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经过有关论文范例

该文是关于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经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在日本侵华战犯受到历史审判的同时,那些积极为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统治服务的伪政权、伪组织的头面人物也受到了历史的审判与惩罚.

下令炸汪坟

汪精卫1944年11月10日死于日本名古屋,11月12日归葬南京,其墓地在南京东郊梅花山,邻近明孝陵与中山陵,伪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备极哀荣.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绝不会允许汪继续安睡南京东郊风景胜地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旁.

1946年1月15日夜,南京黄埔路的中国陆司令部的会议厅里,陆司令何应钦亲自主持一次重要会议.参加的有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部参谋长萧肃毅、陆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驻防南京的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邱维达.

这是一次秘密会议,何应钦亲自出席,主持会议,并首先发言,说:“请你们来商量一件事,希望绝对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漏.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墓,居然葬在梅花山,和孙总理的陵墓并列一起,太不成样儿.同时也有碍各方面的视听.你们详细研究一下,怎样迁法,必须妥慎处理.”

何应钦讲完后,就先退了席.萧肃毅接着发表意见,仍然陈述何应钦的意思,说:“何总司令已经接到重庆指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内和国际的视听,限我们在10天以内处置好.”这次秘密会议最后确定,由邱维达的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派出工兵部队,执行汪墓的迁移工作.为了配合该部的特殊秘密任务,在迁移汪墓期间,宪兵司令部派兵担任内外警戒,断绝行人交通,不许任何人接近,南京市政府也派员协助.

实际上,在这次秘密会议之前,陆部早已派出工兵对汪墓进行了侦察.当时,陆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告诉邱维达,汪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坟墓不大,但相当坚固.汪墓为什么造得这么坚固,除了考虑盗墓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出于预防政治报复的考虑,汪妻陈璧君知道丈夫是有“汉奸”罪责的,与又不和,她担心形势变化后丈夫被“晒尸”.

邱维达听了介绍后,决定用炸开墓穴.当时,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对邱维达说:“总座()的意思是时间愈快愈好,因为还要整理和建筑别的东西.最好在一切充分准备好的条件下,乘一个夜间就把它处理了.”

会议决定,时间定在1946年1月20日深夜12时,开始炸墓.后因为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临时改在21日深夜行动.为了防止外人知道炸汪墓的秘密,在执行炸墓的前三天,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景区实施戒严.

汪精卫的死亡与下葬

汪精卫死亡的病因要追溯到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丁家桥党部召开四届六中全会合影照相时,他被南京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击中三.当时汪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经施行手术,将颊部及颞部的取出,但背部的那颗因夹于脊椎间,难度很大,未施手术.此后汪精卫一直带着这颗在身上,引起多发性骨肿症.

1943年8月间,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心力交瘁的汪精卫i日病复发,不仅背部,连胸部和两肋也都疼痛难忍.但不知汪病情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为挽救日本的危亡,连续召汪亲赴.1943年9月21日,汪抱病偕同陈公博秘密飞往日本,听取日本御前会议于5月31日通过的《大东亚政略指导大纲》,23日赶回南京.1943年11月5日、6日,东条英机在召集亚洲各国傀儡举行“大东亚会议”,汪精卫只得又抱病参加.汪精卫自觉病情严重,在“大东亚会议”期间,委婉地向东条英机提出,请派日本名医去南京,声称是为其夫人陈璧君作腹部检查.

1943年11月21日,东条英机特派日本内科病专家、东北大学教授黑川利雄到南京,在为陈璧君作例行检查后,应汪要求,为汪精卫作检查治疗.但是汪的病情未见好转.到1943年12月初,汪精卫只得到南京日本陆军医院,由医院院长后藤少将亲自检查.

后藤经检查后,断定汪的背部、胸部和两肋的剧烈疼痛是由于背部压迫神经引起的,必需施行手术.1943年12月15日,汪精卫入住日本陆军医院.12月19日,后藤亲自主刀,为汪精卫施行手术.汪精卫在其日记中简单记录了手术过程:“11时开始手术,仅20分钟即将留弹取出.卧病院中.”12月20日,汪精卫离开日本陆军医院,移住玄武湖畔的北极阁疗养.这里战前是宋子文的公馆.此后,后藤多次上门问诊.12月25日,后藤为汪精卫拆线.汪精卫可以坐起来谈话了.到了12月31日,汪精卫感觉自己恢复很好.1944年1月1日,他发表元旦谈话《全力于“决战第一”,完成兴华保亚使命》.1月8日,他又为汪伪政府宣布“参战”(对盟国宣战)一周年发表谈话.1月9日上午,他赶赴伪国民政府,主持“参战”一周年纪念会,发表谈话,并与日本、“满洲国”互换广播讲话.

然而,好景不长,从1944年1月21日起,汪精卫连日高烧不退,创口奇痛,下肢逐渐麻木,竟瘫痪不起.1944年2月中旬,日本驻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将汪精卫的病情向日本政府报告,并请求派遣日本各科名医专家到南京为汪诊治.日本政府再次派遣黑川利雄2月18日到达南京,于2月26日为汪精卫作检查,断定为“骨肿病”,这是一种极为难治的致命疾病.黑川利雄建议汪精卫到医疗条件较完善的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就治,再次手术.3月1日,东条英机又派遣名古屋帝国大学的外科主治医生、日本神经外科医学权威斋藤真教授到南京,为汪精卫会诊.斋藤真完全同意黑川利雄的诊断,建议汪及早到日本就治.黑川利雄私下将汪精卫的病况密告陈公博,认为汪虽一时不致危险,但痊愈无望,赴日就医只是尽人事而已.

