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一名文化学者的人文关怀读《龙应台的香港笔记》有感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一名文化学者的人文关怀读《龙应台的香港笔记》有感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任台湾地区第一任长.

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 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 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 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入文学者.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

在香港逗留了一周,走马观光.返程时想在机场书店买关于香港的书,增加一些对香港的了解.我一眼就看中了摆在并不显眼位置的那本《龙应台的香港笔记》.

这是一本港版的书,繁体、竖版,这让我不太习惯,看着有点累.但很快我就被书的内容吸引了,沉迷其中,连飞机上的晚餐都没顾上吃.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的时候,我已经看完了一百多页.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我又窝在家里半天,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

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香港你往哪里去”,辑录了龙应台从2004年至201 2年在香港大学发表的部分演讲.2003年,龙应台受香港大学之邀来到香港担任客座教授,期间她发表了多场演讲,以一名文化学者的角度,用人文关怀去解读香港、诠释香港,尤其对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进行了“数落”,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书中她自嘲是香港的一名过客,但书中丝毫看不出她作为一名过客的谦逊”,处处洋溢着已然融入、作为香港一分子的主人般的热情和责任.

作为曾经担任了三年多的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似乎对城市文化的批判、保护和重构具有天生的敏感和热衷.在《西九龙,请慢》中,龙应台拷问特区政府西九龙究竟是为什么而建?为谁而建?”她痛心疾首地询问特区政府“经济效益是不是所有决策的核心考量?开发难道是唯一的意识形态?”当我们开始思考多年的发展是不是让香港失去了一个城市最重要的个性时,龙应台给予了我们另一种想象:“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是:老街上有老店,老店前有老树,老树下有老人,老人心里有这个城市特有的记忆,他的记忆使得店铺有任何人都模仿不来的氛围、气味和色彩.”在《谁的添马舰》一文中,龙应台批判特区政府规划将政府大楼建在城市核心位置是不恰当的张扬行为,说政府是服务市民的‘公仆’——它是人民的库房、机房、厨房、账房、屠房,也就是一个服务区.谁会把服务区放到舞台上面去”?在《期待人文港大》一文中,龙应台发问港大一万四千学生,有多少人知道曾经在港大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为港大带来思想文化荣耀的陈寅恪、张爱玲、朱光潜、萧伯纳,直指香港社会以及高等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和人文情怀的流失.

正因为龙应台曾经担任过政府“公务人员”,与其他文化人士相比,她在批判城市文化和公共政策时所提出的相应对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她的批判不是空发牢骚,或纯粹的坐而论道.她在批评香港特区政府就添马舰地块规划中的论点所及,其利弊分析可谓透彻,权衡之说层层递进,说服之力可拨干钧,可谓铮铮谏言”.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玉兰花”,则以随笔的形式写下了龙应台生活在香港的九年间遇见的人、路过的街、经历的事.她在石水渠街买一束野姜花,用温柔如水的文字,细腻地描写这个充满市井味、人情味的露天市场,那辆一路叮叮当当的老电车.正是像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老1日城区,潜藏着香港昔日的种种故事,有过荣耀也有过辛酸,是香港文化底蕴之所在.她在湾仔拥挤的市场里买菜,烟火味十足;她在大埔拜访渔村,在沙湾径欣赏凄美的夕照;她款款讲述自己在牙医诊所的亲自经历,告诉读者什么是文明”;她在《乡野香港》里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读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她在上环层层叠叠的老街窄巷中寻找因长年工作而驼背的老人,反映愈演愈烈的两极分化问题.她用实地探访代替苍白的话语,用脚步丈量香港的每一块土地,用理性寻求香港的文化厚植.

在书的封页,印有龙应台的照片,她双目上扬,坚毅、果敢而自信,神情与书中犀利的语风恰如神合.正是因为这样的文风意气,才可以如此直指人心,深入本质地探讨、质疑、批判、建言.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文关怀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文关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2、人文医学论文

3、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

4、人文社科类期刊

5、护理人文关怀论文

6、国家人文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