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特征分析与自信心有效培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儿童心理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特征分析与自信心有效培养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要从幼儿园教育平稳过渡到小学教育.面临这么一个重大的转折,如果家长和老师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儿童以后的发展.

数十年来,国内外包括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各项研究成果都告诉我们,儿童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轨迹具备非常紧密的联系.一个自信心强的学前儿童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会更擅长与身边人交流沟通.他更善于表现自己,在群体中也更受欢迎,并脱颖而出.因此,本研究着重探索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并讨论自信心培养的可行方法和策略.这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期儿童心理特征

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需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优化协调学前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儿童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跨越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他们既保留了幼年期的主要心理和生理特征,又粗略地形成小学学龄期的某些特点.孩子们需要顺利跨过这一成长中的重大转折.站在儿童的角度换位思考,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阶段,其生活和学习制度有很大的不同,相关的教育形式也具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要注意到这种规律,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前儿童在生理与心理发育方面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从儿童身心的自然规律出发来思考问题,否则会形成过渡阶段产生的所谓“心理坡度”窘境.如果心理坡度越大,越多儿童会出现若干不适应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首要教育任务是要处理好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若干质变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相关课程中,需要加入学前儿童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包括其社会适应性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再做急于求成的事情.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坚守“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理念,为他们预留充裕的成长时间,让他们从幼儿园生活自然过渡到小学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放慢我们的脚步,摒弃填鸭式的知识技能灌输,而更着重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并给其纠错的机会.这样才会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并慢慢摆脱对老师和家长的情感依赖.

二、自信心培养的有效措施

更精准、更科学地认识到适龄儿童的成长轨迹,这不单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心愿.在儿童学习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过于功利、并没有根据客观生长规律来规划其成长步伐.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当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转化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一阶段,由于家长对儿童的智力知识掌握期望过高,他们会对抢学位、择学校产生疯狂的热情.而许多儿童由于不能承受家长过于沉重的期望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中又过度保护他们的心肝宝贝,在很多生活行为上对其包办代替,导致他们在生活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这进一步又会放大幼小衔接的“坡度”问题.一旦儿童进入小学后,当他们的学习负担忽然加重时,在社会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可能会有不适应的表现.比如,某些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由于自信心低落而出现了精神沮丧、身体疲劳、课堂违纪等症状.这可能对他们后续的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措施,以有效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

(一)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不能忽视了学习兴趣与品质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来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更多的记忆性和操作性知识.学习兴趣会对人的知识汲取、情感和谐、品格塑造与潜能提升等方面产坐重要作用——这是儿童以后成功离不开的关键因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学前儿童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但我国现在大多数学前儿童并非得到这种教育.在双休日期间,他们被父母送去各种兴趣班,以锻炼前述的知识技能.但这些教育占用了他们太多时间,导致了小孩子的身心疲惫.久而久之,部分学前儿童会惧怕学习、降低他们主动学习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可能会毁掉他们的求知欲——因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谁也无法替代的.老师或父母的包办学习计划只能把学前儿童打造成机械的学习机器.

需要让学前儿童认识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学习不是为父母、不是为老师而学.他们需要认清学习的目的.最终衡量学习成功的标准不是考试,而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成长.这是每个学前儿童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前儿童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老师和父母只能帮助和支持他.让学前儿童体验到学习乐趣时,他们才能感受到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这时候,他们帮助了自已、帮助了他人,才会知道知识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要积极赞美他们取得的进步,不要拘泥于一些局部的过错.适当的称赞和惩罚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让他们给自己制定每天具体的小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这种成功乐趣的体验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自信心.除此而外,还需要尊重他们、重视他们在学习兴趣与品质方面的培养.当孩子们爱上了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时,自信心才会培养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二)生活自信心的培养

作为父母,大家都希望孩子们会逐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活的个体.这是成为一个健全人的标准.但在现在的主流家庭结构中,其“四二一”的构成会让父母和长辈过分爱护唯一的孩子.孩子们天生受到百般的呵护,他们会以为一切的得到都是理所当然的.有些孩子甚至认为,父母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能力产生的.结果,这种自我中心化的骄傲会让孩子们失去应有的责任心.他们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会形成过分依赖的心理.这也是现在“啃老”族的产生根源.这里既有经济缺失的原因,也有能力缺失的原因,更有责任缺失的原因.追本溯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某些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这会让其没有做好应有的心理分离准备,导致了后面的结果.

在芷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应逐渐适应一种独立而自主的生活.一个健康的家庭里,家长和孩子应该在相处过程中既充满爱,也懂得适当分离.虽然这每次的分离都会让双方产生焦虑感,但这是应有而暂时的.当念起孩子们第一次上幼儿园、见不到父母而哭泣的时光,父母也会伤心.而到了幼小衔接阶段,这样的经历可能会重演.但这种暂离会让孩子知道“我是我、妈妈是妈妈”.这个概念的强化会使他们学会慢慢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要不断成长、不断充实自己,放弃“妈宝”这一角色,最终在无人陪伴、独自一人的状态下勇闯天涯.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来自父母的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三)交往自信心的培养

学前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核心任务通过学习与发展、促进自身的个体社会化.他们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这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求知、做事、生活和生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的不单止是生活空间的变化,也是生活模式、角色功能和行为准则等多方面的发展.这种社会环境的频繁改变要求学前儿童需要从心理到行为都进行适当改变、来适应新的社会群体.所以,要让学前儿童在交往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自己亲历其中,亲身体验.

在达个阶段中,我们要逐渐引导并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和理解这种变化.等到上了小学后,学前儿童会主动变换其角色、调节其行为,为遵守群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在这个阶段就让他们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与此同时,要改善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交往技巧,为其积极营造与同伴交流的良好环境,让其在与小伙伴的互动中提升社交能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让孩子们尽快与新同学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这对他们适应小学生活、培养新环境的归属感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三、结语

在幼小衔接时期,孩子们一下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幼儿园和家长要积极配合,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帮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他们在生活自理、学习能力、交往适应等方面的提升都有正面作用,也会为孩子们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这更符合学前儿童的一般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郭泉麟.基于幼小课程现状对当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探析.南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17-119.

[2]赵杏.科学衔接促进幼小平稳过渡的策略卟科教导刊,2017(06):138-139.

[3]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卟教育教学论坛,2013(04):259-260.

作者简介:余远祺(19 71-),广东高州人,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保育保健.

儿童心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儿童心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儿童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心理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3、小学生心理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5、心理杂志

6、大学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