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走博南古道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行走博南古道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文关于行走博南古道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行走博南古道

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流传滇西大地的古老民谣,令人追思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历史往事.多年来我断断续续行走怒江州盐茶古道,古道情结深深,对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博南古道,因所生活的地域与大理州永平县挨近,去走走看看的愿望更加浓烈.

舌尖留着腊鹅香味,口齿间流淌古井水清甜,耳朵捕捉风逝的圣训,脚步踏着破核桃的节奏,穿行曲硐巷道,思想在永平背影里发芽.土墙剥离,屋檐草青青,罗家大苑古枣树寂寂,蛛丝串着马帮心语.一地朗朗读书声,恍惚看到爱国华侨罗汉彩踩着斑驳光阴向着我们走来.俯拾曲硐古城往事,感受永平文脉,思绪驻留在历史遗迹里.飞翔天际的双翼张开又合拢,栖息在曲硐大小墓园古木上,藏起歌吟,默然无声地祭奠安息在此的元、明、清三代戍边屯垦的魂灵.阿訇送油饼,感念人在路上不经意间相遇的情谊.

腐叶覆盖古驿道,青苔包裹石头,原始森林的树干爬满苔衣.万马归槽、大风丫口、梯云路、断头崖等,走过的,走不过的,这些路段的名字,就像透过树隙洒落在古驿道上的阳光,斑斑点点烙印在心灵上.石头铺盖古驿道,默而坚.“叮叮当当”,耳畔响着开挖博南古道的声音,眼前挥不去十万大军修博南古道的壮观场面.翻读历史书页,心智枕着书香,触摸中华民族精神.

永国寺土墙长着水蕨,就像从历史往事里伸出热情的双手,令人忍不住握一握.寻王坡上找不到永历皇帝足印,李定国栽种在寺庙里的两棵茶树笑傲岁月流逝,不曾黯然生命活力.阅读这座曾名为宁西禅寺的沧桑,历史深邃的目光令心灵反省.朝代更迭,博南山上发生一场又一场战斗,满山青葱没留下痕迹,唯有两棵见证历史的茶树,朝朝暮暮陪伴游荡在博南山的死魂灵.风雨剥蚀记忆,大西南咽喉之地博南山,在岁月蒙尘处埋忠骨.

坐在古茶树前,看着树上伸出宛如龙头拐杖般的树枝,禅定烟霭里.灵魂出窍,携带一缕书香,拄着拐杖迎面走向一个人,追随他的背影,与他同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杨慎(号升庵)作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罗贯中引用,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诗词.明朝正德十二年(1512年),24岁的杨升庵参加殿试成为状元.嘉靖三年(1524年),36岁的杨升庵因“议大礼”事件中耿直跪谏皇帝,受廷杖,发配云南,充军永昌府.夫妻两人从北京一路向大西南而来,在嘉陵江畔分别,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杨升庵则由官差押着继续前行,由五尺道入云南,往永昌而去.杨升庵羁留云南三十多年,死在保山.一代文豪西行,历尽艰辛.杨升庵杖伤未愈,一路颠簸,还要躲避受雇奸佞之人的京城恶少追杀.南方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杨升庵留下足迹,令一代又一代文人缅怀.杨升庵在博南山永国寺小住.博南山晨钟暮鼓,有他读书写作的背影,有他与寺庙主持谈经论古的神采,有他打探并带信给住在永昌文友的目光.

同行博南古道,永平文友说起升庵祠,深情地吟咏:“自号博南山人,唱酬遥寄张公子;地近宁西禅寺,英魂常依李晋王.”听之动容.坐在永国寺里说杨升庵,博南山原始森林浮起淡淡书香,令人感触一方水土沉淀的厚重文化.

暮色花桥村,稻香话丰年.

