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宋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唐宋武术风气对比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此文是一篇唐宋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唐宋武术风气对比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唐宋两个朝代不同的国防形势,以及由此形势下不同的武术风气.唐朝国防完整强盛,文化自信大度,国家的实力对周边地区是居高临的,取主动进攻的姿态,武术的发展,多为征服与扩张服务.宋朝国防无险可守,缺战马,被北方长期地骚扰和压制.集中数十万禁军于京师,大力发展武器装备,与辽、夏长期对峙,战而不能胜,取被动防守姿态,武术的发展,多为结社自保服务.两个朝代的武术风气之对比,对当今时代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武术风气 唐朝 宋朝 对比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7—0028—03

1 概论

唐朝国防完整强盛,文化自信大度,不设华夷之防,皇帝多尚武,经常“恐人忘战”而多开武举.唐朝国家的实力对周边地区是居高临上的,取主动进攻的姿态,武术的发展,多为征服与扩张服务.

宋朝国防无险可守,缺战马,被北方长期地骚扰和压制.集中数十万禁军于京师,大力发展武器装备,与辽、夏长期对峙,战而不能胜,取被动防守姿态,武术的发展,多为结社自保服务.

2 两个朝代的气质不同——唐“尚武”,宋“崇文”理解两个朝代的武术发展,一定要看他的国防情况和军事实力,因为国防就是国家的武术,武术就是个人的国防.

2.1 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唐朝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版图与制度,甚至是隋朝的经济与人才.隋文帝一统中国五胡乱华以来的分裂局面,又主动出击突厥,并在后来离间东西突厥使之内斗不断,解决了北方的国防边患;政治上,内省开支,外减赋税,民众休养生息,又能开科取士,唯才是举.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一片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当时,隋朝国力之强盛,大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势头,无奈后来的隋炀帝,急功好利,在短期内开运河,修宫殿,四处巡幸,对外又经常征讨,军民不堪其苦,天下皆反,终落得“好头颅由谁来取”的结局.史学家由此议论:倘若隋二世炀帝不如此自大张狂,只是一个中等程度昏君的话,隋朝也不至于灭亡[1].唐朝接下了隋朝的“摊子”,虽然一时破败,但格局已定,各个方向上的版图都比较完整;另一方面,隋朝的经济规模以及人才队伍,都能给唐朝接上.如此好的先天条件,再遇到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自然名将名相辈出,国力迅速恢复.

唐朝又是一个不设华夷之防的时代,从中原到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比比皆是,胡汉相互影响,北方民族多尚武,好骑射的风气很盛,唐太宗就是一个热诚的骑射爱好者,他自己身经百战,亲手杀敌不下千人,被北方民族尊为“天可汗”.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唐代有其自信的实力——国防强大;也有其自信的行动——华夷不分.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唐代尚武的气质.

2.2 先天不足的宋朝

宋朝时,社会不是不繁荣,看《清明上河图》,其汴京两岸的人头攒动,商贾云集,市井中勾栏里无不展现着当时的灿烂景象;军事也不是不强大,数百万的禁军,大量的精良装备,也有一批一流的武将.无奈宋朝接的是一个“烂摊子”,宋太祖立国时,中国大地上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乱,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教育的破坏,远大于唐朝初期,这是宋朝先天不足的第一个原因[2].

宋朝先天不足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他的版图不完整.宋建国一开始,只有中原,长江以南和燕赵以北都不在手里.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先取南方,再打北方,这个方案比较稳健,另一个是先打北方,这个方案比较冒险,但成功了就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宋太祖采取了第一种稳健的策略,收复了南方,把打北方的事情交给他弟弟赵光义,用心不是不良苦,无奈当时中国的两个最好的战马基地,一个在辽手里,一个在西夏手里,在北方作战,骑兵的攻击力远大于步兵,实力上有差距是没有办法的事.赵光义两次亲征辽,均以失败告终,无奈从此对北方采取守势,宋代国防被动的局面由此形成.

除了先天不足,宋太祖还制定了重视文人的政策,这也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因为宋朝初期,连个像样的读书人都没有,以至于不怎么读书的赵普,硬着头皮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了.经过了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又把文化的命脉给续上了,后面文人辈出,中国文化又有一千多年的生命,不至于穷兵黩武后像罗马帝国那样灭亡,实在是宋朝的功劳.

“尚文”的副作用,如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宋朝一直都是文官压在武官上面,又处处设计防止武将擅权造反,导致将不习兵,兵不习将,这对国家的军事都有很大的妨碍,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以上就是宋朝被动国防局面下“尚文”的风格.3 两个朝代武术特色的差别——“胡马燕歌”与“勾栏瓦舍”

3.1 唐人善骑射

唐代统治者李氏家族有胡人血统,所以“胡马燕歌”一开始就是唐代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唐代文化活力四射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君王好骑射,及其重视骑兵的培养,唐高祖李渊未起兵之前,曾有过议论说,突厥所擅长的,主要靠骑射,见到机会就上,遇到阻击就撤,来去如风驰电掣,没有固定的阵型,弓箭就是武器,日常天天穿着盔甲,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以羊马为军粮,胜败都不在意,不需要费人力巡逻,也不需要花财力构建堡垒,中国的军队,与之相反,很难取胜.于是李渊就组建训练了一支骑兵队伍,生活方式、训练方法都与突厥一样,而这只骑兵军团,在后来推翻隋朝、一统江山的历次重大战役中,发挥了极大的效果,纵观许多次战役的胜利,都是靠着唐军的精骑妙射,在关键时刻横扫战局,确定胜利的.