1944年3月3日上午9时,汪精卫由陈璧君、其子汪文惺、女儿汪文彬、汪文悌、女婿何文杰以及伪政府官员等20余人护送,乘坐日本陆军医院的汽车前往明故宫机场,秘密离开南京,飞往日本.汪精卫在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就医,历经九个月,病体不仅未见好转,反而日见沉重. 在这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惨败,节节败退.1944年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因逃避美军战机空袭移住地下室时受感染,凄然死去,终年61岁.日本当局直到第二天,1944年11月11日下午,才由其驻南京大使馆将汪的死讯通知伪政府.11月12日下午6时,汪精卫的遗体从日本名古屋空运至南京大校场机场.伪政府将汪精卫的棺木从南京大校场机场,经中山东路,绕新街口、鼓楼、保泰街,送至伪国府大礼堂.尽管伪政府出动大量军警维持秩序,到处张贴悼念汪的标语,营造悲情,但南京民众却拥向街头,抑止不住的嬉笑庆祝.

11月23日,伪政府举行所谓“国葬”.墓址选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在中山陵西南数里处,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前方,东吴大帝孙权墓附近的梅花山上.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因东吴孙权安葬在此而得名.这里是孙中山“能看到的地方”.伪政府准备花巨款,建造一座规模相当大的陵墓,并且设计好图纸.据一位孔姓工程师透露,汪的陵墓图案是仿孙中山的陵墓设计的,造价预算是5000万伪币.但因为事急,先筑墓穴,把汪的尸体先行安葬.汪尸体所用葬具是一口不大的楠木棺材.陈璧君生怕日后有人毁坟鞭尸,特地要伪政府用五吨碎钢掺和在混凝土里,浇灌在墓壳上,想以此防人盗墓,保住其夫的全尸.在汪的尸体“奉安大典”之后,汪墓的地面建筑继续施工.当时时局不稳,陈璧君虽多次要求工程加快建设速度,但才造好墓室、祭堂、警卫室,牌坊基础刚下,就到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了,施工只得停下来.

汪坟被炸经过

1946年1月18日开始,南京东郊风景秀丽的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景区,突然宣布实施三天的戒严:宪兵荷实弹站岗,内外警戒,禁止游览.

因为事起太突然,也神秘,当时南京社会上谣言纷起,称国民政府又要查捕汉奸,有些在敌伪时期做过坏事的人,都惶恐起来,有的逃走,有的躲藏.

戒严实施三天后,1946年1月21日的晚上,驻防南京的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工兵营营长李东阳指挥工兵部队炸墓.据工兵事先技术侦察估计,大约要使用TNT烈性150公斤,才能全部炸开.爆破时,在现场监督的有马崇六、马超俊和邱维达等,

工兵爆破作业分两个步骤:第一步,炸开墓的外层混凝土钢筋部分.第二步炸开盛棺的内窖(墓穴).在执行爆破时,利用其他音响作掩盖,以防止巨大的爆炸声泄密.把墓穴炸开后,果然发现了汪精卫的楠木棺材.马崇六指示,把汪的棺盖打开.邱维达当时觉得有些突然.因为在秘密会议上,何应钦指示很清楚,规定是“迁移”,而现在要将棺盖打开,又没有提出迁移到何处去的打算.等揭开棺盖,见汪精卫的尸体上面覆盖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子,尸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系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点.由于入棺时使用过防腐剂,所以整个尸体尚没有腐烂.

揭开棺盖后,马崇六指使不必要的人员暂时退离墓地,由马超俊进行棺内检查.检查结果,除在汪精卫的马褂口袋内,发现一张长约三寸的白纸条,以及汪的一本诗稿,别无其他遗物.这张纸上用毛笔写有“魂兮归来”四个字,下款署名“陈璧君”.据说这张纸上的字是陈璧君从日本接运尸体回国后所写,以示招魂之意.汪精卫墓内竟然没有一点随葬品,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此谜已没有人能解释得清了.

马崇六当即吩咐工兵营营长李东阳:“你的任务是,现在就把棺材装上卡车,今晚还要将墓地平掉,务使不留原米痕迹,”邱维达为了弄清汪棺木的最终去向,对马崇六说,我们七十四军负责到底,派李东阳“护送”运送棺材的汽车,以免中途发生意外.次日清晨,李回来向邱维达报告说,马崇六将汪精卫的棺材一直送到南京城西的清凉山,将尸体交付火葬场,只费了半个小时,棺材连同尸体全部焚化,并没有留存什么.邱维达这才知道,马崇六是根据何应钦的另一项秘密指示,按预定计划实施的.所谓“迁移”,只不过是何应钦在会上的一种托词而已

不久,担任“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孙科,指示对梅花山地面景观重新布置.开始,准备在汪坟原址上建一长方形葡萄架,供游人赏梅休息.后来考虑到葡萄架不适宜布景,于是决定建造一座亭子.这座亭子于1947年落成,它是利用承建中山陵园内建筑的不法营造商的罚没材料建造而成.因其位于梅花山,所以取名为“观梅轩”.观梅轩东西长约16米,分为三间,东西两间凸出部分各设一个南、北进口.整座亭子为混合结构,顶覆蓝色琉璃瓦,黄墙红柱,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亭子四周围有砖砌栏杆.

转眼间数十年风雨过去,汪墓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几段水泥残桩,还有一座当年的“祭堂”,改为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办公用房,如果不是知情人指点,游人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曾上演过一出历史的闹剧.

(摘自《团结报》经盛鸿)

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揭秘炸毁汪精卫坟墓的前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精益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