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磁器口水码头:和沙坪窑互为改变的历史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码头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磁器口水码头:和沙坪窑互为改变的历史

磁器口与青草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青草坡采访时,当地人张小华这样说,青草坡与磁器口本来就是一体,还谈什么关系?作家黎明则说,在历史线条里,青草坡与磁器口互为相依.只是如今青草坡因为无瓷业可依,遂成一片失落的梦境.

两位的说法都对.没有磁器口,也就不会有青草坡的制瓷业,不会有远销各地的沙坪窑;同时,如果没有三百年的瓷业发展,磁器口这个重要的水码头,其成色也许要逊色许多.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三百年时间,青草坡与磁器口一首一尾,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青草坡是沙坪窑的制作生产基地,磁器口水码头是沙坪窑的重要销售终端及中转渠道.

青草坡瓷业的发展,对磁器口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改变了一个区域的名称.民国《巴县志》记载:龙隐镇为城西重镇,陶器甲全县,故里人呼曰磁器口.其次,古镇磁器口的发展与繁荣,同瓷器的生产与营销相始终;重庆文史专家林必忠认为,瓷业甚至深入影响到磁器口的商业贸易、街道格局、生活习俗及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三百年瓷器销售口岸

民国《巴县志》记载,龙隐、石壁二山之间为龙隐镇,水陆交会,极便舟车.因而这也是江氏瓷业及其后来的沙坪窑为何在磁器口起源的极重要原因——磁器口位于歌乐山以东,嘉陵江下游西岸,有着江流水运的运输便利.也是最佳的销售码头,为嘉、涪、渠三江流域及嘉陵江下游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经贸市场,在当时龙隐镇,竹木、陶瓷、铁货堆栈发达,有商号、店铺、货栈上千家,是巴县西里交易最为兴旺的市场,仅次于重庆城的水码头.

龙隐镇本是行政域名,因为瓷器的销售和出口,又获有磁器口这个通俗而又特指的地名——瓷器销售及转运口岸.

林必忠说,当时的磁器口,装卸、水运业非常发达,樯帆林立,经常停靠在码头的各种船只有二三百只,其中尤以装载陶瓷的舟船最多.民间形容为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即指磁器口白天舟船往来,进港停靠,上千的船工划动桡橹作拱手作揖状;夜晚临河街道万户千窗透射出的灯光和河边舟船中的点点渔火交相辉映.

繁忙的水运业,自然深刻影响着磁器口的商贸、街区,比如下河口街就是这样形成的.每当农历八月到次年四月的枯水季节,磁器口码头河坝就搭建起临时街道,形成季节性的下河口街,其中,有专业性的木竹行、铁货行、陶瓷街、米粮市等,十分繁荣.

因为磁器口的码头效应,也反过来促进了青草坡陶瓷业的飞速发展,瓷窑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料显示,在乾隆年间晚期,龙隐镇生产、售卖陶瓷已不止江家.

当时在磁器口转运及销售的陶器产品,主要是民用生活器皿:如榨菜坛、泡菜坛、大平底敞口器盖、罐、缸、钵、壶等.

由于沙坪窑发展迅速,货源不断,磁器口作为陶瓷商品集散地的作用日益明显,为川东地区民瓷供应重镇.在民间已将磁器镇之名替代龙隐镇.这个名词的出现也说明,磁器口在清代中期已是沙坪窑最为重要的销售和中转口岸.

可以说,没有磁器口这个大码头,也就没有沙坪窑瓷业的繁荣与发展,磁器口转运及销售陶器产品的时间,大约长达三百余年.

被瓷业改变的码头集市

在水运为主的时代,磁器口是繁茂的商业市集和转运码头.而在众多行业之中,陶瓷又是磁器口商贸之中最为权重的一环.

林必忠称,清朝初年至康熙前期,是工商、贸易的恢复时期,磁器口的陶瓷作坊、煤窑、土布织造、食品加工等开始兴起.其中又以江氏家族的青草坡窑群最为突出.

从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近百年间,是磁器口工业出现专业化特色并得以发展的时期.乾隆年间,设置窑场作坊,开设碗厂,售卖民用生活陶瓷器皿的产业,已有相当规模,从业人员较多.林必忠说,磁器口的命名即产生于此时期,乾隆四十二年,重庆府衙门在一条告示中,第一次以公文的形式明确提出磁器镇.

林必忠指出,从沙坪窑的创立到磁器口的得名不过百年左右,充分说明磁器口的兴旺与沙坪窑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为便于直接销售,青草坡及沙坪窑每家瓷厂、窑罐厂在磁器口都至少有一家自己的铺面,如裕兴镒碗厂在磁器口就有裕兴镒碗铺、顺和窑罐厂在磁器口设顺和窑罐铺等.据资料称,瓷器业最发达时,古镇上有70 多家商铺,街道上忙里忙外的几乎全是外地驾船来装运瓷器的货商.

由于磁器口拥有繁华市井,许多陶瓷业业主,除在磁器口置业外,也安家在磁器口.资料显示,江氏瓷业第六代裕兴镒碗厂的掌管者江瑞镛,便居住在现磁器口正街高石坎的合院式建筑里.

