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史略毕业论文范文 跟胡子史略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胡子史略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胡子史略

我以为成熟、正常的男子,自然状态下都会有胡子,所以见到历史课本里下巴光光的北京猿人复原像,就很有看法.以我一贯形而下的探索事物的方法,既然众多石器遗址从未出土修剪胡子的工具,我们就只能认为,在漫长的洪荒岁月,男子应该是留胡子的.

但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里头,情况就会复杂得多.早年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谈古人的胡子问题,援引古乐府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推断汉代每一个挑担走路的男子都留胡须,而且胡子长得好是美男子的标准之一,故 《汉书》称汉高祖“美须髯”.

沈从文先生嫌这种说法过于笼统,旁征博引,举了许多不利于王先生的证据.他说,商周时期出土的有些贵族、奴隶塑像,不管是治人者或治于人者,既有嘴上无毛的,也有一脸胡子的;至于更晚的魏晋时代,潘安上街,妇女掷果满车,左思入市,群妪大掷石头,那时好像小白脸更赚便宜,大胡子倒颇不利.

我相信古代男子多留胡须,而且以有一部好胡须为美,偶尔的例外不足以动摇整体的立论.我赞同王力先生的观点,既出于个人的信念,也因为儿时崇拜的三国人物、水浒英雄都有胡须.

古人的胡子是留定了,但还有一个大问题.

假如任凭胡子胡乱地长,受地球引力影响,胡子就会自然而然地下拖,毕竟多数人没有张飞、李逵那般肥沃的下巴,足够让胡子猖狂到剑拔弩张.所以看到胡子两端微微上翘—— 戏曲《七品芝麻官》 中“牛得草样式”的—— 就能判断这样的胡子必定经过人工修饰.我的意思是,古代胡子大体有两种基本样式:上翘式与下拖式.

汉武帝时期的武梁祠画像石,北魏至唐代的佛教造像中的信士,胡子都是上翘的.元、明以后胡子才渐渐向地面拖了下来,鲁迅先生认为下拖式胡子是蒙古人征服中国后带来的.可见,上翘式胡子是我华夏之正宗国粹,下拖式胡子是尔蛮夷的化外奇俗.

但是后来的人们并不这样认为,清末民初的国粹家反而以为中国人的胡子天经地义就应该是下拖的.有人看到宋太祖的肖像,胡子向上翘起,就毅然决然地说,这都是日本人假造的,你看这胡子就是日本式的胡子.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德国式的,因为威廉皇帝的胡子也直指眼梢.

于是中国男子失去了留胡子的自由,倘不小心留了上翘的胡子,就免不了被人说“假洋鬼子”,倘让胡子自然而然地垂下来,又不免被人讥为“老派守旧”.胡子自由的丧失,是鲁迅先生平生一大愤懑.为避免国粹家的闲话,改革家的反感,先生索性将胡子修成既不上翘,也不下拖,作成隶书的“一”字,从此天下无事,所麻烦者,必须时常剪剪胡子而已.

我以为,这是我国胡子史上最具中国气派、最具独立精神的一条胡子.

(选自《考古的另一面》/郑嘉励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胡子史略论文范文结:

关于胡子史略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胡子史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