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和王立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经验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本论文可用于主任医师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主任医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王立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经验

郑访江 王 花

甘肃省中医院省委门诊部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 要】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王立群主任医师运用针灸治疗呃逆疗效显著.针灸治疗呃逆的手法要注重进针、动留针、出针,针刺时可用押手爪切穴位,刺手快速刺入,留针一般采取动留针,出针时双手协同、轻捻缓提.经过临床实践,该法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灸;呃逆;名医经验

呃逆俗称打嗝,乃多种病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以气逆上冲、喉间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明代张介宾称:“总由气逆”,其发生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胃居中焦,上贯胸隔,主纳降,其气以下行顺,若因阴虚上火,劳役伤脾,痰浊闭塞,寒邪入隔,肝气犯胃,久病体虚等,以致火动于中,冲逆而上,皆可为呃,故治疗上总以和胃降逆为主.王立群主任医师是我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医30 余载.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本文将介绍王立群主任医师运用针灸治疗呃逆的经验.

1 中西医对呃逆的认识

现代医学的“呃逆”指膈肌痉挛,是由膈肌不自主的间隙性收缩引起的疾病.因膈肌属呼吸肌而将其归入呼吸系统疾病.除单纯性膈肌痉挛外,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胃肠食道手术后等都可引起膈肌痉挛.

中医认为呃逆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引起胃失和降的病理因素有寒气内伤、内盛、气郁痰阻、气血亏虚、肺失宣降等.危症出现呃逆乃“土败胃绝”之征,有“久病闻呃者死”之说.

2 辨证论治

呃逆一证多由于饮食不节、胃中受寒,或肝气郁结,以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王主任认为治疗呃逆当先辨虚实、寒热,进而选取不同的穴位及补泻手法进行治疗.呃逆初起,声响有力,连续不断,形神未衰者多为实证,虚证呃逆多见于久病或病重患者,脾胃阳虚或胃阴亏虚,其呃声多低而无力,时断时续,神疲形枯.呃逆在临床上以实证为多见,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如在久病或重病时突然出现呃逆不止,常提示疾病危重,预后多不良.实证呃逆证型多为:

2.1 胃中寒冷

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尤甚,喜食热饮,舌苔白润,脉迟缓.王主任认为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以及受凉等是此型呃逆发生的主要原因,治以温胃散寒,降逆止呃.

2.2 胃火上逆

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躁,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王主任认为,此型的发生皆因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常由于嗜食肥甘厚味、温补之品,而内生,胃失和降,气逆与上,发为呃逆,治以清胃降逆,通腑止呃.

2.3 气机郁滞

呃逆连声,胸胁胀痛,烦闷不舒,暖气纳减,苔薄,脉弦.此型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治以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针灸处方

主穴:足三里,天突,内关,中脘,公孙.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中脘为胃经的募穴,两穴相配可和胃降逆,天突、内关通阴维脉,用之可降逆止呃、宽胸利隔.胃中寒冷加脾俞、章门,可针灸并用.脾俞为背俞穴、章门为脾之募穴,俞募相配调理肠胃气机、祛寒止呃; 胃火上逆可加公孙,内庭,针用泻法.内庭为足阳明胃经荣穴,能清泻胃热,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经穴,通于冲脉,与内关相配,可降上逆之胃气;气机郁滞可加合谷、太冲,针用泻法.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合谷大肠经原穴,两穴相配调理肝经气机,使郁滞得解,呃逆得止.

3 王立群主任医师选穴经验

关于针灸治疗呃逆的选穴理论依据,古今医家多以经络循行、脏器相近为基础选择相关穴位施治,因此胃经、肝经、脾经穴位较为常用.王立群主任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擅长用位于肘关节附近肺经上的非经穴点治疗呃逆,这个穴位位于尺泽与侠白之间,尺泽上方2 寸许.王主任应用此非经穴点治疗呃逆往往收效迅速,针下呃止,疗效显著.探及理论渊源,呃逆一证的辨证取穴,除了根据经络循行、脏腑表里相关选穴外,还可以根据气街理论选穴治疗.《灵枢? 卫气》篇中将人体从上至下分别为头、胸、腹、胫四气街,而隔正是胸气街与腹气街的分隔处,因此呃逆一证与胸腹气街有关.气街理论以十二经标本为基础,反映了经络系统在人体头胸腹胫循行分布中相互交通的关系,主要说明了经络的横向联系,是脏腑和诸经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体现了经络在人体各部联系形式的多样性.但是在传统的气街论述中,唯独上肢没有气街的分布.王主任根据经络循行及临床应用认为,上肢应为胸气之街与腹气之街的分布范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解释应用上肢穴位治疗胸腹部脏腑疾病.根据这一理论,王主任所取穴位正好与隔肌相平,且位于肺经上,从经络上讲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气街理论上讲,气街是脏腑和诸经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王主任取的穴位离隔最近,针刺产生的调节信号可以通过气街迅速的到达病变部位,故收效快捷,针下而呃止.

