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跟原始思维下傣雅女子传统服饰的审美取向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本论文为您写传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原始思维下傣雅女子传统服饰的审美取向

摘 要:千百年稳固的文化生境促成了傣雅服饰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使得其浓郁地方特色的装上艺术能在历史长流中世代相传.文章以傣雅女子传统服饰及所配刺绣图案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原始思维下延伸出的吉祥图形、自然崇拜和生物崇拜等的多元审美取向.

关键词:傣雅服饰;审美取向;原始思维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3-9481(2018)05-0041-04

一、引言

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民族服饰的形成演化中,其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原始思维及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关联与交融,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保留了较为明显的古文化特征,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1].花腰傣是我国傣族的一个独特群体,是人们对居住在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傣族的一种称谓,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挑刺绚烂夺目的精美图案,尤其腰间层层彩带束腰而得此名.花腰傣有傣洒、傣雅、傣卡、傣仲、傣拉、傣良、傣章、傣角折八种服饰,大致类似,但因所用布料质地、装饰图案、色彩、着装形势等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格调的“花腰”[2].傣雅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支系,其服饰也是众多支系中最具审美特色的.

二、傣雅女子传统服饰概述

傣雅女子传统服饰按年龄分为儿童装、青年装、中年装和老年装;按用途分为日常装、劳动装和盛装.传统傣雅女子服饰以盛装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傣雅女子盛装以华贵艳丽为特征,但又不失古朴典雅.由于傣雅居住地处偏僻的红河河谷中,封闭的环境使傣雅完整地保存了傣族先民原生型服饰.特别是傣雅女子盛装将部落服饰的吉祥图形、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生物崇拜的审美取向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着古滇遗风和文化的意韵.傣雅传统女子的一套盛装包括上衣、内衣、腰带、筒裙、围腰、绑腿,配饰有鸡枞帽、银饰、秧萝、三角巾等[3].从上到下都非常别致,首先头上包长条青布头帕,两端有花纹图案和一束红色缨穗,缠带时,两端缨穗由头帕伸出,飘于两耳旁[4].再身穿无领无袖右襟内褂,外套为无领无衣襟青色短衫,比内褂稍短.下穿两条裙筒,均镶五彩花边,那一条条色彩鲜艳的花边看似波澜起伏的小溪,传说那是傣乡千万条溪流的象征.按傣族古俗,穿裙时必须从头顶向下套过.傣雅的筒裙穿着时,裙角左边略微提起,呈左高右低的横斜口状.筒裙口最外面一件还须从裙脚边上斜提别于腰间,用花腰带系紧,让裙脚边的各种挑花图案露出来,并兴束一小围腰[5].身后臀部还缠着一块呈三角形且一端缀满红缨穗,镶满银泡和各色绒花的布块.手上戴银戒指、银手镯,头两边戴银耳环,腿部打青色绑腿,腰间挂秧箩,头戴鸡枞帽,走起路来各种银器叮当作响.

三、原始思维下傣雅女子传统服饰的审美取向

服饰审美脱离不开时代性和民族性,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物质生活条件,服饰实质上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6].傣雅与其他地区的傣族相比,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没有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其艳丽多姿、内涵丰富的传统服饰文化,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古老深邃,自然和谐,传承完整的民风民俗,保留了傣雅先民原始的文化特质,令人感受到古老文明的壮美.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是一个族群集体意识的体现,是民族认同与识别的重要标识.傣雅盛装是其族群文化的载体.傣雅女子服饰独特的审美特征,隐含的多元审美取向源于其原始思维延伸出的吉祥图形、自然崇拜和生物崇拜.

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路先·列维- 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指出: 原始思维是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只有具象没有抽象,只有描述没有概念,只有联想没有分析,只有直觉没有推理,只有神秘力量没有物质原因,只有注定了的没有偶然发生的[7].傣雅筒裙上的图案大多来源于自然界,这些刺绣图案是傣雅先民在原始思维的驱使下产生的对周围事物形象的直觉和理解,并成为他们审美的经验.由于盛装穿戴繁琐复杂,无法劳动,因此,在历史上盛装只在举行人生的重要礼俗时才会穿戴.傣雅服饰是原始思维下的集体表象.原始宗教中包含着傣雅先民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傣雅先民原始思维和审美观念产生的根源.一代又一代的傣雅妇女继承了这些蕴含着她们先民心理积淀的艺术形象,将其与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加以融合形成对这些形象的认识和再理解,并以刺绣图案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赋予服饰以文化意蕴,不断地引起本民族的社会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最终成为傣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保留下来,在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傣雅人独特的审美心理,进而形成其服饰文化丰富多元的审美取向,主要体现在吉祥图形、自然崇拜和生物崇拜等方面.

