王国的历史记忆;龙舟队巡游展示传统龙舟、服饰上的精美工艺,强调了不同于日本本土的琉球民族特定的审美观念;而龙舟竞速展现出划手们勇武、强壮、团结,强调了琉球人优良的精神品质.通过这些纪念仪式和体化实践得以保持和延续,是族群共同体形成集体记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正如同保罗·康纳顿所说:“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是有关过去的意象和记忆知识的至关重要的传授行为”\[18\].那霸赛龙舟的复兴,将琉球传统在身体中习得、实践和传承,铭刻着琉球曾经作为独立王国时族群的集体记忆.龙舟赛及祭拜仪式中的身体实践,将琉球历史铭刻在身体活动中,用身体动作表述的方式,反复重演族群的古老故事,产生了强化社会记忆的重要作用.通过身体表述和展演传承共同体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记忆,在纷繁多变的社会情境中将族群文化之根源转化为形塑身份认同的文化资源.

4.2社会展演:传统文化资源的生产、消费和文化策略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一种边缘性,作为少数群体的边缘层会不断地从自己的角度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认同和地方性.这一地方性即是族群认同,它时常与文化的再生产紧密联系.

(1)重构赛龙舟的节日文化符号体系.在地方性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特殊的文化符号就是该地方社会文化本质的外在表现,地方传统文化需借助这一外在形式即符号才能得以传播和延续.以文化符号为载体保存的“文化记忆”作为当代文化资源,具有公众性和建构性.人们会从现实情境的具体需要出发,对符号象征背后的文化记忆进行挪用或改造,以形成新的意义表述,建立或调整认同边界\[19\].那霸赛龙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结合海神祭,形成一整套现代节日文化的符号体系,既是展现琉球民族传统生活样式的窗口,同时也是一种用身体活动书写的文化文本,得到当代冲绳民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那霸传统赛龙舟活动中,仪式的整套程序是典型的将对象世界意义化的符号体系,是人们利用现实物或替代物作为媒介,进行与上天、神灵、祖先的沟通,建立起一个深具象征意义的符号网络,使现实物自然而然地具有指代性.通过赛龙舟的祭拜仪式,完成人与天神祖先的沟通,将现实中的心愿诉求告知,以求得到庇护和保佑.随后的龙舟竞渡既有将人间心愿送达上天神灵之意,也有向神灵献礼娱神之意\[20\].可以说,作为海洋民族的琉球人,将对海神及祖先的信仰及情感,寄寓龙舟这一具体的事物之中,使赛龙舟成为传递海洋民族特有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符号载体.

然而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科学进步对自然的祛魅,仪式性赛龙舟蕴含的神灵崇拜作为一种古老的历史文明形态,其存在的价值意义需要按照现代的认知和需要来重新诠释,对传统文化进行资源性转化及创新发展.那霸赛龙舟至上世纪70年代复兴以来,形式和内容不断调整和充实,实现了从舞台展演到社会展演的场域跃进.

在以旅游服务为支柱产业的岛屿,及配合政府“观光立县”的发展策略,那霸市政府与龙舟协会商谈之后,将赛龙舟从农历5月端午节移至新历5月初(此时是被喻为黄金周的全国假期),赛会时间增至3天,意在吸引更多的观光游客到访.这是那霸赛龙舟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之时间符号系统的调整.

在项目设置上,新增中学生龙舟赛、一般团体龙舟赛.第42届(2016年)那霸赛龙舟,市内全部17所中学的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赛会第三天上午举行一般团体龙舟赛,参赛队逐年增多.由公司企业、社区、民间爱好者自发成立的龙舟俱乐部,定期开展训练及小型竞赛活动,成为那霸龙舟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据《琉球日报》的报道:2015年第41届那霸赛龙舟,参加一般竞赛的队伍到达84支,2016年又增至87支.

传统祭祀赛龙舟仅限久米、那霸、泊村三支队伍,而如今增加中学生和一般团体赛后,参赛队伍多达上百.由过去封闭型的“血缘共同体参与模式”,逐渐走向开放型的“业缘共同体参与模式”.为适应现代生活,那霸赛龙舟扩充了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之文化空间符号系统.

赛会期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美食大会、海上烟花会等吸引八方来客.随着产业化进程,符合现代人审美、娱乐需求的游乐元素不断增强,赛龙舟从超越日常的神圣空间进入回归日常的世俗生活之中,以重建游乐符号系统实现契合当代生活的功能转换.

