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班级文化31建设方案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班级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班级文化31建设方案

【摘 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班级文化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合称为3I建设方案.

【关键词】班级文化;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93-01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到远方.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一个班级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班级是没有凝聚力的,无法长久存活在师生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近、文化程度相当的学生按一定人数规模组织而成的教育组织.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1]中国古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编班教育形式,多实行混班制.班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目的是有秩序地分类授课,提高教育效率.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大量有知识的劳动者,传统的私人教育不适应大工业时展的需要,许多国家开始发展国民公共教育.为提高教育效率,把工业生产中产业分工的思想移植到学校教育中.分学段,分学科,分班级,成建制,大规模进行学校教育.学生成为学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这样做,教育的规模和效率得到提升,但是弊端也很快显现.几十名小孩被关在几十平米的教室学习枯燥复杂的书本知识,各科教师像机械手臂一样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学生的身心承受了极大压力.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现代班级教育产生的压力的释放和纾解,是用价值理性矫正工具理性的缺陷.因此,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班级秩序,营造温馨怡人的学习氛围,大大减少教育教学中的摩擦和阻力,增强班级向心力与合力,使师生获得更多心灵自由,收获更多幸福,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校园暴力、师生行为失范等德育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努力营造互助友爱、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绝对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

什么是班级文化?在谈“班级文化”之前,需要先界定“文化”;要谈文化,则要先理解“文”.

图一

图一是甲骨文中的“文”字,一个两腿作交叉状的人的形象,为什么腿部要交叉,这是为了区别于“大”.“文”的本义是有文身的人.所以狭义的“文”是人身上的花纹.先民为何要在身上画花纹?据万献初先生解释,主要为了区分敌我.古代部族之间打仗,几百甚至几千人混战在一起,杀错了怎么办,所以古代人在身上画上花纹,来区分敌我.花纹的内容可能是部族的图腾.“化”,意思是变成什么的样子.“文化”,就是变成文的样子,变得能够区分.所以文化具有区分的功能.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意思就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要把自己和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区别开.

构建班级文化,增加了班级之间的区分度,这其实是一种教育境界的追求.有文化的班级对外更具个性,对内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对班级德育起到促进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班级所有或绝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2]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不同的班级其文化往往不同.班级文化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它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3]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作品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

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3]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二、如何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理念识别

理念识别(teachingideas identity),简称为TI,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是支配教育行为的观念.有些老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能有什么教育思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任何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从事教育工作,就会有行动,而行动必然受思想支配,没有教育思想怎么从事教育活动呢?无非是有的教育思想深刻,有的肤浅;有的系统,有的零散;有的一以贯之,有的多变不稳定;有的先进,有的陈旧;有的正确,有的错误.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时时刻刻通过教育教学行为反映出来,折射出来.比如处理学生迟到,有的老师会制定班级班规,对学生到班时间,作息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如果违反,会面临哪些处分,如谈话,写出深刻认识,扣量化分,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等,这是系统化的规定.而有的老师只是强调不许迟到,如果学生迟到了,就罚站,罚抄,甚至罚款,罚做卫生,请家长.等到这些都用了,还不起作用,就发脾气,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甚至跟学生动起手来.这两种行为,其教育理念是不同的.第一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是秉持尊重规律,重视制度建设的理念;第二类老师只是凭经验办事,在管理方面毫无章法.

每个老师都要建立先进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此来管理班级.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学习.学习借鉴前人成功的教育思想,比如借鉴教育前辈教育名家的做法,将他们的教育思想吸收成为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是年轻教师实现快速成长,弯道超车的捷径.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为人师表”等教育思想;朱熹的“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等教育思想;王阳明的“学以其混蔽”等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德智体三种教育”的思想;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还有现当代的教育家魏书生、李吉林、李镇西、顾泠沅、张思明、张化万、刘彭芝、廖文胜、杨瑞清、李希贵、龚正行、康岫岩、唐盛昌、杨一青、李烈、刘京海等,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对当今教育有深刻透彻的了解,对教育改革有深刻的洞察,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开放性、多样化、生态和谐、系统性”等理念有生动感悟.第二个方面,教育科研活动,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沉淀下来,感受思考并记录下来.在沉淀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探索教育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利害得失,在不断遇到困惑,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理清教育的思路,指导今后的工作.如果能把这些思考形成文字,形成论文,还会收获额外的惊喜,获得教育工作的成就感.

(二)行为识别

行为识别系统(behior identity),简称为BI,就是师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参与班级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准则的总称,是班级成员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班规班约等.

行为识别建设包括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有的是显性的规定,有的是隐性的约定.这些都对班级成员的言行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可以设计班训、班旗、班歌,在每天的规定时刻或重大活动、重大仪式时,吟诵班训、唱出班歌、树起班旗,通过行为反复强化班级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制定并严格执行班规,把班训、班徽、班歌、班旗等以醒目的标语、展牌或图片形式,精心设计并张贴、悬挂于班内.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制定的班规具体到一支粉笔的保管,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就是行为规范对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三)视觉识别

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为VI,即教室空间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班级文化在物质形式上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对一个班级最初的印象就来自视觉感受,来自6面墙构成的长方体空间,班级文化建设在空间上的表现就像布置自己的房间,要布置好,必须下一番功夫.

具体实施时,可以这样做:为班级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确定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设计一个班徽,将这种价值追求用具有冲击力而又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并在班内活动时和各种用品中应用.[4]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场地,对师生交流,对学生听课注意力、学习积极性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合理布置教室,最大限度发挥教室的应用价值,给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室的布置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到许多学科,如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

在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中,切忌杂乱,花里胡哨,风格不统一,更不能红红绿绿,让人眼花缭乱,有的班级灯上挂彩带,缀花球,墙上贴球星歌星海报,大红、大紫、大绿、明黄,反而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必须宁静素雅,质朴高洁,让学生能够安心读书学习,不能让学生上课分心走神.教室的主色调适宜用白蓝浅灰等素雅的色彩.这符合心理学、美学、教育学多方面的要求.

班级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必须依据理念识别系统,配合行为识别系统,统一风格,具有鲜明班级特色,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做到让墙壁说话,才能熏陶人,感染人,对学生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三、结语

TI、BI、VI这三个方面,可以合称为3I建设方案.

3I建设方案从内到外,从理念到实践,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在3I建设方案实践中获益良多,所带的武汉市东湖中学文科实验班班风正、学风浓,培养出一批考取全国重点院校的学子,高考一本人数创出新高,班级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班集体.所以不揣浅陋,将自己的一些尝试和心得奉献方家,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刘琴.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速读旬刊,2016(4).

[3]毛建海.文化的“软”与“硬”[J].求是,2012,(8):56-56.

[4]于艳凤.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213-213.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班级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班级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