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作品论文范文例文 跟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真正主人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学作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真正主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阅读鉴赏的目标是:“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现实情况是,老师们有的出于应试的压力,把文学作品当成实用文体来教,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有的则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相反现象,比如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架空和不尊重文本,任意歪曲文本,还美其名曰“多元解读”.过犹不及!这两种不合理的文学作品教学方式都使语文课的人文价值流失,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素养的提高.

因此,笔者试着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领悟与再创造.

一、读

诵读是感知作品的阶梯.诵读可以“自得言外之意”.诵读,可以让人获得一种文学感觉,获得对文学作品言语形式的一种直觉感知力.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直觉感知力,是其他许多方法难以训练出来的.诵读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一种情绪状态,感受到文学作品带来的心灵颤动.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将其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多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读、分角色朗读甚至演课本剧等方式,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情感体验,准确把握作品的意义方向.学生融入朗诵,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随着人物的遭遇变化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感于心而发于声,这样就能实现朗读作品和领悟情感的双赢.

二、度

何谓度?就是揣摩细节.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文本,探究作品的文学价值.整体把握文本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意图,探究文本细节,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而且对理解作品也有促进作用.如果探究只停留在文本表面,浮光掠影,文学作品的解读索然寡味,必然会使学生阅读兴趣下降.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林黛玉进贾府》堪称经典,好好揣摩其中的细节,对理解文章往往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例如,“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贾母是“两个人搀着”,三姊妹三个人是个人“簇拥着”,而王熙凤一人却由“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贾母由“两个人搀着”既是礼仪,也有年龄、辈分、身体的原因;三姊妹是礼仪;王熙凤的身份低于贾母,同于三姊妹,但她却是“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这就不仅仅是礼仪了,她有权势,依附巴结捧场的人就多,她显然也喜欢这种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感觉.三处一对比,王熙凤的地位、性格充分显露出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意义是很有裨益的.

三、究

究是深究之意.品评文字不能只依靠文字本身,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往往能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这就是“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易安之词清丽典雅,文字之外,情感其中.读其词,会其情,须得“知人论世”.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书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为何相思?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寄寓着作者不忍与夫别离的一片深情.然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声声慢》上阕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一再重复,感情宛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出,出人意料而又不得不让人惊叹拍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词调再度低迷.李清照孑然一身,又逢深秋,看见大雁南飞,不由地想起以前的时光来.又兼有“满地黄花”“梧桐细雨”,借伤情之物尽情抒发满怀愁绪.“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分析易安之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方能深刻理解词人的愁与痛.

但如果背景介绍进入模式化,教师非常容易进入文本解读的误区,出现学生理解不深,忽略文本本身,曲解主题等教学状况.《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对此文的鉴赏方法、教学设计,乃至成文阐释,已经多如牛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篇作品的经典解读已被大众认同,甚至盖棺定论.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内心不宁静的原因是大革命失败,他不知何去何从.因此所抒发的情感就是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教师如果直接将作者的情感缘由编辑成一段机械教条的文字,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不仅会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权利,还会限制学生的视域和思考空间.

因此,“知人论世”这种方法需解之有度,用之有方,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造

即是创造与建构,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解读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希望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独立运用自己的经验、情感、思维对文本承载的思想情感、价值态度、认知水准等做出感悟.文学作品阅读的境界有高低之分.基础层面只是发现作品的意义,更高层面就是在重新确立作品意义的同时,获得独特的、新颖的阅读收获,完成创造.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让学生不再成为“人云亦云”的学舌者,而是初具自我解读文本思维与能力的学习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一文中,项羽失败的原因备受争议.有人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积淀感悟的境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并由组长负责小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协调情况和交流情况的记录,并及时地与本组或其他同学交流,自成一家之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允许百花齐放,但阅读形成的形象仍是“哈姆雷特”,这是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我们永远无法把文学作品塞进一个概念的口袋里!虽然文学作品教学并非易事,但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体学习,努力探寻具体可行的途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阅读的成功体验中,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真正主人.

(本文为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51449)

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学作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文学作品投稿

2、文学作品赏析论文

3、文学作品投稿网站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文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