在重建龙舟节日文化符号体系中,政府、媒体、文化产业都发挥出重要力量.“初夏最具魅力的风情诗”、“世界第一的海洋节日”、“古老琉球最大的文化节日”,媒体的推动将那霸赛龙舟打造成为冲绳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也形塑着外界对该地区的文化想象,文化魅力加固自然风景吸引力,使冲绳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观光目的地.

用舞台展演的形式强化仪式符号系统(祭拜、巡游)、物质文化符号系统(传统龙舟制作、服饰等)、乐舞符号系统(龙舟歌、渔师演武);用社会展演的形式进行了赛龙舟的时间符号系统的调整、文化空间符号系统的扩充、游乐符号系统的突显.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节日文化符号体系重建,那霸赛龙舟集保存传统文化根基(起源由来),满足现代人休闲娱乐需求,体现产业化发展的商业价值为一体,显示出传统文化资源在全球化与地方性、生产与消费、文化真实与文化创造的多重维度之中的生存途径及策略.

(2)文化遗产的“传”与“承”.那霸赛龙舟在复兴过程,通过节日文化符号体系的重建,在原有的神灵祖先崇拜仪式基础上融合现代人乐于接受的嘉年华狂欢仪式,使大多数本地民众从观看者成为参与者,琉球传统文化习俗得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符号经过重建,有效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仪式性与竞技性、娱乐性的衔接、转换、融合.

众多学者都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根本的在于保护传承人,而传承人一定要包含“传者”和“承者”两种身份.仅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寄托于为数甚少的传承人身上是难以实现目标的,而更广泛的持有者群体作为“承者”才是传承活动是否持续、有效地开展的关键因素.

传统祭祀赛龙舟强调伦理性和血缘性,因此参与门槛较高,而现代竞技龙舟强调的是彰显个性及娱乐性,是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更乐于接受的龙舟参与形式.传统龙舟的制作、维修、保存都不是容易的事.那霸仪式性赛龙舟使用的是天然木材精心雕琢而成有大型龙船,船头船尾有精美的龙头龙尾装饰,船身长度尾14.55米,重量达到2.5吨,可乘坐42人.要想再增加这样大型龙船的数量,难度可想而知.基于这样的现实难题,中学生赛和一般团体赛采用的现代竞技龙舟赛制,使用乘坐22人的标准艇,跟传统龙舟相比,体积更小,造价较低,便于保存和日常训练.

缺乏青年继承者是各民族都面临的传统文化生存与发展难题.那霸中学生龙舟赛和一般竞赛采用现代竞技龙舟赛制,为传统文化持有群体受到历史启示后萌发参与吁求提供了现实途径,青年一代领受启示并自愿成为文化遗产继承者.我们从那霸中学稻福正彦总教练的访谈中得知,自从那霸中学生龙舟赛举办以来,龙舟已成为那霸中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日常训练可在游泳池、健身房等运动场所进行.每天一小时的训练,新队员都是在经历肌肉酸痛、筋疲力尽的长期训练中成长起来的.龙舟赛已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每年比赛刚好是在中考前进行,这对于初三队员们来说是考试前一项特别的活动,三年的努力都要在这一刻一决胜负.

在实地调查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泊村、那霸、久米三支传统龙舟队正逐渐形成阶梯式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乡镇社区为单位的龙舟队,德高望重的长者为首,长者担任祭祀、巡游领头人等工作.而新队员则大多来自本村本社区参加过中学生赛或一般竞赛的优秀队员.如有机会进入仪式性赛龙舟的队伍,无论是成为划手还是鼓手,大型龙船上每一个位置都是那霸青年心中至高无尚的荣耀.(根据那霸赛龙舟实行委员会上原俊男先生的访谈资料整理)进阶式的人才选拔机制,使青年们在追求中获得意义,自愿成为传统文化中仪式象征的载体.涂尔干认为:“一个社会如何要想保持它的聚合度,就需要创造一个理想神圣的境界,这种创造必然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周期性的生产和再生产.神圣的东西成为价值源和价值中心,可以将人们很好地凝聚起来,并将它们从平常生活的世俗中解放出来,提升到道德的、超越界的高度,使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并赋予了意义\[21\].那霸赛龙舟的现代传承机制,正在试图打通世俗连接神圣的通道,启示人们通过自身的修行(身体训练),到达神圣的彼岸.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体,以人为主体,以人为载体,以人为活体.其中的“非物质”包着一种“流动的”、“活态的”要素,其传承必需通过对传统的一种“习得”,这也是特定共同体成员“成为其所是”的社会化建构与认同过程\[22\].对参加中学生龙舟赛的青年一代而言,划龙舟不仅是一项“习得”的技艺,还通过自己的身体转化为民族文化符号来实现身份感的认同及获得一种归属感.虽然学生时代参与龙舟使用的小型船,但参赛队大多身着琉球传统服饰,与琉球传统相关的装扮、歌舞、道具在竞赛及展演活动中反复强化.怀着进阶仪式龙舟队伍的向往,琉球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一个个鲜活的身体中得以传递.