整个唐代善射者辈出,百步穿杨已经不算高手水平了.《太平广记》记载有人能用嘴叼住射来的箭,还有人能“一发贯二雕”.唐代名将薛仁贵尤其精于射术,在一次宴会上唐高宗要薛仁贵表演射术,模仿古人“穿七札”,给他上了“五甲”让他射,不料薛仁贵一箭射穿;后来与突厥交战,两军叫阵,薛仁贵三发三中,震慑了敌军气势,不战而降.哪怕是杜甫那样的诗人,也可以“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射落天空鶖鶬”.唐代人善骑射,马与弓自然就承载了他们尚武的气质,如同今天美国人对汽车和的崇拜一样,寄托了“自由驰骋,耀武扬威”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是唐朝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多方面开创新局面的潜在动力,同时也埋下了后来唐朝穷兵黩武、由盛转衰的隐患.所以说唐代强盛起于此(骑射是唐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也衰败与此(安史之乱的头目都是胡人),历史实在令人感慨[3].

3.2 宋人的武术结社

前面讲过,宋朝无战马之利,又要时刻面对北方的骑兵,兵器武艺不得不向多方面发展.宋代军事装备的生产规模相当庞大,仅京师开封就有南北作坊和弓弩院,军队装备颇为精良.但宋朝的兵制太差,人员冗杂,耗资很大,同时重文轻武,不允许武将显功,行武之人难有作为,国家的战斗力出不来.

国家抵抗外辱无力,乡村民间不得不抱团作战,以求自保,两宋时期民间产生了大量的武术结社组织.比如河北的“弓箭社”,每家出一个人加入,选家资厚实,武艺服众的人做为头目.平时带躬而锄,佩剑而樵,生活方式模仿北方诸族,社内的规矩十分严明.起初的武术结社组织,规模还较小,后来有的逐渐发展成农民起义级别的武装力量,自划地盘,占山为王,聚数万之众[4].

北宋时,武术结社组织能在华北平原地区广泛存在,究其原因还是宋朝的国防弱点太大,一开始燕云十六州就在别人手里,华北平原地势宽阔,无险可守,中间勉强横着一条拒马河,辽骑兵三天可到汴京.在这样的局面下,宋朝的皇帝不得不把武装力量大批地聚集在汴京附近,就是所谓的禁军,多时达百万之众.即便如此,京城的防御还时时受威胁,地方的防御就更没有保障了,于是民间以武结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根据考据,中国拳术的流派,其记载没有能超出宋代以前的,那么中国庞大的拳术流派、门派、帮派的形成,跟此时期的民间结社必然有极大的关系,结社的核心内容是武艺,一变为帮派,在变为门派,进而演化为一个个武术的流派.

结社的另一个形式,是在当时的城市中.宋代的城市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改变了以前封闭式的坊里结构,形成了开放式的大街小巷,商品经济繁荣,形成了庞大的市民阶层,催生了许多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武艺社团,南宋尤盛.这些社团,用今天的话讲,都是“玩拳”的,非求柴米之资,主要为了练武强技,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而社员多是市民阶层,富室郎君或风流子弟.

这一批的城市武艺社团,极大发展了艺人习武的事业,所谓在勾栏瓦舍里舞棒弄,以取悦观众,戏曲杂剧中融入武术的元素,也就不在话下,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在京剧舞台上看到的“武生”、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武打”.

4 剑的艺术化发展贯穿唐宋

虽然唐朝“尚武”,宋朝“尚文”,气质不同,文化发展的侧重不同,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唐宋几百年间,文人骚客不计其数,才子代出,促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盛世.也是在这个时候,剑这门独具特色的兵器,被一众文人纳入诗歌的天地,剑从此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文学艺术内涵,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

李白写过他自己“十五好剑术”,贾岛用“十年磨一剑”来表达对学问涵养的自信,李贺写下“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以表达他的报复,杜甫描写公孙大娘舞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让人读罢便感到当时的气势.

除了诗中有剑,书画与剑相关的传奇故事亦不在少数,最有代表性的是张旭和吴道子.《新唐书》中记载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杜甫记录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这件事可以知道,书剑传神,大书法家张旭看到公孙氏舞剑器而草书长进,反过来看张旭的狂草也必然有当时舞剑的神韵.

另一个大画家吴道子的故事更为传奇.唐开元时期,将军裴旻请吴道子作画,吴道子说自己画笔久废,找不到感觉,请裴旻舞剑一曲,“以通幽冥”,于是裴旻“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设.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壮观!”裴旻的舞剑在当时是一绝,剑高抛入云,又能用剑鞘接住,场面实在是精彩,吴道子借助这股气势,做出的画,自然为天下壮观了[5].

唐宋时期,剑大量地与诗书画结合,成为文学艺术表达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这是这个时代武术发展非常有特色的一件事.从那时起,剑就不在单单是一门武器,也不仅仅象征某种权威,而是一种意象,以剑比喻人生,寄托理想与抱负,以剑旁通书法、绘画,甚至后来大量出现在明清小说中的剑客,都给剑赋予了非常精彩的故事,以及非常有意境的价值.不得不说,唐宋时期的文人,给了剑另一种存在的方式[6].

5 结语

唐与宋,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斐然的两个朝代,由唐到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一大转折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此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在宏观上比较了唐、宋两个朝代的气质不同,指出了因为开国的国防形势差别巨大,导致两个朝代军事发展的方式不一样,极大影响了武术的演变,并用“胡服骑射”和“民间结社”两个实例进行了论述.同时,剑术在唐宋时期的艺术性升华,为两个朝代的共同之处,也是观察武术史不可忽视的事件.

关于唐宋之际武术还发生了哪些演变,有待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探究.但在两个朝代不同的武术风气对比中,可以于当今时代有一定借鉴意义.历来积极开拓,包容进去的时代都是极为进步的,而不得不被动防守的情势,总会把时代的锐气消耗殆尽.

唐宋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唐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唐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