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小议儿童歌唱训练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小议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小议儿童歌唱训练

陈 希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都说小学高年级是进行童声训练的黄金阶段,笔者翻阅了大量书籍、论文,发现原因有二,其一,小学阶段开始,儿童身体逐渐发育.歌唱器官在小学五、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发育高峰,此阶段孩子的肺活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在自然音区的基础上逐渐向高低音区发展,音色的可塑性大大增强.其二,经过了小学中低年级音乐发展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高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积累了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歌曲,音乐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这些都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好地接受歌唱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声乐;发声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87-02

童声歌唱发声训练是指按照儿童声乐艺术的要求,协调和运用发声器官,使之发出符合声乐艺术要求的优美童声.每个儿童都有建立在日常说话或语言交流基础上的发声方法,只是这种自然状态下的发声和儿童声乐艺术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差距体现在声音的各个方面,如声音的纯美、音量的幅度、声音的灵活、声音的穿透力等等.在歌唱状态下,人的发声器官就像是一件精巧的乐器,正如法国诗人舒尔巴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造的第一个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的过程,就是把人的发声器官塑造成一件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并艺术地演奏这件乐器的过程.

对于每个儿童来说,在自然的发声状态下,其相关的肌肉运动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要把这么多年形成的、已经成为下意识动作的发声状态,调整成儿童声乐艺术要求的歌唱状态,不付出一番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那么,要从哪些方面付出努力,怎样付出努力这是一个问题.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声乐专著,由元代燕南芝庵所撰写的《唱论》中提到:“爱者有一口气”.呼吸是歌唱训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良好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嗓音、身体虽然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但声带仍然很柔嫩,唱起歌来仍然会感到气力不足,当气息不够用的时候,会出现过度用嗓、塌胸、憋气、端肩的方式来延长自己的声音,所以正确的呼吸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声乐界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方法呼吸量最大,控制气息的部位也很深,在声乐艺术中被广泛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状态吸气,用小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发声,这样的动作状态所产生的力量是稳健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和流动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言的“丹田之气”.在具体讲授吸气时,要多用启发性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夸张的示范动作,“冬爷爷走了,春姑娘带着沁人心脾的百花来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闻起了花香,这种自然的状态和感觉体验到了歌唱时的深吸气.在讲授呼气时,让学生体验吹肥皂泡的感觉、遇到不顺心的事,长叹一口气.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呼与吸的运动状态,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夸张呼吸的动作,让儿童看到呼吸的慢镜头:鼻孔、嘴巴打开-喉咙打开-胸部打开-腰带的四周打开,要让儿童知道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歌唱中的呼吸不仅有力而且还要有支持,并告诉儿童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能量,这样儿童会非常有兴趣地模仿体会.如此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沈湘教授所说:“好的唱法的动力都来源于深呼吸,任何好的唱法、自然的科学的艺术的唱法,有训练的唱法等等,都要有呼吸的支持,有上下贯通的功夫.”[1]

训练中声区是开始

儿童的中声区也叫自然声区,是儿童最自然、轻松、音质纯、音色美的声区.对于歌唱而言,中声区是歌唱训练的主要声区,从中声区练起,是遵循由浅入深的法则,其符合歌唱训练的客观规律,因此是学界公认的唱歌训练法则.中音区是连接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桥梁,只有拥有良好的中音区发声状态,才可以向高低声区进行扩展.在儿童嗓音技术训练中,我们应该严格地将练习音域控制在学生的歌唱能力范围之内(c到小字二组的e),适当地超出一两个音是可以的(c到小字二组的f),但过高或低于儿童能力的音一定要少练或尽量不要碰,以减轻声带的生理负担.

轻声歌唱要牢记

在上歌唱课时,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学生追求声音音量,音量越大觉得自己唱得越好,音越高,越扯着脖子喊,声音当然粗糙、沉闷,不好听,且往往达不到音高.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研究者哈蒂曾郑重地说过:“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好的音质就会消失.这种喊叫式的胸声歌唱,是不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的.所以提倡以弱声歌唱为基础,中等音量为标准.”唱法中的弱声是指音量上相对弱些,但不虚弱、懈怠,整个声音虽不响却是相当的积极放松,在弱中感受声音的松弛、流畅、自然、灵活.弱声训练,是养成良好自然的歌唱习惯,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的有效途径.

声乐语言,即声乐作品的歌词,它是声乐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正是因为歌词的存在,使声乐艺术具备了明确的语义性,从而使声乐艺术的音乐形象更为鲜明.同时,带有文学色彩的歌词与音乐、人声相结合,具备了拨动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声乐语言的表现规律,语言是影响声乐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重视声乐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声乐艺术的本质,更加完善地演绎作品.

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这里的“字清”不仅指语言清晰,更重要的是把正确的吐字咬字与歌唱发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追求“字正腔圆”的目标.

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因为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训练之初,应该培养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不要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要对其进行启发引导.所以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和正确的示范指导是关键.教师一字一音地范读,学生一字一音地跟读,在练习的时候注意正确的口型应该是垂直的长圆形,使得声音圆而不散,而不是嘴角向两边扯成扁圆形,在这种口型下,再有感情地慢速分字练习,使字头、字腹、字尾都咬准、咬到位,感受不同的字不同的口腔状态.练习咬字实际上是练习口腔的形态变化,口腔的开合大小,圆扁宽窄,练舌头前后上下,伸缩平卷等,既要使它们敏捷灵活,运动自如,又要使它们快慢有节,控制得法.[2]

声乐表现是追求

对于声乐演唱来说,发声技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艺术歌唱的物质基础.但是歌唱技巧最终是为声乐表现服务的.重视声乐表现规律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声乐作品,从而合理运用歌唱技巧,充分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

即感受、理解、表现为一体的歌唱,能使人获得美的愉悦、心灵的净化,声乐教育通过歌唱培养“美好、健康的心灵”,做到真正的“乐由心生”.儿童声乐理念最大特点就是在快乐中感受音乐,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起他们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声乐是表演艺术,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出来,单一的美是不够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突出孩子特点的歌曲作品,在日常训练中,留意反映孩子生活的好作品;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挖掘作品的内涵:从歌词入手,逐句、逐行、逐段地进行分析,概括出歌曲主要表达的主题,较为全面、深入地挖掘歌曲的思想内容以及背后的故事,对作曲家、词作家的生平、人生经历以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做进一步的了解剖析,从而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及艺术形象,提高学生歌唱时的艺术表现力,让他们做到真正声情并茂地演唱.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媛著.沈湘声乐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余笃刚著.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小议论文范文结:

适合小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小议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