作家黎明称,青草坡瓷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磁器口沿途的商业.从青草坡的碗厂坡或耗儿洞运送陶瓷,均需经马桑岚垭,上正北路,最后抵达磁器口.而该入口则是金碧正街——也就是磁器口小街.如今在小街上行走,已然不见陶瓷产品的踪迹,但是据老街坊回忆,当年小街上商业兴盛,各种商店、酒肆、茶楼、驿馆林立街边,小街的繁华与它作为惟一的陶瓷产品运道不无关系.

如今,尽管陶瓷业已然彻底从磁器口的历史里消隐,但是,在磁器口的临江坝子上还能窥见一丝曾经下河口街的端倪,在高石坎的合院里能够捕捉到江氏后人的流光碎影,而磁器口如今的许多商铺,你能够想象得到,曾经是陶瓷产品的舞台,而在磁器口横街上,还有一些宽敞的老房老院,那也许曾是很久以前陶瓷产品的库房.

码头运输促进陶瓷工业化

沙坪窑的瓷器生产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

民国时期,沙坪窑经历了从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发展,传统土瓷的烧制方法也得到改良.磁器口瓷器成为当时重庆一大特产.《陪都鸟瞰》曾记载:磁器口一带,天产白泥专制粗式碗盏,泥质漂白,足比江西瓷品.

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磁器口的主要产业.抗战前夕,磁器口已开设有工业性质的瓷器工厂,如1936 年,有利瓷厂在磁器口马鞍山北侧的蔡家湾创建,有工人98 人,生产各类瓷具,并在传统土瓷基础上进行改良,生产精细的改良陶瓷,月产量计碗具2750 副,其它器具价值1.8 万元.

抗战爆发后,大批工厂、机关、学校内迁重庆.磁器口的人口猛增至六万余人,商业更加兴旺发达,沙坪窑迎来了鼎盛时期.

经林必忠考察,当时在磁器口嘉陵江边的下河街,有江家发售瓷货的碗铺15 家.磁器口的窑罐市场颇具规模,众多的瓷器店、碗铺分布于大街小巷.抗战前夕,赵青云、陈素华夫妇在磁器口下河街开有顺和窑罐铺,专卖青草坡生产的窑罐,主要从干亲家罗炳云的窑罐厂进货.1944 年磁器口正街还有合记、协记、唐利等瓷器店.

1939 年春,由杜重远、康心之、卢作孚、周见三等企业家投资两万元,在磁器口抓子洞(即今渣滓洞)创办重庆华光瓷厂,5 月初烧制出第一窑瓷器.是月,军统局为避免影响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的建设,下令关闭该厂,所有员工均撤离.军统局在磁器口一带圈地,封锁道路,对沙坪窑的产销造成了一定影响.

上世纪四十年代,磁器口又建立了鼎新陶器厂、天台陶器厂、砖瓦瓷业生产合作社,均取青草坡一带的白泥,粘土烧制民用和工业陶瓷.磁器口的陶瓷,不漏不哑(指敲击的声响),质量上乘,深受陶瓷商的欢迎.民国期间,位于牛角沱的蜀瓷公司雇佣近百名工人烧制各种瓷器,如碟、杯、盘、瓶等,其出产几与江西瓷竞美,亦能仿制日本瓷,而造佛像尤精.而这些瓷器正是用磁器口出产的粘土制造的.

由于磁器口的陶瓷业历史悠久且负盛名,当时的重庆市陶瓷业同业公会就设在磁器口(后来为了靠近陶瓷原料产地,又迁往歌乐山),沙坪坝也有砖瓦瓷业生产合作社.商业行会的多少是衡量商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磁器口商业同业公会从1938 年的10 余家, 到1942 年增至57 个行业,1944 年,同业公会会员已达1599 人,其中,陶器业、砖瓦业为同业公会会员和商号店铺较多的行业.其时,磁器口已成为重庆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沙坪窑的衰落

可是,曾经辉煌的沙坪窑何以走向湮灭呢?主要有两层原因.首先,当然是交通方式的变迁,伴随着河运业被陆上交通取代,磁器口青草坡丧失了交通区位的优势,肩挑背驼的运输手段也渐渐变得落后;另外,建国初期,主要以手工业作坊形式生产瓷器的沙坪坝窑已远远落后于现代工业技术,产销量下降成为必然,市场萎缩也是越发明显.

根据沙坪坝区供销社志办资料可见,青草坡的瓷器生产最晚见于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公路、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水上运输减少,磁器口的商业集散地的属性逐渐下降,陶瓷业从此退出了磁器口的历史舞台.

如今,磁器口不再是重要的水运码头与市集,可是因为水运与码头的历史沉淀而成为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时光以这样的方式保存着历史,而陶瓷业,正是古镇磁器口的一块重要的切片.

林必忠既是青草坡瓷业遗址的发现者与保护人,同时也是磁器口古镇的文化推广人.他建议说,沙坪窑的陶瓷器是千年古镇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载体,应当在磁器口传统街区开设陶瓷作坊和店铺,在沙坪窑原有工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先进技术,让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在古镇重新焕发生机.

他认为,沙坪窑的陶瓷器可能成为重庆旅游业的拳头产品.

码头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码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码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