此外,王主任认为配合按压双侧攒竹穴临床疗效显著,攒竹穴在内眼角上1 寸,王主任面对用指对准穴位揉捻按压,余四指在太阳穴部位固定头部,一般按压30 秒左右即可见效.

在治疗胸腹腔脏器疾患时,王主任认为辨证辨经是针灸取穴的总纲,而合理应用各种配穴方案是取穴的关键.《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前两句体现了标本根结理论的选穴原则,而后一句则可以理解为是气街四海理论在治疗胸腹腔脏器疾病的选穴原则.

4 王立群主任医师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王主任强调呃逆的手法要注重3 个方面:进针、动留针、出针.古人云“针入贵速,即入徐进”,针刺时,可用押手爪切穴位,刺手快速刺入,尽量做到手法轻巧无痛,可使患者充分放松,从而容易得气,而得气亦是实施补泻手法的关键,可直接决定治疗效果,一般来说,针刺后采取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仍不得气时,可采取搓针法,一般多可较快得气.

王主任认为,呃逆的治疗需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以增强疗效, 可留针30 一60min,具体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决定留针时间的长短及补泻的强度.而留针一般采取动留针,体质强者每10min 行捻转补泻手法1 次,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减少留针时间及相应减少行针次数.

出针时要注意双手协同、轻捻缓提.用押手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旁,刺手作小幅度轻捻转,同时边捻边提,轻轻将针提出皮肤,押手按揉针孔,此为补法,可使精气内存.而摇大针孔,不闭其孔为泻法,可使邪气得出.

5 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实例

临床实例1:

女,26 岁,2009 年4 月10 日初诊.患有胃食管反流病2 年之久,最近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呃逆3 天不止.

该患者症状属肝气犯胃而产生的呃逆,应采取针刺针刺、拔罐疗法;患者仰卧位,主穴取双侧太冲、内关、足三里,公孙,配合按压攒竹穴,针感以到达指(趾)端为度,同时在期门(双侧)拔罐,留罐10min 治疗.患者治疗1 次后症状随即消失,连续治疗3 d,1 周后随诊未复发.

临床实例2:

男,47 岁,2012 年12 月24 日初诊.患者应工作需要,经常喝酒、应酬,因胃溃疡出血后起病,持续性呃逆一周不止,曾用西医抑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伴随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状.

该症状属胃失和降,取合谷(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中脘、膈腧(双)、关元、气海,太冲,平补平泻,留针45 min;同时在合谷、内关和足三里加穴位注射654-2 注射液,每穴2 mL.患者治疗7 次后痊愈,半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6 小结

王立群主任认为呃逆的治疗首选针灸,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了解引起呃逆的原发病,依据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的针刺手法.重症呃逆针灸取效的关键在于辨清何经所病,临床所见绝大部分为阳明、太阴二经,但久病、重症者多伴它经病变.当疗效不佳时,应详查四诊.问诊中尤其要问清大便是否通畅及色质形态.曾在病房治一位老年女性中风后腹泻、呃逆的患者,中西药、针灸、理疗、封闭多种治疗无效,最后从其肛门抠出燥屎数块,连续数日后患者腹泻、呃逆逐渐好转.盖因热结旁流.望诊查其神色形态、咽喉.因膈神经循行所过,咽喉部疾患已可引起呃逆.闻诊查其口气有否酸馊臭味.切诊辨其脉象之寒、热、虚、实,腹部的切诊不可缺少.再结合患者体质、病情,选取有效穴位、针刺手法.此外还可选取穴位注射、电针、拔罐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过去认为不治的疾病有了治愈的可能.如古人所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特殊性.当一种治疗方法不奏效,需再次采集四诊资料,调整辨证思路,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指导老师:王立群)

参考文献

[1] 李铁, 高颖, 王富春. 古代呼吸补泻针法对比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07(05):5-7.

[2] 江涛, 王馨悦. 呃逆的针灸治疗概况[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05):67-70.

主任医师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主任医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主任医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主任医师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