(一)吉祥图形

吉祥图形以对自然界的概括性和通过对天地人性化感悟,创造出精美的符号图形来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8].傣雅的吉祥图形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以原始思维为心理基础,反映了傣雅先民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需要.在傣雅服饰中常见的回纹、万字纹、菱形纹等.正是由于当时人力无法抗拒自然灾害才有了敬畏之心,寄希望于吉祥图形而有了傣雅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原始的吉祥图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其服饰中得以传承和保留.回纹在傣雅服饰中的使用十分广泛与普遍.因纹样如“回”字而得名.线条作方折形卷曲, 回纹与雷纹同源同义,在傣雅服饰上常做连续不断的带状形分布,多装饰在围腰边缘、领口、衣服底摆等位置.回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富贵.万字纹即“卍”形纹饰,在傣雅服饰图案中有吉祥福寿之意,通常是作为太阳的象征.太阳这一自然界中的客观形象, 在傣雅文化中寓意着“光明”和“吉祥”, 是美好的象征,因此,傣雅妇女将其应用于服饰的装饰中.此纹样有不同的造型,但都是由象征着太阳形象的“十”字造型逐渐演变而来,是对具象的太阳形象符号化的产物.菱形纹是傣雅服饰图案化较为丰富的一种,通常以单一型连续组合排列或是和其它图案结构一起构成连续的、完整的、变化丰富的图案.这种图案主要以刺绣装饰于花腰傣服饰的袖口、领口、裙摆、前襟、佩饰等部位.此图案象征傣雅民族团结和睦、血脉相连、互相帮助的精神.

吉祥图形是由于崇拜意识和生产技术提高的作用逐渐从原型中抽象为几何形式,刺绣于传统服饰上,不仅展示了人们对生活吉祥如意的向往,同时又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二)自然崇拜

原始人类总是以原始的神话思维看待世界,把自然物、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看作是与自己相同且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物,并且通过各种想象与自身联系在一起.

傣雅先民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其他花草树木也皆有神灵.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导致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的信仰.傣雅先民就把这些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展示在其服饰上:如傣雅服饰上的山纹图案是以三角形作为基本型,并把三角形作多层的上下重叠组合,三角形的顶点较为尖锐,象征着高大的山峰.通常大量装饰在傣雅上衣的前襟、后背、底摆等位置.山形纹中蕴含着傣雅的历史文化.据记载,在人类的幼年时期, 文字还没有出现,由于缺乏有效的记录工具,为了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人类往往采用刻木记事、结绳记事等方式,来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如此反复,由繁至简,一部分用来记事的符号演化为装饰图案.相传傣雅是傣族迁徙过程中遗留在红河上游的一支,他们在迁徙过程中跨越了千山万水,由于没有文字,傣雅先民为了记载自己族群的迁徙历史,将经过的山以图像的形式描绘在衣服上,为了体现对祖先迁徙历史的纪念和尊重,山形纹样一代代保留在服饰上,久而久之演化为服饰的装饰纹样.此外,由于傣雅信奉万物有灵,山作为花腰傣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形象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他们征服和崇拜的对象,这也是山形纹在傣雅服饰上大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傣雅服饰中常见的水纹也是以三角形为基本型, 但是角度较为平缓,类似水的波纹, 并且由多条呈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形象模仿自然界中江河波纹的效果.其纹样多装饰在上衣的前胸、后背或裙摆等位置.水纹样中蕴含着傣雅人对水的崇拜和族群的历史,是他们记录自己对水的崇拜的重要手段.此外,水纹样与山纹样一样蕴含着傣雅迁徙的历史.水纹样在傣雅的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是民族崇拜的对象也是对民族迁徙史的记录, 在傣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成为傣雅传统服饰中一种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装饰纹样.

傣雅服饰中的七彩纹通常是用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布料拼接起来,以此来模仿太阳光的颜色和彩虹的色彩,多装饰在傣雅上衣和裙子的边缘或袖口等部位.在傣雅自然崇拜观念中一直存在对太阳和彩虹的崇拜,其中陶贵学主编的《新平花腰傣文化大观》中提及“花腰傣还信奉彩虹神”,对彩虹的崇拜通常被认为是对太阳崇拜的延伸.可见傣雅服饰中七彩色的使用是源于对太阳的崇拜, 是太阳崇拜在色彩装饰艺术上的体现.

