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开发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旅游开发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

[摘 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正向世界旅游强国昂首迈进.在前进探索的过程中,又面临着正确处理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两者关系的现实问题.如何着眼于长远,融合现代科技理念和手段,统筹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携手共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开发;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41-02

一、世界遗产与旅游开发

世界遗产地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从文化遗产层面来说,是站在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拥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12个朝代的不断开凿和重修,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寺.现有洞窟221个,泥塑造像10632身,壁画约1000平方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的真实性都经得起历史的考察.通过多年的艰辛努力,麦积山石窟列为世界遗产,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之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

我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5年7月,共有48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世界遗产已成为我国旅游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在旅游开发中,世界遗产无疑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地区经济的增长为主,无视世界遗产的可持续保护的问题.

二、旅游开发对遗产地核心区域的影响

(一)旅游开发对文物的影响

旅游开发,一般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如道路、宾馆、饭店、商店等.这会影响文物原有的保存环境.麦积山石窟周围被大量小摊商贩所占据、原生态的村庄大量建设现代建筑,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景区的自然美学价值大为降低,影响了遗产资源高品质、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功能和社会公益性质.

(二)超负荷运营对文物的影响

我国许多风景区在旅游旺季时,大都人满为患,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世界遗产地,超容量运转现象严重.游客大量涌入,不仅致使遗产地基础设施供应紧张,排污量激增,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三)游客对文物的影响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使洞窟内部文物受到侵蚀,旅游者的践踏、触摸等行为可严重破坏文物.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这些行为,对文物古迹构成严重危害.

三、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对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要价值与作用

在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对文物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人们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开始不断增强,但由于受保护技术、自然因素以及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文物古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和影响.

如何科学保护文物,同时又能兼顾游客参观、提高旅游感知以及旅游体验,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世界遗产地来讲,都可以用“矛盾”两字概括.“矛”可以解读为因旅游开发、游客进入给文物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而“盾”则是文物保护职能机构部门对于保护文物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在当下“矛”无比锋利的时代,文博人也要运用先进的网络手段让手中的“盾”不增厚,使其更加坚固,提升对于文物保护力度.麦积山石窟是世界遗产地的核心保护区域,每年吸引万千游客慕名而来.在这个重要主体上搭载智慧旅游,无疑是最正确的结合.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会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智慧旅游能给普通旅游者带来方便和实惠;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类应用和管理系统,也能为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及相关部门带来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例如,游客在景区等车,当进入公交站500米范围内时,会收到短信提示发车时间及石窟高峰时段的疏导建议.这样既避免了大量游客的拥堵聚集,也让游客在等待时间里有更多的游览选择.而景区管理部门则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实时了解重点景区的游客状况,及时调度现场人员处理景区应急事件等.为了帮助旅游管理者进行更科学的判断,帮助游客获取更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帮助景区创造更有利的保护手段和市场机会,需要将这些海量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并最终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将结果进行分析.总之,智慧旅游会为景区保护管理和游客参观游览带来全新体验.

四、将智慧旅游贯穿于麦积山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

第一,麦积山石窟几乎所有作品均为泥塑,当地多雨潮湿,有燕、鼠、虫等动物危害,故而在洞窟外加设保护网,有些洞窟开凿较深,窟内光线昏暗,实在不利于游客参观欣赏.加之洞窟全部开凿在距离地面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的崖壁上,全部依靠凌空栈道通行,洞窟的独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狭窄的参观通道,致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稍有停滞,就会造成拥堵情况.重大节日假期来临之时,麦积山石窟栈道出现游客爆棚,人满为患,这样的情况对于麦积山的山体承重来说,很有压力,使石窟超负荷运营,文物所处环境岌岌可危.同时,也容易发事件,造成人身、财物不安全情况.在游览过程中,存在游客不遵守参观规定,随意触摸文物、乱抛垃圾,肆意开启闪光灯等不文明现象.可建设麦积山石窟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利用智慧旅游APP、微信服务平台、微博平台、景区虚拟旅游、三维实景、位置语音导览、实时视频展播等,实现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

第二,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发布有关麦积山石窟的近期资讯、参观须知、开放时间,公布石窟承载限额人数,实行分段游览,即可减轻石窟山体负重,维护文物环境;对游客群进行疏导游览,避免游客爆棚所引起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第三,为了加强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和修复,可通过建立数字档案和使用GIS,对立面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描述,为文物的维护、修复提供详尽的科学依据.通过壁画数字化拍摄和洞窟虚拟漫游,建立敦煌石窟文物电子档案,无论对保护还是研究都具有开创意义.若能引用此种科技理念和手段,麦积山石窟的未来将会更加灿烂.

第四,可在智慧旅游APP、微信中导入洞窟三维实景,使游客通过上网终端(手机、电脑),用电子化虚拟参观方式详细了解麦积山石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如可以在每个洞窟外放置二维码,供游客扫描,游客便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洞窟内部全景.

五、坚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

当今社会,旅游者在选择旅游路线时,有着明显的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在大自然中对历史文化追根溯源的趋势.因此,政府及旅游开发部门可在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开展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工作.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某些旅游部门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以文物的牺牲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造成文物所处环境岌岌可危.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明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远古历史,它成了人们了解、认识这一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当今世界,保持民族文化特性,保护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这就要求在旅游开发中,不能仅以利益为目的,而是更注重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发挥世界遗产地的文化传播价值,实现其社会公益性,万不可本末倒置.

坚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制定严密的文物保护计划,纳入本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保护工程,确保其严格执行.提高政府部门和旅游相关部门对文物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在旅游开发中确保文物保护的执行力;二是亟需建立一套制度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将文物保护工作具体规划,把责任落实到政府部门、旅游部门、文物保护机构等相关部门,针对一些级别较高的文物,设立专业保护部门,吸收专业人才,对其定期维护.可在每年的旅游收入中为文物保护部门拨款,作为工作经费使用.确立文物保护体系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其文化传播的社会公益性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和谐共进;三是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分工明确,避免形成重叠管理而造成责任真空.文物部门、旅游部门、相关执法部门应当统一目标,树立文物保护第一的原则.既要各司其职,也要密切合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保护管理.

六、结语

文物古迹是无比珍贵的历史遗存,对于后世影响深远,被列入世界遗产地的麦积山石窟更是如此.首先应对文物采取科学严密的保护措施,在保护完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这两者之间不可顾此失彼,应当相互促进、统筹兼顾,两者循环发展、保用合一.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结:

关于旅游开发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旅游开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旅游杂志推荐

2、旅游杂志

3、生态旅游论文

4、旅游期刊杂志

5、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6、开发杂志社