一轮明月爬升博南山上空,银辉倾泻大地,如水心语顺着古道车辙漫延.一草一叶,一花一木,在明月清辉里分外亲切.博南山抒写诗句,昆虫纵情朗读.望着天空中素净的明月,心生感激.无论在怒江州,或是出怒江到邻近地区,我在古道上的每次行走,都有月亮护佑.我把车窗摇下,贪婪地看着月色.微风阵阵,但觉书香从博南古道上涌起.透过溶溶月色,恍惚看到走在博南古道上的杨升庵背影.戴罪之身的杨升庵,怀着浓烈乡愁,在云南深入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写作《滇程记》.一代文豪的情怀令我感慨深深,不由想起自己行走在怒江州盐茶古道上,写作《怒江记》的心愿.沉溺在滇西古道追思里,身后突然响起惊呼:“车轮飞了!”车出了问题,有个后车轮飞入公路外的野地里,所幸一车人相安无事,有惊无险.这意外插曲,成了我们博南古道行难以忘怀的事.

博南古道蜿蜒,向着杉阳,向着霁虹桥而去.追寻一个人的古老背影,我们一路走,一路放飞心情.西山寺古树生命力旺盛,令人感动在时光安静里.杉阳缅桂香飘千里,动情地讲述马锅头的爱情故事.小夷方阡陌纵横,引人怜悯曾是瘴疠之地.倒流河上凤鸣桥,不敢忘怀诸葛亮军队建桥的身影.岭上门关“觉路遥”,无言博南古道的艰辛.

博南古道有的路段与公路背离,有的路段与公路重合.我们有时徒步,有时坐车.想当年,杨升庵从京城发配云南永昌府,前路漫漫.杨家父子是大明朝的重臣,一个归隐回四川老家,一个充军发配云南.在漫长而短暂的三十多年时光里,杨升庵在云南戴罪生活,与在四川老家生活的父亲、妻子隔着重重山峦相思.忠孝不能两全,行走在大西南的马帮,驮载不了绵延在西南丝绸之路上沉重的感情.杨升庵走博南古道时,悲怆地写下《博南谣》,诗情令人读之伤怀:“博南行商丛怨歌,黄金失手泪滂沱;为客从来辛苦多,嗟我行商奈如何.”

站在山岗上望澜沧江,流水在崇山峻岭间蜿蜒.江岸,大(理)瑞(丽)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当听说霁虹桥也要往高处移,兰津古渡成了过往中的神话,惆怅淡淡.同行人不愿九曲十八弯地下山到兰津渡口.昨夜月色中车轮飞时,身后有沉稳的声音,而今不见,我失去下山到澜沧江边的兰津渡口亲近霁虹桥的勇气.兰津渡口在文史书籍中游荡,霁虹桥畔的摩崖石刻早就淹没在水电站建设里.从藤蔑桥到藤木桥再到木头桥、铁索桥,有关霁虹桥变迁,谈笑间,由远到近地展露在南方丝绸之路风采里.兰津桥改名霁虹桥,多少兴衰事,在澜沧江畔演绎.

在时光断点上,抚摸意念里的背影.霁虹桥对岸,风把文友在永昌道上盛情迎接杨升庵的往事讲述.由五尺道到博南山古道,杨升庵历尽千辛万苦,过霁虹桥到达永昌,状元郎醉在如酒般醇厚如火塘般温暖的友情里,情怀在豪迈的诗句里一览无遗.

没有到达兰津渡口抚摸霁虹桥铁索,博南古道行,不能不说遗憾.

从博南古道回来后,翻读《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博南古道探秘》和《杨慎传》等书.捧着书香,走近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文人指尖滴落的时光,写满博南古道上流淌的相思.灵魂供奉着行走博南古道的背影,心室荡漾来自永平和保山文友的真挚友情.永平大地流传杨状元的故事,妇孺皆知.杨升庵在云南留下众多诗词和著作,书香绵延后世,一代文豪的风骨历历可鉴.

今夜痛读史,放任自己沉醉.(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毛豆)

行走博南古道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行走博南古道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行走博南古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硕博论文

2、南大期刊

3、关于微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