(三)生物崇拜

所谓生物崇拜是原始人在它们面前感到不及和软弱无力,对生物有敬畏感,从而产生的崇拜.傣雅人对生物崇拜体现在其服饰的图案上如树纹.傣雅人对树木的崇拜,相传是因为树木曾经救过他们的祖先,对本姓氏有着再造之恩.傣雅村寨的树木,像神一样受到保护、崇敬和爱戴,生长得格外茂盛高大.傣雅人不同的姓氏,崇拜的树木种类不一.如傣雅人洪姓,崇拜大青树;而杨姓,则崇拜攀枝花树等.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寨神,一般是在寨子里认一颗万年青树,这是一个寨子神灵居住的地方.每年腊月,花腰傣人都要聚在本村的寨神下杀猪杀鸡,敬献寨神.如果本村的某个人要出远门,那他也必须在走前到寨神下敬香,祈求路途平安,寨神保佑.祭竜,即祭竜神,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牛日.这个习俗始于哪个年代,现在已无法考证,但根据傣雅的传说,它于花腰傣定居时就开始了.一到二月的第一个属牛日,世居漠沙、戛洒、水塘一带的花腰傣人,一大清早就要来到自己村旁的竜树下祭竜.他们把“达辽”( 竹蔑编织的神器) 涂上鲜猪血,然后插在竜树下,并点上香火,摆上酒肉,进行祭祀.祭祀完毕,全村男女老少还要在竜树下聚餐,场面蔚为壮观.[9]

傣雅人的祭祀活动及信仰,体现了他们超自然的神灵崇拜.今天傣雅人仍然还在进行这样的活动,但傣雅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和原始的崇拜信仰,并非他们根深蒂固的一种迷信思想,而是这个民族追求幸福,与大地、日月、自然乃至宇宙和谐相处的真情流露及表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傣雅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其民族传统服饰积淀了独特的魅力.同时,由原始崇拜信仰和祭祀活动产生的各种禁忌,又以一种道德和精神层面的约束力形成了傣雅的社会秩序和习惯法,影响着傣雅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这些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里诞生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活动,有相当一部分遗留在傣雅传统服饰图案中,并表现出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哲学内驱力的神秘感.

四、傣雅传统服饰图案的审美取向交汇

傣雅人民独具魅力的服饰艺术,承载了作为傣族一个支系具有的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文化, 让人感受到它的质朴无华, 有着一种古朴之美.其服饰上的图案既满足了美观的需要,又是当时傣雅先民原始思维下,这个民族追求幸福,与天地日月、自然乃至宇宙和谐相处的真实反映.时至今日,这些图案又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美的存在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对审美对象,即一切自然物的美的感知,与人自身的经验情感息息相关.傣雅人民对于美的认识产生于审美对象在生活中与人内在的联系和特殊的意义,从原始社会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生产劳动实践,每一幅刺绣图案都溶铸着傣雅女性无尽的遐思,寄托着其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无论是自然的“拟人化”,还是自然与人的“物我同化”,都是傣雅人审美意识发展的结果.在傣雅人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进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意识和心理诉求,不仅融入了当下的生活环境和族群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还赋予审美对象或喜爱或畏惧的特殊寓意.

傣雅先民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具有初步形式美的服饰图案,在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相应形成了诸如美是对称、是均衡、是各种纹理和符号的装饰等美的观念.并依据原始的审美观念把对美的认识表现在服饰上,又在此基础上诞生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服饰图案.傣雅妇女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的发展态势必然会激起她们的灵感.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生气勃勃、神秘,尤其是大自然的淳朴清新、深沉伟岸都在她们的心里生出别样的生活意趣,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渗透在她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又反映在自己的服饰上,由此形成古朴典雅的服饰风格.这种服饰表现出她们对纯正乃至纯真情意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淳朴浑厚、天成自然的服饰审美个性.傣雅传统服饰中筒裙上的图案均完全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如镰刀纹、八角花纹、河流纹、梯子纹、龙纹、万字纹、狗爪纹、田字纹等是傣雅人与大自然相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这些纹样在傣雅女子传统服饰与原始思维的审美取向交汇中得以完美展现.

参考文献:

[1]. 杨明珠,杨涛,张扬. 文化生态学下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剖析[J]. 学术探索,2012(3).

[2].http://www.xinping.gov.cn/xpw/581307/588884/588920/index.html

[3]王歌.穿在身上的历史[J].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2008(01).

[4] 陈洁. 云南傣族服饰及其图案艺术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5] 李永祥. 花腰傣服饰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 中国花腰傣服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汉傣对照.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6] 陈耕,何晓彦. 浅谈设计审美和服装审美[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

[7](法)路先·列维- 布留尔. 原始思维.[M]. 北京:商务印馆,1997.[8] 解晓帆. 中国传统吉祥图形在现代插画中的运用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9] 杨晓密. 云南新平花腰傣服饰结构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辛林岭(1992-),女,汉族,浙江舟山人,云南艺术学院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现代美育;

张映琪(1994-),男,汉族,福建莆田人,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中小型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中心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厨房产业整合设计、工业设计;

杨明珠(1965-),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云南艺术学院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现代美育.

传统论文范文结:

关于传统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3、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5、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