综上所述,那霸赛龙舟实现了从舞台展演向社会展演的跃升,最终形成不同人群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社会展演”的模式(见图1),促使文化遗产从弥留符号变成公共符号,焕发新生.

图1那霸龙舟的社会展演模式

5结束语

自17世纪前期“萨摩入侵”开始,日本大肆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毁坏中国与琉球500年往来的文书、文物、宝印以及琉球国档案.甚至不惜伪造许多资料来证明“琉球自古为日本属国”,妄图淡化、割断与中国的联系\[4\] 101.历史文献的书写容易受到权力分配下对历史记录的控制、构建、破坏,抑或是忽视、遗忘.在所有族群及其文化中,人的身体都是一种极为便利的象征符号,因为身体不仅是主、客观经验的连接点,同时既属于个体也属于社会\[23\].那霸龙舟即是一种承载了历史真实的仪式性身体活动,它保存了琉球人民的历史记忆,通过仪式活动中的身体技艺将民族的文化基因世代传递.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强行篡改历史、谎称冲绳地区自古就是日本领土的说法.

在历史曲折、命运多舛的琉球群岛上,赛龙舟的当代复兴展现出那霸民众面对现实,在复杂的政治结构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建立文化适应机制和强化社会团结的实践精神.那霸赛龙舟通过社会展演,不仅唤起了都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全新认识,更重要的是琉球传统文化的持有者,在“他者”所呈现的镜像中获得对自己身份和尊严的认可和肯定.赛龙舟所蕴含的意义体系和象征符号,提高了持有群体对生活世界的界定和理解,建构了族群成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于族群内部而言,它是一种调整手段,个体由此而获得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认知,社会生活的秩序也因此得以重新整合;对于族群外部而言,它是琉球人民争取独立、不屈抗争、获得文化权利的方式,群体由此获得被外界认可、肯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彭兆荣.郑向春.人类学视域下的历史时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995.

\[2\] 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M\].蓝达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3\] 迈克尔·赫茨菲尔德.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M\].刘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8487.

\[4\] 黄天.琉球冲绳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邊土名朝有.明代冊封体制と朝貢貿易の研究\[M\].沖縄:琉球新報社,2008:1516.

\[6\] 秋山一,白鳥芳郎.沖縄船漕ぎ祭祀の民族学的研究\[M\].東京:勉誠社,1995.

\[7\] 畠山 篤.沖縄の祭祀伝承の研究——儀礼·神歌·語り\[M\].東京:瑞木書房,2006:192.

\[8\] 吉濱照訓氏を語る\[R\].日本財団図書館,2004.

\[9\] 小熊英二.「日本人」の境界——沖縄·アイヌ·台湾·朝鮮:植民地支配から復帰まで\[M\].:新矅社,1998:485486.

\[10\] 林泉忠.从“边陲”看“中心”的傲慢——冲绳与日美的无奈关系\[J\].南风窗,2013(5):2836.

\[11\] 修斌.常飞.琉球复国运动的历史回顾\[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26.

\[12\] 宜保喜久.豊見城祭りとハーリー\[R\].豊見城市立図書館,1999.

\[13\] William Logan.Closing Pandora’s Box:Human Rights Conundrums i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M].Helaine Silverman,D.Fairchild Ruggles.Cultural Heritage and Human Rights.New York:Springer,2007:33.

\[14\] Dean MacCannell.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张晓萍,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5.

\[15\] 张猷猷.克里奥化宗教、社会展演与生计—以圣马丁和圣玛丽特为个案\[J\].世界民族,2012(6):4048.

\[16\] 沖縄観光情報.ハーリー原点「ハーリ由来まつり」\[EB/OL\].[20140503].http://okinawaclip.com/ja/detail/329.

\[17\] 宮平真弥.琉球独立への本標——この111冊に見る日本の非道\[M\].:一葉社,2016:5.

\[18\] 保罗·康纳顿.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

\[19\]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45.

\[20\] 帰依龍照.琉球·沖縄儀式·法要事典\[M\].沖縄:琉球新報社,2013:115116.

\[21\]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的基本形式\[M\].渠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2109.

\[22\] 向云驹.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三\[J\].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372.

\[23\] 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何其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6.

赛龙舟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赛龙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赛龙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美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